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时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持征。

2、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3、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4、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1.认识具种常见的物体

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凝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诗论万具个人要观察回一种物体,那该去么办?(写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辆取交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反馈交流

合作探究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 1

第2课时

2、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判断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1、跷跷板,大小不同的毛绒小动物玩具若干。

2、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沙或水。

3、天平一台,冰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学生用目测判断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

结论:跷起来的小动物轻,沉下去的小动物重。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积木的轻重。一样重。

(4)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玻璃球轻,铁球重。

教师准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学生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

三、反馈交流

合作探究

1、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一样重。

(2)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通过加沙的分量来改变水杯的轻重。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块大冰块和两块小冰块,两边重量相同,如果两边冰块的融化速

- 3

第3课时

3、认识物体的图形

教学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3、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4、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那你能猜猜里面是什么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式,根据形状去猜。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的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歌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反馈交流

合作探究

讨论:“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 5

第4课时

4、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经历一些简单的分类活动,初步学习分类方法,为今后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 普通铅笔(削尖一支,未削的2支)。

可选择书上的四个杯子,也可以选择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铅笔,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给它们分类。

2.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会从整体上关注铅笔的某一特征(颜色、粗细、长度等)去比较,也会从铅笔某一局部特征(是否带橡皮头、是否削尖了)来比较。

2.按比较的结果分类

“同学们,我们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个放在一起 。”(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整理的作用,并总结按铅笔的哪些特征整理没有意义。引导学生经历分类整理过渡到科学分类的过程。)

- 7

第5课时

5、观察一瓶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本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避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部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本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预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5.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劝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6.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手册、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概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手水你部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 9

第6课时

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3、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4、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食盐、红糖可以溶解在水里,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里。 难点:食盐、红糖到水里之后去哪里了。 教学准备

食盐、红糖、小石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向学生呈现实物——食盐、红糖、小石子,提出问题:“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可能会说,“食盐(红糖)化掉了,小石子不会”。

2.接着,提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食盐放入水中看不见了,它们去哪了?”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探索活动: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1.“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阅读“探究”部分的操作要求。

2.指导学生向全班演示操作,注意如何用小勺取物体、如何搅拌、如何观察等,过程中,让学生说说操作的方法。

3.示范观察记录方式,在黑板上画简图和记录关键词,比如记录糖放入水中后的情况:糖变小——看不见;水变红,透明。强调观察到没有变化与观察到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在表中。

4.分发材料,分小组探究。教师要注意巡视和指导: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是否合作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5.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将实验材料收好,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三、反馈交流

合作探究 研讨活动: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 11

第7课时

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3、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4、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闻的特证,也有一些相间的持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导入:回据在本单无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证的科学词汇|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究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不是空的,里边装满了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了吗?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持征?

三、反馈交流

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 13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