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卫子夫历史真实介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1 12:06:2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视剧《卫子夫》观后感

汉朝,澎湃,壮观,写生命和裂变的沧桑的历史。一代良性守卫,出生贫穷谦卑,从小歌曲到汉王,不明显无差别地暴露,优雅的前进和后撤程度,一个伟子傅写了古代女人的传奇历史。因为戏剧将重点放在威子夫的成长过程中,放弃后宫女人的血宫战斗场景,宣传生命高涨的楼上坚持不懈的生活,传递傅也音乐,音乐可怜,甜美也音乐,苦音乐,正能量,这对于今天在现代人的工作场合中的斗争,也是参考书的积极体验。

历史剧威子夫对吴皇帝和魏子夫的主线历史,目前正受到打击。由着名演员王罗丹,林峰,周立奇和徐正曦创作的剧集超级强大,具有历史细节,充满人文深度,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历史气息,像悲剧性的风吹,欺骗云的历史的图片慢慢地开始,悲剧的古风壮丽的繁殖。同时,也解释历史人物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汉朝皇帝复兴朝鲜心理,魏子福对待痛苦的态度, 上帝的保护者和经历了爱的折磨,三者之间有友谊,有爱,有不清楚的关系之间的争端,既尊重历史和戏剧重新创作,也不是欺骗,戏剧不是废话,让观众看到当时汉族文化不禁感叹。

历史总是英雄和美丽的舞台,在狩猎风的时代,无数人在新鲜繁殖的历史上。戏剧在人物形象非常生动,笑和诅咒独特的风格。历史上的汉武德攻击攻击,一代明君创造繁荣繁荣,开始玩耍,祖母傲慢傲慢的汉武帝心不满,他的两个导师被杀害,无助他忍耐的痛苦,被去除了听到子子的Wei子苦涩和寒冷的金丸让他醒悟,也欣赏了邪恶的孩子的非凡的味道。维子夫不傲慢,慈善为了微笑显示人,面对女王的所有虚伪之下的谋杀,她一直真诚和慷慨的地方,然后与汉帝一起在一起历史的故事。平阳公主的骄傲非凡战略,从多年的训练吉吉等机会到魏子福的手中后宫,一个微笑充满小小的努力,可以得知,她的丈夫脱轨生下了一个非婚生子,平阳公主哭泣后阴谋关闭 支持。段红明知道魏子对于皇帝来说一直很贵,总是拿着一把剑守卫两个,默默地吞下泪水和泪水,深深的容忍是非常生动的,英雄经常伴随着孤独的一面很长。

在复杂的许多人物的命运,使故事变得非常紧凑,整个戏剧的叙事方式平静,但紧张,从第一次设置到看到,被深深吸引,也是由人民的健康乐观和真诚印象深刻。特别是传达中国传统美德的戏剧,深深地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少年威子夫因为他父亲听到算命者的话实际上认为她是一个灾难明星,想赶上她,韦富没有愤怒没有抱怨,她选择了宽恕和理解;看到路边奇怪的人生活死了,她拿出他最后一点食物来帮助他,显示出伟福的好性质;对于弟弟魏庆,平阳厚夫的孩子做下一个侍女,她爱这部分;见段红童年青年朋友不喜欢,子福帮助手做他的新娘,成年子女丈夫和妻子的忍耐不超越标记,这表明孩子的爱情和友谊的棍子和比例感。 ...从这些一点点的信息通过,电视剧丈夫通过魏子的奇妙传奇,显示 是一个民族骨骼的深层人民的良好和和谐的性质与他人和魏子福一个人的命运的变化,叙述一个小人不断地战斗硬血历史,因为血,看起来尊重,因为传说,这是非常引人注目。

与此同时,电视剧维子夫在生成的良性之子的主线进入了更多的历史事实,人物的情感语境和不断变化的历史,融合了友谊,爱情,仁慈的历史背景,使故事更具有强烈的冲突,从而变得更加起伏,走动悲剧,汉代复古回归,这是工作的成功。

推荐第2篇:卫子夫经典台词语录

1、虽无战功,但尊荣未减。

2、【平阳侯】兵将皆说平阳侯曹参功最多。【公主】好一个功最多!所以高祖皇帝赐府封地时朝中上下莫不尊重,我夫君承袭爵位,虽无战功,但尊荣未减。王侯将相皆以礼相待,韩大夫虽非重臣名将,但伴君依久,应知礼数。

3、就像这棵桃树一样,我只是播下了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就看你自己的了。你们要记住,等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要忘了播种之人才好!

4、既无实据,又无人证,更无杀人动机,就此定罪,简直荒唐!

5、世事皆有机缘,不争不显不露,若没遇上便也甘之如饴!

6、富亦乐 贫亦乐 甜亦乐 苦亦乐 同苦同甘 安之乐之 齐家齐室 心善志坚

7、一切已成事实,何来如果?我宁愿毁掉这珍贵的旧物。

8、如果当然没有天灾,这结发和木梳,早已成了我们的定情之物。如果当日在酒舍中我能与你相认,如果在平阳府中我比皇上更早遇见你,就不会有尚衣承宠了,若能回去你还愿意吗?

9、有朕一天,皇后必定长居后位。

10、我愿押下自身的名声,以天作证,看孰是孰非。

11、我只是播下了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还要靠你自己啊!

12、不知五味,何来良厨。

13、姐姐能干的不得了,却安之乐之的在这藏书阁打扫,不就是为了让我多读书识字吗?

14、依礼,上座者为主,剑士与抚琴先生为客,虽然执笔大人深衣素朴,但腰系鞶囊,剑钩,乃朝臣常用之物,请大人借地方一避。

15、大丈夫以仗义为荣,助肘为耻,三位大人不是命官就是士人,见弱女子危在旦夕,不想救,不敢救,一句话,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之间?

16、卫子夫:你醒过来了,醒过来了就好,夫子说,笑着日子容易过,黑夜将过,必见晨光。

17、如今你无官无爵,闲游四海,上至贵族,下至庶民,皆敬你三分。

18、卫子夫:周夫子说,相士都只说说些好听的,来骗人钱。

19、卫子夫:母亲说:无论是病了、伤了、饿了、死了。就要吃东西,吃饱了就有希望了。

20、陛下受命于天,统四海之图籍,掌天下之生死,谁不震慑呢?

21、百姓苦饥寒,但官员却加以逗弄,引百姓逐金丸。

22、苦饥寒,逐金丸。

23、我功盖九天,匡扶幼主,安定社稷,何罪不能容?

24、自从我入宫以来,后宫就像天翻地覆了一般,我若不走,必徒添皇上的烦忧。

25、区区一个民女,竟让大汉天子失去了方寸,不是更该杀吗?

26、魅惑君主的被骂的人,一个小歌姬凭什么踏进宫中,拖出去斩?

27、若她真的有身孕,我保证让她尸骨无存。

28、我第一次见到陛下的眼睛,就像在满天繁星中见到了最亮的一颗。

29、依礼,上座者为主,剑士与抚琴先生为客,虽然执笔大人深衣素朴,但腰系鞶囊、剑钩,乃朝臣常用之物,请大人借地方一避。

30、希望你能上进,有个远大前程。

推荐第3篇:还原真实的历史

还原真实的历史

演讲稿

日前,河南省文物局在京高调宣布,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以确认。这一消息成为今年最具轰动效应的考古发现,也破解了曹操陵墓的千古之谜。

据悉,被确认的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去年12月开始发掘,之前被考古学家当做东汉大墓。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这座大墓现出规模宏大的真容。整座大墓包括了墓道前后和四个侧室,整个墓道长近40米,宽约10米,呈斜坡式延伸地下15米,大墓平面约为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仅从这一规模形制,即可断定墓室主人帝王身份。让人惊喜的是,虽然该墓被盗严重,但墓中存留的珍贵文物却很关键,随葬文物中出土了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的石碑,为墓主人是曹操提供了直接材料。而且,在被追缴的该墓被盗文物中,有一块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佐证了此墓就是曹操无疑。更重要的是,在该墓中还发现了一男二女的遗骨,其中男性被测定为60岁左右,和驾崩时66岁的曹操年龄相吻合。

唯一令人缺憾的是,墓中没能发掘出直接证明曹操高陵的墓志铭。但从墓志形式、出土文物、墓中骨骼,已经形成了相对严密的逻辑链,这里是曹操高陵无疑。

高陵被发掘确认,破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而这一发现,又让人大跌眼镜。历史传说的荒诞和正史记载的严谨形成了鲜明对比。千多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一直是七十二疑冢。墓穴所在,有的说是在许都(许昌)城外,有的说是在铜雀台附件的灵芝村(见《彰德府志》),有的说是在漳河底(参考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也有说是在曹操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谯陵)。

再看正史记载,曹操陵墓的位置并不那么迷雾团团。一是在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即他去世前2年的218年,在其颁布的《终令》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有《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两令见于正史,说明两大史实:一是表明曹操的薄葬之志;二是明确他归葬的地点为“邺之西岗”,比邻“西门豹祠”。凭此两点,不仅说明曹操对于自己的墓葬毫无掩饰,甚至是光明正大地告诉后人他墓葬的地点。这恰恰说明曹操性格中一贯的豪迈和慷慨。更要者,由于他追求薄葬,“无藏金玉珠宝”,似乎也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墓葬所在,更不怕盗墓贼光顾。

然而,历史给他开了太大的玩笑。他迥异于其他地王的光明正大却被后世文人误解误读,甚至丑化。酸腐文人或基于封建正统思想,给其制造了七十二“疑冢”说,从《三国演义》到戏剧舞台,曹操成为多疑、奸诈的历史人物。讽刺的是,后世考古学家,似乎也为戏曲和演义中的历史所蒙蔽,采信了曹操墓“疑冢”的说法。否则,为何不对正史中所记载的曹操墓按图索骥地进行考古?

事实上,早在1988年,《人民日报》一篇《“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已经证明了所谓“疑冢”的不靠谱—“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

很遗憾,从1988年到现在的21年间,曹操“疑冢”之说依然流行。尤其央视“百家讲坛”导致的“三国热”中,曹操“疑冢”说更被更多的普通民众所采信。事实上,正史中提到的“西门豹祠”就在安阳县安丰乡。如果说考古学家们采信正史说法,及早发掘,曹操墓也不会被盗掘得那么严重,曹操“疑冢”之谜也就早就大白于天下了。

而且,就在曹操高陵被确认之时,依然有学者怀疑。譬如着有《盗墓史记》、《中国人盗墓史》的学者倪方六就认为,考古讲求的是“白纸黑字”,称没有在墓中发现墓志铭是“考古硬伤”。此外,他还强调,从曹操墓穴的规格上来看,曹操所提倡的薄葬并没有被严格执行。我以为,该墓出土的文物资料足以证实确为高陵的所有逻辑要素,算得上是“白纸黑字”。再者,虽然墓葬文物大多已被盗掘,但从出土的石圭和石碑等文物看,墓中文物是相当地俭朴,应该算得上是薄葬无疑。至于陵墓形制规格,那是曹丕的杰作,与乃父无关。是否厚葬,主要看陪葬品,这应该是很简单的常识。

曹操高陵得以确认,千古之谜得以化解,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也给历史和曹操一个“完美”的交待。不过,这也让中国学界和民间自我反思:历史的真实也许一点都不复杂,复杂的是后人以讹传讹的解读和歪曲。

推荐第4篇:感受真实历史 感悟延安精神

感受真实历史 感悟延安精神

物质和精神在哲学意义上构成了这个世界,如果将其比喻为一张网络,那么物质一定是其中的结点,而精神则是其上的联结,世界因为有了物质性的结点而存在,因为有了精神性联结而永恒。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物质层面上来讲,它也只是一座城市,一片窑洞,一个符号,但是,我们还是记住了它,因为它背后永恒的延安精神。座座窑洞构成了往昔和今日的延安,而曾经的革命经历及革命精神则铸就了延安的永恒。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地,也都希望能够早日踏上朝圣的道路。入党只是一种选择,而真正铸就共产党人的是一种经历锤炼并永恒的经验。圣地是历史经验的凝练,更是高贵精神的所在,一个略懂一二的共产党人的朝圣路无时无刻不与这些圣地紧密相关,而且,只有真正懂得圣地,理解历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人。

曾几何时,延安,这个神圣的字眼就扎根在我的记忆里:寸寸黄土,巍巍高原,宝塔山„„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延安是多么地令人神往!就在今年夏末秋初,作为年轻干部的我,终于有机会参加城区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延安实践教学活动,与五十余名领导同志一同踏上了西去的朝圣路。

在奔赴延安前不停地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去延安,我要去延安寻找什么?感受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悟一种精神的境界--作为我西去的目标。

所谓感受一份历史的厚重,就是在历史的发生地切身体验历史的真实。对于热爱历史的我来说,我渴望着去黄土高原这一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感受历史的厚重,渴望着去延安这一中国革命的圣地感受真实的历史,我渴望着去看到一部新中国活的历史。

从凤凰山到枣园,从杨家岭到王家坪,从“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壶口到南泥湾,当我徜徉在座座窑洞,流连在片片宅院,穿梭在沟沟坎坎,抚摸那件件展品,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又看到了窑洞中豆瓣大的灯光,看到了灯光下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伏案工作,奋笔疾书的身影,看到了长长的中央纵队在一道道山梁上与敌人周旋,更仿佛听到了敌机的轰鸣,爆炸的巨响,听到了冲锋的号角,战士们的喊杀声„„就在这片中国革命的圣地上,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在努力尝试还原历史的真实,苦苦寻求那份历史的厚重。当授课的专家教授向我们讲述那曾经的情况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就在眼前,历史就是活的,而今天的我们正是要继承这一份历史的厚重,历史的真实,将我们的事业沿着前辈的足迹进行下去。

伟大的历史孕育伟大的精神,历史终究已然结束,而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则是历史中孕育的精神,对于中国革命史而言,延安孕育了延安精神,感受历史的厚重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曾经的延安,而感受精神的境界才是此次圣地延安行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也会体会到不同- 23 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短短的圣地延安行转眼便告结束,但是,它所给予我的感悟却早已成为我记忆深处最为宝贵的一部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我回到工作岗位,安坐桌前,我的思绪依然不容平静,这是因为我确信圣地延安行是真正地不虚此行,因为它还带给我太多太多难以表述的感触,同时,它也将激励我继续立足本职,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5篇:真实的人类英文介绍

The series delves into a world where the line between machines and humans has been blurred,intentionally,in order to \"make humans le like machines\" In suburban London, the Hawkins family buys a \"synth\",next in line behind the iPhone as the must-have gadget.Synths were created to serve for people, and the family graces theirs with the name \"Anita\"(one of the major characters).Joe, the father in the family, purchases Anita to lighten the household work and free up time to solve his marital problems with his wife Laura, a lawyer who often has limited contact with her husband and daughter while she\'s away on busine.Laura, however, is deeply suspicious of Anita, and fears she is losing her status as the family\'s matriarch to a robot.More unsettling, Laura notices signs of Anita acting a little more human than she should be, including an incident where she leaves the house and intently gazes at the moom.It turns out Laura\'s suspicions aren\'t totally unfounded.In fact, some synths are becoming conscious, and they are on the run.The series explores other consequences of obscured boundaries.One of the original synth engineers develops a father-son bond with his obsolete, malfunctioning synth, while a synth detective is unable to care for his injued wife as well as their own robot servant.\"Humans\"takes a familiar idea and gives it a more urgent spin in light of our own growing dependence on technology.The concept feels more and more like it could leave the realm of science fiction and turn into something real.The series does not ask questions that haven\'t already been asked (What is the line between robots and humans? Could they become more advanced than we are? ), but it does so in a way that feels fresh for recent years.we will need to be asking them in the real world soon enough.DUFL

推荐第6篇:辛集历史介绍

辛集历史介绍

河北辛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隶属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市 辛集街道景色(9张)政府驻地辛集镇位于石家庄市东65公里处,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辛集位于石德铁路沿线,铁路、国道、高速公路横跨全境,通达全国各地。辛集北与深泽县、安平县接壤,东与深县为邻,南与冀县、宁晋县相接,西与晋州市毗连,北邻石黄速12公里。辛集市境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951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辖15个乡镇。辛集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是全国卫生城、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2011年5月,被河北省文明办评为文明城区、文明县级市。 辛集地图 北齐时期其置属安国县,隋改鹿城县。唐代始称束鹿县。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作乱(“ 安史之乱”)。次年鹿城县改名束鹿县,取“栟擒安禄山”之意。1949年9月,县政府驻地由新城迁至今辛集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辛集镇曾设县级镇,与束鹿县平级,不久后划归束鹿县管辖。1958年11月束鹿、晋县、深泽三县合并为束鹿县,1961年5月,恢复原束鹿县辖区,晋县、深泽县分设,1965年改辖为31个公社,1986年3月5日撤县改辛集市,名字取自境内最著名的集镇-辛集

耿福字伯僖,良马镇(今东良马、西良马村,元朝视为一村)人。蒙古太祖九年(1214)拜镇国将军、安定州节度使,行元帅府事,配虎符、后加辅国上将军。卒后葬良马镇。元至正元年(1341),其曾孙元中书左丞耿焕将其墓迁葬于今石碑村北。

贾俊

贾俊,字延杰,东柳科村人。明天顺三年(1459)进士,选受山西道监察御史,历任山西按察司佥事、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公部左侍郎、右侍郎、公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贾俊死后,皇帝敕建贾俊墓。现辛集市位伯镇东柳科村其墓尚存。墓地古木参天,有石人石马。可惜*期间曾受到严重破坏。

李清平(1841-1891)

李清平,字乐亭,辛集市郭西乡四七营村人,清朝官吏。幼年家贫,靠母亲典卖首饰来供其读书写字。由于聪慧勤奋,于清咸丰元年中举。清同治十年以“大挑”派人江苏某地任职。清光绪十年该任贵州省仪征知县。

李清平潜心学问,著述颇丰。今留书目的有《周易伸象直接》、《笔耕存愚》、《课余闻见录》、《公余闻见闻》、《课余存书》、《宰真日记》等。

推荐第7篇:水泵历史介绍

泵的发展史

最早的泵是在大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出现的,阿基米德发明了一种泵,称为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至今仍有厂家在生产。

古希腊人克特西比乌斯(Ctesibius)(公元前285-222年)发明的压力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主要用来生产水柱以及从井口举起水。(至今还保存在古罗马时代的遗址上,如在英国的西尔切斯特(Silchester))。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方板链泵作为一种链泵(Chain pump)是泵类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

1475年,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工程师弗朗西斯科•迪•乔治•马丁尼(Francesco Di Giorgio Martini)在论文中提出了离心泵原始模型。

1588年,义大利人阿戈斯蒂诺•拉梅利(Agostino Ramelli )自费出版了《阿戈斯蒂诺•拉梅利上尉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Le Diverse t Artificiose Machine delCapitano Agostino Ramelli)。(这部著作详细描述了许多二三百年以后制造成功并成为商品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其中有关于链泵、水泵、滑片泵的描述。

大約在1590-1600年,齿轮泵被发明。

1635年,德国学者Daniel Schwenter描述了齿轮泵。

1650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发明第一台空气泵,不断改进后於1654年设计出真空泵。1658年,爱尔兰化学,物理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和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罗伯特•胡克进行空气泵实验。 1675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御用机械师塞谬尔•莫兰(Samuel Morland)爵士,获得柱塞泵专利,他设计制造的水泵被当时英国国内众多的工业,船舶应用,以及如水井,池塘排水和灭火。 1680年,约旦出现简单的离心泵。

1685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Denis Papin )进行空气压缩泵高压实验。

1689年,丹尼斯•帕潘发明了直叶片的蜗壳离心泵,而弯曲叶片是由英国发明家John Appold于1851年发明的。

1720年,在伦敦城市的供水系统中开始使用柱塞泵。

1732年,英国人戈塞特(Goet)和德维尔(Deville)发明隔膜泵。

1738年,荷兰人丹尼尔•伯努利的《Hydrodynamique》(流体力学)出版,提出伯努利方程;1755年,瑞士人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著作《General principles on the movement of fluids》(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出版,提出理想流体基本方程和连续方程。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1746年,H.A.Wirtz设计出使用阿基米德螺旋用于提升水的螺旋泵。

1768年,威廉•科尔(William Cole)在船舶舱底中改进和引入链泵。

1772年,瑞典学者伊曼纽•斯威登堡提出汞真空泵设计。

大约在1781-1782年,绳泵的发明被首次描述。

1818年,在美国出现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麻萨诸塞泵。

1849年,美国人亨利•沃辛顿(Henry Worthington)发明蒸汽直接作用的蒸汽泵,是一种最简单的活塞泵。

1852年,英国开尔文勋爵威廉•汤姆森提出了热泵的设想。

1857至1859年,亨利•沃辛顿发明水平、复式、直接作用,用于锅炉给水全双工蒸汽泵。1857年,英国查尔斯•亨利•穆雷(Charles Henry Murray)获得链泵专利。

1865年,汞真空泵发明,用于解决碳丝灯泡的问题。

1868年,Stork Pompen公司在荷兰亨厄洛(Hengelo)成立,发明了混凝土蜗壳泵。1870年,英国人威廉•汤姆森提出了射流泵的设计。

1875年,英国人雷诺兹(Reynolds)获得多级离心泵专利:主要是为了提高离心泵效率。

1877年,英国景崇(Shone)用于污水处理的气泵:包括喷射器。

1880年,英国Frizzle设计气举泵。

1890年,美国麻省Warren公司制造了第一台双螺桿泵。

1892年,美国Worthington公司制造用于世界上第一条油管(从宾夕法尼亚州至纽约)的油泵。1900年,哈里斯(Harris)制造出空气压力泵。

1901年,美国拜伦•杰克逊(Byron Jackson)公司生产出深井垂直涡轮泵。

19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Aldrich Pump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复式正排量泵。1904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生产出潜水式电机泵。

1909年,盖德(W.Gaede)发明旋片泵并取得德国专利。

1912年,瑞士苏黎世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水源热泵系统,以河水作为低位热源的热泵设备用于供暖,并获得专利。

1916年,Aldrich公司制造出电机驱动的往复式泵。

1918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用于石油工业的热油泵。

1923年,格罗格(F.W.Krogh)提出旋喷泵的结构原理,旋喷泵也称皮托泵。随后研制出了闭式皮托泵。Worthington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离心锅炉给水泵,压力达到770巴(11165psi)。

1924年,美国Durco公司生产出专门设计用于化学加工的泵。

1927年,美国Aldrich公司生产出变冲程多气缸往复式泵。

1929年,荷兰Houttuin公司制造了欧洲第一台双螺桿泵。Byron Jackson公司生产出电厂中使用的双壳进给泵.

1931年,瑞典IMO公司发明并制造三螺桿泵。

1932年,法国工程师Moineau发明单螺桿泵(也叫莫诺泵),并由德国PCM泵公司制成产品。

1934年,鲍诺曼公司设计制造了外置轴承双螺桿泵。 United公司生产出用于回收石油的高压水和二氧化碳喷射泵。

1936年,米顿罗公司发明马达驱动计量泵。 气镇泵发明出现。

1937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IDP)设计制造径向分离、从后面拉动的流程泵。

1942年,美国Pacific公司制造用于处理催化剂粉末的浆料泵.

1946年,美国HMD公司发明磁力泵。

1948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生产出用于现代原子能发电的罐装泵原型。

1951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用于第一艘核潜艇美国鹦鹉螺号的主进给泵。

1953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製造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再循环泵。Durco公司生产出后拉式化学流程泵,是ANSI 标准的前身。

1958年,联邦德国的W.贝克首次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涡轮分子泵,以后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分子泵。1960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了于地下液化石油气存储设施中应用潜水式电机泵。

1961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了用于核电厂的轴密封的冷却液泵。

1963年,美国LMI公司发明电磁驱动计量泵。

1965年,美国WILLIAMS公司发明气动计量泵。

1969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设计制造世界上最大的锅炉给水泵,功率为52200kW(70000马力)。19世纪70年代,kobe公司制造出商用旋喷泵。

1972年,美国Pacific公司制造适用于原子能发电,已锻造外壳的核反应炉进给泵。

1976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制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直立排水泵,额定流量為180000m3/h。1982年,美国Aldrich公司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泵2985kW(4000hp),可通过800-1600km(500-1000英里)长的管道抽吸研磨的浆料。Pacific公司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水喷射泵,功率为17900kW(24000马力)。

1983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用于美国最大的克林奇河增值核反应炉的液态钠泵。

1987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安装在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存储洞的1120kW(1500hp)潜水式电机泵。

1990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安装在氦抽取设施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垂直低温泵。

1992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设计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管道泵,功率为27590kW(37000马力),由空气涡轮发动机驱动。

2000年,美国HMD公司制造出屏蔽磁力驱动泵,是一种无泄漏泵。

分类

泵的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常用的分类方式有:

依对流体施加压力的方式,可将泵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电磁泵三类:

容积式泵包括往复泵和回转泵(或者叫转子泵)两种,输送的型式为高压小流量。

动力式泵分为离心泵和漩涡泵两种,输送型式为低压大流量。

电磁泵可用来输送液态金属导体。

按泵的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

按泵的用途可分为热泵、计量泵、化工流程泵、试压泵、真空泵、钛升华泵等。

按所输送流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气泵、酸泵、硷泵、清水泵、污水泵、泥浆泵、硫磺泵、磷酸泵等。

按泵的驱动方法可分为手动泵、蒸汽泵、电动泵、气动泵、水轮泵、电磁泵、汽轮机泵、柴油机泵等。 按泵工作的机械部分命名可分为齿轮泵、螺杆泵、柱塞泵、隔膜泵等。

推荐第8篇:让历史还原真实的鲁迅

让历史还原真实的鲁迅

我对鲁迅一直很好奇。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人是毛泽东。” “半个人”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沉吟片刻后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说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在*时期,“批林批孔”的前夕,毛泽东在武汉接见曾思玉等军区领导人时又说:“中国的第一等圣人是鲁迅,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学生。”能上毛泽东的封神榜,并被抬得如此之高,鲁迅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了。这是我的第一个好奇。

北大有位叫孔庆东的教授,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直系传人,师从红色理论家钱理群,潜心研究鲁迅思想,很有心得,曾被央视请去“百家讲坛”开讲鲁迅,并感情真挚地写过一本《正说鲁迅》的书,但我很奇怪,在礼教中看到了“吃人”的鲁迅,对孔教授的先人孔夫子,一直是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脚”的态度,鲁迅的 “学生”毛泽东,更是把鲁迅的思想发扬光大,差点没把曲阜孔家夷为平地。而这丝毫不影响孔教授为鲁迅歌功颂德、吹鼓抬轿。由此可见鲁迅的魔力,这是我的第二个好奇。

新月社的干将,曾在美国研究心理学的肖云山说:“鲁迅其实是个精神病患者。鲁迅的杂感来源于他的多疑、敏感、自恋,而这些都是偏持狂的特征。也是之所以在鲁迅的眼中,满世界都是敌人的原因。”鲁迅竟有精神病症,这是我的第三个好奇。

身为一代新文化主将,平生致力于唤醒国民,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懂中国”的“第一等圣人”鲁迅。头顶上有着无数眩目的光环。但我更想知道,在这些光环背后,鲁迅是如何给我们展现民族“导师”的一面,而这不得不从鲁迅的生平聊起。

闲来无事聊聊鲁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改名为周树人,改字为豫才。鲁迅家本是世家大族,在其祖父周福清手上时,周家还有千亩良田和多达几千平方米的宅院,按建国后的阶级划分,周家是典型的大地主剥削阶级。不难想像鲁迅当年的富贵。

更加了不得的是,祖父周福清于1871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贡士,殿试获得第三甲第十五名,被钦点定为“翰林院庶吉士”。在明清时期,这可就相当于拿到了登堂拜相的准入证。可惜周福清受孔夫子的毒太深了,没能跟上时代变化,仍然满嘴的仁义道德当清流派,因此在官场很吃不开。几年下来,只混到个七品知县的小官,不久还被人参了一本,连这小官都丢了。回家后周福清痛定思痛,思想有了大飞跃,变卖家中田产,不惜重金,捐了个内阁中书。但捐来的官没能马上上任,称之为候补,这一候就候了九年,最后终于当上了这个以抄写为职的七品京官。

1894年周福清的母亲病故,周福清回家守制,正好这一年浙江举行乡试,主考又是周福清的同年。当地的五个富户跑来找到周福清,想通过这位京官打通关节、贿赂主考,给

自家子弟谋个功名。周福清想想自己的儿子周伯宜(鲁迅的父亲)只是个秀才,一直都过不了乡试关,于是与这五家一起给主考送去了一万两银子。这其中周福清出了多少银子,史料有点争论,一说他一毛没拔,只是顺带写上了儿子的名字,一说周福清也凑了份子。不过这个分歧无关宏旨,这里主要写鲁迅不是写他爷爷。

不想这事计划周密,却实施不严,曝光了。案情通了天,光绪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下旨严惩。幸好周福清得到消息快,马上跑去主动交代问题,有了这个投案自首、坦白从宽的情节,再加上浙江官员的求情开脱(当时的中央权势减弱,地方渐有了拥权自重的诸候态势,朝廷也不得不重视地方意见),最后判了个斩监候(死缓),秋后再决定斩不斩,三年不斩就转为无期。

这一来周家倾刻走向没落,三年间每到秋后斩杀犯人的时候,周家就得大把撒银子,到处打点,以求推后周福清的行刑。还好周家底子厚,终于熬过了这三年,周福清转为无期徒刑,7年后,刑部大赦,65岁的周福清终于释放回家。这里之所以对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加以介绍,原因是每次读到周老太爷的事迹,老让我看到鲁迅的影子,而且这也是鲁迅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无法忽略。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这场变故中被革去了秀才功名,周伯宜心理承受力较差,内火攻心,外加惊吓,竟一病不起。随着周家的败落,亲友邻居唯恐避之不及,周家所有的重担,骤然压到了十三岁的鲁迅肩上,照应狱中的祖父,照料病中的父亲,成了鲁迅的基本生活内容。少年鲁迅过早的感受了世间的人情冷暧,无疑这种经历是非常痛苦的,成年后,鲁迅不无恨意地写道: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堕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实周家的败落远没有鲁迅表现地那样沉重,家里大宅依旧,还有几十亩良田,若干仆人,其中就有他念念不忘地长妈妈。三兄弟不用为生计奔忙,都能安心于读书。鲁迅二十九岁从日本回国后,才开始挣钱养家,这期间,母亲还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可见周家并没有脱离原有的阶级成分。坦白地说,鲁迅的痛苦更多的来源于,周家大少爷的风光不再,突然之间受了以前从没受过的白眼和冷遇。

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就读南京水师学堂,数月后鲁迅又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清末政府逢战必败,时人总结教训,认为是国人崇文而不善武的结果,于是洋务派在全国大肆创办军校,以图武力兴国。但在当时一帮顽固派的反对下,深恐丢了祖宗的法宝,中西体制的争论一直很激烈,这类军校大都办得四不像,挂羊头卖狗肉。

在此期间鲁迅的学习认真刻苦,毕业时考了前三名,成为公派留学日本的五个人之一。甲午战争后,国人很奇怪日本的迅速崛起,也把留学日本作为学习先进知识的去处,这想法

无疑是正确的,远比时下“逢日必反”的论调高明许多。向敌人学习没什么可耻,最可怕的是沉迷于盛世遗梦,对他国毫不知晓。反观日本,因白江口之败,全面学习唐朝。被美国打败,就全力学习美国。这种观念对比映衬了现在中日两国的差距。

1902年鲁迅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不久加入光复会。一次,光复会派鲁迅回国持行刺杀任务,鲁迅断然拒绝,理由是家中还有老母要养,随即退会。在此之前鲁迅还写诗,要“我以我血荐轩辕”。看来也不过说说罢了。但后人硬要认为这诗是鲁迅一生战斗的开始,不免就有点讽刺的味道了。

两年后鲁迅转科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之所以去仙台学医,按鲁迅自己的说法是:

“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不过很快鲁迅又改变了学医的想法,按鲁迅的解释,是因为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在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了国人“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决定要改变国民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鲁迅唤醒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宣言。但让人奇怪的是,鲁迅并没有愤而回国从事他的文学“呐喊”,却在日本又呆了

五、六年。主要翻译外国文学作品,间或写些练笔的文章,但这些作品,与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实在靠不上边。1909年回国后,鲁迅还是没有拿起他的“匕首和投枪”,而是一头扎进故纸堆,读佛经,抄写古碑贴,练起了书法。

直到1918年受钱玄同之邀,才为《新青年》写下了他正式出山的作品《狂人日记》。从立志到出手,鲁迅用了十三四年之久,这时间长得让人匪夷所思。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正是中国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代,期间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发生。鲁迅却没有丝毫举动,只是当了个麻木的“看客”。显然,鲁迅看幻灯片而立志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鲁迅低估了学医的难度,凭其能力根本无法完成学业。当然无论如何,弃医从文对于鲁迅来说,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只是下决定的理由,没他自己说得那么伟大罢了。

在出国前,母亲鲁瑞为鲁迅定下了一门亲事。亲家姓朱,是绍兴城里的一户殷实人家,祖上也有人做过官,与周家刚好门当户对。朱家的这位姑娘叫朱安,是一个深受礼教熏陶的女孩,裹脚不识文字,且比鲁迅大了三岁。

对这门亲事,鲁迅的态度暧昧。之前只提出让女方“放足和读点书”,而没有表现出斗士的一面,严词拒绝这个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式”婚姻。出国后,鲁迅在与日本下女的接触中眼界大开,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对家中的这门亲事有了些牢骚,为此还写诗送给老友许寿棠:“灵台无计逃神矢”。

不久,鲁迅与日本下女厮混的事迹,渐渐传到母亲鲁瑞的耳中,老太太甚为焦急,于1906年谎称自己病重,将鲁迅骗回家中,与朱安完婚。回国前鲁迅已有所预感,果然,回来后周家张灯结彩,上上下下都在为周大少爷的婚礼奔忙。鲁迅不置可否,必竟从没见过新娘朱安的样貌,心中尚存一丝夙望,如若对方美若天仙也未尝不可。

大喜之日,鲁迅打扮一新,还特意为一头短发接上了假辫子。在母亲的操持下,婚礼按部就班的进行,鲁迅的表现也中规中矩。及到进入洞房,掀起新娘的头盖时,鲁迅才如坠冰窟,妻子朱安小眼大鼻、身材干瘪毫无女性美感,这让鲁迅悔恨不已。春宵之夜,新娘几次前来请安,鲁迅竟不答理。第二晚开始就不再进入洞房,几天后鲁迅与一班同学返回日本,临走时丢下一句“母亲娶媳妇”,而后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自此,朱安开始了漫长地,在一心救国救民、要“血荐轩辕”的斗士鲁迅身边的守活寡生涯

三年后,鲁迅回国到绍兴的两级师范学堂教书。1912年受时任教育总长的同乡蔡元培邀请,进教育部任职,同年随部迁往北京。祖父做官的经历是面镜子,鲁迅深以为鉴,总结出“三不”原则,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如此这般果然官运亨通,不久就官居教育部佥事。

但很多事并非当个乌龟就能躲过去,在大变局时期,检验一个人的政治立场、道德水平的机会实在太多。1915年,趁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逼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这条约等同于卖国,袁世凯老奸巨滑深知其中利害,责任不想一个人担,于是让政府公务员集体签名同意,不签名的就要辞职走人,鲁迅毅然签下了大名。多年后鲁迅的论战对手陈源(陈西滢),对此不无嘲讽的说:“鲁迅爱国?他爱的是日本国吧!”。鲁迅说“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

“树欲静而风不止”,袁世凯一心想过皇帝瘾,下令教育总长汤化龙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因鲁迅一贯表现良好,被委任小说股主任一职,负责把关小说要“寓忠孝节义之意”的指示。对此事,按鲁迅的说法,他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抵制,最后还因此被免去了主任。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鲁迅被免职是袁世凯当上皇帝以后的事了,为袁世凯称帝吹喇叭抬桥子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而且在此之前,鲁迅所谓的“抗争和抵制”竟然一直没被上锋发现?及时把这块反骨撤换,这就让人奇哉怪哉了。之后,鲁迅还脸不红心不跳地领取了几个月洪宪皇帝发放的俸禄。

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袁世凯称帝八十三天后,不得不下令恢复共和。但已于事无补,心腹亲信纷纷倒戈,不久袁在一片骂声中暴亡。因此前的种种表现,鲁迅开始成为教育部的边缘人物,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官场中站错队、押错宝是要付出代价的,鲁迅完全明白其中的游戏规则。于是干脆摆出一付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样子,看见不顺眼的就破口大骂,给人取外号。

表面的狂放,掩盖不了内心的颓废。不到四十,鲁迅就自称“老头子”,以“枯坐终日,极无聊赖”来消磨时光,自己曾写道:

“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

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1918年,同在日本留学的老友钱玄同(中国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父亲),跑来看望鲁迅,此时钱玄同还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见鲁迅闲极无聊地钞古碑贴,于是力劝鲁迅为杂志投稿,以解苦闷。鲁迅答应了,不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不是出于十几年前,就定下的要拯救国民精神的豪情。

同年5月15日,以“鲁迅”为笔名写成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上,这部被后世无限推崇的开山之作,其实是抄袭而来的。无论小说的手法,体裁,以及结束语“救救孩子”,甚至连文章名字,都一字不差的,与俄罗斯讽刺作家果戈里作品《狂人日记》如出一辙。抄文章抄得如此彻底,我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从深层次来看,这篇文章是鲁迅仕途不畅、前路渺茫,内心迷茫彷徨的写照,把矛头直指整个体制,正是发泄满腹牢骚的结果。同时这也为他后面的作品,打下了 “粗疏、枯燥、荒凉、黑暗、脆弱、多疑、善怒”的基调。但这“大破”的思维很对当时愤青们的口味,文章一发表就反响热烈,无疑这对鲁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试试看”不想试出了另外一片天地。老友许寿棠说“此前是周树人,之后才是鲁迅”。由此可见“引路人”钱玄同的劝进之功。

然而鲁迅对这个恩同再造的老友钱玄同的态度如何呢?后期,鲁迅的偏激愈演愈烈,钱玄同多有劝导,鲁迅不听,破口大骂钱:

“胖滑有加,唠叨如故,脸皮厚”。

“盖此公夸而懒,又高自位置。而其字实俗媚入骨,无足观”。

“疑古玄同,据我看来,和他的令兄一样性质,好空谈而不做实事,是一个极能取巧的人,他的骂詈,也是空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自己的话,世间竟有倾耳而听者,因其是昏虫之故也”。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甚至连结集出版《呐喊》的序言中,“引路人”钱玄同的名字都被改成了金心异(今心异)。

1919年12月,鲁迅回绍兴把全家迁来北京。在家已独守空房十三年之久,年已四十的妻子朱安,得知大先生(鲁迅)要回来,本已死寂的内心升起一丝希望。每天必到大门口翘首以盼。这天终于看到鲁迅进门了,连忙上前打招呼,接行李,鲁迅用鼻子“哼”了一声,而行李并不交给朱安。当晚鲁迅仍然坚持独住,让朱安一个人在房中以泪洗面。

在北京的住处位于西直门内的八道湾,是个有三进院落的大房子。二弟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住最里面,第二个院子给母亲和朱安,最外面的由鲁迅一人居住。平时吃饭也是分

 开的,鲁迅与周作人夫妇在后院吃,母亲与朱安在第二个院子里吃。如此安排是因为朱安是“母亲娶的媳妇”,不是鲁迅的。这种形同陌路拒人千里的态度,对于谨守三从四德的朱安而言是何感受,我想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难想像的。

相反的是,几个月以后,三弟周建人的学生许羡苏来北京求学,经周建人安排住进了鲁迅家中,对这个十九岁的小姑娘,鲁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许羡苏考上北京女师大后,因短发不能入学,鲁迅为其多方疏通,生活上倍加照顾,毕业后还介绍许去一中学当教员。以至许羡苏视鲁迅为“我的监护人”,内心渐生情萦,以鲁迅家人自居。前后在鲁迅家住了六年之久,期间鲁迅与周作人交恶,搬离八道湾,许羡苏为鲁迅四处找房子,并随同一起搬入新居。“3-18”惨案后,鲁迅躲进日本医院,许羡苏还天天去探视。

但这段引来很多非议的交往并没有结果,因为鲁大文豪移情别恋了。老友孙伏园对周建人说,鲁迅最爱“长的那个”,因为“他是爱才的,而她最有才气”。这个 “她”就是许广平。此女性格叛逆,放荡不羁。在家时就是男人婆,对男女之事采取革命态度,很放得开。在认识鲁迅之前,有个叫李小辉的情人还因她而死。

许广平从天津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师大后,对鲁迅的“不幸”婚姻有所耳闻。长得人高马大的她,听鲁迅的课却偏偏喜欢坐第一排,时不时举手提些古怪的的问题,一次在课堂上给鲁迅画漫画,还有意让鲁迅发现。1925年3月,许广平主动给鲁迅写信,许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在无可救药的赫赫的气焰之下,先生,你自然是只要放下书包,洁身远引,就可以‘立地成佛’的。然而,你在仰首吸那醉人的一丝丝的烟叶的时候,可也想到在虿盆中展转待拔的人们么?

先生,可有什么法子能在苦药中加点糖分,令人不觉得苦辛的苦辛?而且有了糖分是否即绝对不苦?先生,你能否给我一个直切的明白的指引?

现在的青年的确一日日的堕入九层地狱了!或者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每星期中一小时的领教,可以快心壮气,但是危险得很呀!先生!你有否打算过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先生!你虽然很果敢的平时是;但我现在希望你把果决的心意缓和一点,能够拯救得一个灵魂就先拯救一个!先生呀!他是如何的 ‘惶急待命之至’!”

----------------文由 汇安人才网 策划部小马整理

汇安人才网招聘信息|长安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网招聘网|东莞长安汇安人才网|长安汇安人才市场|东莞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市场|东莞汇安人才市场|汇安人才|汇安人才市场招聘汇安人才网招聘信息|长安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网招聘网|东莞长安汇安人才网|长安汇安人才市场|东莞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市场

推荐第9篇:武媚娘传奇背后的真实历史

《武媚娘传奇》背后的历史

刘见华

(作者

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

刘见华)

名字与名号

“武如意”这个名字,是编剧的生造

武媚娘,就是后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但“武则天”之称,是根据她去世后大臣给她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得来的,所以,当武则天在世是,是绝没有“武则天”这个称呼的。

“武媚娘”之称,是确有其事的。武则天入宫当才人,唐太宗李世民给她的名号是武媚。注意,这里是“武媚”,而不是“武媚娘”。当时本来有一首舞曲叫《舞媚娘》,但是民间渐渐地把这曲子叫成《武媚娘》,是故意借用武媚的名字,把“武媚娘”传开了。

武媚娘当了皇帝后,还给她自己取名“武曌”,这个字是她自己造的,表示她像日月一样高悬在空中。不仅如此,她还一连取十二个名字,如“武埊”等。

至于武媚娘的本名,叫武珝,这个珝,是玉的意思,一个典型的女孩名字。

但“武如意”这个名字,纯粹是编剧的生造。它的灵感来源,是因为武则天本名武珝?珝就是玉,玉如意嘛;或者是根据武则天的年号?武则天称帝后第二个年号就是“如意”。这,就只能问问编剧本人了。

《武媚娘传奇》中出现的宫中妃嫔的名号与等级,基本都是正确的。唐朝后宮,除皇后外,正一品妃有四个:贵妃、淑妃、德妃、贤,即剧中所说的“贵淑德贤”,所以,韦贵妃的地位是很高的,除了皇后就数她了。正二品叫嫔,有九个: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武则天后来也当过昭仪,虽然不是最尊贵,也是很尊贵了。正三品叫婕妤,九人。正四品美人,九人。正五品才人,九人。武媚娘这一批人进宫时就是才人,地位不高,但也不是最低,因为底下还有:正六品的宝林,二十七人;正七品的御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的采女,二十七人。

武媚娘其人

阴险毒辣,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剧中的韦贵妃自己没有子女,十分嫉妒武媚娘,多次陷害。事实上,历史上的韦贵妃不但与唐太宗有一子(纪王李慎)、一女(临川公主),她还是改嫁给李世民的,在改嫁之前她与前夫还有一女。而韦贵妃的为人也不是像剧中那般阴险毒辣,而是一个谦恭的人,她在唐太宗死后安享晚年,得到善终。

剧中武媚娘比徐惠抢先一步,得宠于唐太宗,惹来徐惠的嫉妒,这更是编剧颠倒乾坤。历史上是徐惠得宠,而武媚娘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武則天在唐太宗时期过了12年的后宮生活,自始至终都只是才人,但徐惠很快就由才人升为婕妤,又升为充容,排在第12位,死后,还被追封为贤妃。

同样与剧中美丽温柔的武媚娘相反,历史上的武媚娘没有范冰冰那么美,也没有剧中武媚娘那样贤惠大度。她其实是一个略显成熟的人,性格上也更为刚强,武媚娘曾用铁鞭、铁棍、匕首为唐太宗驯服猛兽,这分明就是一个女汉子嘛。反观徐惠,论相貌,粉妆玉琢、乖巧可喜;论才华,满腹经纶,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论为人,深谙人情世故,为人低调;论品格,温文尔雅,蕙质兰心。徐慧永远都以完美来要求自己,所以她才是唐太宗宠爱的人。而且,当唐太宗驾崩后,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以示爱慕。病逝时年仅二十四岁,追封贤妃,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真实的武媚娘,后来更变的阴险毒辣。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她为了争宠,使尽了阴谋手段,甚至不惜杀害自己的亲身女儿。当时武媚娘是昭仪,在她之上还有王皇后、萧淑妃等人。武媚娘生了女儿,王皇后来看孩子。等王皇后走了以后,武媚娘自己下手,用被子将自己的女儿活活闷死。唐高宗来时,发现孩子已经死了。武媚娘于是痛哭流涕,说是王皇后刚才来闷死了孩子。唐高宗哪里想到武媚娘会狠心杀掉自己亲生女,最终废掉了王皇后。而萧淑妃也因为之前专横跋扈、骄傲嚣张,与王皇后一起被打入冷宫。武媚娘顺理成章当了皇后。

但有一天,唐高宗偶然来到冷宫,见到王皇后和萧淑妃,发现饮食都是从小洞中送入,听到她们痛哭流涕,又不免伤感,就想赦免她们。武媚娘得知这事后,恐怕她们二人重新获宠,忙派人假传圣旨,将二人害死。萧淑妃临死前破口大骂:“武氏狐媚,颠倒乾坤!我死后将化作厉猫,让武氏为老鼠!”两人各被杖刑一百,然后砍去手足,投到大瓮之中,折磨几天才死。

此后,萧淑妃死前那番话总令武媚娘毛骨悚然。她下令宫中不许养猫,又经常在梦中见到王皇后和萧淑妃披头散发,满脸是血,前来索命。吓得她不敢再住在长安宫中,只好住到洛阳去。

唐朝女性真的都是“暴露狂”吗?

《武媚娘传奇》因为太过于暴露而被删减,那么真实的唐朝着装是如何的呢?真的这样暴露么?这里面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确实,在唐朝,至少文人认为,女人就是应该把最美丽的姿态表露出来,当时的诗词中就频繁出现“胸前如雪脸如花”、“长留白雪占胸前”等句子。飘逸宽松的低胸装和抹胸装在当时都非常流行,也符合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因此,唐代贵妇的礼服多以坦胸、低领、大袖为主。但是,袒胸并不代表露乳,更不会刻意露出半边乳房,而且,这样的穿着只限于贵族女人,老百姓家的闺女还是保守的。

在中国古代,唐朝是开放的,但它的开放其实更多表现在婚嫁及男女关系上。当时并不像后世那样,要女人“从一而终”,女人是可以堂堂正正地改嫁的。如果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家庭很有背景,那么也是很容易再找到一个合适的丈夫的。

张冠李戴

究竟是谁识破了天独国师的假圣物?

“掖庭”在《武媚娘传奇》中被解读为冷宫,那是把掖庭狭隘化了。在唐朝皇帝、皇后寝宫的两侧,是其她妃嫔、宫女们居住的地方,由于它们像两腋护卫着皇帝皇后的寝宫,被统称为掖庭。冷宫也在掖庭之中,但掖庭绝不仅仅是冷宫。

同样,剧中把《女则》说成是后宫中女性的行为规范,也是“大词小用”。《女则》是写给全天下的女人,告诉她们怎样相夫教子、遵守纲常礼教的,而不仅仅是给后宫的女人看的。

剧中武媚娘以羚羊角破了天独国师冒充圣物的金刚石。这个也是部分正确,当时确实有一个印度和尚拿一个金刚石冒充圣物,但拆穿和尚伎俩的不是武媚娘,而是一个叫傅奕的太史令。他让他儿子用羚羊角,使劲一击,打碎了佛齿。认识到那东西是金刚石,需要广博的学识,武媚娘才没这个能耐呢。

推荐第10篇:中秋节灯谜历史介绍

中秋节灯谜历史介绍

中秋节灯谜历史介绍

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和结晶,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第11篇:日本料理烹调历史介绍

日本料理烹调历史介绍

饮品

清酒是一种以稻米酿造的酒,含有淡淡的米香和甜味,酒精含量约15%,是公认最适合日本料理的酒,饮用方式可冷饮和热饮。清酒有它的等级分类制以便控制清酒的品质。因此同一个牌子的清酒由于等级不同价钱也相差很远。

清酒的等级大概有五种:

1.纯米酒。以白米及米麹酿造而成。

2.本酿造。除了白米及米麴,另加入少许酒精酿造而成。

3.普通酒。除了白米及米麴,另加入了比例较高的糖和酒精酿造而成。

4.吟酿酒。属于高级清酒,将白米的外层磨去,只以60%左右的核心部分酿造的酒清香柔顺。

5.大吟酿酒。属于特高级清酒,将白米的外层去只以40%左右的核心部分酿造的清酒,风味异常醇美。 刺身

刺身生鱼片是生食新鲜的鱼贝类,为日本独特的烹调料理方法,是一道材料的新鲜度和刀法来改 口味的简单料理。说到生鱼片令人联想到极具视觉效果的精细切工,因此刀法的好坏格外影响生鱼片的美味与风味(切生鱼片有专用锐利的刀子)。生鱼片的切法各式各样,大都先注重技巧式细工,生鱼片原本的切片是为了让人看到鱼的新鲜度,并将其美味引出来,还要将材料毫不浪费地全部用完,这一点也使生鱼片的切法显得非常重要,刀法大部分为拉刀切法、削切法、薄切法、细条切法、八重切法、条纹刀行切法、细工切法、方形切法、鸡冠形切法、树叶形切法、博多式切法等刀法,另外生鱼片的佐料、配菜、辛香料等是生鱼片上菜时不可缺少的,配料并非单纯的装饰,不但能消除鱼类特有的鱼腥味,增添香气与色彩,帮助消化,并可增加生鱼片的美味。吃生鱼片通常用酱油和芥茉。芥茉具有独特的香味与充满刺激的呛味,能去除鱼的腥味衬出鱼美味。

寿司

寿司:寿司是日本料理特有的料理,品尝美味的寿司时,谁都会有生为日本人实在太有口福了的这种幸福感,寿司的风味在世界各地普遍被人认同。据说,什锦散寿司和卷寿司这两种食品源自古代,那是人们去赏花或参加运动会、祭典等季节性的活动以及当客人来访时,由母亲所精心做出的美味料理,如此由父母传授给子女,代代相传的家庭味道,随着小家庭的增加,这项技术几乎成为绝音了,尤其是握寿司,现在大家的印象都以为这是要到餐厅才能品尝到的精致食品。

小吃

日本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先吃冷食与小菜,口味由清淡到浓重,最后再以清淡结束。吃日本料理时,经常会搭配清酒,冷清酒酒味顺口,冷食与小菜是日本料理少不了的,包括凉拌小菜,醋物和沙拉,是用于开胃和下酒菜的。

铁板

据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一艘军舰来到日本海域,由于军舰出现故障,无法启航而被迫停留在日本海岛。军舰上又没有任何的烹调设备,军人们只能长期生食一些鱼贝类,由于饮食不习惯而多方面尝试烹调,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原来用船上面的铁板来烧烤海鲜另有一番滋味。

银鳕鱼

盛产于挪威海域及日本沿海,喜欢捕食章鱼、鱿鱼等软件鱼类,甚至捕食比自身大的鱼类,是一种极其凶猛、残暴的鱼类,这种鱼肉质地细腻、口感鲜美、滑嫩,是一道难得的美味菜肴。

煮物

煮物是以日本人在家庭中最为普通的家常菜,菜式一般以筑前煮、味噌煮鲭鱼、土豆煮牛肉、豚角煮和关东煮等最为常见的菜式,口味香甜浓郁。土豆煮牛肉是日本最受欢迎的菜式,由于令人怀念母亲口味,特别受到男性喜爱,而关东煮具民间风味,广泛受人欢迎的砂锅料理,要想更加入味可口,须放到隔日才食用。 炸物

天妇罗裹面衣油炸是天妇罗正宗的料理方法,要将面衣炸得酥脆,必须使用新鲜的鱼贝类再用高温迅速炸熟。天妇罗的语源:源自于西班牙的『寺庙』也有人认为是出自于葡萄牙的调理,众说纷纷,用油炸新鲜的鱼贝类以及蔬菜类称为天妇罗。

烧物

烧物烧烤是人类原始的烹调方式,也是最能保持食物原味的一种烹调方式。特别是银鳕鱼配上盐分少的西京味噌,是一道口味绝佳的烤鱼料理,将银鳕鱼烧烤成略焦的漂亮玳瑁色彩,散发出淡淡味噌香,是一道品味脱俗的料理。

锅物

火锅在寒冷日子,火锅可说是最丰盛的菜肴其中又是各式各样材料的什锦火锅最为豪华丰盛,且营养均衡,也可依各人喜好加入各式各样材料。牛肉火锅分为两种:汁煮牛肉火锅是『寿喜烧』为关西风味和刷刷锅是关东风味。传统的寿喜烧是先以牛油热锅,再依序加入大葱、牛肉、茼蒿、豆腐等,并在热度恰当时加入砂糖与酱油,口味香甜浓郁。而刷刷锅则以清汤来煮熟食物,最重视是食物的原味以及吃完火锅后品尝汤中的鲜味,所以汁酱也很简单,通常用酸汁或芝麻酱来调味,口味比较清淡薄、鲜美。

第12篇:介绍松江历史陵园

清明将至,我们给大家介绍松江历史陵园。

松江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座落在县苗圃桃园内的侯绍裘、姜辉麟烈士纪念碑。1986年5月,经松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松江烈士陵园”。为了适应祭扫、纪念和参观的需要,1990年县民政局向县政府呈交了易地兴建烈士陵园的报告。松江县十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扩建松江烈士陵园的提案。1993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揭牌仪式。

扩建后的松江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0.172亩。纪念碑高20米,由四片呈下垂状的红旗组成,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墙体为枫叶红色,象征为烈士们抛洒的鲜血染红;四面红旗组合的墙体代表为四个革命时期;碑体上黑底金字“死难烈士万岁”系毛泽东同志的手迹。纪念碑平台900平方米,碑体展开面积1200平方,有近700平方的陈展大厅,1800平方的祭奠广场,2000平方的进门广场和10000平方的绿化面积。陵园内还设有“松江革命英烈事迹展”,有选择地介绍松江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烈士的事迹。

松江烈士陵园内的侯绍裘(由陆定一同志题写碑文)、姜辉麟(由陈云同志题写碑文)、顾桂龙(由陈云同志题写碑文)烈士纪念碑是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松江烈士陵园由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9年松江烈士陵园又被松江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松江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9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松江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市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今年4月1日,“闭园”改建近一年的松江烈士陵园即将重新对外开放。

一年的改建,松江烈士陵园会有何新面貌?前天,记者探访了刚刚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松江烈士陵园,先睹改建一新的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采。

下午1点多,春意浓浓,陵园大门口,工人们正忙着在整修道路。

虽然“松江烈士陵园”几个大字还没有出现在正门上,但园内高耸着的那座纪念碑还是那么熟悉,令人肃然起敬。作为陵园的“灵魂”,这座极具特色的纪念碑几乎是本次改建后唯一能寻觅到往日踪迹的建筑,而在经过采用将军红大理石进行贴面后,纪念碑比以往更显高大、厚实、庄严。走进烈士陵园大门,便可见前方两条步道分布在3个景观水池之间。这种引入中国陵墓建筑中“甬道”元素的设计理念,正是希望给人以“先抑后扬”的感觉,在有限的空间内和短暂的时间里,让人们的内心从浮沉喧嚣迅速转换到沉静肃穆状态。

带着这种心情走过步道,便是一个2000平方米的祭扫广场,两侧绿树林立,在这里,肃立、仰望。眼前这座20米高的纪念碑如4面低垂的红旗,与碑上所书的“死难烈士万岁”6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默默地诉说着对烈士最深切的缅怀。

绕过纪念碑的花岗岩平台,便可到达占地900平方米的烈士墓区,这里长眠着从大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捐躯的173位烈士,这也是本次改建的重点之一。墓区前端正中,是4个组成半圆形的墓,由东至西,分别是10位无名烈士的合葬墓、侯绍裘烈士墓、姜辉麟烈士墓和在淞沪战役米市渡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士合葬墓。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前,烈士墓区分散在纪念碑的两侧,除了31名知名烈士外,其余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分别长眠于两个合葬墓内。这些烈士虽然全部都是衣冠冢,但此次改造按每一位烈士牺牲年月排序,全部重新进行了单穴迁葬,在墓碑上刻以烈士姓名和生卒年月,有的还配上了烈士遗像。

墓区正中的步道走到尽头,也正走到了陵园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等到4月1日下午陵园正式开放后,市民的缅怀旅程也可在此告一段落。不过,在陵园入口步道和祭扫广场的西侧,还有一座值得期待的全新的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纪念馆。今后,纪念馆将一改以往以单一的“连环画”展示烈士生平的方式,而采用模拟沙盘、幻影成像等高科技的展示方式,给予参观者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

而与纪念馆相对的陵园另一侧,未来还将建成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碑林区。作为整个改造工程的布展工程,纪念馆和碑林区将是陵园今年的重点工作。

改建后的烈士墓区更显宽敞庄严。

第13篇:最真实的历史和爷爷奶奶的故事

最真实的历史和爷爷奶奶的故事

一有时间就喜欢听爷爷奶妈讲他们经历的人生故事,虽然时至今日他们的故事我早已烂熟于心,可是看着爷爷讲那万分坚辛的故事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我很乐意听。爷爷出生在1993年比奶奶小四岁。他们的人生经历正是中国现代史最重要最耻辱的历史时代,他们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也是这历史的证明。

爷爷奶奶有记忆以来,国家首先是遭受民族侵略之苦。侵华日军当年入侵中华大地,进军道县时,在楼田道岩,制造的惨绝人寰的楼田惨案。日本军人你犯下的滔天大罪这是血,铁的永远无法抹掉的事实。当时村民们只能躲进深山岩洞才能幸免,要不就没有我了,痛恨日军,感谢爷爷奶奶。

他们还经历过国共内战,红军长征,红军经过湖南时曾在西洲公园留下红军墙,潇水之上的水南浮桥是红军踏过的都是历史的见证。我读史,他读实,

16岁爷爷和奶奶结婚,他们那个年代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指腹为婚,爷爷奶奶俩人从小就订亲了,爷爷回忆说奶奶在两岁时就失去了爸爸,是她妈妈将她带大的。嫁给爷爷的时候下是新中国成立,在国家社会动荡,战乱的年代,国家穷得一根火柴都十分珍贵,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让人心酸。

他们经历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吃饭还得凭粮票的计划经济时期,当初的大学毕业都是由国家分配工作。在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那些所谓的大跃进,母猪赛大象的假象中。在那个大开荒地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一句人多力量大,人多了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养活。爷爷不说还真是不知道,我原来还有五个小小年纪就已经去世的亲人,以为我大伯是我爸爸他们众兄妹中最大的。本来爷爷奶奶他们那时年纪就年轻除了外出奔波劳碌,还得经历亲人间的生离死别。这叫年轻人如何能承受得住?听到我这哽咽得只能用点头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那样的年代五个小孩很小很小就那样饿死了,没有奶粉,没有足够的营养,哪有今天的大鱼大肉,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挑食。大学食堂有时候没吃完那不是因为挑食,是因为别的原因,心情等影响味口才食不甘味没法下咽。

不仅如此,在社会发展好了,其中有一个小孩却因为常年没得可以好好吸收的营养物质最终他吃不下了…….。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土地改革时期,他们仍然受苦不浅。老是提心吊胆,心悬在梁上,记得以前的斗地主(可不是棋牌游戏)。每次到了开批斗大会的时候都会是件恐怖的事,曾被批斗死的人不计其数,据爷爷说当初我家是富农身份土地成分较高,也有挨批斗的危险,所以每到那个时候都非常担心。村上听说就斗死过几个地主。幸运的事,全家平安,我捏了把汗。

慢慢的国家富裕了,百姓全民温饱没问题了,他们一样的从来没有懈怠过,依然勤奋努力将四个孩子养育成人,送他们上学,那年代农村的孩子不一定能上得起学。

他们不管社会如何动荡,国家如何贫困,家庭如何坚苦,他们从来没有被生活打倒,他们相依相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勤奋持家,才有了爸爸,他们那代人安稳的生活上学,最终我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幸福的出生,才有我和妹妹那美好,幸福,快乐的童年,真为他们二辈人感到骄傲。

我的童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特别的幸福,最幸运的是我看到了爸爸的爷爷,我记忆中他很疼我。有时候觉得爷爷是懂我的人,奶奶是最疼我的人,有记忆以来不知道有多次是从奶奶怀里醒来的,一直是她抱着我入睡。从小不听妈的话她就拿着木条教训我,都是奶奶来解围,记得有一次妈妈把我打哭了就一直赖在地上一直哭,出除了奶奶不去,无论谁去哄我都是没用的,就在那一直哭直到眼泪哭干,依然不起来,我妈也拿我没办法最后奶奶去了才把我哄回去。

我经常喜欢跟爷爷聊天讨论一些问题,经常意见不一致我们两个人就在争论不休,并且争得很激烈,奶奶出面就说你们吵得我伤心,此刻谁都不说话了。我的性格和爷爷有些相像,毕竟耳濡目染就接近了脾气也比较的倔强,奶奶没说话之前谁也不让谁,反正他说的很多事我都是不赞同的,可是奶奶最近开始不在了,再也不在了,离开了,最疼我的人走了……….爷爷奶奶可以说勤奋一辈子,到了应该享福的时候奶奶却病了,那一病就近10年,这10年来爷爷日夜陪伴照顾着从来不间断。他们不管生老病死,从来不离为弃,相扶相依直到10几天前奶奶离开,她依然是在爷爷的怀里安然离去,她虽然一生坎坷,可一直以来有爷爷陪伴着她,我认为奶奶还是幸福的,他们真的是相爱一辈子,白头偕老。在最后一刻仍然鼓励着爷爷,她知道自己寿终正寝,一定要他好好的活着,好好享福,好好活着,………

看着爷爷最近几天老是不对劲,状况比先前差得太多,走路都有些不稳,有时也不开心今天我就跟爷爷聊天,聊着聊着,突然他呜咽得像个孩子,顿时让我不知所措。幸好我对爷爷还算了解,要不真不知道怎么办。记得爷爷说以前如何遇到生离死别,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穷困,都没有低过头流过泪。此时,是不是在思念奶奶了。后来跟说想起奶奶离开前说的话他就情绪失控。

一辈子经历生老病死,相互守候,白头到老,真让我为他们自豪,这些天我内心仍然有一件很担心的事,您一定要度过难关,10几天前答应的负责一切安好,不管大伯,大哥他们如何,我们会在您身边….

2012年7月30日

第14篇: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从漫画中品读历史的真实

——以《暴虐与抗争》课堂教学为例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翠娟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出发点。 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而图像是非文字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是历史的遗留,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宋代学人郑樵曾说:“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初中历史教学前沿的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情和追求?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将漫画素材引进历史教学有着不错的效果。漫画通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画面幽默诙谐,有着宣扬真善美,讽刺假恶丑的特殊教育功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很强,漫画正好用来开启他们求知的心扉。接下来就以我的《暴虐与抗争》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漫画这一图像资料达成教学效果。

一、运用漫画直观呈现历史场景

在讲解日军暴虐史实时,我出示了丰子恺先生所画的一幅漫画,并介绍这幅漫画的创作

背景: “七·七”事变后,丰子恺先生避难于广西桂林,他将自己逃难途中的所见所闻,创作成这幅漫画赠送给友人。在强调该漫画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思的产物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人和物?这些人物在干什么?由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

漫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因为是历史课上首次运用漫画,我引导学生提取这幅漫画的中的历史信息——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下,一位母亲被炸去了头颅,可她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却浑然不知。画的右方是丰子恺先生的填词《梦江南》——‚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接着我深情叙述:“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累累血债!在近乎疯狂的屠杀当中,我们仿佛听见了刺刀声、哭叫声、呻吟声和怒吼声„„这一触目惊心和灭绝人性的镜头让人几乎不敢久视,它却是中华民族屈辱史中的一个真实片断。”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地几乎可以听到学生的心跳,漫画创设的情境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痛恨和苦思冥想中,既定的情感教学目标已悄然生根发芽。

二、利用漫画折射烘托历史情境

日军的暴虐让学生群情激昂、义愤填膺,脸上的表情告诉我此时愤怒已塞满他们的胸中。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出示了第二幅漫画并让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注意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人,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同?由此能不能判断漫画的作者是什么态度?漫画以什么为背

1 景?为什么要配以这种背景?你认为什么标题最适合这幅漫画?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之后师生一起总结:画面上有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中国抗日军民和跌入洪水正在垂死挣扎的日军。怒吼的中国军民与绝望的日军形成鲜明的对照。闪电划过夜空,象征着中国军民对日军的愤怒和战胜侵略者的坚强信心。丑陋无比、惊慌失措的日军跌入洪水,反映了侵略者已是穷途末日。最后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回答“全民抗战”,我进一步追问这四个字的含义。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基本达成共识: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战。请学生在教材中找出中国军民抗战的史实。漫画形象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信心,预示着侵略者必败、抗日军民必胜的必然结果。

在“人民战争”一目教学中,我先出示如下漫画,笔调简单却又幽默的漫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我适时提出疑问:图上人物是什么人?他脑袋后面是什么?它代表什么?为什

么从敌人后面袭击?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引导学生做深度思考,不就问题回答问题,我同时出示了练习册上一段文字材料: ‚没有战场的战场‛——1943年10月,日军进入晋察冀根据地某地,不断碰到地雷的爆炸。走路,地下埋的地雷响了;推门,门框上吊的地雷响了;抓鸡,鸡窝里拴的地雷炸了;到菜地里拨萝卜,萝卜下面埋的地雷也爆炸了。地雷,炸得日本兵魂飞魄散,他们行不敢走路,住不敢进屋,随时都有丧身的危险。学生看了这段极具幽默色彩的文字材料,自然对敌后战场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很容易地理解了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战的作用。这之后,我作了总结:“毛泽东说‘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战争正是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沉重打击日军,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 中国军民的抗争是本课的重点,借助这两幅漫画激发学生从教材中、从补充的资料中整理、分析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的史实,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被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行为所感染。

三、使用漫画辅助文字资料解读历史

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必然得到世界人民的援助。 我原先设计的问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帮助有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拟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在学生简短思考后再出示以下史实:

1、苏联提供大量经济与军事援助,并派国际航空志愿队到中国参战。

2、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出以白求恩为首的医疗队,到前线救护伤员。

3、印度的柯棣华医疗队也给了不少援助。

4、美国陈纳德志愿军‚飞虎队‛来华作战。美国陆军空运队将大批援华物资运入中国。

在第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后发现学生很难得通过抽象的思考得出结论,我意识到这样的设计缺少悬念,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启发他们的思维。于是,在上第二个班级时,我对设计进行了调整,先出示了两段文字材料和一幅漫画材料: 材料一:

‚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热咖啡、嫩牛肉、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特别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诺尔曼〃白求恩 材料二:

1937年初夏,一位又高又瘦的美国人,拎着一个单薄的小皮箱走下了舷梯。他就是陈纳德,当年47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来到中国了,希望能为这个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自由的国家效劳。‛

以上材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国际友人无私、高尚、朴实的国际主义精神。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暴虐,体现了拒绝战争、向往和平、互相援助的国际主义精神,展现了一个人间向善的画面。

这时去提问学生:这幅漫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左上角的人比右下角的人大得多?这幅图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反映了作者什么感情?可谓是水到渠成。在思维的阀门被打开后,学生的回答自然也是精彩纷呈。学生借助漫画非常容易地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爱好和平人士的真诚援助,而不是像第一次设计中机械地记住国际援助的表现

1、

2、

3、4。暖流涌上心头的感觉让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洗礼。

整节课我运用四幅漫画展示了三种意义的历史画面:日军的暴虐;中国人民的抗争;国际和平力量的援助。日军的暴虐虽然血腥,但它反映了历史事实;中国人民的抗争虽然惨烈,但它是那样的壮美;国际援助虽然是外部力量,但它是那样的友善和感人。从课堂上学生闪着灵光的神情中,我读出了这堂课的价值——漫画教学,效果显著。其核心是用漫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经过思辨得出结论。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照片、油画、漫画、绘本越来越多地攀上了阅读的排行榜。初中历史教学不妨多引入图像,从图像中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剑桥大学文化史教授彼得·伯克认为,历史学家对图像的使用不能也不应当仅限于“证据”这个词上,还应当重视“图像对历史想象产生的影响”。当我们出示给学生图片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解读图片。合理的解读流程应该分成以下几步:

1、观察图片内容:一副图片一般由前景和背景等画面组成。

2、阅读、分析、体会图片附带的文字。

3、图片需要放在多元的背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下分析考察。

4、确定图片的目的、图片作者的立场。

5、对图片做出自己的回应。

“图像能说话,能告诉我们更多”,正如彼得·伯克所论述的那样,图像、图片作为可 3 视的叙述史和历史证据,不同于文本证史,图像证史以视觉化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具体的“证词”,微小而有重大意义的细节往往在画面的每一个缝隙里。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图像去“看事”、“想事”,在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图像资料的价值,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杨学功:《浅议史料教学中史料的呈现——以三次序材料教学法为中心》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余洋:《人文化·人本化·生态化——谈历史新教材配套地图册折射的理念创新》 2004-5-13

地图教学网

3、曹意强:《漫说图像证史》

浙江人文大讲堂第11讲

4、《快廉味美:“读图时代”的快餐文化》

中国经济网 >读书 >书市聚焦 >2007年07月02日

第15篇:历史研究并不能客观的再现历史的真实

历史研究是主体化的历史

在历史研究领域追求历史真实的再现,几乎是每一位研究的历史的学者的追求,他们都是希望最大限度的反映再现历史本来的面目,但是,我认为,即使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以历史研究来客观再现历史的真相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是历史研究的结果无限的接近历史的真相,而历史研究也不应该片面的追求强调绝对的历史真相,历史研究的主体和客体也是不可能绝对分离的。

一、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①

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客体的历史就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这个对象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一去不复返了,不可能再重现在我们眼前。而所谓主体化的历史就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根据自己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而描述和归纳出来的历史。而正因为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描述和归纳,所以这样的历史就是经过了主体加工的,所以与客体是不会完全相同的,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这就决定了历史研究是不能客观的再现历史的真实的。

之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兰克学派倡导客观主义的史学,主张在历史的研究中“排除自我”,排除一切主观意识的影响,执着的追求历史的真相。但是这在实际的操作上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研究就让历史研究成为史料的堆积,不能掺杂历史学家一丝一毫的思想;并且即使是对史料进行堆积,也是不能离开个人因素的影响的;而且,“史料是无论如何说不出隐藏在古人行为表象背后的真实的思想动

机”的。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最终受到众多学者的批判,带着而起的“新史学”要求加入历史研究者对历史的解释,从主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由于过分的强调主观的作用,甚至还出现了克罗齐、柯林伍德等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甚至否认了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性。

事实上,无论历史著作的作者承认与否,古今中外的所有史书,在史实的叙述和评论中,无不包括著述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和感情。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史著中,这一点就十分的明显,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而《史记》的“太史公曰”、《左传》中的“君子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都是表达作者个人观点的。而西方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对当时雅典政事的记载时,就强烈的表露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他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政体,颂扬伯利克里的政策,他的《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实际上即使借伯利克里之口来歌颂雅典的民主制度。

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这一点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论述同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者们,由于主观认识的不同,得出的结构往往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说,关于罗马帝国的盛衰的原因,不同的研究者就有不同的观点,各自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1734年发表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提出,罗马帝国在共和国时期之所以强盛是因为罗马的公民具有政治权利,是国家的主人翁,所以他们就具有了勤劳、勇武、爱国爱荣誉等美德,但是到了帝制时代,专制主

义剥夺了人们的政治权利,扼杀了人民的自由,罗马就一天天衰落下去。而同样是关于罗马盛衰的原因,比孟德斯鸠稍晚的研究者、英国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在其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提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在于“基督教和野蛮主义的胜利”,基督教的传入,是罗马人不再重视务实和道德的实践,爱国心亦随之低落,防务日渐空虚,直至最终灭亡。吉本还断言:要说明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非此不得其解。

人们在认识历史的活动中,无时无处不受着本人所具有的主体意识的支配,人们总是站在某种立场上,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怀着某种感情去观察历史、认识历史,所谓的纯客观、不带任何主观意识的历史认识,实际上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历史研究也是不可能再现真实客观的历史实际的。

二、影响历史研究客观再现历史真实的因素

每一位历史研究者在认识历史的实践活动中,都难免会为种种的因素所局限,从而使他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对历史资料考察研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受到影响,导致他所写作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在历史研究中,影响历史研究客观再现历史真实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历史资料的局限性,历史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很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以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史迹遗存)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我们在研究这些史料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无法重演,现在的技术更是不可能是人回到过去的年

代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当时的历史,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大部分就是解读这些史料,从中尽可能得出与历史真相相近的历史。在研究一段历史时,史料的完整程度、史料的真伪以及不同研究者对史料的不同认识都会制约研究者了解历史的真实。比如说,我国历史上的夏朝,由于缺乏充分的史料,只凭古籍中的零散的记载,很难使研究者对夏朝的历史做出正确的判断,稍有不慎,就可能偏离历史的真相。 再如,殷商时期曾经迁都五次,但是由于缺乏史料的佐证,对这五次迁都的具体时间地点都无法得知。又如,研究者从史料中推断古典时期奴隶的数量时,根据相同的史料,大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说是20.6万,有的说是8万到10万,还有人说是6到8万,等等,但是究竟古典时期的奴隶数量,恐怕只有当时的人知道了。

不但在古代史上有许多史实由于史料的局限而至今难以定论,而且众多的近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件,相互矛盾的记载也很多。历史资料的局限,严重制约着历史研究对历史真相的再现。

2、历史时代的局限性

历史时代的局限性而导致的非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在漫长的时期内占据统治地位,进而导致历史研究者对社会历史的进程和规律产生与历史真相发生根本性背离的理解和描述。

比如说在古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的人们,都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者人的命运,因此当时盛行天命史观和神意史观,他们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是天、神灵或上帝。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社会历史运动发展的终极

原因不是神,而是人性或者理性。但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英雄和精英。 而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抛弃了传统史学中的英雄史观或精英史观,开始重视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史,更加注重人民大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历史研究者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认识都是不同的。

3、研究者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的局限

历史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的局限不但与前面历史时代的局限相联系,还表现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事件、人物的研究和写作中限制着研究者的观察视野,从而在他们的历史著述中总是烙上他们特有的阶级和政治立场的烙印。

在中国古代,史书大多出自官府之手,所以在叙述中,对于用暴力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多污蔑他们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寇”“匪”“盗”“贼”,这毫不掩饰修书者的阶级偏见。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史学工作者自然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历代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污蔑采取了理所当然的驳斥,充分肯定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甚至将农民起义当做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这又直接刻上了无产阶级的烙印。这种片面的所谓的“革命立场”,也限制了人民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导致了与客体历史的背离。

4、狭隘的民族立场的局限

前面所说的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主要指的是本国、本民族的范围而言的,民族立场的局限,主要是指在研究历史时,研究者受到民族立场的局限。比如说,许多研究者在谈到黑人的历史时,总是会戴着

一种本能的歧视;又如,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推行极端的民族主义,必定会对犹太人的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不同程度的歪曲和污蔑;而在中国古代,一向中央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也是存在民族立场限制的,特别是在讲到突厥、匈奴等曾与中央政府为敌的民族,历史文献中将周边的各民族称之为“夷”“狄”“奴”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种狭隘的民族立场的局限,也会造成历史研究与历史真相的背离。

5、研究者能力水平的局限

历史研究者的知识水平,搜集、整理、鉴别、解读史料的能力以及分析研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都会对历史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历史研究与历史真实的背离。

虽然说历史研究是不能客观的再现真实的历史的,但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必重视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历史研究者需要认识历史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局限,这有助于促使研究者在研究历史时自觉地克服这些局限,最大限度地降低与客观历史真相发生背离的程度,在阅读历史著作中,也要注意鉴别其中有可能是出于作者某种局限而产生的与历史真相背离的情况,避免盲目的亲信。

① 这个观点我采用的是庞卓恒老师编写的《史学概论》中关于“主体化历史及其与客体历史的关系”中的观点。

②(《史记·太史公自序》)

第16篇:聪明的一休的历史真实面目

“聪明的一休”的历史真实面目

三个和尚牵着一条狗跋山涉水来到了西天,见到了远近闻名的佛祖。 佛祖问:你们为何来到这里? 三人说:来取真经。 佛祖又问:你们怎么知道这里有真经? 第一个和尚说:世人皆说西天存有真经。 佛祖摇摇头:这里没有真经,只要一心向佛,万念皆为经。 第二个和尚恍然说:心中所想即为经,那我的所有想法都是真经,我亦可为佛祖。 佛祖不置可否,转向第三个和尚。 第三个和尚说:有无真经对我无异,就当白跑一趟。 佛祖面带失望,正欲送他们离开,忽然发现了三人带来的狗,遂问它:你认为这三个和尚怎么样? 狗:汪汪汪...佛祖皱眉,略一施法,把狗变成了人样。 狗打量了自己一番,说:你们的东西与我毫不相干,我有自己的世界,有我们自己的想法。 又说:佛祖慈悲,把我变回狗吧。 佛祖略一思念,抬手施了法术。不过狗没有变回原形,反倒是那三个和尚变成了狗。 于是,时间便多了三种狗:跟风狗,权限狗,酱油狗。 另外,多了一种有自己独立思维的人。 日本高僧一休曾纵酒吃肉找妓女写淫诗

中国的70后、80后整整两代人,要是谁说没听说过有个叫“一休”的聪明的日本小和尚,那么大家肯定会把你当天外来客看待的,因为那就像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中国人不知道毛泽东一样奇怪和不可能。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曾风靡中华大地。“一休哥!”“哎!”“就到这里!”这个来自东瀛的圆脑袋小和尚,那清脆俏皮的童音;每逢遇到难题就在头上画圈,“叮”的一声,计上心头,憨态可掬的智慧形象,征服了亿万千中国观众的心,伴随着无数70后、80后成长。

而一休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其法名一休宗纯(1394—1481年),京都人,别名千菊丸,自号狂云子、梦闺、瞎驴等,是日本室町时代(在中国是明朝前期)的一个禅僧、诗僧,动画片描写的只是他童年时代一小段生活,实际上他活到了87岁,他的人生要复杂、漫长得多。

《聪明的一休》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一休宗纯禅师的童年为背景,故事发生在室町幕府时期(与历史真相有很大出入)。曾经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与母亲分开,到安国寺当小和尚,并且用他的聪明机智解决了无数问题。一休不光聪明过人,还富有正义感,他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教训那些仗势欺人的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外,善良的小叶子、正直的新佑卫门、和蔼的长老、贪心的桔梗店老板和弥生小姐、可爱的足利义满将军等也都塑造得很成功,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充满哲理的故事深深影响了一代人。那时的孩子们纷纷以一休作为自己的榜样,为童年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根据史料记载,一休的母亲出身于南朝贵族世家藤原氏(一说是藤原显纯之女藤原照子,另一说是野中纳言之女伊予局),曾得宠于北朝后小松天皇,因遭谗伤而被赶出皇宫(另一说是,她虽为天皇所宠爱,却因倾向南朝,日日怀着小剑,图谋刺杀天皇,后被发觉,乃逃出宫,潜往嵯峨野)。但她当时已有身孕,后来在民家住下,于元旦那天生下一休,并一意希望儿子将来做个世外的僧人,以远离人间苦难凶险。一休6岁出家京都安国寺,成为长老象外鉴公的侍童,取名周建;直到16岁从随西金寺谦翁和尚,方正式命名为宗纯(另一说是在24岁为禅宗开山大灯国师所命名)。

一休天资聪颖,又肯刻苦修行,很快便熟读各种佛经和很多流行的诗歌俳句,被人称作神童。他既写得一手好汉诗,大写意的泼墨书法也飘逸过人。他在13岁时就创作了名噪一时的诗作《长门春草》:“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诗中的“美人”就是代指自己的母亲;他既为母亲命运的萧瑟而叹惋,也伤怀咫尺天涯两人不得相见。他还喜欢博览群书,书看得多了,眼界也开阔了。少年人眼界一开阔,自然就会对当政者不满;他时常作诗发牢骚,讽刺幕府专制的统治。不久后,他因看不惯寺里僧人对幕府官员的阿谀奉承,愤而出走,当上了云游僧人。

一休在游历了很多地方后,越发感到社会的黑暗,腐败正渗透着每个阶层,并渗透进了每个百姓的心中。他对自己以往所学感到迷惑,对佛经所提倡安贫守己的说法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为解开心中的迷团,他拜世外高人华叟宗昙为师(另一说是在壬生宝幢寺学习维摩经和诗法),刻苦研究救世的理论。然而当时的日本实行锁国封关策略,哪里找得到什么救世妙方?经过5年严格修炼,一休依旧一无所获。但他的老师华叟宗昙非常喜欢他,想把自己的玉如意传授给他,却被他拒绝了。一休认为,这样做是把纯洁的精神信仰加以物化的庸俗行为;连心中敬仰有加的老师亦俗如是,他彻底失望了。他感到没有人能了解自己,也没有人会听自己的见解。这大概就是“世人皆醉而我独醒,天下皆浊而我独清”吧。

而且,他视为父尊、感情深厚的启蒙恩师象外鉴公当时已病逝。一休无比痛苦,23岁那年他感到非常绝望,到琵琶湖畔静戒了1周,甚至决心投湖自杀。最后还是他的母亲探知此事,派人去把他救活了。

有一次将军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的绝代名将)举行佛会,召集各方高僧讲法。还说,如果谁讲得好就奖励黄金100两。佛会那天,众多僧人身着锦绣袈裟,镀金禅杖,一派富贵气象;唯有一休身披破烂僧衣、手持一条柳枝,昂然赴会,并称自己是“破烂衫里盛清风,身贫道不贫”。讲法结束后,他遂将柳枝抛在地上,转身飘然离去。丝毫没把任何人看在眼里。

还有一次,一休手持木剑行走闹市。大家都很奇怪,便纷纷围上来问道:“你不拿钢剑,却拿把没用的木剑做什么?”一休将木刀高举,答道:“汝等不知,今诸方之赝知识皆似此木剑。若收而在室则殆似真剑,若拔而出室则只片木耳。”在当时,很多寺院都发放给信徒一种得道证书,谁给的钱越多证书就发放得越快;因此很多有钱人没上过一天寺院、没念过一次佛经就获得了得道证书。一休痛恨这种做法,便把这类靠钱买来的证书比作不管用的木剑。

一休最不能容忍的还是佛教的禁欲主义。他认为,修炼在心而不在身。何况禁欲违反人的本性,实不可取。况且社会上有很多僧人暗中与妇女有染,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曾流行这样的谚语:“不为者佛,隐匿者上人。”但这些禅僧表面上却道貌岸然。一休讨厌这种佛门腐化后的虚伪丑态,他要正大光明地肯定人的自然性,唤醒人们对真的追求;于是便称自己是“淫酒淫色亦淫诗,风流私语一身闲”,“风狂狂客起狂风,来往淫坊酒肆中”,往往出入秦楼楚馆、风月场所,甚至还和妓女们谈佛论道。僧侣界一片大哗,纷纷指责他的放浪行为,一休却反诘:“名妓谈情、高僧说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一休的行为完全同僧规背道而驰,他纵情写诗,饮酒吃鱼,不戒女色,留连妓馆,其外号“梦闺”便由此而来。在诗集《狂云集》中,他极其坦白地公开宣扬自己投身欲海的欢乐。如《题淫坊》:“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这无疑是公开对僧众的挑战,目的正是讽刺那些假正经的僧人。事实上几乎所有寺僧暗地里都在追求肉欲、为非作歹,只是不敢公然行事而已;难怪开山大灯斥责这类无耻僧人“全是邪恶败类”。

早在1437年,一休已43岁,正值大德寺为开山大灯国师举办百年大忌,一休就带了一个女子去参拜国师之墓。其弟子后来所编的《年谱》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寺僧聚在一起诵经,为国师祈求冥福,一休却非但不去诵经,还带那女子夜宿庵房,一边听诵经一边同女子调笑。他认为开山国师绝不会接受那群“邪恶败类”诵经的,倒不如同女子谈情更合真性情。他最尊敬的一位祖师是日本历史上某位著名和尚,就经常有老婆跟随。所以他不在乎别人讥笑,公然带女子进寺。

尽管一休泛舟情海、游戏人间,但他始终相信,人只不过是一副披着血肉外表的骸骨。他在1457年写了一篇作品《骸骨》,借一个关于骸骨的梦来说明自己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壮丽辉煌,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幻象而已。

一休批评僧人的虚伪毫不留情,尤其对同门师兄养叟(曾任大德寺住持)更加口诛笔伐,直指对方是“一条毒蛇”、“勾引女人的淫棍”和“麻疯病人”。大德寺曾一度失火,养叟向有钱人募集到大笔金钱,以博取朝廷给其封号。不过一休知道,养叟是用许诺商人悟道至福以索取这大批金钱的,他认为养叟这是为了物质利益而强奸了禅宗。养叟死后,其弟子门人对一休恼恨万分,曾一度派人想去行刺他。

1471年,77岁高龄的一休遇到一个名叫森的40岁盲女,被其歌艺表演深深打动了,森也早就倾慕大师的风采,两人惺惺相惜、两情相悦,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他俩的关系维持了10年之久,这是一休漫长一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事情。为此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情诗,袒露自己的爱情生活,赞美森是一代风流美人。有的诗作情色坦露,言语大胆到令人咋舌。其中一首《梦闺夜话》:“有时江海有时山,世外道人名利间。夜夜鸳鸯禅榻被,风流私语一身闲。”还有:“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鸳鸯私语新。新约慈尊三会晓,本居古佛万般春。”“十年花下埋芳盟,一段风流无限情。惜别枕头儿女膝,夜深云雨约三生。”他对现实社会中的俗欲与自己的真爱,憎爱态度非常分明。

一休这种种率性真诚、正直大胆的作为,玩世不恭、放荡形骸的模样,却很得日本老百姓们的喜欢;更何况他确实有真正的道行(他是中国著名的禅宗一支——杨岐派弟子,至今仍有日本宗教友人来华寻根问祖),因此被人称为“疯佛祖”。这很有点像中国的济公,所谓“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坐”。日本一休、中国济公,一个疯佛祖、一个癫和尚,倒也相映成趣。

1474年,81岁的一休突然接到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让他担任大德寺第47代住持。据推测,朝廷可能是想利用他的名声以重建被战火焚毁的大德寺。一休虽尽心于重建大德寺,却不安于高位,几次打算辞任,且依旧住在荒僻小庵之中。1481年大德寺重建工程大体竣工,一休也因此积劳成疾;是年11月21日院寂于薪村酬恩庵,葬于岗山塔下,享年87岁。

第17篇:历史文献学常用文体介绍

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它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 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 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 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 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载了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 1362 年的历史,花了 19 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的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 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 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 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 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 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 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 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 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 。 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司 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 心血。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 《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 〈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 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 体例,以纪传体

第18篇:身边的历史 历史作文 介绍

身边的历史

——初二(5) 毛译可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一个好朋友叔叔拜年,我也借此机会,向他了解了一个他老家的历史故事。

叔叔的老家坐落在长江三峡地区巫山境内比邻瞿塘峡的长江南岸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她四面环山,北临长江,山水秀丽宜人。她有一个美丽名字叫“错开峡”。“错开峡”,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阴差阳错地打开、挖开、掘开的一条峡谷,这个美丽的峡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代,大庙龙骨坡地区龙洞内住着一条龙,有一天,它口渴了,要到长江里去饮水,它就腾出洞来,只见当时黑云翻滚,狂风大作,巨龙在洞前翻滚了两下,留下了两个巨大坑洞,就向前腾云驾雾而去。不知不觉间,这条龙迷路了,不知道到长江怎么走了,正在这时,他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放牛娃正在用镰刀割草,他就腾到近前向那个放牛娃问路,放牛娃看到巨龙驾到,吓得说不出话来,只好用镰刀向前一指,于是乎巨龙就沿着镰刀所指方向腾云而去,只见顷刻间山崩地裂,电闪雷鸣,一条巨大的峡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直通长江而去。放牛娃本来是想让它往东游去,而他在惊吓之下慌忙用镰刀一指,所以巨龙就朝镰刀弯曲所指方向向北游去,结果搞错了方向,错误的开了这条本来向东却向北的峡谷。故错开峡的名字由此而来。由于此龙错开了峡谷,故天神发怒将其斩了,一命呜呼。现在错开峡峡谷内还有人们传说中的斩龙台,锁龙柱,当地还有地名错开峡村,四弑龙村,龙头村,锁龙村等。

错开峡峡内有众多著名景点:观音岩,刘家洞,古栈洞,悬棺,牛鼻子洞,黄金洞,凉水沟,斩龙台,锁龙柱、牛肝马肺等等,个个景点美不胜收,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关于刘家洞还有一个神奇的历史传说。据说清朝前期八大王血洗四川,包括巫山,当时方圆几百里的人们都被杀光了,只剩下错开峡内刘姓一家躲在一悬崖峭壁的山洞内,后人称之为刘家洞。八大王拿他们无可奈何,在洞下的峡谷内守了几个月,不见动静,最后看到洞内有人向外跑出谷物和鱼来,守洞的人顿时绝望了,以为洞内的人食物丰盛,再守下去也是徒劳,只好悻悻而去。据说现在峡谷山顶上住着的刘姓人家均是当时幸存下来的。

叔叔老家门前有条小溪,就是从错开峡峡内流出来的,溪水清澈见底,水里鱼儿自由自在,正所谓“鱼戏暖水燕柳鸣,柳影清波映日辉”,叔叔太留恋这条小溪了,因为,小时候每到夏天,他和小伙伴们就在溪水里游泳,嬉戏,其乐无穷,快乐无比,无忧无虑„„

第19篇:泗水县党的历史介绍

泗水县党的历史介绍(1927-1949)

1927年,马列著作《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单行本开始传入泗水,使一批在漫长的黑夜中寻求光明的先进知识青年看到了共产主义的真理之光,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特别是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县立高级小学的进步师生纷纷罢课集会,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在泗水建立与发展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1年2月 钱杰东加入中国共产党 钱杰东在济南正谊中学经程铭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泗水最早的共产党员。

1932年2月 周蓝田、乔海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蓝田在山东省立第七中学(济宁),由中共济宁市特支书记刘庆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同月,乔海秋在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滋阳)由王福鸿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12月 曹宇光加入中国共产党 曹宇光在曲阜二师由管戈、周蓝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 张林夫、刘海岩加入中国共产党 曹宇光从曲阜二师回到家乡柘沟,发展刘海岩、张林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 周蓝田等到泗水开展抗日活动,根据党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公开而广泛地进行抗日宣传;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发展党的组织,以此作为发动武装的领导和基础;物色重点人物开展统战工作。9月 中共鲁中工委建立 根据山东省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鲁中工委,孙汉卿为主要负责人。9月 中共柘沟支部建立 27日,曹宇光、刘海岩、张林夫等3人,在柘沟东河涯开会,建立中共柘沟支部,曹宇光任支部书记,刘海岩、张林夫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该支部隶属鲁中工委领导。这是泗水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1938年1月日军侵占泗水城 11日,日军骑兵野春、小田部队近200人,由驻泗水城的德国天主教堂神甫滕岱海引领,侵占了泗水县城。2月 泗水抗日武装参加四支队,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通知要求,孙汉卿、周蓝田、管戈、刘海岩等,带领丑村、东侯家庄等村的抗日武装56人、50多支枪,到新泰县刘杜村,与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武装—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会师,编为四支队第五中队,周庆标任中队长,冯长清任副中队长,孙汉卿任支部书记,管戈任指导员,刘海岩任文书。五中队暂编两个排:一排排长周长顺,排政治员周蓝田;二排排长李学义,排政治员孙汉卿兼。后刘海岩从蒙山返回泗水,和曹宇光、张林夫、朱旭等带领柘沟和曲阜车家庄的抗日武装20余人、4支枪,前往蒙山万寿宫与四支队第五中队汇合,编为第三排,孔春山任排长,曹宇光任排政治员。至此,五中队共百余人枪。

3月 中共曲泗工委成立 周蓝田等党员在2月率领抗日武装与四支队汇合后,留在县内的党员钱杰东、乔海秋等,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在小颜庙村成立了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钱杰东、乔海秋为主要负责人。开展了抗日宣传、发展党员和争取游击队武装等方面的工作。6月,该工委撤销。

4月 伪泗水县公署成立 日军对泗水县实施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成立伪泗水县公署,推出泗水县城大地主、汉奸王徽萱为县长。 6月 中共泗水县委建立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根据中央“抽调大批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地方建设,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派周蓝田和中央派到山东的干部薛云亭,于5月底来泗水,筹建县委和地方武装。6月下旬,省委又派孙汉卿随四支队二团来泗水组建县委。在东侯家庄的茔地里,孙汉卿召开了泗水地下党的干部会议。会上,他传达了省委关于开展泗水工作的指示,宣布撤销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建立中共泗水县委员会,孙汉卿任书记,周蓝田任组织部部长,武雨琴任宣传部部长,张林夫任青年部部长,夏云任统战部部长,乔海秋、钱杰东、张旭为县委委员。孙汉卿请示省委后,于7月宣布薛云亭任县委军事部部长,张旭任中共曲阜工委书记(隶属泗水县委)。泗水县委直属省委领导。

8月 泗水独立营建立 国民党七十五大队在莱芜集训将近结束时,曾经共产党争取过的原三中队班长王忠臣,从该大队拉出14人枪,由赵炎带到泗水县委驻地黄土崖村。县委决定以这部分人枪,以及张林夫等在此以前从七十五大队搞到的3支枪为基础,建立了泗水县独立营,由县委军事部部长薛云亭兼任独立营营长,县委宣传部部长武雨琴兼做政治工作。

10月 泗水县委撤销,曲泗宁县委建立 月底,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决定撤销泗水县委,建立中共曲泗宁县委。周蓝田任中共曲泗宁县委书记,钱杰东任组织部部长,乔海秋任组织部副部长,武雨琴任宣传部部长,张旭任统战部部长,封振武任军事部部长,刘炎任妇女部部长(12月离任后由吴焜继任)。

11月 曲泗宁县委设保卫局 乔海秋任局长(1939年3月朱靖宇继任)。 12月 南峄伪区公所被摧毁 日军操纵建立了南峄伪区公所后,直接威胁泰宁边区自治会和曲泗宁县委机关的安全。为此,县委决定将其摧毁。31日夜,周蓝田、武雨琴、朱靖宇、武效周等带领曲泗宁五中队,一举活捉了伪区长以下全部伪职人员。

1939年1月 中共曲泗边区委建立 泗水、曲阜两县交界处一些村庄党组织不断发展,为统一和加强对该地区党组织的领导,曲泗宁县委决定建立中共曲泗边区委员会,周林任书记。

5月 尧山战斗 17日晨,驻泗水县城的日伪军200余人,携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向尧山口出动。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一部予以迎头痛击,毙敌20余人。溃敌逃往楼德方向。我轻伤2人。

6月 中共尼山特委建立 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撤销邹滕峄工委,建立中共尼山特委,张岗任书记,冯起任组织部部长,燕遇明任宣传部部长,扬士敬任青年部部长,乔海秋任社会部部长,刘苹负责妇女工作。自此,曲泗宁县委隶属尼山特委领导。

6月 小山战斗 四支队南下挺进支队进驻小山地区后,日寇惶恐不安,意欲乘其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为此,驻守兖州、邹县、泗水、曲阜等地的日伪

军千余人,继“扫荡”南沂蒙之后,于20日分4路进犯小山地区。获此情报后,我决定支队司令部与

一、

三、四连分别转移到外围地区,由作战科长王坤和营教导员王志耕带领二连占领小山牵制敌人。21日(农历端午节)9时许,敌向小山发起攻击,二连指战员沉着应战。到中午,打退了敌20多次进攻。下午1时,敌从邹县调来一队骑兵参战,并重新组织了进攻。支队战士以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杀敌精神,高呼着“与小山共存亡”、“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同敌人展开了激烈拼杀。下午4时,恼羞成怒的敌人从四面向山上涌来。为保存力量,二连指导员刘庆祥带领战士和伤员,与前来接应的三连并力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重围。这次战斗,支队指战员以下牺牲83人(其中泗水籍的28人);毙伤敌200余人。

9月 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建立 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曲泗宁县委扩建为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钱杰东任书记,王玉林任组织部部长(8月改任民运部部长,马斌接任),马斌任宣传部部长(11月张照接任),封振武任军事部部长(10月唐虎接任),武效周任政府工作部部长,朱靖宇任保卫局局长,吴焜任妇女部部长,张英任副部长。中心县委隶属一区党委第三地委领导。

1940年2月 中共泗水中心县委建立 由于曲泗宁中心县委书记钱杰东已调山东一区党委第三地委组织部工作,其它成员也已调离,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领导,三地委决定撤销曲泗宁中心县委,派地委组织部部长周蓝田、秘书长乔海秋组建中共泗水中心县委。周蓝田任县委书记,乔海秋任组织部部长,蔡明(陈玉)任宣传部部长,封振武任军事部部长,王玉林任民运部部长,陈新任秘书长。1941年2月尼山支队成立鲁南一军分区尼山支队成立,董鸣春任司令员,邹日清任政委,凌初生任参谋长,靳怀刚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大队:一大队队长曹济舟,二大队队长王友三。

6月 泗水县大队建立 是年春,中共党员徐法斌在宋汝焕伪自卫队中的活动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中共泗水县委即指示徐法斌争取部分人枪,视机脱离该部。6月,徐法斌拉出约五六十人。县委即以这部分人枪与郭家庄、石桥庄、徐家庄三乡联合自卫团合编为泗水县大队,徐法斌任大队长,赵炎任教导员,辖2个中队,共100余人枪。10月,徐法斌在战斗中负伤。鲁南一军分区派王友三接任大队长。

7月 中共曲泗县委建立 鲁南一地委决定,泗水县委与曲阜工委合建为中共曲泗县委,乔海秋任书记,张文山任组织部部长,周林任宣传部部长,王玉林任民运部部长。

1942年1月 香山战斗 1日拂晓,驻费南县扬家庄的山纵一旅第三团一个排,遭到平邑镇500多日伪军的袭击,遂转移至泗东南山区。在焦坡村东山复遭到从泗水县城出动之敌的截击,便撤至香山,又与来自卞桥的日伪军遭遇,展开激战。战斗到中午,终因敌众我寡,弹药殆尽,该排指战员5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6月 曲泗县委人事变动 县委书记乔海秋调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夏风接任县委书记。

9月 消灭皇协军张显荣 3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三团和尼山支队,分东南两路长途奔袭,向皇协军张显荣司令部驻地南北孙徐村发起攻击。战斗于夜11点40分打响。三团勇猛攻击,很快攻克了北孙徐村,并活捉了伪司令张显荣。24日,在白彦处决了张显荣。

1943年1月至4月 中共凤仙山工委建立 为恢复泗北地区的工作,1月,组建中共凤仙山工委,由朱靖宇负责行政工作,刘海岩负责组织工作,李振民负责宣传工作。4月,曹宇光调任工委书记。工委隶属鲁中三地委领导。管辖泗河以北,汶河以南,津浦铁路以东的曲泗泰宁地区。

3月 尼山支队改建为尼山独立营 根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指示精神,鲁南一军分区和尼山支队撤销,合建为尼山独立营,董鸣春任营长,杨士法兼任政委,李克任副营长,赵洪干任副政委。辖4个连。 8月 建立泰泗宁县和泰泗宁独立营 鲁中三地委和泰南办事处决定,撤销凤仙山工委和凤仙山办事处,建立中共泰泗宁县委和县政府,曹宇光任县委书记,刘海岩任组织部部长,李振民任宣传部部长,王建平(即钟兰坡)任敌工部部长,秦子美任敌工部副部长,张健飞任县武委会主任,申曰营任各救会会长。朱靖宇任县长,朱旭任秘书科科长,李兴华任民政科科长,于蔚祥任财粮科科长,郑伯温负责邮政工作。辖尧山、东庄、百顶、柘沟、险河5个区。同月,原泗水县大队由泗南返回泗北,改建为泰泗宁独立营,徐法斌任营长,吕子先任教导员,彭宝任特派员。

1944年4月 鲁南一地委召开整风会议 4月上旬至5月下旬,鲁南一地委在邹县东部的六区北王村召开整风会议。所属各县委委员以上干部200余人参加整风学习。

1945年2月 攻克泗水城,消灭荣子恒 为扩大解放区,打破敌人的“重点守备”部署,根据山东军区“克复山东第十个县城”的指示,鲁南三团在鲁中九团、邹县独立营和费县独立营的配合下,发起泗水城战役。是役,攻克泗水县城,收复故县、东洼、杨庄等11个日伪据点,光复村庄37个、国土560平方公里;击毙伪十军军长荣子桓、副军长陈镇藩、参谋长朱江以下122人,击伤伪军144人,俘伪三师师长朱复宁以下1206人;俘伪县长李香庭和伪县大队长孔运谦以下180人;击毙日军顾问长泽、指挥官石川以下20人,击伤日军15人(打援在内),俘日军2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12挺、步枪1120支、短枪82支、掷弹筒20个、各种子弹21525发、掷弹筒弹2084个、电台4部、电话30部及其他物资一部。11日,罗荣桓、黎玉、肖华通令嘉奖首克泗水县城的参战部队。

2月 戈山厂惨案 5日,兖州、曲阜日伪军1000多人侵占了泗水县城后,怕遭八路军攻击而撤退。6日拂晓,该敌行至戈山厂附近,遭到戈山厂民兵的袭击,便以十倍的疯狂向戈山厂发动进攻。戈山厂民兵、群众虽进行了英勇顽强的

浴血奋战,终因敌强我弱而失守。敌人进村后,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杀害村民96人,打伤136人,烧毁房屋1200间,烧死大牲畜2000多头。这是日伪军在泗水制造的最大的惨案。

3月 北彭惨案 14日,日军一个中队在伪军近千人的配合下,偷袭了北彭庄。该庄村民被打死的和因伤致残者共36人,被打伤10人。这是日军在泗水县制造的又一血案。

8月 泗水县城解放 19日,在八路军强大攻势的威迫下,驻泗水县城的日伪军逃往兖州。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鲁南军区部队和泗水县武装即收复泗水县城。至此,泗水县全境获得解放。全县党政军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0月 建立曲泗县 鲁中区党委决定,撤销泰泗宁县,同时,将原泰泗宁县所辖的曲阜、泗水地区与邹县所辖的泗水南部地区合并建立曲泗县。由新四军七师某团政委李永禄(后何泽洲)任县委书记,周林任副书记,刘海岩任组织部部长,李健任宣传部部长,刘鹏任群委会书记;许仁安任县长,钱文涛任秘书,魏璧轩任民政科科长,张月如任财粮科副科长,孙鸿久任文教科科长,贾山任公安局局长。县委和县政府分别隶属鲁南一地委、一专署领导。

1946年4月 曲泗县分为泗水、曲阜两县 根据曲阜、泗水两县全境已获解放的新形势,鲁南区党委决定将曲泗县划分为泗水县、曲阜县。同时组建了中共泗水县委和县政府两个领导班子:杜牧任县委书记,刘海岩任组织部部长,李健任宣传部部长,任广秀(后周亚民)任民运部部长,曹济舟任武装部部长;王敬明任县长,陈新任公安局局长,胡广清任秘书科科长,魏璧轩任民政科科长,赵炎任司法科科长,孙鸿久任文教科科长,李涛任建设科科长,张子华任邮政局局长。

6月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以30万人的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全面内战爆发。泗水党政军民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斗争。

8月 泗水县大队建立 刘贤权任大队长,张兴保任教导员,共30余人枪。 12月 泗水党组织发展壮大 届时,全县有分区委7个,机关支部13个,农村支部263个,党小组807个,党员3395人;有党员的村庄407个(全县共有村庄512个)。

1947年2月 党政机关撤离泗水县城 16日,因国民党飞机不断地进行轰炸,县委、县政府机关主动撤离泗水县城,先后移驻故县村、卞桥、泗南山区等地办公。同时,章嘉乐调任泗水县委书记(主持工作),杜牧仍任书记。到6月,章嘉乐调离泗水县,杜牧即主持全面工作。

3月 国民党侵占泗水城 24日,国民党军整编十一师侵占泗水县城。地主武装、还乡团随之而来,到处掠夺人民政府在各村庄存放的粮食、布匹等军用物资。占领期间,全县惨遭杀害的党员、干部、群众有2196人。

5月 泗北工委撤离县境 孟良崮战役前夕,国民党新五军几乎遍布泗水北部所有村庄。为保存力量,4日晚,刘海岩带领泗北工委和柘沟武工队50多人,和曲阜县委民运部部长刘鹏带领的30多人一起转移。一直转移到滨海地区。 5月 北山游击队建立 卞桥区委书记杨丹平任队长,县农会会长徐宪仁任政治指导员。下设3个班,共20多人,10多支枪。该游击队成立不久,在与国民党整编十一师搜索营的遭遇战中被打散,徐宪仁同志牺牲。

7月 支援费县城战役 为配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插向大别山的战略行动,3日至7日,华东野战军第

一、四纵队发动了费县城战役,全歼守敌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第三十八旅。是役中,泗水县委带领北撤到鲁中地区的人员,随四纵第十二师行动,出色地完成了接管俘虏的任务。

7月 县党政机关和武装返回泗水县 11日,鲁南区党委在平邑县王崮山村指示泗水县委:待机插回泗水开展敌后斗争。23日,县委派三区武工队队长颜士臣带11人先行插回,侦察敌情。25日,杜牧、王敬明、曹济舟带领县区干部和武装,返回泗水县南部山区,一面开展对敌斗争,收复地区;一面发动群众,恢复区、村政权。

8月 中共曲泗邹县委、县政府成立 为适应战时环境,鲁南区党委决定:在泗水、曲阜、邹县三县边缘地区设立曲泗邹县,同时建立县委、县政府,周林任县委书记,陈新任县长。分别隶属鲁南一地委、一专署领导。 11月 县委、县政府人事变更 县委书记杜牧调任鲁南一地委民运部副部长,鲁南一地委武装部部长何波调任泗水县委书记;下旬,县长王敬明、武装部部长曹济舟到华东局党校学习,李健任县长。

11月 重建曲泗县 为了便于对敌斗争,鲁南一地委决定,撤销曲泗邹县,在泗河以北的曲泗地区建立曲泗县,周林任县委书记,刘海岩任副书记,王德生任县长。

1948年6月 解放军收复泗水县城 1日,困守泗水县城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二师三三二团及敌县政人员,迫于解放军的威力,弃城西逃。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第七纵队六十三团即收复泗水县城。这是解放军在津浦路中段夏季攻势(兖州战役)中收复的第4座县城。

6月 泗水县恢复原制 鉴于泗水、曲阜两县县城已解放,为便利工作,鲁南区党委决定:撤销曲泗县,恢复泗水县、曲阜县原制。泗水县同时组建了县委、县政府两个领导班子:周航任县委书记,赵选辰任组宣部部长(8月离职后,由杨福林任组织部部长,张一彭任宣传部部长),赵筱庭任民运部部长,李西曾任敌工部部长;李健任县长,魏璧轩任民政科科长,孙鸿久任文教科科长,宋怀斌任司法科科长,葛维屏任战勤科科长,刘永祥任公安局局长,李明义任邮政局局长,宋慧卿任副局长,李健兼任财粮局局长,孔子纲、朱广训任副局长,徐波任北海银行泗北办事处主任。

11月 全力支援淮海战役 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和中原人民解放军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全县组建担架团(团长兼政委赵筱庭)、车子团(团长

葛维屏)、挑子团(团长刘炳忠、政委董恩亭)各一个,共5892人,开赴前线服务。挑子团被评为模范单位,车子团被评为模范运输团,各获奖旗一面。139人献出宝贵生命,3064人立功。

1949年2月 县组建两套领导班子和南下干部工作队 根据党中央从老解放区抽调部分干部随军南下的决定精神,泗水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南下干部工作队。南下班子为:县委书记李健,组织部部长王明章,宣传部部长张瑞,县长张一彭(后改为田克荣),公安局局长郭业英,粮食局局长孔子纲,武装部部长孔斌。经县委研究确定了96人南下。4月初奉命南进。5月7日抵达杭州,开始了接管工作。留本地班子为县委副书记赵选辰等。

3月 泗水党组织不断恢复 泗水县党政军在1947年6月撤离县境前,有党支部187个,党员2065人,北撤的党员683人。到本月底,已恢复支部76个、党小组188个、党员904人。

4月 县委决定对干部加强纪律性教育 20日,泗水县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决议(草案)》,其内容为:

(一)在党内加强反无组织无纪律教育及思想斗争;

(二)严格建立与坚持报告制度;

(三)加强党委领导,严格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月 故县村土改试点工作结束 16日,故县村土改试点工作结束,22日举行了庆祝大会,颁发了土地证书。这次土改是在1946年贯彻“五四”指示的基础上(当时改出土地1142.87亩,粮食23600斤)进行的,改出了土地173.89亩,瓦房91间,草房145间,宅院44处,及部分农具、家具等。按照“抽肥补瘦,填平补齐”的原则,把土地分给了74户农民。其基本经验有:一是放手发动了群众,依靠了贫雇农,团结了中农,充分走了群众路线;二是深入宣传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把政策交给了群众;三是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认真培训了土改骨干队伍;四是切实把土改、整党建党、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土改不忘整党,整党不忘生产。

9月 全县开展代耕工作 全县有烈军属、工属4814户,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拥军观念,搞好对烈军属、荣工属的代耕工作,从县到区、乡,从党内到党外,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使大多数家属的土地固定到户,基本改变了过去临时拨工的代耕办法。据7个区(全县10个区)的统计,固定代耕的村庄共236个,计2010户,代耕土地共18422亩。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泗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第20篇:历史 胡适 介绍 人物 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业

题目 历史人物介绍——胡适 院(系) 管理学院 班级 物流管理一班

成员姓名 郭润坤 吕万陆 黄璜 黄敬城 梁禹 梁锦新 学号 1302022112 1302022124 1302022114 1302022115 1302022119 1302022118 指导教师 李永根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原理教研室

人物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17年(26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且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时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

职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寄居美国,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后来去往台湾。 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7年,出任台湾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 196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开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北南港。

爱情

妻子:江冬秀,由胡适其母包办,1917年成婚。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后,胡适并未像其他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继续维持,对此,胡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在胡适的一生中,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还有好几个传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这些人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后,难怪蒋介石先生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在这些“绯闻女友”当中,和胡适关系最密切的当然要数韦莲司和曹佩声了。

胡适与他的结发妻子江冬秀的婚姻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在胡适13岁时,随同父异母哥哥到上海读书。临行前他的母亲为他订了婚。未婚妻是邻县旌德的望族江家的小脚千金江冬秀。胡适本来对这门婚事不感兴趣,可是他对母亲非常孝敬,不敢违背母命,就默认了。1917年秋天,胡适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同年12月,胡适尊奉母命,在老家与比他大一岁的江冬秀举行了新式婚礼。 古典文学研究

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红楼梦》研究是胡适古典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而胡适也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山鼻祖。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科学与民主两大思潮逐步深入人心。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者。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是其科学精神在古典文化领域的重要实践。 《水经注》研究

1942年,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后开始关注《水经注》研究,此后的20年间,在《水经注》版本研究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在十几年内,胡适搜集了四十多种《水经注》的版本,抄写了一百多篇长篇文章和一些考证文字,用了千百个证据,推翻了“几成定谳”的所谓戴震抄袭赵一清《水经注》校本的冤案。《戴东原的哲学》一书,是胡适研究清代思想史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胡适认为,清代思想史中存在一个反理学的大运动,这个运动有破坏和建设两个方面。前者是揭破理学的谬误,打破它的垄断地位;后者是要建设一种不同于理学的新哲学。 戴震是胡适的徽州老乡。而胡适花了那么多功夫研究水经注来为戴震辩冤白谤,一方面是胡适一向有袒护安徽同乡的习惯,由胡适对李鸿章的评价就看得出来;一方面也是为了要发扬戴震的“从一事一物”开始“训练那心知之明”,以“渐渐进于圣智”的做学问的渐进法门。

社会影响

1、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实秋并帮助他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2、不畏权贵的人生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墓志铭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相关名言

1、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3、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

4、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想怎么收获就怎么栽。

5、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6.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7、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

8、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9、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10、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1、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12、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13、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4、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

15、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16、对于打倒孔家店一事,我所谓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

胡适主张对日妥协。

1915年,胡适发表《致留学界公函》,反对抗议《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爱国学生运动,骂爱国学生们是“理智失常”,得了“爱国癫”。

1929年,胡适赞扬同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的卖国贼袁世凯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英雄” 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胡适说:“我情愿亡国”,“决不主张对日作战” 1935年,胡适主张放弃东北三省。他致信政府,建议“承认”伪“满洲国”。

卫子夫历史真实介绍
《卫子夫历史真实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