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评选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回顾建国六十年大庆的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抓重点词、句研读课文。

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由于课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以读带悟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语句品读感悟,读中悟情。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

能力目标:

能做到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学会自读自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找出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当时人物的情感。教学方法:

1、“读、思、议、导”结合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运用怎样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

什么?体会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

2、“读、写”结合法。读古思今,在课文的基础上写写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生回顾六十年大庆的场面,欣赏视频,引入课题。

(相机板书课题,并理解:开国、典)

2、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走进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做到如眼记得快,入脑想得快,想想课文没我们描述了大典的那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三、重点研读。

1、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场面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勾画出让你难忘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后进行汇报。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

(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师请生介绍为什么大家如此热爱毛泽东主席?师补充介绍,加深学生情感,便于诵读。http://baike.baidu.com/view/1689.htm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你觉得可能会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分组讨论)

(3)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

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4)指导感情朗读。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介绍中国近代屈辱史,加深学生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体会。

(3)感情朗读。

语段四: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 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② 播放视频:2009年阅兵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爱国热情。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语段五: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师:红流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光明?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四、总结。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典礼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声都是因为:(齐读课题)那么,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典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拓展。

60年斗转星移,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2009的六十国庆大典正是这种巨变的浓缩展示,请你:

(1)收集6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2)读古思今,在课文的基础上写写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板书设计:典礼前

典礼时

开国大典隆重、盛大

阅兵式

群众游行

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因此,我“以读为主,读品结合”是本次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里,我一方面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视频,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另一方面是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开课伊始,在精读“典礼仪式”这一个场面时,首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进行勾画圈点。这次默读,使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由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情感,开展真正的“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此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为而后进行的具体学习,从整体上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我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我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把握好感情基调。如:在“典礼仪式”这个场面之中,作者连续使用了5个“一齐”来表现人们不约而同的动作,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文本中固有的信息资源,紧抠5个“一齐”引导学生对这个蕴涵着强烈情感的词语进行层层剥笋式地品读,学生在对这个词语的反复咀嚼品味中感受到:正因为会场上30万人拥有着对领袖、对祖国不约而同的热爱,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欢呼声。通过对这5个“一齐”的研读,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领略作者语言背后蕴藏的内在情意。而对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通过一次次地读,学生想象画面,品味文字,关注表达,感悟情感,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激昂,直到熟读成诵。这样的读,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情感,发展了能力。

由于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来感受,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组织学生讨论 “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二是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个人介绍

省份:四川学校:攀枝花市第一小学姓名:徐丹

职称:小教一级电话:0812--5184004电子邮件:1226424638@qq.com 通讯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一小学邮编:617000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 教案

开国大典 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评选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评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