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日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0: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宇宙 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

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后记:篇2:日食 教案

日 食

武汉市钢城四中 姚立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日食形成的基本原理、日全食的发生过程和相关现象。能够理解相关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学会用多种角度分析日食。尝试探讨日食带和日全食持续时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布置课前预习,学生做到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上通过看视频和课件来掌握和理解日食的知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结合自身的观测经历,用日食理论来理解和解释日食现象。师生互动,探讨问题,形成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日食观念,反对各种迷信和邪说。

【教学重点】:日食形成的基本原理、过程,日食带和日全食持续的时间。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分析日食带(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和日 全食持续时间的问题(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记得今年7月22日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学生作出反应)

教师:没错,大家看到了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可以说极其难得,它创造了有两个最:一,它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二,它是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事前,大家可能通过各种媒体对日全食的原理有所了解,但还不太深入,没有彻底明白。今天,我们将对日食形成的基本原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解释此次日食创造的两个最。 2.讲述新课

①从宇宙中看日食的发生过程,解释日食的发生原理

教师:首先,让我们看看日食的发生原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想弄明白日食的发生原理,我们需要从宇宙中看日食的发生过程。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日食的原理。大家在看的时候思考一下五个问题: ⑴日地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时会发生日食?

⑵一年中什么时间会发生日食?

⑶地球上什么地方会发生日食?

⑷地球上什么地方会有日全食?什么地方有日环食?什么地方有日偏食? ⑸什么是日食带?什么是日全食带?什么是日环食带?什么是日全食中心线?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②从太阳上看日食的发生过程,解释7月22日日全食带及其覆盖人口之最的问题 教师:好的,我们已经明白了日食发生的原理。从中可知,月亮相对于太阳和地球

的位置是发生日食的关键。地球上发生日食的地方,其实位于月亮的影子中。月亮影子的移动决定着日食带。现在,让我们从太阳上看看7月22日日全食的发生过程,这样情况更清楚。请大家注意看日全食带经过的地方。

教师演示课件,并讲解日全食区域和日偏食区域、月亮的影子(日食区域)在地表 的移动方向、此次全食带的长度和宽带、全食带区域的人口状况。

(学生观看和思考)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带的空间分析:日全食带首先在阿拉伯海上,然后穿过印 度、孟加拉国,进入中国,主要经过长江流域。然后穿过中国的东海和琉球群岛,到中南太平洋结束。

教师提问:7月22日日全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为什么? (学生作答:全食带的宽带一般很狭窄,经常通过海洋和陆地上人口很少的边远地区,而此次全食带通过的是人口很多的印度和中国,尤其是中国长江流域) ③从地球上看日食的发生过程,解释日全食持续时间

教师:刚才,我们是从宇宙中看日食的发生过程。不过我们都是在地上看的日全食。

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上,看看在地球上看日食的发生过程和原理。我们以武汉的观看过程为例。大家回忆一下那一天看到的情形。

教师提问:

⑴武汉经历了日偏食了吗?此次日食过程能分为几个阶段?几个重要时刻? ⑵日全食发生时可以观测到的现象

教师演示课件。(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教师:此次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偏食三个阶段。日全食又有五个重要时刻: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教师:此次日全食是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

长时间超过6分钟,非常难得。让我们探讨分析一下此次日全食持续时间为什么很长。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太阳看上去的大小与日全食持续时间有关吗?月亮看上去的大小与日全食持续时间有关吗?太阳和月亮看上去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生互动,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作答。 3.新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从地球上和宇宙中两个角度分析日食,讲述了日食形成的基

本原理、日全食的发生过程和现象。分析了日食带和日全食持续时间的问题,解释了此次日食创造的两个最: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4.讲述习题 1—4题 5.布置作业 5—7题

6.课后反思:

日 食

一、从宇宙中看日食的发生过程 1.日地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时会发生日食? 2.一年中什么时间会发生日食? 3 4 5 6.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带的空间分析

全食带的空间分析:首先在阿拉伯海上,然后穿过印度、孟加拉国,进入中国,主要经过长江流域。然后穿过中国的东海和琉球群岛,到中南太平洋结束。

二、从地球上看日食的发生过程 1.武汉地区经历了日偏食了吗?此次日食过程能分为几个阶段?几个重要时刻? 日全食的三个阶段和五个时刻表 2.日全食发生时可以观测到的现象

①贝利珠、钻石环:反映了月球表面不平坦,有山谷。

②太阳外层大气的日冕层和日珥。

③天空变暗,地面风速变大,气温下降。 3.某地日全食持续时间长短的分析

基本原理:(日全食持续的时间与影锥在地面上的大小和其移动的速度有关)

月地距离近,则月亮看上去大,遮住太阳的时间长,日全食持续的时间长; 日地距离远,则太阳看上去小,被遮住的时间长,日全食持续的时间长;

月球相对地面移动越慢,日全食持续的时间长;

影响因素:(以7月22日日全食为例)

①地球和月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月亮在月球轨道的近地点;地球在地球轨道的远日点,故日全食持续的时间长。

②与日全食中心线的距离:离全食中心线越近的地方,日全食持续的时间越长; ③纬度:纬度越低,月球相对地面移动越慢,日全食持续的时间越长;

④地方时:越接近正午,日全食持续的时间越长; 2009年7月22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日全食。阅读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日食“食分”是用来表示日食程度的天文概念。它是指日面直径被月球遮掩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以太阳的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掩了一半;可见,日偏食的食分总是小于1;如果食分为1,则表示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日食“食甚”是指一次日食最大“食分”出现的时刻。 材料二:2007年7月22日日食路径图 1.下列地区可成为这次日全食最佳观测地之一的是 a.华北平原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某校天文兴趣小组成员对此次日全食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展开了讨论,日全食地点与北京时间的讨论,最可信的是

a.甲地(16:50) b.成都(4:00) c.上海(10:00) d.漠河(9:30) 3.如果去台湾岛南端观测这次日食,预计食甚时观测到的日食景象为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日食的国家之一。《竹书纪年》曾记载了“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现代科学,由此推断出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天再旦”现象的地区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篇3:日食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富春三小 孙伟良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材料包

16、手电筒

16、科学记录单

16、大小圆纸片

1、篮球

1、小地球仪1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

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小国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将士们尸横遍野,老百姓哀声载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泰勒斯预先知道有天文现象要发生,便扬言上天反对战争,某一日会使太阳消逝。到了那一天,两军正在酣战不停,突然,光芒四射的太阳被一个黑影遮住了,黑影从太阳的西缘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天色一片昏暗,仅有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双方士兵将领大为恐惧,于是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据考证,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一次天文现象。

2.肯定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吧?(揭题并解释“食”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 1.(书本p53阅读)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顺序看,观察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2.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师: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据我所知,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师:还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三)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多种方法的讨论 (1)你会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什么材料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大小不同的圆片:大圆片代表太阳,小圆片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

——皮球和投影机:投影机代表太阳,皮球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 ——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2)如果以手电筒、大小球作为实验材料,怎么来做好这个模拟实验?(方法指导: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1)(课件出示记录单)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

——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拟实验)

——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 ——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四)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阅读p54材料

(五)了解月食

1.出示富阳去年发生的月食图片,介绍月食的基本情况。 2.推测:发生月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呢?(生说师画) 3.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4.这个模拟实验大家能做吗?请大家课外完成。(记录单仍要设计)

(六)关于日食和月食

1.课件:欣赏日食和月食图片;日月食录象资料 2.小资料:

(1)日、月食种类

(2)我国观测日食的悠久历史

(3)观看日食的方法 3.小实验:用篮球代表太阳,眼睛表示地球上的人,握紧拳表示月球,把拳头放在眼前,从左向右移动,从后向前移动,你看到的太阳有哪些不同形状?(日食的种类)

(七)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提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 2.看来关于日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课外去继续研究研究。

八、板书设计

日食 月食

太阳 月球 地球 太阳 地球 月球

注意: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2.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注意:1.将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2.将月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篇4:日食和月食教案终极版

《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材分析: 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用多种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3.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模拟实验的操作

教学准备:

课件 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 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课程导入:同学们,在今年7月22日我国发生一次百年难得一见的壮观的天文奇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日食)对了,就是2009年长江大日食。作为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那壮观、瑰丽的天文奇观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反正那美丽的景象恐怕要一辈子留在老师我的记忆之中了。好了,先让我们通过一段日食的视频,开始我们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吧。在观看的同时,同学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播放视频)

二、猜想假设

师:同学们,观看完视频,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日食的形成可能是什么原因? (是不是被月亮挡住了)刚才有的同学说太阳被月亮挡住了,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下,是不是太阳被月亮挡住就会发生日食呢?

三、制定方案

师:我们这个实验用不到实验器材,只是要求同学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公转,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所以我们

1、把左手伸出来,握紧成拳,以自己的手当做月亮。

2、用我们的一只眼睛来代替地球上的观测者(注意要把另外一直眼睛闭起来)。

3、后面的同学把前面的同学的脑袋当做太阳,第一排的可以把我的当做太阳。

4、现在前后位四个同学为一组,以刚才老师的提示,能不能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有关日食形成原因的实验?

四、实施探究

师:好,我看到大家做得很认真,那前后位四个同学为一组,集体讨论一下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并讨论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操作,师巡视,时刻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变化情况)。给学生1-2分钟时间交流讨论。

五、展示交流

师:好,我看到大家都在很认真地做实验和讨论交流,那么有哪个组的同学可以

演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设计并且说一说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由实验发现慢慢引导出关于日食形成原因的解释,提问1~2个小组)

师:刚才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了日食的形成原因,大家往前看,老师这里有个仪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仪器有三个球组成,即太阳、地球和月球,所以这个仪器也就叫做三球仪。可以通过转动圆盘来使三个天体转动起来,从而模拟日食的发生。现在我请几个同学上讲台上来通过操作仪器,来进行一次模拟日食的实验,并且说一下当这三个天体处于什么位置时会发生日食?

师:好的,我看到那几位同学通过三球仪模拟了下日食发生的情况并总结了日食发生的条件,就是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而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对不对?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段有关日食flash动画,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观点对不对。(播放关于日食的flash动画)看完了动画,由此看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同学们能不能用示意图的形式,描述一下日食的成因呢?(引导学生画日食示意图)

教师小结: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了日食的成因,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民间有一种“天狗吃月”的说法,这种现象在科学领域里叫做什么现象?(月食)

师:对 ,就是月食。现在大家手里都有一张表,这上面有三个问题,就是我的猜想、我的发现和月食示意图。大家根据日食的成因,按照刚才划分的小组推测一下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并完成表格。(学生讨论) 师:好,我看到大家差不多完成了,现在有哪个组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组的讨论情况(找两组学生展示表格)。 师:,经过以上两组同学的猜想,我们用三球仪验证一下他们的观点对不对。(展示仪器)下面我请同学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月食是怎样发生的,并且说明月食的形成原因。

教师小结:通过仪器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时候,出现日食(演示)。然 后月球继续围绕着地球转,当月球转到三个天体再一次在一条直线,月球不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了,而是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这是开始出现月食。

师:为了大家更形象的了解月食,我们来看一段flash动画,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观点对不对(播放flash)。

教师小结:当月球转到地球 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发生月食时,月球并不像日食一样完全看不见,而是变成了一个隐约可见的古铜色圆盘。这是因为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太阳光被地球完全挡住,但地球的大气层仍然折射了一部分太阳光,因此会出现“红月亮”的现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月食的图片。

六、拓展创新

师: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们了解了,关于日食和月食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比如:日食和月食的种类、观看日食和月食时的注意事项等等

七、课堂练习

如果时间还剩1-2分钟,总结一下本课的内容,如果还剩3分钟以上,做一下随堂训练。 篇5: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朱映晖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 “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 →“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储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2009年的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相对来说,因有2009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三、设计思路

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中一反常态,把以往更多关注逻辑推理的验证性试验转化为建立在探索性发现实验基础上的演绎推理。从运用以往光与影的学习基础出发,引领学生自主构建对光源、挡光物体、受光物体三者因位置关系变化而产生投影变化的认识,并依据此认识描绘出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或呈现的现象。在学生自主建构出物体之间挡光、受光与投影之间的关系后,呈现了一组教师组织学生观测

天文活动拍摄的图片。这一活动既引出学生借课堂前半段活动认识成果解释或重新建构出对日食成因的认识,又引发学生对自然届神奇现象的好奇。

本课的设计思想可以用“自主”和“人文”两个词概括。

尽管早在2001年课程改革就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但十几年来,一线教师出于对学科“术”的追求,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屡见不鲜。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格局充斥着“巷子里赶猪”的课堂文化。“自主”被狭隘地定义为学生自己做老师提出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自主选择、主动发现成为课程改革以来的“奢求”。缺少了自主和自立的课堂文化,更何谈培养真正自信的学生。 如果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呈现的是重“术”的文化,那么,这也必然是轻“人”的课堂文化的重要表现。可怕的是,我们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轻“人”,同时也还轻“物”。教学更多地被局限在教室这个空间里,学生除了和文字打交道以外,更多的是和冷冰冰的实验器材打交道。如果教师教学设计得好,倒还能够让冰冷的器材发挥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果没有设计好,那这些器材只是成为学生理解“术”的手段而已。长此以往,学生也许会对科学漠然,离我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初衷越来越远。即使是对科学“术”掌握谙熟的学生,很难说他将来不会成为科学官僚,甚至是科技杀手。因为他们的科学学习中缺少了人文的滋养,缺少了爱。

在我个人看来,本课尽管是天文内容,但基于我对科学教育中人文的理解,我把这节课更多地定位在了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的层面,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影响学生学会敬畏自然、欣赏自然。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能用电筒、纸片做探究挡光物体运动与受光物体表面影子变化的实验。

能用简单的图示和箭头表达上述实验的规律。

能根据上述实验和发现,推测或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于与他人合作。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有意愿和兴趣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宇宙天体带来的神奇与美丽。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正确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难点在于用图示的方法自行总结挡光物体运动与受光物体表面影子变化,同时,运用这一发现迁移认识日食成因也属难点。

六、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6个圆片(三种不同颜色及大小各2个)、灯光、摄像头

学生:为每两位学生提供一个手电筒、大小圆形纸片一张、一份科学记录单、一支记号笔。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教学设计
《日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