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完善银行结算账户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8: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完善现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江阴农商行天长支行

众所周知,银行结算账户是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活期存款账户,如何保证结算账户资金安全,是银行时刻面临的问题。自2003年9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由行政管理逐步过渡到市场管理的转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为核心的一系列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日渐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性,存在监管制度零散、账户分类过繁、信息共享不足、商业银行在执行账户制度监管要求中权责不匹配等现象。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内连续发生几起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漏洞,内外勾结,盗取客户资金的金融大案。本文针对银行在开户管理、支付审查、银企对账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账户管理、降低银行账户风险的几点看法。

一、目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开户分散在基层网点,风险隐患较大。

按照目前的账户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所属的所有对公基层网点都可以办理结算账户开立工作。账户开立后,客户就可以直接通过该账户进行资金存取业务。而基层网点出于完成存款营销任务或照顾关系客户等因素,往往对账户管理办法执行不严,而其上级行及外部监管机构也难以及时进行事前审查和事中控制,形成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开户审查不严,为资料不全、资质不符的客户违规开户,以及账户类型不符、公款私存等,为一些不法单位及个人通过在银行开立非法账户设置“小金库”、进行洗钱、偷漏税、经济诈骗等活动提供了便利;二是客户结算账户的开户资料、印鉴卡等重要信息等分散在网点办理并保存,为银行内部不法分子伪造印鉴、偷换印鉴卡盗取客户资金提供了方便;三是同一客户在同城系统内外不同机构分别开户,加大了商业银行了解和掌握其资金流动情况的难度,也不利于不同银行或同一银行内部追讨贷款、协助公检法机关办案等工作。

2.支付审查把关不严,造成结算案件和纠纷。

一是对客户支付指令的审查主要依靠人工手段进行,不能有效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仿制客户印鉴套取银行资金的违法犯罪活动。目前银行对客户支付指令的审查主要是通过折角验印等方式,手工判断审查付款人签章与预留银行印鉴是否一致。但是现在通过计算机仿制的印章,仅凭银行工作人员肉眼是很难区别真伪的。而根据支付结算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未鉴别出虚假印鉴而付款的,属于票据法上的“重大过失”,银行要承担赔偿责任;二是对

现金收支控制不严,无法对大额资金支付、可疑交易进行集中监控和报告。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规定了只有基本结算账户和部分专用结算账户可以支取现金,且对单位的现金用途、金额都有明确规定或限制。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及个人从事经济活动习惯使用现金交易,因此基层银行对于现金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很多银行都不得不尽量地满足客户的取现要求。加之分散到网点的开户方式,使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单位及个人的大额现金支取、可疑交易很难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

3.银企对账反馈不及时,效果不明显。

银行与客户的定期对账是密切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提示和确认客户账户资金收付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还有中断资金纠纷诉讼实效的证据作用。但目前由于银行和客户未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其有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是少数银行基层营业机构通过银行记账人员或客户经理发送并回收对账单,不能有效防止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单独或伙同客户内部人员挪用客户资金等行为。目前一些金融案件已证明通过银行记账人员或客户经理发送并回收对账单是有风险的。前者可能窜改对账单数字使之与客户方存款余额一致,掩盖其延压客户进账单、挪用客户资金的行为;后者可以通过伪造对账单形式,掩盖其单独或伙同客户方人员伪造客户结算票据、挪用客户资金的犯罪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客户和银行管理层很难及时发现的。二是银行重视发放忽视回收,对账回单回收率不高。一些银行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客户投递了对账单,但由于未及时催促,或是客户认为账目已经核对相符不积极回复,导致银行对账回单回收率一直不高。做得好的回收率在70%~80%,差的甚至低于50%。从而导致银行或客户内部人员盗取资金的案件无法及时堵截和查处;银行与客户之间出现存款纠纷时,银行难以有效举证。三是一些客户地址变动后未及时通知银行、业务不频繁等原因,导致银行无法及时投递到客户相关部门。

二、强化账户管理.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几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来堵截和防范账户管理风险,确保结算账户安全运转。具体措施如下:

1.集中结算账户,实行通存通兑。

针对目前结算账户分散的弊病,借助多种高科技技术手段以及《电子签名法》对电子签名合法地位的确认,可以考虑将分散在网点的结算账户集中到支行一级的机构管理,实行一行一个账户库,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集中到城市行营业部,实行一个城市一个账户库。行内对公业务实行通存通兑,所有网点都是支行(营业部)的延伸柜台,客户仅在办理开销户、更换印鉴卡等业务时需要到开户支行(营业部)办理,其余所有支付结算业务都可以到支行所属

任意网点办理。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严格开户审查,杜绝开户风险。所有结算账户上收由支行以上单位进行审查,可以将不符合账户管理制度要求的客户档在门外,避免网点客户经理由于营销利益驱动招缆一些非法账户,或违法违规操作客户账户等行为;二是集中保管客户的账户管理档案,避免遗失、毁损、调换等风险,并为银行内部管理部门及外部监管单位管理、检查账户信息、集中监控和报告大额资金支付、可疑交易等提供极大的便利;三是通存通兑后,辅之以按客户经理为单位进行营销考核,替代目前按网点为单位的考核,减少网点为利益驱动受理违规业务的行为,确保严格执行支付结算纪律。

2.集中客户预留印鉴,推行支付密码。

配合集中开户,要实行通存通兑,必须解决客户支付指令审查的问题。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包括以下两种:(1)电脑验印。将所有结算账户客户的预留印鉴卡集中到账户集中行进行扫描后,建立电脑印鉴库,供所属网点通过网络申请比对验印,确认客户票据签章真伪。已有一些银行使用这种方式;(2)支付密码。借助专门的软件及工具,对客户票据的某些基本要素进行组合演算,形成一个多位数数字,代替客户签章供银行审查。具体包括支付密码器、支付密码卡、支付密码信封三种方式。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推广,国内已有一些银行开始使用。支付密码器适合大客户使用,支付密码卡和支付密码信封适合中小客户使用。

3.改进银企对账,提高对账单回收率。

一是建立银行与客户的定期对账制度。大客户、上门收款客户或业务频繁的客户,一个月对账一次;一般客户一季度对账一次;长期不动户半年对账一次。银行也可以应客户要求与之约定对账频率;二要明确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的责任。记账岗、代客户传递结算票据的客户经理不得参与对账;发出对账单的必须与回收对账单的岗位分离;三是委托邮政、快递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发送和回收客户对账单,提高对账单回收率。银行内部也可以开通电话对账、电子邮件对账、手机短信息对账等方式;四是加强未达账项和差错处理的环节控制。对客户回单反馈的未达账和账款差错要指定专人查核,不得返原记账岗或对账单发送岗处理,并尽快将结果反馈给客户。必要时,银行有关人员应上门与客户共同分析、核对。

完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要着眼于构建和谐银行结算环境,以结算账户开户人身份真实性管理为核心,进一步把握和明确与现金管理、支付结算、反洗钱等监管内容范围界定,突出结算账户业务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其他法规制度共同形成职能清晰、重点突出、监管有效的银行结算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银行结算账户自查报告

银行结算账户自查报告

银行结算账户复习资料

银行结算账户练习题

银行结算账户协议书

银行结算账户自查报告

远程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论文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完善银行结算账户的建议
《完善银行结算账户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