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9: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民族复兴,人才为本。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使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以人才来支撑,作保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人才全球化日益明显,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在经济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人才队伍已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我国在人才队伍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高技能人才总量偏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大国,2010年全员劳动力75676万人,为同年日本的11倍、美国的5倍、俄罗斯的10倍、加拿大的46倍、韩国的31倍。但是,从“百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看,中国仅为459人,为日本的9%、美国的11%、俄罗斯的13%。从“百万拥有研究与发展技 1

术人员数”看,中国只有187人,低于加拿大1004人的437%,美国816人的336%,俄罗斯550人的194%。

二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仍需优化。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犹太民族最尊重知识和看重有智慧的人,所以,他们涌出现了诸如思想家马克思、科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萧邦、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画家毕加索、企业家比尔盖茨等世界名人。在犹太民族中很少有挖苦和取乐教授、博士和哲学家的现象。在我国,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不尊重创造,侵犯知识产权,甚至压制人才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仍需完善。首先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对高技能人才成长极为不利,繁重的学业和应试教育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根本无瑕独立思考,更谈不上学习技能、发明创造。其次是激励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等浪费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人才的选拔评价机制不尽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四是高技能人才协调发展工作仍需加强。一是地区之间不协调,东部地区人才相对集中,中西部地区人才大都“孔雀东南飞”,造成高技能人才特别短缺;二是产业、行业之间不协调。尤其是农业、制造业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方面急需加强;三是所有制经济之间不协调。公有制经济尤其是高收入垄断行业人才聚集,非公有制经济高技能人才相对较少;四是城乡之间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协调,大城市人才集中,中小城市人才

流入不足。尤其是城市与农村相比,农村出现了人才荒,而且,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人才荒将进一步加剧。

五是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自1978年至2010年,中国已派出接近16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数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而出国留学生人员中,约四分之三一去不归。留在国内的优秀毕业生又有约三之一为外企效力。北京大学物理系,恢复高考以来历年只占总数三分之一的最优秀学生几乎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超过500人。目前仅在硅谷地区供职的中国科技人才就已超过10万人。

六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有待提高。虽然现在不会出现改革开放初期“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捉手术刀的不如操杀猪刀的”那样的现象,但是,毋庸否认,我国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与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还不相适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科技、农业等高技能人才生活待遇相对偏低。我国研究人均研发经费仅为美国的1/

22、日本的1/

13、韩国、加拿大的1/8,甚至连印度都不如。这些情况的出现,极大地限制了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未能到起到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制约着人才强国目标的实现。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建立高

技能人才脱颖面出的竞争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一、加快建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择业人员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不愿刻苦学习钻研技术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大力表彰各行业、职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扩大其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纵观古今中外,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大量吸引人才,中国深圳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才高地,主要原因就是政策活、机制新、环境好。实践证明,环境是吸引力,环境是凝聚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人才环境建设,就抓住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点和制高点。

二、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促进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培养一批各行各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以此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一是加大对技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二是强化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攻关、观摩研讨、技术交流、技能竞赛和评选表彰活动,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形成。三是广泛利用培训资源,采取校企合作、校农合作、

定向培养等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培训方式,积极开展后备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四是完善技能传播方式。采取专家、教授、工程师、农艺师、高级技师传授技艺,名师带徒等方式,挖掘整理高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招,使其发扬光大,使高技能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五是采取倾斜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人才培训由国家财政全额补贴,改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高技能人才流失现状。

三、创新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管理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逐步形成凭技能水平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机制,使各类技能人才在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机制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使他们成为刻苦钻研、岗位成才的带头人,成为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带头人,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的带头人。

四、改进选拔评价方式,优化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社会环境。要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关键岗位、工序设立首席职位等多种形式,在各行业、各职业领域不断发现、选择和培育技能创新领头人。对做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实行重奖,在研发经费、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优先解决。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打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技能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加大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考核与评聘改革工作力度,按照

“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评、企业聘用”的原则,扩大评聘范围,改进考评方法,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与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力争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一个大的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论文高技能人才短缺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