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赴港考察体会文章5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9: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站在孩子的立场

——问梦香港

六天香港考察,让我们有机会亲密触摸这个现代化都市的每一个角落,俗话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土地显一方教育,香港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正是香港这个国际化城市兼有的这份厚重和成熟、自由和开放、时尚与传统培育了教育的大气、开放和大度,理解这个城市也就理解了这里的教育。

2011年2月8日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长提出:“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在香港学校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把它已经深深渗透在教师的课堂上,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渗透在每一位学生的活动中,渗透每一位师生的骨髓里。下面我仅撷取香港之行中印象最深的培侨小学考察,展开我的汇报。

一、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计学校课程

引语: “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将来,我们要带孩子走得更远”。(出示课程表)一张普通的课程表折射出香港教育管理者不同凡响的教育理念。香港教育多元化趋势明显,办学思想特色鲜明,教学內容个性灵活,在课程设置上也真正实现了一纲多本。香港学校有着较强的课程自主选择权,在内容上分设了教与学课程,品德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及特色课程。

1.增加“群”的教育,让孩子适应个体的未来发展

两地学校都重视德智体教育,香港在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方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五育中还拓宽概念,增置了“群”的教育。这里的“群”我理解为群体生活、团体精神。在培侨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了教师连坊式工作间,看到了感人的年度欣赏与感谢,香港教育重视建构以协作文化为主体的学习生活方式,让孩子在校园活动中学会协作,在课堂学习上学会协作,细化的在小组活动上也制定了操作性极强的协作机制(如拟定小组合作四守则、组长职责五句话、小组讨论六要点等)。现代社会分工越趋于精细,合作也显得尤其的重要。现代社会中人都不是孤立的人,交往、交流和沟通成为人的基本素质。将团体精神、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三C核心目标之一,是香港教育的一大特色。

2.设置“图书课”、“中文课”,让孩子适应香港社会的未来发展

香港学校在课程设置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仍每周设置了9节的中文课、4节的图书课。在香港学校随处可见的是图书角,最安静最人满为患的教室是阅览室,课时比例最高的是图书课、资讯课、综合活动课。香港教育非常突出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权,减少学习的 1

人为控制,让孩子能够徜洋在知识的海洋,更自由地汲取浩瀚营养。相比之下内地教育对课程标准统的过死,控制太多编排太满,大大束缚了学校自主特色的选择余地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空间。近几年,香港还改变了对英语学科的倚重,尤其强化了中文科的学习量。我想这一是有赖于香港文化寻根中必然之路,二是有赖于内地国际声望的增强,使更多远见卓识的教育者看到了未来两地政治经济文化频繁交流的发展趋势。

3.突出体育课程,支撑孩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应培养什么的精神?”——龙虎精神!培侨马副校长的回答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在香港学校体育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设有较大规模的运动场地和定期多元的运动体育项目,他们细致地甚至为每位老师设置了锻炼课。我佩服香港教育管理者的勇气和底气,瞧瞧我们多少初中小学仍在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分数而奔波劳累,再看看甲流肆虐的日子我们竟然仍在为学生“崇高”地加班加点,再思量一下孩子们沉甸甸的书包和不胜其烦的检查评比,我们是不是已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香港教育署官员提出:“教育改革并非仅为改变我们的学制,而是提升香港成为富有应变、竞争和卓越的国际都会,立足于世界。”理解了这点,我们也就理解了这张课程表。

二、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开展道德教育

“感謝亲爱的爸媽,给我挡风遮雨的家„„” ——这是培侨校本歌曲《感谢》内容,这是一首感动孩子、感动老师和父母的歌,一首人人都会停下来诵唱的歌。

与内地教育一样,香港崇尚人的德性的培养,但他们选择人性中极具动情的爱作为德育的核心——“爱主爱人爱自己”。爱已深深刻印到香港人的生活甚至骨髓里,在香港的每一天,你可以感受到香港人平和的心态,可以感受到长者温暖的拥抱,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和善的眼神。爱已超越了宗教、地哉、职业甚至是政治体制的界限。

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选择上,香港更为注重学生道德的行为实践与个人的内心体验,培侨就是这样实践着这个思想。在培侨,校园无处不在的是歌声,音乐老师自编并汇集了60多首的校本歌集,在培侨,歌声不只是在音乐课里听得到,在综艺课课堂中,在早会与周会开始时,我们都可以听到或悠扬或嘹亮的响起。歌声,在培侨小学可以说是互送心曲、互诉心声的桥梁,从校长到同学最爱唱的是《可爱的家》,虽然校长唱歌有点走调,但大家抒发感激情怀或已达成了意识行为上的某种默契,使孩子们沉浸“爱”于其中而无法自拔。

优秀的道德教育绝对不是一种说教,而是一种感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道德教育也许仅仅只是一首歌,一个动作,一张笑容,一句问候„„培侨小学倡导一种关怀的

文化,他们以爱的教育为落脚点,以歌声为纽带,传递的是感恩,抒怀的是真善美,校歌自己填,校曲自己谱,抒写的最寻常最平常不过的琐事,但在歌声中涌动的却是直指人心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教育很重要,教育就是要挖掘人向善的部分,但教育终究要回归人的本性。让德育教育贴近校园,贴近生活,甚至走进孩子,是培侨品德教育的特点,也香港教育思想的一个缩影。

三、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编排校园生活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张培侨小学校运会上的照片。

培侨小学的校运会是“看台冷冷清清,赛场人头涌动”,比赛项目大家设计,整个活动全校参与。校运会人人有份,实践的是培小一贯的教育理念。培侨小学校园里无不浸透着对人人参与、人人进步的理解。每年一次的综艺节,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快乐的味道,每周一次的嘉年华,让每一位孩子寻找自己的舞台;每月一次的小型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孩子打开另一扇窗口。在培侨考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词是“人人”,香港教育就是在精彩的校园活动中诠释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反思我们是不是总在替孩子设计这样那样的活动,其中有多少是孩子喜欢的,反思我们是不是总是在替孩子编排着各种各样课程,其中又有多少是合理的,考虑过孩子的想法;反思我们学校艺术节口号和会徽如果没有孩子的参与和设计怎会有如此般的精彩纷呈, 反思我们的校园没有孩子活跃的身影怎会有如此般生命的张力,反思我们的体育是不是过份渲染了他的竞技性,而已经失去了他的本质——健康。

我想,正是我们缺少了对孩子的重视和发现,缺乏了对教育本源的认识,所以导致了成人立场的诞生,也就导致了不良教育的发生。不要让成人有色的眼光迷糊了我们的视线,不要用成人的固定思维来左右孩子的想象,让孩子真正成为校园的主人,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四、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计校园环境

“快乐ABC”!(出示图)这是一幅在培侨校园里的游乐园,老师带领孩子在五彩缤纷的彩格中嬉戏玩耍真情流露。

校园应该怎么样?校园应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学园和家园,教育关涉下的校园生活应该是美丽的天堂,孩子们能在其中尽情淋浴,享受教育的滋润和生活的乐趣。在香港小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世界——随处可见的休闲吧、随身而遇的辅导室、随意而不随便的游乐园、随时惬遇的提醒语、量身打造的小便槽„„,无不传递着对儿童的理解、关怀和尊重。

我们觉得,现代校园应该彻底打破“只见建筑不见人”旧格局,应该“营造学生

喜欢的校园”。我们可以在人性化的校园设计中去体现以生为本:可以把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想查的资料;我们可以把学校的计算机房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随时可以与专家联络;我们可以把科学、文化课堂办到墙壁上、走廊里,让每一棵树木、每一棵青草都会说话,让每一堵墙告诉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体现教育均等

“让每一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连校长在报告会上的话。教育不是一台只能制造同一类产品的机器,理想的教育应该主动去适应各类学生。在培侨小学我们处处可以觅见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对教育公平的深刻理解。

承认差异,需要勇气。哪里有人群,哪里就会有差异,承认差异是对人性的最大尊重。在培侨所有的老师、家长都丝毫不讳言差异的存在,都不约而同给予了认同、理解与支持,

直面差异,寻找对策。尊重差异,共融提高是培侨教育均衡化过程中走的清晰路线图:一是在编班中在体现差异,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主要按照数学的成绩高低进行了差异分班,实施了区别化教育。二是在团队合作中考虑差异,同组异质,实施团队进步奖,并在团队建设中努力倡导人人进步,避免团队中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落的局面。三是个性发展中尊重差异,培侨努力变差生为差异。他们为后进学生成立了课后补习班,每个后进生都所属自己的补习小组,他们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发展计划,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放飞的时刻。四是课程设置针对差异。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校本课程,开设了唱诗班、综艺组、读书社、动漫社等10余门拓展性兴趣供学生个性化选择。

香港是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正是文化的多元,也反映了香港教育的宽容和包融性。余秋雨说过:文化以差异并存为美,以消除差异为丑。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觉得,实行人群的差异化管理,就是最具人性化的管理,也是最有效能的管理。

我的真情感言

教育的发展总会留下时代的印记,地域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也总是制约着教育形式和内容。我觉得两地教育不存在孰优孰劣的争论,只有谁更合适的问题。香港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在内地是不可也是无法复制的,香港之行除了带给我一份激动、感动、冲动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思索、思虑。

一、要让学校成为学校

是什么造就了香港学校的千姿百态,那又是什么在造成中国教育的千校一面?人是

制度中的人,学校是体制下的学校,中国教育环境下的学校缺少独立性,外界干预太多,政治色彩过浓。管理者也缺少了那份耐心、静心和决心,校长疲于应付,累于接待。教师的精力无法集中在个人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发展之上,校园不再是单纯探讨学习、教学和科研的净土。为什么已经过去了

七、八年,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还仍在留恋着非典那段难忘的日子?因为从我们内心深处,都希望我们的学校成为纯纯粹粹的学校,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简简单单的教师,我们的课堂成为实实在在的课堂,旦愿今天的教育不要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二、要让校长像校长

让校长像校长,校长要有自己的观念,也有自己的信念,更要有自己的坚持。现代校长角色越来越丰富,同时也越来越找寻不到自己,校长既要做名师、教育家,又要做企业家、外交家、活动家、改革家。但是香港校长的经历清晰地告诉我们:校长就是校长,校长要努力成为校长,只心经营属于自己的那份田地。

让校长像校长,让校长真正的从琐事小事和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中解放出来,解放校长的手,解放校长的脚,更要解放校长的大脑;让校长真正拥有办学的自主权,还校长课程的指导权,教师选择权、办学自主权。从校长角度而言,教育的发展也总是留下时代的印记,在中国管理架构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之前,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教育体制苛求过多指责太多,不能改变体制,有的就改变自己,做自己的事吧。

三、要把孩子当作孩子

现代中国教育愈来显现出其功利性的一面,学校教育很多时候显现得很浮躁、很着急,但我们知道一个浮躁的教育是培养不出一个大师的。所不同的是,香港教育在重视学生苦学勤学的同时,兼顾了孩子的立场。佩服香港中“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和“慢节奏、低姿态”的教育思想、严格化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的人本管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孩子当作孩子”就是要遵循孩子成长的科学和成长的规律,“让孩子当作孩子”就是要让教师变成孩子、走进儿童,要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学;“让孩子当作孩子”,就是要尊重学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规划课程、设计活动和思考问题;“让孩子当作孩子”就是要克服教育上的短视行为,既要为学生考虑眼前三年,更要为将来考虑三十年,就是要为孩子未来发展争取更多空间和时间。

理想的学校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都得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在香港的七天结束了,但我们关于教育的故事远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赴港培训体会

赴港培训体会

湖北省知识产权考察团赴港考察

赴港专科护士考试体会

赴温州考察的体会

赴无锡学习考察体会

赴南京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港考察体会文章5
《赴港考察体会文章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