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4: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较教育学史》之读书报告

一、书名:比较教育学史

二、著者:王承绪

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38年进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1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丁汉大学讲师。1947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杭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合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五届,六届副主席,现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交流》季刊咨询编委等职。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院士称号。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副主编,合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合作或单独翻译的著作有:《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页数:394

五、内容概要:

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史,评析该学科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

论争,介绍国际教育组织和若干国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情况。

第一章 绪论,主要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奠基时期。包括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介绍朱利安、库森、霍姆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

第二节 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节 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四节 霍勒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章 20世纪前半叶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介绍萨德勒、康德

尔和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二节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三节 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四章 二战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流派。介绍贝雷迪、诺亚与埃克斯坦、霍姆斯和埃

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第二节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的方法

第三节 霍姆斯的问题法

第四节 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第五章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理论界的争论。包括有关结构功能主义、依附论

和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的争论。

第一节 关于结构功能主义

第二节 关于依附论

第三节 关于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

第六章 各国比较教育研究巡礼

(一)。介绍美、英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 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 英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七章 各国比较教育研究巡礼

(二)。介绍德、法、日、前苏联和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 德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 法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三节 日本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四节 前苏联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五节 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

第八章 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成就

评估协会与比较教育研究、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节 国际教育组织与比较教育研究

第二节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第三节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六、读后心得:

读完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利安与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虽然相隔近一个世纪之

久,但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二人竟有相通之处,比如在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探讨方面。最吸

引我眼球的是萨德勒就这一观点进行的一段既形象又诗意的描述,即本书第66页所述,也

是他在他的著名演说《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中所总结的:“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我们不应当忘记,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

的事情更重要,它们制约并说明校内的事情。我们不能随意地漫步在世界教育制度之林,就

像小孩逛花园一样,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一朵花,再从另一堆中采一些叶子,然后指望将这些

采集的东西移植到家里的土壤中便会拥有一棵有生命的植物。一个民族的教育制度是一种活

生生的东西,它是遗忘了的斗争和艰难,以及‘久远以前的战斗’的结果。其中隐含着民族

生活中的一些隐秘的作用。当它寻求补救时,它便会反映出民族特性中的缺点。出于本能,

它经常特别重视那些民族特性尤为需要训练的部分。同样出于本能,它常常不愿强调那些民

族历史中曾产生过的重大分歧。但是如果我们以一种同情的眼神去理解外国教育制度的真正

作用,我们就会更好地使自己深入到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的精神和传统中,更敏锐地感受其

中尚未被表达的思想,更迅捷地捕捉到反映教育制度发展或衰退的征兆,更乐于去识别威胁

教育制度的威胁以及有害的变革中的微妙影响,这难道没有可能吗?以一种正确的精神和严

肃的治学态度研究国外教育制度的作用,其实际价值就在于,它将促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

解我们自己德尔教育制度。”可见,萨德勒期望研究别国教育制度时,能够关注于教育制度

之外的,又是与它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

萨德勒的这一思想与近一个世纪之前朱利安的观点不谋而合。朱利安呼吁成立的第一种

机构是“特别教育委员会”。它由少量研究者组成,这些研究者“通过他们自己的方法,通

过与经仔细选择的通讯会员联系”,来收集足以构成欧洲教育基本资料图表的资料。该委员

会将使问卷标准化,并在向欧洲各地派遣比较教育观察员之前确立研究和调查的范围。朱利

安希望委员会建立后三年之内,收集起准确理想的“关于欧洲国家目前状况的教育比较表”,

以便“人们可以判断„„哪些部分的工作所提供的改进经验可以引用到别国,并由该国的社

会环境和地区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而加以修改和变革”。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方法论的主流是社会与教育的能动关系,他

竭力阻止那种轻易地把别国教育制度中的因素和细节分离为一个个“元件”,并期望运用于

本国的做法。他认为,外国教育制度中的具体方法或要素“常常根植于其制度本身的土壤中

并与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条件是不可能或不希望被引进另一国的”。

至于教育制度本身,萨德勒又进一步指出,“任何出色的真实有效的教育部都是民族生活与

特点的写照。它根植于民族的历史中,适合于它的需要。”由此,萨德勒首次提出了比较教

育中的民族性概念,并成为萨德勒分析教育资料的核心。萨德勒的这一思想,结束了以借鉴

和移植为特征的比较教育奠基时代,从而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了先驱性的贡献,为比较教

育学科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七、评语:

本书首先是为大学比较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写的,也是为高师院校的师

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写的。比较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从法国朱利安于1817

年发表他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算起,到现在已近一百八十年。从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在本世纪初开设比较教育课程到现在已快一个世纪。在本世纪前半叶比较

教育学科的形成时期,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出版了多种比较教育教科书,如美国桑

迪福德主编的《比较教育:六个近代国家教育制度的研究》(1918),康德尔著的《比较教育》

(1933),英国汉斯著的《比较教育:教育因素和传统的研究》,德国施耐德著的《国民教育

的动力》和我国庄泽宣编著的《各国教育比较论》。但对比较教育发展史,除汉斯在《比较

教育》第一章“比较教育的定义和范围”中对比较教育的发展作了扼要论述,澳大利亚特雷

舍韦在《比较教育入门》中设比较教育的发展专章和美国布里克曼在《比较教育评论》上发

表的两篇论文《比较教育引论》和《18世纪末以前的比较教育史前史》等以外,还没有出

版过类似本书这样完整的比较教育书籍。

教育学著作读书报告(优秀)

教育学读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科技史读书报告

研究生读书报告(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