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5: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以《暴虐与抗争》课堂教学为例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翠娟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出发点。 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而图像是非文字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是历史的遗留,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宋代学人郑樵曾说:“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初中历史教学前沿的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情和追求?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将漫画素材引进历史教学有着不错的效果。漫画通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画面幽默诙谐,有着宣扬真善美,讽刺假恶丑的特殊教育功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很强,漫画正好用来开启他们求知的心扉。接下来就以我的《暴虐与抗争》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漫画这一图像资料达成教学效果。

一、运用漫画直观呈现历史场景

在讲解日军暴虐史实时,我出示了丰子恺先生所画的一幅漫画,并介绍这幅漫画的创作

背景: “七·七”事变后,丰子恺先生避难于广西桂林,他将自己逃难途中的所见所闻,创作成这幅漫画赠送给友人。在强调该漫画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思的产物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人和物?这些人物在干什么?由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

漫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因为是历史课上首次运用漫画,我引导学生提取这幅漫画的中的历史信息——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下,一位母亲被炸去了头颅,可她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却浑然不知。画的右方是丰子恺先生的填词《梦江南》——‚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接着我深情叙述:“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累累血债!在近乎疯狂的屠杀当中,我们仿佛听见了刺刀声、哭叫声、呻吟声和怒吼声„„这一触目惊心和灭绝人性的镜头让人几乎不敢久视,它却是中华民族屈辱史中的一个真实片断。”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地几乎可以听到学生的心跳,漫画创设的情境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痛恨和苦思冥想中,既定的情感教学目标已悄然生根发芽。

二、利用漫画折射烘托历史情境

日军的暴虐让学生群情激昂、义愤填膺,脸上的表情告诉我此时愤怒已塞满他们的胸中。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出示了第二幅漫画并让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注意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人,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同?由此能不能判断漫画的作者是什么态度?漫画以什么为背

1 景?为什么要配以这种背景?你认为什么标题最适合这幅漫画?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之后师生一起总结:画面上有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中国抗日军民和跌入洪水正在垂死挣扎的日军。怒吼的中国军民与绝望的日军形成鲜明的对照。闪电划过夜空,象征着中国军民对日军的愤怒和战胜侵略者的坚强信心。丑陋无比、惊慌失措的日军跌入洪水,反映了侵略者已是穷途末日。最后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回答“全民抗战”,我进一步追问这四个字的含义。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基本达成共识: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战。请学生在教材中找出中国军民抗战的史实。漫画形象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信心,预示着侵略者必败、抗日军民必胜的必然结果。

在“人民战争”一目教学中,我先出示如下漫画,笔调简单却又幽默的漫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我适时提出疑问:图上人物是什么人?他脑袋后面是什么?它代表什么?为什

么从敌人后面袭击?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引导学生做深度思考,不就问题回答问题,我同时出示了练习册上一段文字材料: ‚没有战场的战场‛——1943年10月,日军进入晋察冀根据地某地,不断碰到地雷的爆炸。走路,地下埋的地雷响了;推门,门框上吊的地雷响了;抓鸡,鸡窝里拴的地雷炸了;到菜地里拨萝卜,萝卜下面埋的地雷也爆炸了。地雷,炸得日本兵魂飞魄散,他们行不敢走路,住不敢进屋,随时都有丧身的危险。学生看了这段极具幽默色彩的文字材料,自然对敌后战场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很容易地理解了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战的作用。这之后,我作了总结:“毛泽东说‘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战争正是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沉重打击日军,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 中国军民的抗争是本课的重点,借助这两幅漫画激发学生从教材中、从补充的资料中整理、分析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的史实,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被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行为所感染。

三、使用漫画辅助文字资料解读历史

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必然得到世界人民的援助。 我原先设计的问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帮助有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拟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在学生简短思考后再出示以下史实:

1、苏联提供大量经济与军事援助,并派国际航空志愿队到中国参战。

2、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出以白求恩为首的医疗队,到前线救护伤员。

3、印度的柯棣华医疗队也给了不少援助。

4、美国陈纳德志愿军‚飞虎队‛来华作战。美国陆军空运队将大批援华物资运入中国。

在第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后发现学生很难得通过抽象的思考得出结论,我意识到这样的设计缺少悬念,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启发他们的思维。于是,在上第二个班级时,我对设计进行了调整,先出示了两段文字材料和一幅漫画材料: 材料一:

‚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热咖啡、嫩牛肉、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特别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诺尔曼〃白求恩 材料二:

1937年初夏,一位又高又瘦的美国人,拎着一个单薄的小皮箱走下了舷梯。他就是陈纳德,当年47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来到中国了,希望能为这个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自由的国家效劳。‛

以上材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国际友人无私、高尚、朴实的国际主义精神。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暴虐,体现了拒绝战争、向往和平、互相援助的国际主义精神,展现了一个人间向善的画面。

这时去提问学生:这幅漫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左上角的人比右下角的人大得多?这幅图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反映了作者什么感情?可谓是水到渠成。在思维的阀门被打开后,学生的回答自然也是精彩纷呈。学生借助漫画非常容易地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爱好和平人士的真诚援助,而不是像第一次设计中机械地记住国际援助的表现

1、

2、

3、4。暖流涌上心头的感觉让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洗礼。

整节课我运用四幅漫画展示了三种意义的历史画面:日军的暴虐;中国人民的抗争;国际和平力量的援助。日军的暴虐虽然血腥,但它反映了历史事实;中国人民的抗争虽然惨烈,但它是那样的壮美;国际援助虽然是外部力量,但它是那样的友善和感人。从课堂上学生闪着灵光的神情中,我读出了这堂课的价值——漫画教学,效果显著。其核心是用漫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经过思辨得出结论。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照片、油画、漫画、绘本越来越多地攀上了阅读的排行榜。初中历史教学不妨多引入图像,从图像中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剑桥大学文化史教授彼得·伯克认为,历史学家对图像的使用不能也不应当仅限于“证据”这个词上,还应当重视“图像对历史想象产生的影响”。当我们出示给学生图片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解读图片。合理的解读流程应该分成以下几步:

1、观察图片内容:一副图片一般由前景和背景等画面组成。

2、阅读、分析、体会图片附带的文字。

3、图片需要放在多元的背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下分析考察。

4、确定图片的目的、图片作者的立场。

5、对图片做出自己的回应。

“图像能说话,能告诉我们更多”,正如彼得·伯克所论述的那样,图像、图片作为可 3 视的叙述史和历史证据,不同于文本证史,图像证史以视觉化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具体的“证词”,微小而有重大意义的细节往往在画面的每一个缝隙里。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图像去“看事”、“想事”,在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图像资料的价值,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杨学功:《浅议史料教学中史料的呈现——以三次序材料教学法为中心》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余洋:《人文化·人本化·生态化——谈历史新教材配套地图册折射的理念创新》 2004-5-13

地图教学网

3、曹意强:《漫说图像证史》

浙江人文大讲堂第11讲

4、《快廉味美:“读图时代”的快餐文化》

中国经济网 > 读书 > 书市聚焦 > 2007年07月02日

从漫画中得到的道理

漫画中的哲学

品读真实故事

从一幅漫画中得到启示

小学作文:漫画中的启示

品读历史故事

第一课 认识漫画以及漫画中的常用工具

《“漫”话历史》教学设计

还原真实的历史

品读《看见》 了解真实的新闻人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