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4: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

吕玉曼

【摘要】: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分析其实施的背景以及\"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在理论和实践层次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背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师徒关系的变化、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企业对\"软技能\"的需求;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师徒关系的现代化、产业类型的现代化、育人模式的现代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条件: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与选择合适的试点企业。

从2012年至2016年,教育部连续五年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上日程,并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的颁布,更是推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学术界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增强对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已有文献大多从教育主体、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徒身份的双元性等表面特征去描述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1]。但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便可发现这些表面的界定难以真正建构起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应有之义,也难以将我国所提倡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元制等有效区别开来。理论建构上的模糊性也间接导致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种种失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是什么?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 学徒制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正规职业教育出现之前技能传承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培训形式。一般来说,传统学徒制主要包括古代学徒制、行业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指以20世纪60年代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当代世界学徒制。在正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现代学徒制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呢?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是什么呢?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逐步完善的制造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制造业仍面临着产品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如何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成为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点便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些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挑战。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要想建设制造强国,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许多标准化的工作将逐渐让位于机器,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岗位将逐渐被淘汰。但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的岗位将不断被创造,而这些岗位更加需要拥有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等软实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学校职业教育尽管存在许多优势,但它也只能让学生获得基础性的技术知识,无法让学生获得精深的技术知识。技术精湛并能实现技术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徒制[2]。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可以促使学徒通过与企业师傅建立紧密的师徒关系习得特殊的技术技能知识,并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在某一专深领域持续钻研,并最终实现创造创新。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的需要,现代学徒制任重而道远。

(二)师徒关系的变化

师徒关系是保障学徒制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师傅和徒弟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情感纽带,才能形成师傅乐教、徒弟乐学的局面。在传统学徒制中,尤其是古代学徒制和行业学徒制,师徒关系镶嵌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体系中。一般来说,在确立师徒关系时都会有比较隆重的拜师仪式,学徒要向师父行叩拜大礼,这种嵌入在传统礼俗中的师徒仪式意在要求徒弟对师傅“孝敬”,这不但使师徒关系保持了宗法家长特性,而且稳定了学徒制中的身份等级序列[3]。传统学徒制中师傅的宗法家长式形象以及对该行业资源的垄断直接赋予了师傅在徒弟面前的权威性,徒弟一般对师傅的传授方式不敢有异议,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学。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这种权威式的师徒关系逐渐瓦解。在现代社会,师徒关系逐渐从师傅高高在上徒弟唯命是从的等级关系转变为师徒之间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的民主关系。师傅的权威性逐渐衰落,徒弟不再视师傅为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他们会针对师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质疑。另外,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体系中,师傅不仅要承担学徒技能技艺的传授,还要肩负起对学徒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义务成为现代学徒制中新的师徒关系的纽带[4]。

(三)知识更新速度

加快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动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工业方面的一般知识陈旧率现已达到30%以上,电子技术知识陈旧率已超过50%,美国国家科技局在一项调查中指出,目前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有90%是近7年以来所获得的,人类认识的化合物在1880年时只有1200多种,而到1950年则达到100万种,目前已达到400万种[5]。知识的快速更新给学校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般来说,学校的教材通常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编辑、审阅、试点之后才在学校广泛使用,整个流程耗时较长。而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快,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逐渐过时,具有滞后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即学徒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跟着企业师傅进行现场学习,能够直接接触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技能要点,克服学校学习的滞后性。

(四)企业对“软技能”的需求

“软技能”又称作非认知技能或非技术技能,它是相对于硬技能(指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常经过反复操作即可习得)而言的。目前,学术界对软技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软技能主要涉及人际交往能力、情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澳大利亚WoodsBagot设计公司曾经针对企业关注的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品质对澳大利亚500名商业决策精英进行调查。当被问及最希望大学毕业生拥有什么技能时,这些受访者列出了一些技能,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6]。可见,目前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软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当前的学校职业教育通常是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点的掌握和硬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软技能的培养;其次,有些软技能,诸如情境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学校学习难以习得的,这些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师傅边做边指导,在做中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学习。举例来说,在餐旅行业中,学校能够培养的仅限于一些标准化的礼仪动作和技术技能,但若是作为一名酒店前台,如何处理客人的各种要求?如何根据客人的身份、行为等推荐酒店的产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高超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在学校里是难以通过模拟习得的,只有通过企业师傅的现场指导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并不断提高工作胜任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学徒一方面在学校跟着专业教师习得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在企业跟着企业师傅通过做中学掌握该工作所需的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徒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探析

一些学者单纯的按照时间来区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未免过于武断,也难以凸显现代学徒制的特性。那么,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主要是什么?其“现代性”如何体现?

(一)师徒关系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一表现在师徒关系中的人格平等和教学相长。 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一直是师徒技能传承的关键所在。在传统学徒制中,师傅是宗法制体系中家长式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徒弟需要在生活上侍奉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将传统的师徒关系置于等级森严的不平等机制中。而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学徒制逐渐崩溃,师徒关系也逐渐发生改变。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首先体现在解构了传统不平等的师徒关系,提倡师傅和徒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在教学上的教学相长。

首先,人格上的平等主要是师傅和徒弟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在身份上处于平等地位。师傅要将徒弟看作是与自已一样享受尊严和权利的人,不得对徒弟进行侮辱、打骂,而作为徒弟也要懂得感恩,尊重师傅的劳动成果;其次,教学相长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傅和徒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企业师傅不再是知识技能的垄断者,因此,技能的传承过程也是师傅的再学习过程,而徒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跟着师傅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加深入。

(二)产业类型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二表现在面对的产业类型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传统学徒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手工行业,规模一般较小,虽然到了行业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时代,学徒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类型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手工业行业和高标准化的工厂内。而现代学徒制面向的主要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化,对技能的要求不止停留在传统的标准化操作,而是要求员工既要熟练掌握硬技能,又要具备胜任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软技能。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更加注重员工在新情境中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学习反思能力,现代学徒制主张学徒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做中学,重视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徒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观察学习能力,这种培养形式能够有效地培养企业需要的软技能。

(三)育人模式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三表现在实施过程中的“双主体”育人模式。

传统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是基于双方意愿的私人关系,通常是通过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契约即可。而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牵头、校企紧密合作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主张学校和企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双主体”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多次出台文件提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主张“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到“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强调职业学校和企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深入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评价体制等,真正落实“双主体”联合培养。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四表现在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场所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传统学徒制中,教学组织形式以单一的现场学习为主,生产是主要目的,而教育则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属品。技能的传授主要依赖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师傅通过完成一件成品,一边做一边指导徒弟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教学以隐性知识为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徒在现场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操作,经过重复的试误逐渐习得技能。而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学组织形式不断结构化和制度化,教学也更加具有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场所包括职业学校和真实的工作场所。学徒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个体:一方面是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学生,一方面是享有企业各种津贴补偿的学徒。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学徒一方面在学校中学习各种基础知识技能以及进入工作岗位必需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另一方面在企业中跟着企业师傅现场学习各种技术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工作胜任力。

其二,教学内容是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框架为基础的。传统学徒制中,师傅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全部根据师傅的喜好决定,教学具有较大随意性,相同行业中不同师傅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大差异性。而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学内容是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的统一的课程框架为基础的,如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英国的“学徒制框架”及澳大利亚的“培训包”等[1]。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极大地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学徒培养的质量。

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条件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成分:精湛的加工技能,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完整理解与精确控制能力,对相关工业软件的娴熟操作能力并能与特定领域结合起来,以及对特定产品与工艺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能力[2]。由于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等的限制,仅仅依靠现有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很难胜任培养此类人才的重任,而现代学徒制注重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师徒之间的技能传承和技术技能的创新,更加有助于智能化时代下高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开展状况以及我国在学徒制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梳理了以下几点实施现代学徒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横跨产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实施和运转离不开法律和操作层面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设计,而这在我国几乎是空白[8]。法律和制度的缺乏,使得现代学徒制在开展过程中缺少规范性和制度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是否参与、参与程度如何等都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学校和企业双方关于培养学徒的责任分工不明晰,这些都间接导致了学徒培养的无序化和低质量化。德国、澳大利亚等现代学徒制开展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良好的法律保障和制度环境,如德国明确规定“双元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参与学徒制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

我国实施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要想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长久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政府应颁布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在法律层面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其次,政府应不断完善学徒的评价机制,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保障学徒在学成之后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后,政府应积极构建适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减少“外部挖人”现象的发生,增加企业与企业之间、学徒与企业之间的承诺可信度,不断加大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的政策优惠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中来。

(二)选择合适的试点企业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学徒,企业的选择和参与度直接影响着学徒培养的质量。传统学徒制一般集中在手工行业,那么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机器换人的时代背景下,哪些企业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呢?

首先,从企业的规模来看,相对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适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大型企业在资金、师资力量方面相比中小企业占有较大优势,能够保障学徒培养的质量。其次,从企业的技能类型上看,强调软技能的行业更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一些硬技能可以通过在学校反复操作习得,而诸如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软技能则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注重学生软技能应用的企业,如餐饮业、旅游业等,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企业师傅在工作岗位上向学生传授本行业所必需的软技能,进而提升学徒的工作胜任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从工作环境上看,情境性强的行业相比于标准化操作的行业更加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在情境多变的情况下,要求员工具有应急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而这仅仅依靠学校职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只有通过现代学徒制,让学徒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师傅在旁指导,才能够不断培养学徒应对多样化情境的能力。

总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其必然的背景条件,通过分析其“现代性”有助于我们将其与传统学徒制区别开来;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的通力合作。目前,现代学徒制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我们应进一步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如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它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差别在哪,如何进行外部制度环境构建,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等,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实质性问题,现代学徒制才能在中国获得长久发展。

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

浅议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途径与重要性论文

现代学徒制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版]

活动实施的背景

现代学徒制方案

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欢迎词

现代存货管理的实施条件与对策

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
《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