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谈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7: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谈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

江苏省江都市小纪小学 马丽萍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而接下来,有关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却有好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张扬个性;如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等等。

关键词:形式 示范 个性 评价 品读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在评价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朗读,可以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一、思考读,读通文本

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一篇文章拿到手,首先解决的就是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地读,开始就强调“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畅”,这就是注重读书的质量。初读是很重要的,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不熟读,谈何精讲?所以,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这是个硬任务,要求人人做到,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应该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我们平时也一直强调语文课堂要以“读”为主,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读、读、读,就可能会走进“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

老师要让学生的读书有目的,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就应该有一遍的效果。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做到“读”和“思”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古人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从课伊始,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初读反馈的时候,老师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发现者,发现学生读不通畅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指导,这样来提高学生读书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不思就叫死读书,读书唯有眼到心到,“其义”方能“自见”。读中要思,思中要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规律,熟读加上

1 思考,这才是辨证的统一。

二、多形式,读出兴趣

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传统语文教学最大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要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与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繁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情,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而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朗读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示范读,读出榜样

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许多老师喜欢用名家的表演性朗读代替自己的范读,我认为这不是最佳的方法。固然,多媒体的朗读,普通话比较标准,朗读技巧比较娴熟,再配上背景音乐,那样课堂的氛围更浓烈些。但其实,它远远不如教师的朗读来得亲切、真实,远远不如教师朗读对学生的感染力,影响力大。

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甚至可以说。学生个性化读书就是在一开始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学生一开始读课文都只是平平地读,这时,教师的朗读就极为重要了。通过教师当场示范读,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文读起来还可以这么好听,这么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读好课文的兴趣。著名特级教师王舟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让人最为赞叹的便是王老师那极富磁性的嗓音在动情地诵读着精彩句子,朗诵着那首令人感动的小诗《他是这样的人》;特级教师俞国娣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就那样地和着音乐,深情地朗读全文,该激昂处激昂,该婉转处婉转。在那样一种境界里,又有谁说这不是语文课的亮点呢?老师在学生读通文本后把自己的示范读抛出来,学生一定想知道自己的朗读和老师的朗读差距在哪,为什么这样读?老师示范读中,学生又得到了思考。读是训练,同时又是一种享受,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更能够潜心会文。老师朗读的情感及文本中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一定会认真听,在读中自然融入了文本。

当然,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挖掘,只有对文本有了深入的把握,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旋律,才能读好文章。老师还要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使朗读成为情感自然的流露,语言好像出自自己之口。这样老师就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就能够熏陶学

2 生。

四、读中悟,读出方法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项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构建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强化朗读感悟。

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关照,将识字解词、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五、自主读,读出个性

所谓自主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当今课堂,一些流行语就处处可见,如:“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所谓的“自主选择”引起了许多老师的争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现在我们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很多在自主读书方面都是浮光掠影,在学生没有对文本整体感悟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的段落。可想而知,这样所谓的“自主”,所谓的“尊重”有意义吗?我认为这样的“自主”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初衷。“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更多的是处于赏读角度,是对文章表达的精妙的欣赏,是对文章表达情感的又一次的感悟,是心灵与文本的又一次的撞击。

自主读,应是在学生读通读懂的情况下进行的。放手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时的老师应该是“忠实的听众”,发现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适时的表扬。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朗读,就能充分让学生读出个性,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就从读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才能得以体现,同时也得到发展。

六、评价读,读出激励

朗读中评价的语言是培养学生朗读技巧和能力很关键的一环。课堂评价语言运用得精妙,对创造学习的氛围,激发朗读的兴趣,调动积极思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很多公开课上,我们不难听到老师对学生朗读评价的语言单调,无非就是“你读得真棒!很好!你读得很有感情!”这样的评价语言怎能激励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呢!在评价

3 语言方面老师能做到独具匠心,要能客观地点出优缺点。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会树立信心,朗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烈。老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甑别,更应侧重于小结、引导、提升。这样既评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老师的评价语言,不仅可以使评价的学生有所收获,还能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知道朗读的标准是什么?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老师应抓住时机,把这个朗读评价抛给学生:“他什么地方读得好?”这样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通过评价就反映出来了。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我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其他同学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同学说:“老师,她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我让其他学生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读这一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让品读训练到位,相信在朗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地提高。当学生读得不好的时,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能“雾里看花”,老师更要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指出不足,然后再提出朗读要求。

七、品味读,读出内涵

“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批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他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是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载体本身。”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表达的意思。这“意思“,有客观的内容,也有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读懂内容,特别是情感的体会,更与理解文字分不开。我们的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其内涵。

品味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作者和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老师的朗读没有生硬地告诉学生要怎么读,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从读中感悟,在品读句子中的重点词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课本中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不品味,语文教学就索然无味了。味同嚼蜡的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兴趣的培养也无从谈起,自然也不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窦桂梅老师曾经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没有品读、交流环节,没有引导学生在情感和文本之间走个来回,仅仅由文字到情感的‘读懂了什么’就引发开去,就好比电力很猛的钻头在水泥地上擦滑,没有深入到文字的骨头里。”

4 关于课文的朗读,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该如何读,老师还是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有些学生可能感悟到语言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但就是读不好,这时老师要能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读好,从中教会学生怎样读书。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读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

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定稿)

关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的论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绿意盎然

读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谈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读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谈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朗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