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记》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学记》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牛家口小学

卢俊刚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是对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它所反映的教育规律和包含的教育思想,除去其阶级性和局限性,取其合理的内核,不仅对今天的教育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教育中的某些异化现象有批判意义。如果换一个视角去挖掘学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会发现今天的教育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反思的,这也是《学记》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一、《学记》中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学记》中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识广博,特别强调了“教”的方法和艺术。这恰巧反应了目前在教师行业的要求中存在着重专业文化知识,而轻教学能力的问题。没有突出教师培养的独特要求,缺乏对于教学技巧和能力的自我要求。《学记》认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必须知道“教之所由兴”,“教之所由废”以及“学者四失”,只有把握了这些教学中的细节,理解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掌握学生“心之莫同”,进而“知其心”,才能“为人师”,才能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此外《学记》中对注入式教学进行了批判,从而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强调答问的艺术。它认为“故君子之教,喻也。”也就是说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即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对于改善教育及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记》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及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二、《学记》强调德智合一的评价标准

《学记》明确规定了德智合一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当前教育中以分数成绩论高下和对德育有效评价的缺失极有意义。《学记》按时间顺序对学生的学习作了循序渐进、德智合一的要求。“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的“小成”、“大成”的要求很高,而且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学记》中强调了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由学习掌握知识到研究学问,判断精粗真伪,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额飞跃。树立远大志向的过程,实际上需要认识什么样的志向是好的,崇高的,远大的,然后再将这种经过辨别的志向作为信念在心中建立起来。从道德规范的认识开始,进而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建立,突出自觉的道德判断能力,最终形成坚定的信仰。然而我们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常常忽视学生德行的培养,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会左右学生树立目标的方向,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建立德智合一的评价标准很有必要。

三、《学记》中提倡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教学的过程一半在教师,一半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还要重视学生的缺点,知道学生的缺点后去积极地改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去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学记》突出的优点在于对先秦的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做了很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它简明扼要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它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从教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还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鉴赏意义。

《学记》所确立的教育思想,二千多年来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光耀教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学记》中“教学为先”,“善喻”,“豫时孙摩”、“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藏修息游”,“为人师”的资格以及“严师”、“道尊”、“敬业”等思想,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学记

学记

学记

礼记学记

《学记》题库

学游泳记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有感
《《学记》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记后感 学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