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集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5: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 汉字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建立文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生都已学过,这一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将图片通过“另存为”的方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文字,可以通过将网页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片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文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用图片作背景而使整个版面变乱。 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 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第2课 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 2.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 教学难点: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任务是制作有关“世界之最”的作品。资料收集除了通过网络收集外,还有很多渠道,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清楚这一点。对其他资料收集的方式可由教师演示,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在开始制作前,应让学生确定其介绍的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大主题、小主题的方式,成立制作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提倡多形式的小报版式,可用横向或竖向版式,报头也可以位于左上、右上、中间等形式,不要千篇1律,以体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小报的内容与主题的贴切度、吸引力,小报版面的合理性、美观度,内容的协调度、创新程度等方面。可采用小组自评、组间评、教师评等形式展开。 教学过程: 1.置疑引入。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种树木只剩一株了吗?”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介绍“世界之最”知识的想法。 2.确定主题。

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并进行相应的分工。 3.收集资料。

介绍“顺藤摸瓜”的收集方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资料保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回忆一下如何保存。 教师提示:除了网络外,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等。

教师演示将图书中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方法,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4.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小组讨论并构思版面布局,可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讨论:如何让排版更方便。 小组合作完成小报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限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5.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6.整理交流评价。

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把制作好的小报打印出来,在班中进行展览,互相交流。

第3课 房间的布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 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4课 铺地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教学难点:

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典型案例,出发点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它除了帮助我们学习,也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要为学生尽可能创设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 在设计制作地砖铺设方案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将整个图形进行初步的设计,这是确定地砖铺设方案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并让学生设计一种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如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创设相应情境,引出任务,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了解一下场地及大理石的尺寸和价格。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图形。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 3.设计。

学生组内相互讨论,并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出草图。 学生分头设计、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学生组内讨论各自设计方案的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荐出一个有特点的方案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注意多加肯定。

最终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第5课 编制古诗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 教学难点:

超级链接的设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途径收集古诗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与整理,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 幻灯片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是本课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超级链接的设置是新知识,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功能大致一样。在PowerPoint中,在每个对象上单击右键,就会弹出右键菜单,里面都有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我们不要求学生加以明确的区分。如果有些学生在制作目录时,将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一个文本框中,设置时,要单独选择部分文字。对文字设置超级链接后,文字的颜色将会发生改变。 教学过程:

1.设计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活动:自由地背诵古诗。

“是啊,同学们记住的古诗可真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集了吗?” 展示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接着布置任务。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明确目标。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完成《古诗集》的制作。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进行分组,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查资料的,制作幻灯片的)。

(3)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老师的演示文稿,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 3.小组汇报,相互评价。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记住制作优秀的一二个小组和制作明显有缺陷的一二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汇报(可以让学生从制作方法、设计意图、合作情况等方面来说),其他同学来评价。其他同学分小组演示,相互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4.教师小结(或让学生小结)。

第6课 台历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

2.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 3.情感目标: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 教学重点:

周历的设计及制作。 教学难点:

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的。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含有历史事件的超级周历。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完成这份周历,大量的时间是查找资料、选取资料。历史事件的收集,可以利用“百度”或“www.daodoc.com/ 纳英特机器人: http://www.daodoc.com 乐高机器人: http://www.daodoc.com 广茂达机器人 http://www.daodoc.com 中鸣机器人:http://www.daodoc.com/product/soft_RobotExp.htm 通用机器人: http://site.dcjy.net/swkt/syjc/jxwz/tyjqr

第11课 走近机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时安排: 2-3课时。 课前准备:

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 1.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

二、机器人调试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 1.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

2.检查机器人各部分连线是否到位,装入电池,查看机器人设备初始化自检是否正常。 3.关闭机器人电源,将机器人与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 4.启动相关软件操作平台,检测计算机与机器人通讯线路是否正常。一般在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下载自带初始化程序到机器人的微型电脑中。

5.在软件操作平台中,调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曲,将歌曲下载到机器人中。 6.断开机器人与计算机主机的数据线路。启动机器人开始按钮,怎么样?机器人能唱歌吗?

三、上机作业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一个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机器人中,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成功执行。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程序呢?

第12课 机器人邮递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时安排: 2-3课时。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机器人的基本知识,那么现在机器人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

生:是一个人/ 替人类工作的,会干活,会开车„„ 师:想像一下,将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生:更像人类/ 更聪明/ 能独立思考„„

师:今天我们就要自己来设计、搭建一个机器人,并进行一次送信比赛。 2 .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第13课 机器人导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产生转弯的原理;知道如何让机器人转弯和如何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知道通过设置机器人转弯延时来控制转弯角度。

2.能力目标:会编写机器人转弯的程序,能根据机器人运行情况,调试出转弯的准确时间。 3.情感目标:感受到模块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体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分别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机器人转弯的原理。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旅行场地。 教材分析:

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控制机器人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走折线。学生已经有了控制机器人走线段的经验,所以本课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把这个比较复杂的“走折线”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让机器人“走线段”——“转弯”——“再走线段”。“转弯”是新的任务,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会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可以展示机器人导游线路,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沿着“绿─黄─红”折线路线完成导游任务。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做?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3.探索机器人转弯。

(1)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经验,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知识。可以通过分析汽车、履带车等转弯的过程来理解转弯。也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控制机器人在场地上转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左右轮子的转动情况,来体会机器人转弯的原理。

(2)让学生动手试验,以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研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 4.综合三个任务,完成导游工作。 5.活动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次探索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处理的好处,总结研究转弯的方法。 练习建议:

本课练习是让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转弯知识,设置向左转90°、向右转180°,两个要求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尝试转不同的方向,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做预测:180°是90°的两倍,转弯时间上是不是也正好是两倍?记下转弯的时间,是为了给下面一课“机器人卫士”做参考。

第14课 机器人卫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循环。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巡逻场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可以展示机器人活动范围,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不停地沿着大楼巡逻。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尝试,初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 3.让学生思考完成巡逻2周、10周、100周的程序,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的“太长太繁”。 4.引出循环的概念:解释循环,并以巡逻一周为例,示范用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 5.尝试运用循环的方法编写巡逻指定周数的程序,完成巡逻任务。 6.小结。 练习建议:

本课练习1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练习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90°——前进一段(短)——转弯90°”,循环2次走完一周,走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2*N。 附参考程序:

1.乐高机器人程序

巡逻一周的程序 永不停止地巡逻的程序

2.纳英特机器人程序 巡逻一周的程序 不停巡逻的程序

第15课 机器人避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初步了解机器人的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初步学会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能把避障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机器人信息处理的过程,能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这个任务。

3.情感目标:体会到机器人的智能性,进一步培养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 起点 障 碍 物

机器人避障场地。

教学过程: 本课可以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任务,通过围绕机器人避障问题的探讨,体会到传感器的应用需求,从而引出传感器的知识,通过介绍多种具有传感器的机器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感器的作用。介绍几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收集有关传感器的知识,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围绕运用红外传感器来解决避障问题。先让学生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展示传感器的效果。运用传感器后,有些机器人编写程序需要运用分支结构,如纳英特机器人,这里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如何把检测传感器的过程用“分支”模块来编写程序。对于乐高机器人,由于对传感器功能进行了封装,每个传感器图标的实际意义是“保持前面的动作直到传感器的值匹配设定值”,如果直接使用传感器图标编写程序,使用方法和等待图标是类似的,不需要设置分支结构。当然也可以使用分支图标来实现。 练习建议:

练习1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传感器的实物或者图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了解各种传感器。

练习2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做拓展。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的避障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的避障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集

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集

小学六年级班队教案集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集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