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中国古代识字教学1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9: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中国古代识字教学

08级汉师一班

摘要:在我国的语文识字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并出现了大量的识字教材和一些识字教学方法,下面就从识字教材和识字教学方法两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的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教材

识字教学方法 正文:

一.识字教材

在先秦,通用的识字教材为《史籀篇》,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该书编排体例为按意义间的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一句,两句一押韵,便于学童记诵。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识字教学的启蒙课本,可以把它看作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源头。到了秦代,识字教材主要有三本,均用小篆写成,即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用以教授字体和语法,成为后世编写儿童识字课本的先驱。汉代,由于“六书”的成熟以及学校教学比较普及等缘故,参与编写启蒙教材的人数逐渐增多,经常使用的识字教材有十余种,然而流传时间较长,且保存下来的是西汉元帝时史游的《急就篇》,也是现存的最早的识字课本。该书编写体例是把一些事物相近的字分类编写在一起,并且押韵,便于记忆。这部教材成为汉魏以后儿童通用识字教材。

南北朝时期,除了普遍使用汉代的识字教材外,梁朝周兴嗣编著《千字文》,共250句,恰好1000字,是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有满汉、蒙汉对照本和日文刻本,“成为世界上现存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该书选字浅显,内容生活化,讲究声律,押韵和谐,适合儿童朗读背诵。隋唐时代,虽然编写有识字教材,但由于文质粗陋、内容太深、不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等因素,使用不普遍,当时主要使用的还是《急就篇》和《千字文》。宋朝初年出现了《百家姓》(无名氏),以“赵钱孙李”开头,体现了皇朝正统思想。其通篇由没有意义联系的单字组成,四字一句,隔句押韵,通篇语调和谐,便于吟诵。到宋末,又出现了由学者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全文共1422字。通篇采用三言、韵语形式,句法灵活多样,内容广博,有“小百科全书”之称。它与《千字文》《百家姓》一起简称“

三、百、千”。这三本是流传时间长久的集中识字教材,直到清末民初,一些私塾中还在使用。

然而,对于学童来讲,在集中学习识字教材“

三、百、千”和通读教材“四书”“五经”之间,需要有一个巩固识字效果、继续扩大识字量的过渡阶段,这就需要新的教材形式出现——分散识字教材。宋代应时所需而产生了一批分散识字教材。如,程端蒙的《性理字训》、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王枥的《历代蒙求》、王令辑的《十七史蒙求》(又叫《史学提要》),明代朱升便把它们并称为“小四书”,成为蒙学必读书。明清时期,也不断有分散识字教材的编撰与探索。 二.识字教学方法 1.集中识字

古代以识字为中心的启蒙阶段,主要以集中识字为主。我国古代把“

三、百、千”作为教材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在语文学习的最初阶段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集中力量教会儿童掌握一定数量(二千左右)的汉字,然后再逐步教他们读书。这种“先识字,后读书”的做法,其实就是所谓的“集中识字”。 2.分类识字

集中识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古代识字教育的方法和步骤即是按照合乎汉字构造规律的方法来进行教育的。既先教纯体字,再教合体字。所谓纯体字,就是许慎“六书”中说的独体字,这种独体字包括了“六书”中的指事字和象形字。也就是说识字教学是从教儿童认识事物及其形状开始的,这在现在看来,应该是符合儿童的认识和思维习惯的。早在秦代,识字教育就已经知道采用分析的方法,将汉字分为若干类,同类的字放在一起教。这种分类,根据《仓颉篇》、《急就篇》的内容来看,有三种分类的方法,一是按照事物分类,将意义相近的字编在一起,如《仓颉篇》将事物性质相近的字编在一起;《急就篇》把事物相近的字编在一起。这种分类方法恰好又与许慎所归纳的人们对汉字发展规律的认识结合在一起了,即文字的形成首先是从记事开始,并因此产生了指事字。二是按字形分,将偏旁相同的字编在一起,即按照声旁相同的字或是形旁相同的字编在一起。把声旁相同的字编在一起,暗含着“类而韵之”(押韵)的意思,这种分类也是符合汉字造字规律的。三是把汉字按形体和使用分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几个大类,这种分类的方法依据就更为具体明确了。

3.整齐韵语

使用整齐韵语,就是《急就篇》所说的“类而韵之”,即用三字、四字、七字句,并且将押韵的编成一句,这样句式整齐而又押韵,从声音和内容上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人容易联想、记忆。这种使用整齐韵语的方法又必须考虑到文字的音义关系的问题。从《急就篇》“类而韵之”的体例,到后来的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采用了这种“使用整齐韵语”的方式进行编排,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并且使这种识字教学的方法成为一种宝贵的经验影响后世。

识字1教学

识字1教学设计

《识字1》教学设计_1

《识字1》教学设计

识字1教学设计

识字1教学反思

识字1教学设计

识字1教学设计

识字1教学反思

识字1教学反思

浅谈中国古代识字教学1
《浅谈中国古代识字教学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代识字教学 浅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