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五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2: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 十五 课 无义则乱

教学目标:

1、理解“无义则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无义则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无义则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无义则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孔子的伦理观念里,义是人们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节制机制,义以“只当如此做,不当如彼做”的判断形式,過制主体的行为向恶的方向发展,并把它导向善。因此,义的缺失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孔子认为,如果没有义的节制,某些被人称赞的品质、性情也会失去道德的价值。例如,孔子认为勇是构成君子人格的要素之一:“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他又认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这就是说,只有受义节制的勇才是善的,否则,勇反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又如,孔子教导学生要“敬事而信”,“主忠信”,但同时他又认为,忠信必须合于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不合义的忠是愚忠,不合义的信是小人之信。

如果没有了义,就连勇、忠信这样的品质也会失去道德价值,其他自不待言。

二、新课教学

1、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列子·说符》

语译:做人不顾道义,只会吃喝,就是鸡狗了

2、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交:一起,同时。②征:争取,取。

语译: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人家!您不远千里而来,将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君王!何必谈利!讲求仁义就行了。君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家族有利?”士人和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在争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3、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侵夺而致仇怨。

(宋)程颢、程顾《二程集・周易程氏传・益》 注释:①昏:惑乱。②蔽:受蒙蔽。

语译:利益,是众人所共同需要的。只想着对自已有利,这种危害是极大的。欲望过多,就会使心灵感乱而受蒙蔽,忘记义理;追求太多,就会发生侵夺,并且导致怨仇产生。

4、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尽心下》

语译:孟子说:“不相信仁德、贤能,那么国家就会空虚;不讲礼义,那么朝野上下的秩序就会混乱;没有清明的政治,那么国家的财政开支就会不够用。

三、思考讨论

1.阅读四则选文,结合社会现实的具体事实,说说如果失去了“义”,将会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什么危害?

2.阅读下面“延伸阅读”中孙叔放讽谏楚王的故事,说说芈叔为政为什么“不义”?楚王纳谏后楚国能称霸诸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延伸阅读

孙叔敖论“不义为政”

楚王让芈(mi)叔担任地方官,芈叔收的赋税最多。楚王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在朝堂上称赞芈叔,把他奉为百官的榜样。

令尹孙叔敖听说了这件事,仰天大笑。楚王见了,很不高兴,说:“令尹对我有什么不满意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反而在朝堂之上羞辱我呢?”孙叔敖回答说:“我是楚国人,我的老家有一个池塘,乡人用它来谋取利益。有一个吴国人经过楚国,看到里面养满了鱼鳖,就对乡人说:“我擅长捕鱼。”我的那个老乡听了很高兴,于是马上给他准备渔网、船、桨等捕鱼用的器具。但那个吴国人却向我老乡的池塘跑去了,说:‘我在这里捕鱼。’我的老乡很生气,皱着眉头说:‘我还以为你能捕捞江河里面的鱼来帮助我呢。如果是这样,我池塘中的鱼本来就归我所有,哪里还用得着你呢?而现在,楚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您的子民。芈叔作为当地的官员,从来没有听说他出台什么好的政策吸引邻国的老百姓来这里,反而从大王您本来就有的财物中掠取过来增加他的税收,这其实是在挖大王腿上的肉来喂大王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大王的大臣们都可以做到,不只芈叔一个。而现在,大王您在朝堂之上夸赞他,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大臣们因此都会仿效他去做,这就会被敌人所利用。这是国家的忧患啊。”

楚王听了,恍然大悟,说:“说得很好。”于是,很快罢免了芈叔,并且在全国下令说:“各地官员,如果有谁仿效芈叔搜刮我的百姓,增加自己的税收,就要受到刑罚的处置。”命令一出,楚国的百姓们都很高兴。几年后,楚国就称霸诸侯了!

五、积累与感悟 1.汉语中有许多与“义”有关的成语,请査阅“义不容辞”“义正辞严”“仁至义尽”“背信弃义”“义薄云天”这五个成语的意思,写在积累本上。

2.“不义”表现为伤害生命、破坏自然、扰乱社会、败坏文化、推崇暴力等,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义”之举?联系现实,遇到不同的“不义”之举你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十五课教案[1]

汉语教案第十五课

第十五课 猫(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跟踪训练题(第十五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八课教案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五课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五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