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桂 花 雨》教学设计11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4: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桂 花 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的特点,教学时紧扣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中走个来回。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整节课抓住桂花香、摇花乐、悟乡情、思故乡四个板块,因势利导,通过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写、说的训练,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尽显浓浓的朴素乡情,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咀嚼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通过写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1至2小节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引读)——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 (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盼望早点摇桂花)

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

(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 (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 (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于是我又缠着妈妈——(读句子)

2.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为什么乐了?

(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兴,当然“——乐”了。

3.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感受, (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 花树使劲地摇。)

2.)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3.)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 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4.)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她喜

形于色,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

(语言)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呀!”)

(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现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喊”?又为什么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呀!”

A师或者生:“喊”: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 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 的雨呀!”

(a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b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c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 毯。)

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c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6)指导朗读。

a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还不够兴奋,再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C对呀!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妈妈、爸爸

4.引读[出示课件] 母亲洗净双手

对呀!摇花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不是吗?你瞧!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你读懂了什么?“洗净”?(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拿或捏。从中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母亲对桂花的感情?

(1)(a摇花给母亲带来了欢乐,她洗净双手去撮桂花,说明她很喜欢桂花,不忍心把桂花弄脏了,而且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盘中。享受桂花的芳香。) (b摇花也给父亲带来了欢乐,他喜欢把桂花香味与檀香混合起来闻,此刻他高兴得诗兴大发。)

(2)“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口占一绝”?

(随口吟诵一首诗) (3)[出示诗句]

父亲的诗你读懂了吗?

(4)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5)引读第4节。

可不是吗?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 全村人

[出示课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指名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摇花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

2.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都浸在桂花香气里。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桂花可以制作食品吗?] (因为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如课文中说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以为还有桂花酒酿、桂花元宵)

3.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一家人带来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丰收之乐。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念中学时到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四)体会感情。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老师将原文的这一部分找来,我们读读。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珑,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 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因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他乡的水再美,也——美不过家乡的水。正如歌曲《故乡情》中唱的那样。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故乡情》。播放歌曲

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母亲难忘,作者我也难忘。难怪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1)同学们知道作者琦君吗?

琦君,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是著名的温籍台湾作家。以写回忆故乡童年故事享誉及至国际文坛。她1917年出生于温州瞿溪,并在那里度过了十二年的童年生活。随后跟父亲到杭州求学。1949年离开内地,去了台湾。1977年随丈夫旅居美国纽约新泽西州。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琦君虽然离开了故乡,但她的心永远是恋爱着故乡。她那广博的心灵,总是落实到眷恋的童年、母亲、故乡的土地上。琦君心灵中的故乡,就是她生命之根!

(2)哎,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此时的她远离家乡,不管她是在台湾写的,还是在美国写的。总之文章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板书:爱花思乡情)

3.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阅读

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

2、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桂 花 雨

花香

乡情 浸 思念

快乐

六、作业设计

课后你们可以写一写童年的趣事,也可以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 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 花 雨》教学设计11
《《桂 花 雨》教学设计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