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0: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材分析:

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感人故事。教学重点是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父子间建立的彼此信任的力量,提高阅读能力。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地震)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师:我们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了汶川地震悲惨的场景,谈谈你的了解。(学生交流关于汶川地震的资料)我们再来看几张汶川地震的图片(课件:图片),看到它们,什么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地震。

3、师:简介故事背景,引出课题。

【评析:上课伊始,破题导入,汶川地震灾难为激情点,交流认识,展示图片,初步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为学习本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随机板书:爸爸、阿曼达、了不起)

3、师:谁能根据我们的交流,简单的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

【评析:引导学生畅谈读书收获,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父亲的可亲可敬,孩子的可爱形象,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感悟,品味悟情: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看有什么体会。(生读书)

2、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学生交流。

(2)(课件:第3段)读这句话,看你有怎样的理解。 生:父亲悲伤、绝望„„

师: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哪些词最能表达父亲的悲痛?(引导学生找出“漆黑、顿时、跪、大哭”等词语,自由朗读,读出感受。)

师:(引读第三段)看到学校成为废墟,此时父亲马上意识到——儿子死了。所以他——(引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他怎能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呢?他——(引读:他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 师:痛苦的父亲猛地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一想到这句话,他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什么念头? 生:儿子还活着,他等着我去救他„„

师:他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他要救儿子。这位父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又满怀希望地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代讲,反复朗读,理解内容,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变化。】

(3)(课件出示:第11段)。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父亲挖了很长时间,没有停下来。„„

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一直艰难地挖着,挖着。此时,他——(引读:他满脸灰尘„„血迹。)透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我们去想象,在那漫长的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呢?

学生静思,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想象——十二小时过去,二十四小时过去了,父亲会怎样?随机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能否停下来”,反复回扣“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以及对儿子的信心。

师:父亲一直没有停下来,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学生交流,板书:爱 信赖)。

【评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透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想象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的焦急和坚毅,反复品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悟父亲惊人的毅力,体会表达的好处。在朗读中,学生与父亲共同体验,感受,学生心灵受到熏陶,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引发共鸣。】

师:让我们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敬意,用诗的语言来赞美这位伟大的父亲。(出示课件,指名配乐读。) 十二小时 二十四小时 三十六小时

他不停地挖着挖着

他—— 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评析:恰当地调整教材,运用诗化手法展现,不仅仅是将文本的一段文字做分行处理,更重要的是能增强朗读效果,更能达到情感的高度凝练。情感抒发层次鲜明,融指导朗读于反复体味、吟诵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指导的效果。】

师: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呢?

(学生朗读相关句段:其他的父母、警察、消防队长„„) 师: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 生:没有。他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离开这里,也没有听别人的劝阻,是因为父亲太爱他的儿子了,而且他坚信儿子活着,所以他一直在坚持着。

师:正是这份爱,这份承诺和信任,才会让父亲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多么了不起的父亲!(齐读诗句)

3、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1)默读第16段,交流感受。

(2)想象写话:假如你就是被埋在废墟里的阿曼达,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父亲说(课件:爸爸,此时我„„)。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请拿起笔,写下来。(配乐,学生完成练笔。而后交流。)

(3)(出示第23段)阅读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生:舍己为人„„

师:同学们,地震之后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场的每一个人随时会有危险。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在危险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多么了不起!读出自己的感受。

4、整体品味。

师:一句重似千金的承诺,在灾难面前化为了信心勇气和力量,父子俩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一起。下面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父子这绝后逢生的喜悦。(课件出示11—23段,生分角色读。)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伟大的父爱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父子间彼此的信任,让他们在危难时刻心心相连。爱与信赖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师:爱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件:推荐书目)课下请同学们用心去读,并记录下自己身边爱的故事。

地震中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地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