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杂谈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杂谈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之我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资源配置系统,金融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众所周知,由美国2007年春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包括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藉此,各国均对本国金融体系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如何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业已提上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三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四是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五是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六是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几大板块以及各板块内的各金融机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蓬勃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的大量进入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经营主体更为多元化,进而也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转型经济所特有的特征等原因,我国金融体系内部管理混乱,外部竞争力有待提高。中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系统,我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着重表现在非国有经济使用的信贷资产比率远远低于非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我们经常说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几乎完全由政府行为主导。这与我们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目标是相悖的,导致金融不能很好为经济发展服务。反过来,与经济发展脱钩的金融也就失去了其发展壮大的沃土。因此,在完善金融立法的基础上,我们要逐步让位于市场,减少政府对金融业的直接参与,让政府的角色由领导者转变为监管者和服务者。

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提金融体系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让金融市场成为支持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体系,让它成为中国民众分享经济改革成果的一个场所,而不是金融风险聚集与涌流的地方。从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格局来看,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这一基本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中央政府把推进金融制度建设的第一任务界定为要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近期,中国农业银行的成功上市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产权改革的第一步。然而,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转变其运作机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用什么方式来清除界定国有银行产权,通过什么方式真正有效地运作被界定的国有银行产权。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之路还有很远要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发展到今天,落后的农业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由来已久,那么中国农业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我们说有很多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科技因素——农业科技少人关注,农业创新少的可怜;人才因素——农业、农村留不住人才。但所有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我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太少。举例来说,一个农民如果想要搞规模化种植,那么仅前期投入就包括承包费和种子费,以及后续的施肥、灌溉等等都需要不少资金。那么作为一个没有存款的农民,他怎样才能筹得这笔款项?我们会想到他应该去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借贷。那么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中国农业银行的定位是商业银行,它在乡镇的网点正在急速收缩;而信用合作社却在政府政策的管制下,借贷利差较小,各省信用社自成一体,规模较小,可供给农户的资金和需要借贷的农户数目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他最终只能要么选择借高利贷,要么选择放弃规模化种植。因此,要想改变落后的农村经济,必需先发展农村金融。

我国现行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基本上包括政策性功能、商业性功能和合作性功能相区别的三类金融机构,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者间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理论上三者间分工明确,但实践中三者的职能分工仍有混淆和冲突,因此产生了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业务单一,政策性金融作用有限;(2)农业银行由于市场定位的变化,

原来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3)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单一,融资能力较差等弱点显著。例如,农业银行现在还承担扶贫贷款等政策性银行的任务,这从职能分工上和农业银行在农村网点的收缩、战略方向的转移及商业银行的取向上,都使其难以胜任,也进一步形成了农业银行资产和扶贫贷款质量低下,亏损不断增加,效率不高。再如,农业发展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目前它主要负责粮棉收购等政策性贷款的运作,与政策性银行应发挥的提供政策性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和提供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所需融资的功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或结构的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改革和调整的方向应是农业发展银行切实承担起政策性融资的职能,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开发和推广、粮棉等重点农产品生产以及扶贫、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需求。农业银行的城市化导向和业务转移,不一定是一个完全明智的决策和取向,然而其商业化银行的定位是正确的,无论对城市还是农村,农业银行应完全按照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运作,自主地对农村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进行支持,而且为确保农业银行对农业的支持,应规定它对农业的贷款要有一定比例。

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就是官办的并带有行政色彩的“二农行”,其合作金融的“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和低盈利性”的资金和金融服务的性质体现得不多。然而,它目前在农村金融实践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支农服务水平,重点放在对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上。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条渠道,现在基本上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了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邮政储蓄机构是分流农村资金的主要渠道。这些流出的资金基本上用于了城市建设,很少能再流回农村。

为整个中国经济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改革,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外部竞争力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可以:(1)、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体可以建立分级授权授信管理制度,

实施科学有效的贷款定价机制并实施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2)、重点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践角度看,“合规”风险管理不仅仅涉及“合规”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管理职能的建设,“合规”工作的开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制度汇编、检查等传统的“合规”管理过程。“合规”风险管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真正挑战在于: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金融机构在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确立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依据相关监管要求对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与优化,完成基于流程的、文件化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完成基于流程的风险库的建立、努力实现业务经营集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市场营销专业化、考核激励科学化和风险控制流程化。最终要达到:培育一种“合规”文化,培养一批复合型骨干人才,掌握一套风险管理的实用技能。(3)、改革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农村金融机构或多或少还带有“铁饭碗”、“大锅饭”的帽子,应改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绩效工资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竞争机制。提升农村金融体系外部竞争力的关键则在于:(1)、明确定位服务对象,清晰界定业务范围。农村金融体系内部各机构应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协作,切实做到为“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进一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机制。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创新机制的缺乏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个致命软肋。因此,农村金融体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依据,开发出更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产品。资产经营开始由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3)、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早已步入一个信息化时代,任何企业一旦在信息化建设的阵地沦陷,必将失败无疑。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现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然落后于其他同行,因此应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系统应用功能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自助服务,使自助服务延伸到更多乡镇,逐步实现内部管理及服务手段的信息化、电子化,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大地上,广袤的农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待开发市场,农村金融体系必将迎来它大展拳脚的一天!

对中国房地产现状杂谈

中国金融体系

浅谈我国金融体系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完善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中国挂历兴衰杂谈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五大问题

杂谈

金融体系反腐倡廉

美国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杂谈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杂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