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伟大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2: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这是一位教师饱蘸期望的病榻绝笔——

“亲爱的同学们,我虽被病魔暂且击倒,却时刻祝愿高考前的你们信心十足,欢快而勇猛地冲刺;我虽暂且如一株病树,却迫切守望生龙活虎的你们在这美好的春天灿烂盛开……”

这的确是全班学生一次勇猛而有力的冲刺——

在2012年高考中,环县一中高三理(1)班69名学生成绩全部高于二本分数线,其中64人高于重点线, 2名同学分别以664分、662分的高分名列甘肃省高考理科第21名和第24名,位居庆阳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就是病榻卧笔鼓励学生的高三理(1)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孙扬;学生最想告诉的,也是孙扬老师。可是,这位让学生难以割舍的老师,在公布成绩前32天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2012年5月20日15点30分,孙扬带着牵挂溘然长逝,他的生命定格在44岁。

同事、学生都知道,孙老师最大的遗憾是,他没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毕业班带出来:高中3年,只剩下最后一学期,他病倒了;距高考只有17天,他却悄然走了。

亲人、朋友都知道,孙老师最感愧疚的是,他没能再给年迈的父母尽一次孝,没能再给妻子一次惬意的旅行,没能还女儿一个主动的拥抱。

2012年3月13日,孙扬因胃部多处溃疡,不得不请假前往兰州治疗,随后转至北京肿瘤医院。

这是他在环县一中工作的13年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请假。

诊断结论异样残酷: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无法化疗!

3月28日,孙扬回到环县人民医院治疗。

无情的病魔肆意吞噬着他的生命!

正在全力备战高考的学生牵挂着他们的老师。他们四处打听老师的病情,多次请求去医院看望老师,但都被拒绝了。孙老师的语气委婉而坚定,说自己的病不要紧,不要来看他,不要挂念他。他知道,高考在即,决不能因自己而影响学生。

在此之前,孙扬带病上课。

3月13日上午,孙扬强忍着腹部疼痛,坚持上完了最后一节课,学生却没从老师的脸上看出丝毫异样。

这是孙扬人生中的最后一节课,他再也没有走进他倾注满腔心血的课堂。

正在同病魔奋力抗争的老师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早晨,病床上的孙扬把自己的牵挂凝聚笔端,写成一封信。中午时分,高三理(1)班班长杨刚应约来到病房。看着自己带了3年的学生,孙扬一把抓住杨刚的手,两行泪水从他枯瘦的脸庞滑下,说话气息微弱的他显得有些激动:“我对不起同学们,你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躺在这里……”

杨刚心里难过极了,他强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接过老师的信。离开时,孙老师还把1260元钱塞给杨刚,说是给同学们春游的费用,并叮嘱说,高考前一定要搞一次春游。

当天下午,杨刚在班上读信。

“……大考月余前,老师希望大家谨记以下要点:一要坚定信念,乐观开朗;二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三要劳逸结合,加强锻炼调适;四要抽空多睡觉,午休大于一切,渐渐适应于晚上十一点前进入睡眠状态;五要调节好饮食,保持充沛精力……”

……

全班沉默了许久,突然,一些学生禁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这是全班同学最后一次聆听孙老师的教诲。

孙扬老师病重!

消息在学生的QQ、微博、手机短信间迅速传开。以前带过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自己的恩师。

耿廷彦从拉萨赶来。在此之前,他已经委托父母看望了孙老师。正是孙老师当年的资助,让他鼓起勇气完成了学业。环县一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尽管家庭困难,父母年近古稀,妻子没有工作,自己每月的工资仅供全家人的衣食,但孙扬经常十元、百元、甚至千元地接济困难学生。多年来,他接济过的学生就有40多人。

复旦大学在读博士张佰隆从上海赶来。孙老师爱生如子的情怀让他铭记在心。那年篮球联赛,正是秋末冬初,天气很冷。别的班运动员喝的都是凉矿泉水,孙老师觉得运动员身体盐分流失严重,就给班上的运动员买有盐分和糖分的饮料。他怕运动员打球打热时喝凉饮料伤身体,就到家里把饮料温热,包在自己的棉大衣中,跑着送到篮球场。

孙扬对学生好,学生对孙扬亲。还有学生从深圳、从长沙、从兰州赶来看望。孙老师对他们的点滴之爱,都让他们刻骨铭心。

在北京治病期间,已经在北京开办公司的学生谢正宝,开着自己的车跑前跑后,照料自己的老师。谢正宝怎能忘记,他上初中时,一次感冒,孙老师给他买了感冒药,泡了红糖水,还让他住在自己的教师宿舍养病,自己则和别的老师挤着住。

学生纷纷捐款,他们要和老师共渡难关。孙扬知道后,马上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

“捐款立即停止!”

对于高三理(1)班的同学们来说,高考前的这个四月因一封信而倍加充实:学习、备考、查缺补漏,当然还有春游。

一切都在按孙老师的安排进行,除了学生对孙老师的牵挂。

进入5月,学生愈发思念自己的孙老师。他们继续打听着孙老师的病情,多次要求去看他。

孙扬这次请假后,学校让道粉兰老师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道老师和学校总是按孙扬的意愿,告诉同学们:孙老师需要安心治病。

同学们多想去看看他们的孙扬老师!

5月20日15时30分,孙扬走了……

道粉兰老师的手机上收到几条短信:“老师,您不该骗我们……”一种莫名的悲痛涌上道老师心头,她无言以对,无法回复这些短信。

学生要求参加孙老师的追悼会。

校长张克裕再也不忍心阻拦了。他眼含热泪:“让孩子们见他们的孙老师最后一面吧!”

5月21日,孙扬的追悼会在环县一中举行。

这天,学校专门为学生准备了小白花,可老师们看见,140多名学生来时已经戴着洁白的小花,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抬着花圈,眼里噙满泪水,陪着他们的孙老师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2012年的高考如期而至。

考场上,高三理(1)班69名学生,完成了一次孙扬期待的勇猛的冲刺。

这是2011年10月30日。孙扬因胃出血请假。在环县一中工作的13年里,这是第二次。

病情稍微缓解后,孙扬就要求上班,学校没有同意。但他却在治疗间隙奔波于医院和学校,给学生批改作文,陪学生上早晚自习,找学生谈心。

对于陪学生上早晚自习,妹妹孙玉霞很有“意见”。

“班上的学生那么自觉,有必要时时都跟着吗?”

“我不是要去盯他们的梢,而是要注意每个学生学习、情绪、生活各方面的变化,这很重要。”孙扬的回答耐心而郑重其事。

早自习上学生的一个哈欠也能引起孙扬的注意。

何磊是高三理(1)班的学生,一天午饭时间,他走进学校食堂刚坐下,孙老师就在他的旁边坐了下来。何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早自习上的几个哈欠,没能逃过老师的眼睛,还把班主任引到了食堂。师生俩边吃边聊,孙老师对他讲了许多熬夜的坏处,嘱咐他学习要注意身体。何磊从此很少熬夜。

学生都爱上孙扬老师的课。他课余时间积极搜集整理教学素材,上课生动有趣,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他常常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他创办《摆渡》班刊,让学生当社长,自己当主编,并自掏腰包印刷。他同学生一起为刊物写稿,在实践中共同探究写作技巧,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孙扬眼里,教育是一种理解,一种感化,一种师生间的同舟共济。他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关爱学生;他尊重学生人格,欣赏学生亮点,激励学生进步;他用爱的眼睛发现学生,用爱的鼓励调动学生。他和学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背地里亲切地称他“老孙”。每接到一个新班,他都会利用课间、晚自习前或周末同学生单独交流。学生进步了,他比学生还高兴;学生退步了,他比学生还着急。这时的他,不像严肃的班主任,更像个和蔼慈祥的父亲。

学生把能和孙老师单独交流视为难得的机遇。这样的交流,短则几分钟,也往往在不经意间便是几个小时。正是这样的交流,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曾经,班里的一个学生沾染上了赌博恶习,成绩下滑。为了帮助他,孙老师每天同他谈心,苦口婆心地引导。他顶着压力,硬是没让这位学生调出自己的班。他的真诚终于使这个学生回心转意,顺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作为一名党员,多年来,孙扬一直担任班主任并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2004年,他所带的理科毕业班本科升学率为85.6%;2005年,他所带的文科班有一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他所带的文科毕业班有3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科前100名;2009年,他所带的理科班高考语文成绩高于庆阳市平均分8.92分。1997年、2010年,他被环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

2012年2月26日,新学期开学,请假治疗、休息3个多月的孙扬再也坐不住了,他再三要求上班。学校慎重考虑后,只安排他担任高三理(1)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之前,他还兼任另一班的语文老师。

这时候,高考备考进入关键阶段,孙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同事都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

“看到学生信任的目光时,一切劳累和疲惫便烟消云散了,这是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孙扬在环县一中第一次请假,是2010年8月28日,原因仍是胃出血。仅5天后,他便返校上班。

从两年前的第一次请假,直到他病逝,虽请假三次,但孙扬没有安安心心地治疗过一次。孙扬留恋三尺讲台,挚爱自己的学生,毅然把家庭的困难和疾病的折磨化解在工作之中。

2008年暑假,张佰隆专程看望孙老师,师生二人谈及幸福。

“孙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不幸福?”

“幸福。因为我的努力,老人能有安稳舒适的晚年,孩子能快乐读书,老婆可以帮我料理家庭。因为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进步,考上大学。学生是我最大的幸福。”

孙扬认真地回答,像每次回答学生的提问一样。

在孙扬的幸福观里,有亲人、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哪怕只是身体健康。他最大的幸福体验,来自他的学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幸福创造者,他因创造幸福而幸福,他要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为此,孙扬苛求自己,甚至苛求自己的身体。

为此,孙扬燃烧自己,直至蜡炬成灰。

对家人幸福的“低门槛设置”,则成了孙扬今生难酬的未了情。

他一定还想再给父母尽一次孝!

洪德乡梁岔村孙家河组,自然条件极差,这里生活着孙扬年近七旬的父母。他家的十几亩地,几乎全部斜挂在家对面近60度的山洼上,是环县典型的“滚牛洼”。

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名符其实的“顶梁柱”,除了用微薄的工资,孙扬以自己的方式孝敬着父母。每次回家,他都要尽可能地多干家务活和地里的农活,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学校。

那年暑假,洪水冲毁了山路,地里刚收割的小麦无法运回。

不能把农活留给年迈的父母!孙扬心一横,一口气从地里背回400多捆小麦。

那一次,孙扬第一次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但他并没有在意,直到8月28日开学后第二次胃出血,他才第一次做出了请假的决定。

他一定想带妻子再做一次惬意的旅行!

妻子殷丽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工作,多年来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夫妻俩从未吵过嘴、红过脸。这个家虽清贫,却温馨。

在殷丽的记忆里,5年前孙扬带她一起游沙湖,是夫妻俩结婚多年来最惬意也是唯一的一次旅行。

她多想自己和丈夫再有那样一次旅行!

今年3月在北京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后,病床上的孙扬对她说:“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带你游北京……”

为这句话,殷丽不知偷偷抹过多少回眼泪。

孙扬曾私下对朋友说,他是最不合格的丈夫,也是最不合格的父亲。特别是女儿,连二本都没有考上,现在山东淄博私立医学院读书,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一定想还女儿一个主动的拥抱!

女儿孙辰筱讲起这一幕,口未开,泪先流。

寒假过完,孙扬决定送女儿上学。西安到淄博的火车,要30多个小时,父女俩买的是硬座。

那是今年二月份,天气还很冷。孙扬的病情已经开始加重,他面色腊黄,体质急剧下降。对他来说,硬座车厢里很冷。

夜里,他冷得实在难以忍受,就对女儿说:“抱着爸爸。”说着就依偎在女儿的怀里。

这是女儿第一次抱着自己的父亲,整整一夜……

孙辰筱几乎哭了一夜。

返回时,为了及时赶到学校开学,孙扬买的是站票。孙辰筱至今都不敢去想,30多小时的路程,自己托着病体的父亲是怎样站回去的。

今年4月,孙扬病情不断恶化,正在上学的女儿请假回来看望父亲。孙扬怕影响女儿的学业,发了脾气。

女儿要走了,妻子殷丽央求他:

“给娃说几句吧!”

“说什么!她都知道,做人、学习、求真、务实!”

孙扬的气息虽弱,但字字清晰。

此时,女儿多想父亲用一个拥抱来送自己!但这终成永久的遗憾。

今生的孙扬,还欠着女儿一个拥抱。

触摸伟大历史复兴的灵魂

一个伟大的灵魂,海子 (演讲稿)

《爱能使普通的灵魂伟大》的写作特色

平凡工作中的伟大灵魂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灵魂 国旗下讲话稿

灵魂

灵魂之旅

塑造灵魂

灵魂漫灵魂

企业灵魂

伟大的灵魂
《伟大的灵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