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麦害虫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1: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麦害虫

wheat insect pests

小麦害虫(wheat inseet pests)小麦害 虫是影响麦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危害可造成减 产和失收。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小麦吸桨虫在 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10余省大发生,小麦减产50 万吨以上。麦二义蚜,麦长腿蜘蛛,条斑叶蝉等在干 早年份,常形成早地小麦的严重威胁。绿麦秆蝇在陕 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的局部地区,可造成一些田 块大量囊胎,白穗。麦鞘毛眼水蝇在四川北部,陕南 与青海等高寒地,形成迁飞循环发生区,使该地区小 麦平均损失15%左右。地下容虫在各类麦区都有其适 生种,不加防治,则缺苗,断垅,甚至毁种。黑森痪 蚊,麦茎叶甲,麦茎蜂等虽在局部地区发生,但能造 成严重危害。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也造成一定程度的 减产和品质降低。小麦生长季节长,在中国又是唯一 越冬生长的禾谷类作物,多数多食性害虫,如叶蝉,飞 虱,麦蚜、夜蛾类害虫在麦田越冬,繁衍,而成为其 他作物的虫害发源地。粘虫除在南方麦田越冬外,

一、二代粘虫也靠麦田增殖,成为秋作物大害。一些刺吸 式口器害虫,本身为害并不严重,但因能传播多种麦 类病毒病。如196

5、1970、1978年,中国小麦黄矮病 大流行,波及北方10余省,减产达10余万吨。 种类、分布全世界已知小麦害虫在400种以上。 其中不少是全世界广泛分布的种类,如麦蚜、非洲缕 站,灰飞虱、二点叶蝉等。但不少种,因受生理、生 态限制,只分布在一定范围内。中国1980年统计,小 麦害虫达237种(包括蜡类)。分属于11目,57科。其中 取食茎叶种子的87种,刺吸,锉吸的82种,地下害虫 55种。绝大多数为古北种类,包括中亚细亚、西伯利 亚及东洋区系,随着小麦种植区域的扩展而扩展,其 中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区系的害虫,又大多是较为适 应干旱和低温的种群,因而中国小麦害虫的分布也主 要在北方较为干燥的地区。南方湿热地区害虫较少,对 小麦生产影响亦较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生态、种植制度的不同,形成不同麦区的麦类害 虫区划。 黄淮平原冬麦害虫区南界大体在江苏、安徽的 淮河以北、河南信阳以北的大部麦区;西界包括陕西 的商洛和关中灌区,山西临汾以南的汾河流域;北界 在河北邢台、山东济南以南的广大平原区。年降雨量 600毫米以上,且多属灌溉地区。冬小麦在10月分播种, 密度大.产量高,麦、玉米年两熟。一月平均温度约 在一2℃以上。因土壤、空气湿度较大,是小麦红吸浆 虫的易灾区,是春季粘虫增殖的主要中转地,其他如 非洲镂姑、细胸金针虫、暗黑金龟甲、麦长管蚜等的 发生较多,麦圆蜘蛛、小麦叶蜂发生密度亦高。灰飞 虱、麦二义蚜等还能传播病毒病害。 北方冬麦虫害区包括黄淮平原冬麦虫害区以北、

以西,直达长城沿线的中国广大冬麦区。小麦播种较 早,多在

9、10月间。一月份平均温在一4℃以下,年 降水量较低,除东部沿海与一些川道地区有灌溉条件 外,多为旱作农业。由于小麦苗期生育阶段长,适于 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的为害。小麦生长阶段,多干旱, 一般适早性害虫发生量较高。 本区由于面积大,自然气候,栽培条件仍有较大 差异,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区: ①35ON以南,平原、丘陵区:可两年三熟,冬季 温度较高,地下害虫主要有非洲缕站、沟金针虫、棕 色金龟甲、华北大黑金龟甲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 能以成、若虫在麦根越冬,常形成发生基地。在冬春 干早,高温年份,麦二叉蚜、条斑叶蝉、黍澳蜻、麦 长腿蜘蛛可严重发生成灾,并传播病毒病。栽培条件 不良的麦田,麦秆蝇、麦茎叶甲可大发生。 ②西北部半干早晚熟冬麦区:丘陵山早地,一年 一熟,以华北蛾姑、华北大黑金龟甲、黑皱金龟甲、宽 背金针虫发生较多。干早年份麦二叉蚜、麦长腿蜘蛛、条斑叶蝉、赤须盲蜷发生量亦大。在一些川道向阳平地,又以非洲蟠站、根土蜷,麦二叉蚜、灰飞虱、条 斑叶蝉、燕麦蝇、冬麦沁夜蛾为主。小麦抽穗后,又 有麦长管蚜、禾无网长管蚜的发生。部分地区有冬麦 穗夜蛾、麦茎谷蛾的发生。 ③东部灌溉平原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东南 部一些地区。以非洲缕姑、华北大黑金龟甲、东北大 黑金龟甲、细胸金针虫为主。麦长管蚜、灰飞虱可大 发生,并传播病毒病。后期粘虫能较多发生。 长江中下游冬麦虫害区包括淮河以南,湖北以 下的长江沿线,陕西安康地区。一月份平均温度2一 7℃,年降水800一1 200毫米,以麦稻、麦油菜、麦棉 两熟为主。由于地上、地下相对湿度大,甚至造成湿 害,虫害较少。地下害虫以华北大黑金龟甲、暗黑金 龟甲、褐纹金针虫为主。地上害虫苗期有麦长管蚜、灰 飞虱、黄褐叶蝉、麦圆蜘蛛。在丘陵旱田小麦红吸浆 虫可发生成灾。粘虫可以在麦田越冬。 长江上游冬麦虫害区包括陕西汉中,甘肃徽县 及四川大部盆地区,以及贵州北部,云南北部等地区。 本区雨量丰富、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气 温达17一20℃。小麦种植在丘陵早田。主要虫害是禾 谷缴管蚜、麦鞘毛眼水蝇。冬季干旱年份麦长管蚜发 生较多。个别地区、田块,小麦红吸浆虫、小麦沟牙 甲、红背麦叶蜂、大麦秆蝇可成灾。 西南高原冬、春麦虫害区包括云南、四川昌都, 西藏东南高原小麦区。由于地处高燥,小麦生长期较 为干早,虫害稍多。以麦长管蚜、麦无网长管蚜、禾 谷隘管蚜为主,麦二叉蚜、条斑叶蝉发生量亦高,黍 廖瞒传播线条花叶病毒,造成严重灾害。 东北春麦虫害区包括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 等省春小麦区,年平均气温。一7℃,但降水量达500一 800毫米,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地下害虫以东北大 黑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宽背金针虫为主;地上害虫 则以麦长管蚜、禾谷溢管蚜为主,粘虫常大发生。 北方春麦虫害区包括兰州以北,长城沿线以外 的春小麦种植区。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一般在300

毫 米以下,主要靠灌溉。地下害虫有华北蟠姑、宽背金 针虫、华北大黑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外,还有小云斑 金龟甲。近些年细胸金针虫密度亦有增加趋势。地上 害虫则有条斑叶蝉,尖头麦蜷、秀夜蛾、春麦穗夜蛾。 能严重成灾的则是绿麦秆蝇,个别年份,冬麦地区麦 蚜、黄矮病猖撅流行时,亦进入本区成灾。宁夏一带 黄灌区,小麦吸浆虫亦可并发成灾。 西北冬春麦虫害区分两部,东部包括兰州西、南 部高侮拔山区,西部包括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小麦 产区。东部山区有乌鞘岭、祁连山、山民山等山系,年 降雨量较高,但川道谷地仍多靠灌溉,地下害虫和北 方春麦区相似,地上害虫川地为小麦吸浆虫易灾区。高 寒山地,虽无灌溉,但湿度大,以麦黄吸浆虫为主。麦 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亦常发生传病,麦鞘毛眼水蝇 在此越夏。一些地带春麦穗夜蛾、麦茎蜂能成灾。西 部河西走廊和新疆,年降雨在150毫米以下,为典型大 陆性气候,小麦生产全靠灌溉。但因冬季有雪覆盖,亦 可种植冬麦。由于冬春麦插种和周围的荒漠草原,主 要虫害为麦二叉蚜、灰飞虱、条斑叶蝉、西北麦蜻、小 麦皮蓟马等。特别是新疆麦区,由于靠近中亚细亚,其 特有种为亚洲飞蝗、黑森瘦蚊、冬麦心夜蛾、谷粘虫、锚纹穗金龟等。 防治对小麦害虫研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782 年瑞典学者对黑森瘦蚊与品种的抗性关系的研究。1899 年德国人研究麦茎蜂的发生为害。20世纪初,英国人 研究了小麦吸浆虫与燕麦蝇等虫害。此后,有关小麦 害虫的专题研究就大量出现。中国1923年查良铭即发 表《小麦之疫病及害虫》一文。1936年蔡邦华发表了《我 国最近引起之麦类新害麦秆蝇与吸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基本 控制了飞蝗的发生为害,接着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发 生成灾,掌握了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制定了有效的 测报防治技术。大量研究麦类传毒媒虫与传毒规律,控 制了黄矮病、丛矮病、‘蓝矮病、线条花叶病的发生流 行。地下害虫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查明了中国主要 麦虫的种类、分布和发生,建立了重要害虫的测报系 统。不少省、市对一些区域性麦虫,也分别进行了研 究与防治。 1949年以后,中国对小麦害虫防治的基本对策主 要是:第一,大规模改造滨海、湖泊、沼泽地,消灭 飞蝗发生基地。西北地区开垦麦田周围生荒地,消灭 岌岌草墩,使麦蜻类为害大大降低。河西走廊、青海 等冬春麦混种地区,由于缩减了冬麦,或将冬春麦分 区集中种植,从而使麦二叉蚜、麦黄矮病的发展为害 大大减轻。在干早原区,采用了糜麦换茬措施,在西 藏推迟小麦播期,因而消灭了黍蜜蜡赖以交替传播的 小麦线条花叶病。取消麦、棉、玉米的间作套种,从 而控制了飞虱传播丛矮病。第二,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合理施肥、密植、灌溉等。由于小麦群体密度的增加 和生长势的增强,对喜光照的条斑叶蝉、绿麦秆蝇起 到较大的抑制作用;由于密植,植株群体生育期趋于 整齐化,又得以降低麦吸浆虫,麦秆蝇等有效产卵和 入侵量,同时,增强苗期对地下、地上

害虫为害后的 补偿能力和抗耐能力。集中适时迟播,有效地缩短麦 蚜、粘虫等越冬害虫迁入期,减少越冬量。及时收获、晒碾,可压低麦穗夜蛾,麦蜷、麦蛾、皮蓟马等穗期 若虫、幼虫存活量。轮作、翻晒、中耕、除草等,对 多数地下害虫,土栖蛹、卵等有消减作用,并提供天 敌捕食的机会。其他镇压、耙糖也能对一些苗期害虫 起一定杀伤作用。第三,大量选用抗抑害虫的良种。在 小麦吸浆虫、绿麦秆蝇、黑森瘦蚊的防治中,已起到 巨大作用。另外对一些传毒害虫的防治,也正在受到 重视。选出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优良品 种,可以压低虫口,提高防治的经济闭值,是麦类害 虫防治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50一60年代,利用有机氯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小麦吸桨虫、其他蛀茎、食叶害虫方面曾起了一定作 用,但出现残毒、污染等问题。至60一70年代改用有 机磷农药,对地下、地上苗期害虫的防治和防病方面 发挥了作用。对某些害虫基地,以及突发性、毁灭性 害虫,选用低毒、低残留、选择性药剂,并改用低容 量机具,适时、适量用药。对地下害虫、麦吸浆虫等 常发性害虫,采用隔年施药,半量拌种等。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土地的充分利用,以及生 产的集约化,从前粗放耕作,不良栽培条件下适生的 害虫,如秆蝇、麦穗夜蛾、麦茎蜂、麦茎叶甲、麦二 叉蚜、条斑叶蝉等已自然减少。但是由于过度灌溉:密 植,使用氮肥,追求高产品种等,又相应地促进了另 一类害虫,如小麦吸浆虫、麦长管蚜、禾谷溢管蚜、粘 虫、细胸金针虫的增长。复种指数的增加,休耕期的 缩短,为一些地上、地下害虫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有 利条件,为麦田害虫的防治,带来了新问题。因此,从 麦田的总体保健出发,在不同麦区,制定和小麦高产、高品质栽培要求相结合的麦田生物灾害的综合保护体 系,是中国麦类害虫防治的总趋势。 (朱象三魏鸿钧)

害虫管理程序

蔬菜害虫

害虫检疫

小麦

青蛙吃害虫

青蛙吃害虫

小蜻蜓捉害虫

储粮害虫防治

小麦工作方案

小麦论文

小麦害虫
《小麦害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小麦主要害虫 害虫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