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在当今,大学生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而这些综合素质是课堂教育所不能全部给予的,还必须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大学生课外社团活动来提供。当前,大学生社团组织日益增多,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给高校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新的气象,也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关注点。如何发挥大学生社团这个优势平台,也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 大学生

社团

社团文化

一、社团的概念

社团是社会体系中的一种组织形态、社会结构方式和社会成员集体活动载体。按现在的定义,社团是社会公民资源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心理、文化、生活、社会需要而自发筹备并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非群团性质的群众性业余团体组织。高小大学生社团不是国家法定意义上的社团组织。

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可让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存在,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由拓宽的天地,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园生活与课堂教学共同组成了大学生活的整体,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隐形教育,也就是说课堂以为的各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作用。当代大学教育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向,除了改进正规教育、强化课堂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发挥非正规教育作用,加强课外活动,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和有关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都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组织和参与学生社团。合法的大学生社团受法律保护。

二、大学生社团的种类

从总的情况看来,目前高校大学生社团呈现总量增加,结构更趋多元,功能日益齐备,专业特征突出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大学生社团分为不同种类。

从大学生社团发起成立的渊源划分可划分为有国家级(或省级市级)团委、学联管辖的社团,由各高校团委(或学生会)管辖的社团,以及由各系部团总支学生会指导的社团。其中也包括部分校党委宣传部或学生处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的社团。

从会员与社团关系紧密程度划分,可分为紧密型关系社团(这种社团对入会者的资格审查较严,对于会员在某方面的能力特长有一定要求,如记者团、彗星剧团等。,或松散型关系社团(这种社团入会者资格审查较松,来去自由,凭兴趣加入,如音乐爱好者、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

从社团主要活动内容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围绕一定的专业学习而组成的专业学术类社团,这种社团一般立足某个专业或系部,规模不大,人员不多,比如教育经济研究会等;二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目的的知识类社团,如文学社、话剧社、漫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工艺品协会等;三是以娱乐、锻炼身体健康为目的的社团,如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等;四是以参与学校管理,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为目的而组建的社团,如大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五是以参与社会服务,提高实践技能,获取报酬为目的的社团如勤工助学协会、家教协会;六是以学生政治理论、追求政治进步为目的的社团政治,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七是以追赶时尚时髦为目的的而临时组织起来的社团,如为交流街舞而临时成立的街舞交流协会等;八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成立的各种“老乡会”“同乡会”等。

三、大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导向与凝聚功能

思想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政治方向和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通过一个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社团躯体组织的一系列诸如政策理论学习、人生价值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使他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祖国为科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通过参加与社团活动,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亲眼看到集体的力量,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更进一步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树立全局的观念、集体的观念,对抑制目前大学生中的自我欣赏、自我封闭、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个人主义思想观念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社团的章程,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领悟做人道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大学生社团,集中反映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量性的社团组织既能为广大学生认可,也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既符合学校实际,也为学生所接受。

(二)陶冶与美育功能

大学生社团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的人文类活动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现代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如通过开展古诗词鉴赏、书画、美术、音乐、文学写作讲座、影展影评、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弥补了大学生人文知识的不足,使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能使大学生改变“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一的校园生活模式,吸引学生把学习之余的时间精力用到参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避免了学生参与一些不健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学生社团,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大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日益陶冶着自己的性情,逐渐体验出人生的意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三)规范与调适功能

当今大学生,根据起年龄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完全成熟,成长过程比较顺利,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弱,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如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期,会遇到很多的不适应,入学前他们踌躇满志,深感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入校后,发现尖子荟萃,比自己强的人大有人在,便产生失宠感和失落感,如果在周围找不到知音,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有益的事情,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依靠班集体是他们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而参加社团组织也为他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创造了良机,社团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社团成员间的交流、接触,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所以,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四)创造与承载功能

校园文化内涵较广,而校园文化的产生,有部分来自于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大部分是由社团来承担,毫无疑问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每一所大学,必然有着不同特色的社团,不同特色的社团,就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同特色的社团,就造就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也就是说,要形成校园文化的特色,就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大学文化氛围,需要长期的积淀、积累,这才能成为自己固有的特色文化。如一些高等学府一走进去,就感受到它那不同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更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以社团等为载体继承与发展而形成。建设好社团才有可能不断积留现有的文化。因而只有社团的承载、积累,再加上历史的沉淀,才能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更具有底蕴。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优秀

小论大学生心理健康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
《论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