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陋室铭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2: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二、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引导法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还记得是哪一首诗吗? 生:《秋词》。

师: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一下吗? 生: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回忆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乌衣巷》《竹枝词》等。

(三)展示学习目标

(四)文学常识

铭: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特点:

1、篇幅短小;

2、一般是押韵的。

(五)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六)学习内容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一读:

惟:wéi

吾:wú

馨香: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再读课文:积累词句,理清文意 当堂检测1: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 入:映入

乱:名词作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劳:名词作使动用法,使……劳累。 当堂检测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变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梳理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文章是如何引出主旨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陋室不陋?

3、文章最后是如何深化主旨,总结全文的? 三读课文:领悟情感,学习手法 深入思考

1.文章写诸葛庐和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采用了类比的手法,用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指明作者与诸葛亮、扬子云是同道中人,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德行与才能。 2.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提示:孔子的原话是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暗示作者觉得自己是孔子一样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总结:通过刚才两个问题的讨论再一次吐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纵览全文,开头作者使用了有仙的山出名、有龙的水灵验引出德馨之人所住不陋;中间具体从环境清幽,主人交友高雅,生活富有情趣,说明陋室不陋;结尾用诸葛庐、子云亭进行类比,最后抒发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作者这种通过描绘陋室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七)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绘,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八)小结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修辞手法:类比、对偶、引用

(九)拓展延伸

本文赞美了陋室的主人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同时还重视自身修养的培养。作为当代小青年,你是否会将安贫乐道的精神发扬到现代生活中?

(十)板书

(十一)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照《陋室铭》的样式尝试写一篇铭文。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教案
《陋室铭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陋室铭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