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2: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 六 单 元 测 试 题

(共100分,卷面分2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4分)

1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yùn)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xīn)

不闻机杼声(zhù)

同是宦游人(huàn)

B .诲人不倦(huǐ)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歆辄难之(zhé)

遂携拯如初(zhěng)

C .不亦说乎(yuè)

策勋十二转(zhuǎn)

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

朔气传金柝(tuî)

D.思而不学则殆(dài)

尊君在不(fǒu)

王欲舍所携人(shě)

著我旧时裳(zhuï)

2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相委而去(丢下,抛弃) B.敏而好学(敏捷,轻松) C.思而不学则殆(危险,学业上陷入困境)D.愿为市鞍马(买)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几项( )(2分)

A.巴山楚水

剪烛西窗

儿女共占巾 B.扑朔迷离

君向潇湘

敏然众人矣

C.磨刀霍霍

巴山楚水

默而识之 D.沉舟侧畔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4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

A.《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5朗读下列诗句,节奏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

B.今日/听/君/歌/一曲

C.扬子/江头/杨柳春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8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项是( )(2分)

A.何有于我哉

“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B.宁可以急相弃邪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C.不亦乐乎

“乎”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8解释句子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二.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 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 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文言文阅读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______诗。(2分)题目是《_________》,(1分)作者______,_____代诗人,(2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________。(1分)

2.“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___________。(2分)

3.“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点出杜少府出发的地点是_______句;将宦游之地是_______句。(2分)

(二)《乘船》(10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俱:

欲:

幸:

遂:

2.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本所以疑

所以:古义:

今义:

疑: 古义:

今义:

3.比较下面两句中“此”的含义是否相同。(2分)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三)《论语》六则(2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的书。(2分)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_____

___、___ ______ 。(2分)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__。(2分)

6、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4分)

6、解释加点字:

A、时____________B、知___________C、愠__________D、识_________E、厌________________(5分)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木兰诗(22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______编的《___________》。(2分)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8分)

(1)旦辞爷娘去(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军书十二卷( )(4)出郭相扶将( ) 3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

B.策勋十二转

记了许多次功。

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4.“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_

_____。(4分)

5请你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展开想象,谈谈其中蕴含了哪些内容。(6分)

四.谈谈你学文言文有哪些体会或有什么学习方?(5分)

课外拓展阅读

(一)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二)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

翻译句子。 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5.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

2.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5.“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 。 6.“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7.“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一、知识积累卡片

1.课文主题概述 读《论语》六则,犹在聆听一渊博长者讲学习态度和方法;《期行》告诫我们“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人;《乘船》讲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在《伤仲永》中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建功还乡的故事;《回乡偶书》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有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之感;《夜雨寄北》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抒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淮上与友人别》写春天里的离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六则》 愠(yùn):怨恨,心里不满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理解,领会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险,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敏:聪明 是以:因此 厌:满足 诲:诱导,教导 从:采纳,听从

《期行》 期:约定 委:丢下,抛弃 引:牵引,拉 顾:回头看 《乘船》 辄(zhé):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同意 舍:扔掉,抛弃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吗,表疑问 拯:救助

《伤仲永》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求:索要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旁近:附近,指邻居 为:作,这里是“题写”之意 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可观:值得看 稍稍:纷纷 丐:求,索取,这里是“花钱请(仲永题诗)” 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符合 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 泯(mǐn):消失

《木兰诗》 市:买 策勋:记功 强:多,余 著;穿 傍:靠近,贴近

《诗五首》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却:再,还 之:往,到 比邻:近儿女:青年男女 酬:酬答 旧:老朋友 侧畔:旁边 长(zhǎng):增长,这里是“振作”的意思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识”通“志”,读“zhì”,记,记住. (4)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读“pān”,牵,拉。 (6)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7)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 3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可能或能够、许可)学而不厌(厌:古义:满足。今义:因为多而不喜欢) (3)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于“到„„去”。) (4)后贼追至(贼:古义:指作乱的人。今义:偷窃行为的人。) (5)期日中(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6)幸尚宽(幸:古义:恰巧,幸而。今义:幸福)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8)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慢慢地。今义:稍微。) (9)复到舅家 (复:古义:再,又。今义:重复、往复。) (10)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11)即书诗四句(书:古义:写。今义:图书,书籍) (12)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爸爸的父亲)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每天,天天。) (4)泯然众人矣 (众人: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5)父异焉 (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6)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奇,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7)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8)父利其然 (利: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利,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利可图的。)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有于我哉? “何有”即“有何”,有哪样。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为不可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2)判断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3)省略句 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6诗文中涉及到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择善而从 (3)不亦乐乎 (4)温故知新 (5)不耻下问 (6)学而不厌 (7)诲人不倦 7.文学常识积累

(1)文体知识 语录体 笔记小说 记叙文 七 绝 七 律 五 律 乐府民歌 《论语》 《世说新语》 《方仲永》 《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木兰诗》

(2)作家作品 课 文 作 者 时 代 出 处 《论语》六则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语语》 《期行》《乘船》 刘义庆 南朝宋 《世说新语》 《方仲永》 王安石 北宋 《临川先生文集》 《木兰诗》 郭茂倩编 南北朝 《乐府诗集》 《回乡偶书》 贺之章 唐代 《全唐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 《李义山诗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唐代 《云台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 《王子安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刘梦得集》

(3)常识积累 1.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唐宋八大散文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诚信格言:①言必信,行必果。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名句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的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像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它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惘怅,却也颇为豁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振奋了作者的精神,激励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它蕴含的哲理:人生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课文研读平台 1.重点语句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解读:十二个字科学地诠释了“学”和“思”的关系。“学”和“思”要结合起来,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所获。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解读: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翻译: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解读:守约就是讲信用,失约就是不守信用,这是一种好品质,小小元方都懂这一起码道理,且言辞有理,让“友人”无言以对。

(4)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翻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解读:语言描写表现出华昕在贼兵追到的危急形势下,不顾危险,坚持带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逃难,这体现他临危不惧、急不相弃、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解读: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言辞简洁精练。句中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凯旋归来者,既有“将军”,又有“壮士”。理解互文时不要单看字面意思,一定要上下文联系。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解读:“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九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归纳(已发表)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推荐)

九上第六单元

语文版七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版七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上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