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8: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知识

一、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的教学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此同时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多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保护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

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增进身体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2)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基本技能与方法

使学生逐步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益处;

低、中年级初步了解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常识,初步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会做游戏,会锻炼身体。高年级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部分项目的运动技术,并能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锻炼。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对游戏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以及不怕挫折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继承认真备课“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材与安排教学顺序”的操作方法。

以往的学校体育工作既规范,又严谨,教师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制订,它包括: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运动竞赛计划、(学校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各类项目体育比赛的时间安排)学校体育代表队训练计划、(长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等等)这些计划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面,在制订计划之前,需要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并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上述计划方能得以实施。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计划在制订之前,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季节的不同、学校的体育学科办学条件、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能基础,将教材分配在不同学年、学期(如运动负荷较大、活动比较剧烈的项目不宜安排在夏季,而应该安排在冬季;如耐久跑、球类项目,春秋季,宜安排体操项目等),根据教材性质安排教学顺序应(如先学跑后学跳,先跳远后跳高,跑的项目先学途中跑后学终点跑再学起跑和疾跑,投掷项目先简单后复杂,体操项目先学单个动作再学组合动作,球类项目先学基本动作后学技术再学战术配合等等)并按照教学大纲的比重要求分配课时。教材分配和教学顺序的出现,是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的,这些被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优良教学传统不但要继承下来,还要传承下去。

三、继承“备课备大纲(课标)、备教材、备组织教法、备学生、备场地器材”的备课方法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能否上好课备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体育教研组经常集体备课,教师先谈各自对教材的理解及上课的设想,教学组织与教法,示范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等,然后大家到教学现场进行实际操练。这种备课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这样备课教师们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

单独备课,备课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贯彻课程标准、大纲的具体要求,熟悉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及具体内容的说明。

第二,要备教材,即本次课的具体教材内容是什么?课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的要点是什么?技术的主要环节在哪里?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第三,备组织教法,一节课怎样进行教学组织?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怎样安排?怎样调队?教学分组(自然分组、性别分组、体能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分组教学(分组不轮换、分组轮换)还是不分教学;小群体教学、(友伴结合小群体、兴趣结合小群体)小集团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

第四,备学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什么?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容易犯的动作错误有哪些?怎样纠正?对学生怎样保护?对哪些学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哪些学生需要加强帮助与保护?使其完成教学任务,对哪些学生需要个别辅导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

第五,备场地器材,一节体育课如何布置场地?如何安放器材?需要器械的种类及数量,以及摆放在什么位置?学生怎样安全、合理使用这些器材?如何使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发挥最大的效益?上述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解决。

四、继承“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学有序进行”组织方法

课前常规:

1、学生提前要做好上体育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穿着运动服和轻便服装,不穿大衣、风衣,女生不穿裙子,不戴帽子、手套、口罩;穿运动鞋、胶鞋,不穿皮鞋、带后跟或塑料凉鞋;兜内不能装小刀及其他伤害身体的物件。教师提醒 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建立习惯意识。

2、场地器材的准备:课前布置好场地,安放好器械。

3、教师提前到操场等候上课。

课中常规:

1、上课仪式:师生互相问好,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宣布本课内容、任务与要求,安排见习生,然后安课时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课中要求:要求教师按照课时计划严谨、规范地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性。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和练习。

3、课的结束 :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的练习要求,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生归还器材及清理场地,教师宣布下课,师生互道再见。

课后常规:

1、器材的整理和归还:如果课后还有课,教师安排值日小组协助下一班将场地器材整理好,以减少下节课的准备时间。若最后一节课或课后无课应把器材送回器材室。

2、教师每节课后都有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写出课后小结。

上述这些课堂常规,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使教学能够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

五、继承“精讲多练、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示范正确、优美、合理有效”的基本要求讲解:

讲解是语言的内容之一。教师用语言说明动作的名称、动作方法、动作要领、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

1、讲解目的要明确。结合课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讲解应简明扼要。语言精练而准确,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3、讲解要科学、准确。对于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方法、

原理等表述要正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讲解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便于学生记忆。

示范:

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或学生的动作示范,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示范要与讲解结合进行。

1、动作示范要正确。力求达到规范、熟练、优美、轻松,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减少或消除惧怕心理。

2、示范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课的任务与要求,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确定示范的次数、重点和时机。

 新授课教学内容,一般做四次示范,掌握示范的时机;为新教材建立完整概念、表象,需要做完整的示范。为突出某一技术环节,让学生看清局部动作,需要做分解示范;为了解决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进行集中示范;为了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分散示范。

 复习教材一般做二次示范,时机把握在为使学生看清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如动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做慢速示范;根据学生掌握动作情况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做示范。

3、示范要选择好方向和位置。一般以每位学生都能看清楚为准。示范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以及学生观察动作部位决定。采用的示范方式有正面、侧面、背面、镜面四种。

正面:为显示动作的方向和距离,宜采取正面示范,如体侧屈、左右移动;

侧面:为显示动作的前后位移,宜采取侧面示范如途中跑的动作、跳远动作、投掷动作等;

背面:为显示复杂动作的方向、路线、宜采取背面示范,如武术套路组合;镜面:对于较简单、容易模仿的动作,宜于采取镜面示范,如徒手操。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生理研究表明,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练习,可以扩大直观效果;运用两种感觉器官的效果好。其效果顺序是:又听又看效果最好,只看不听效果次之,只听不看效果最差。所以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无论体育课程教学如何改革,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经典教学方法是一定要继承的。

六、继承“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照顾全体、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

青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很大,思想比较活跃,从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针对他们的不同体质、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在普遍照顾多数学生的同时,更加关注个别体质、素质较差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帮助;对于那些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又提出较高的要求,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很好地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这就是如今新课程倡导的尊重差异,关注学生主体性问题。

七、继承“体育教学要关注课的密度和合理的运动负荷,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锻炼”的教学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课型的运动负荷有所不同,体育教师都非常清楚,体育课是实践类技能性课程,课的密度和合理的运动负荷对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课的综合密度和练习密度,而且对于生理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也十分重视,同时注意观察、测量、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

课的密度:

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体育课中的各项活动概括起来有五种,即: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教具的演示、纠正错误动作、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学生练习、学生互相观察研究与帮助、学生练习后的休息、课的组织措施(整队、练习中的队列调动、场地器材的重新布置等)。课的密度越大,表明合理运用的时间比重越大,浪费的时间越少。

研究课的密度,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应把握的要点:

1、要认真备课,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时间。

2、严密课的教学组织,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措施。

3、重视教学技巧,讲解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示范有针对性、有实效;合理安排学生练习的间歇时间。

4、严明组织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练习密度:

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课的练习密度

与各项活动的密度比较应占较大比重。但是,并不是练习密度越大越好,而要根据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学生的体能基础、场地设施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决定。例如,新授课,教师讲解、示范、指导纠正错误动作所需时间较多,学生练习时间必然减少;复习课或教材技术含量较低的课,学生练习时间就会多一些,合理安排和调节练习密度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合理安排讲解、示范的时间。

2、合理增加学生练习时间。

3、缩短学生的间歇时间。

4、减少教具演示的时间。

5、增加自制器材数量

6、增加小组的数量。

课的运动负荷:

是指学生在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反映学生练习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生理负荷是由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决定的;心理负荷主要看注意力、情绪、意志力等表现。

运动量:

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重量、总次数、总距离等。例如,跑100米*2次;跑800米*2次;急行跳远3 次;掷实心球4次等。

运动强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力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它包括练习的密度、练习的时间、所负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例如,50米快速跑*3次,每次间隔30秒;在13秒以内完成100米跑2次;负重40公斤深蹲起等等。

由于人体形态、机能的改善和技术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必须在一定负荷的刺激下才能实现。随着学生机能水平的提高,课的运动负荷也要适当增加。但是,运动负荷增加的过大、过急、超出学生承受能力,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季节气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在学生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2、安排运动负荷一般先从增加运动量开始,待适应后再增加强度。量和强度一般成反比,增加量时,适当降低强度,增加强度时适当减少量。

3、运动负荷的安排要以多数学生为准,对体质强或体质弱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4、要根据课的类型和要求,合理进行安排,通常情况下、新授课比复习课运动负荷要稍小些。

5、一节课中生理负荷曲线应逐渐上升,一般在课的中后部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

6、要根据练习密度、难易程度、季节气候、作息制度等进行安排。

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

1、改变练习的内容,例如:将原来练习800米走跑交替改为800米跑。

2、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间和练习间歇的时间。

3、改变练习的条件,如场地的大小、器材的重量、障碍的高度、距离的长短等。运动负荷的测定:

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疲劳标志评定法、生理测定法、心理测试法。

1、观察法:

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变化的能力,练习后的面色、排汉量、呼吸、面部表情、声音、注意力等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

2、自我感觉法:

了解学生饮食、睡眠、精神、练习兴趣等。

3、疲劳标志评定法:

通过疲劳的深浅度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

应该明确的是体育课程教学必须重视设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适宜的练习时间、练习密度、练习强度;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八、继承“体育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的做法

以往的体育教学非常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性质、课的类型、不同季节和场地器材情况,潜心钻研各种教学方法,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法:

教师不仅讲究讲解的艺术与要求,而且十分注意口令(口哨)、手势的运用。教师口令声音宏亮、节奏分明、吐字清楚,根据练习内容的不同,声调、节奏各异,令行禁止;教师的手势是无声的语言,教态自然、沉着若定,手势果断自如,一招一势、身动神随,富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直观法:

教师很注意示范动作和教具演示的作用和效果。注意学生感知动作的各环节、过程和细节,直观、形象地把动作的结构、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充分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信心。

练习法:

是突出体育学科特点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身体练习学习动作,掌握技术与技能。根据教师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完整法、分解法、条件法进行教学。

完整法:

教师对于技术结构简单、学生易于掌握的动作一般采取完整法教学进行练习,让学生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连续完成,以保持动作的完整过程和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分解法:

对于教材内容技术含量高,动作复杂的项目,教师为了简化教学过程突出教材重点、难点、尽快让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常常按照技术结构,把复杂动作分解成几个合理部分逐次进行教学。

条件法:

为了使学生体会动作的结构和环节,教师经常设置一定条件,把动作限制在正确的规格上,使学生按照条件进行练习,达到顺利掌握动作的要求。如,为了解决投掷的出手角度,

设置一定高度的皮筋或横杠。

游戏法:

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合作,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等品质有良好作用。比赛法:

是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上述这些方法是教师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

九、继承“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大纲、课标的要求,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体现了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将学科育德作为每节课的任务之一,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例如:

1、通过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2、通过队列队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服从命令的教育;

3、通过短距离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教育;

4、通过耐久跑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教育;

5、通过投掷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统一行动、注意安全的教育;

6、通过投掷的捡拾器材,对学生进行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教育;

7、通过球类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8、通过体操教学,对学生进行团结友好、助人为乐的教育;

9、通过游戏教学,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教育;

10、通过比赛,对学生进行胜不骄、败不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对方、尊重裁判、集体主义、竞争意识等教育;

11、通过学生清理场地、收回器材,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上述这些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是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融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有时通过组织教学进行教育,有时通过集体活动进行教育,有时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教育,有时通过偶发事件进行教育。不是板着面孔的枯燥说教,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以表扬为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十、继承“培养体育骨干,重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骨干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是班级体育活动的带头人,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体育教师非常重视对体育骨干的培养和使用,让他们担任小组长,使他们在教学行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1、经常选择掌握技术比较好的体育骨干做示范,加强学生的亲切感,增加学生积极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信心;

2、体育委员每节课都要整队,检查出席人数,向教师报告;

3、小组长在课上带领本组同伴进行练习,带领本组同学换项、调动队伍,担当保护者;

4、在游戏或比赛前,常常与教师一起试做,使游戏或比赛过程更清晰。

学生体育骨干在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当了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作用,这种做法是值得继承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考试题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读后感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汇报材料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