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3: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教学目的: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定义。确定词的本义的方法。理解词义引申的方式和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辨析词义引申的方式和规律。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是造词时所赋予给它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词义。

解:ji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分割动物的肢体;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分解,溶化; (4) 和解,调解,排解; (5) 消除; (6) 解释; (7)理解,懂得; (8)懈怠,松懈。(xiè)

《说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 “分割动物的肢体”是本义。

鄙:bǐ

(1)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zuǎn),五酇为鄙。 (2)采邑,小邑;《周礼。天官。大宰》注:都之所居曰鄙。

(3)边邑;《尚贤》:四鄙之萌人。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4)质朴;厚道;《老子。胠箧》: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5)庸俗,浅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贪婪,吝啬;《韩非子。五蠹》: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7)看不起,轻视。《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鄙—从 阝得形; 阝——邑;凡从“邑”之字,皆与城邑、地名有关。“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是本义。

2、引申义——引申义也叫变义,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朝”“息”

《说文解字》:“引,开弓也。从弓丨(g ǔn)——拉长——伸展。

引申义分:直接引申义与间接引申义

(1)直接从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 (2)从直接引申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间接引申义。

二、怎样探求词的本义

“分析字形,以形索义,文献考核。”

A.通过字形分析可以推求字之本义,其理论依据是汉字是表意文字。

B.所据字形不能是简化字,也不能是繁体字,而应该是古文字。

C.本义必须有文献语言的证明。

D.利用《说文》,要注意不要拘囿于《说文》。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A.延展引申——是为了表达新事物、新观念,从原词义与之相关的某一特征,加以突出或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从而派生出新义。

缘: 衣服边沿的花饰——沿着,顺着 衣服边沿的花饰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攀缘(缘木而求鱼)

举例:《礼记》:“缁布衣,锦缘。”《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B.条件引申——由原词义引申出新义,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以自然或社会的某种条件为媒介,从而引申出新义。 C.比喻引申——是以原词义所概括的事物为喻体的一种引申方式。

斗:本指带柄的舀酒器——北斗

《鸿门宴》:“玉斗一双,欲献亚父。”

注意:比喻引申不同于修辞格中的比喻,一个是语义范畴,一个是修辞范畴。比喻引申必须产生新义,新义产生后不会转瞬即逝,有稳定性。

比喻——《战国策》“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身于赵。”“天崩地坼(彻),天子下席。” 崩:山陵崩塌——《左传》:“梁山崩。”

天子死——《战国策》:“周烈王死。”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 D.关联引申——也称邻近引申,是原词义所代表的事物余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相邻近、相关联,二者关系密切,人们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引申出新义。 兵: 兵器——士兵 兵器——战争

《左传》:“缮甲兵,具卒乘。”

《战国策》:“若使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礼记·礼运》:“而兵由此起。”

五、词义引申的规律 规律1:从个别到一般

裁:裁衣 ----裁剪、删减别的事物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孔雀东南飞:十四学裁衣。----- 文心雕龙:剪截浮词谓之裁 。 治:治水----治理国家、百姓

孟子:举舜而敷治焉。----孟子:治人者食于人。 规律2.从具体到抽象 道:道路----道理、公理

史记:会天大雨,道不通。----荀子:天有常道。 际:两墙相合处。----边际。

说文:壁,会也。----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间:门的缝隙。----中间、时间。 说文:隙也。----孟子:七八月之间旱。 规律3.从部分到整体

市:物品交易的场所。----城市、都市。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刘克庄:年年跃马长安市。 宇:屋檐----住处、房屋

诗经:八月在宇。----史记:各安其宇。 规律4.从整体到部分 子:婴儿、孩子----儿子

劝学:干越夷貉之子,----三国志·吴主传:立子亮为太子。 生而同声,长

而异俗。 金:金属----黄金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墨子:请献十金。 规律5.由实词到虚词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

二、探求词本义和引申义有何意义

1、可以对文献中的词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左传》:“楚虽大,非吾族也,岂肯字我乎?”——爱护。 字:本义是生孩子。引申而表示抚养、爱护 。

生子——《说文》:“字,乳也。从子在下,子亦声。”《论衡》:“妇人数乳者子死,疏字者子活。”用本义。 抚养——《左传》:“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

2、可以执简驭繁地把握词义系统 习:学习、练习、习惯、熟习

3、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辨析同义词的异同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与词义引申的区别

俄语中Чуть,чуть не,чуть ли не词义辨析

古汉语翻译

古汉语讲稿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常用词

词义比较

词义辨析

·词义、词类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
《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