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咬文嚼字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作者观点,学习并借鉴作者的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立足课本整体感知,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观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同学们讲一个老笑话。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回事,该来的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了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不该走的人,怎么走了?”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啊!”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启示:说话要注意技巧,更要谨慎。假如出口不够谨慎,没有顾虑到听者

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而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俗话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把文字说出来,用语要谨慎,那么写作是把文字写下来,是不是也必须严谨呢?在运用语言文字时我们应该有什么精神呢?——“咬文嚼字”的精神。

1.《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 论坛开讲,“福”临上海

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

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这个“福”字 ,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作者使用它作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引

入课文)

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表达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

我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看1-5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

具体分析:

1、同学集体朗读,请个别同学示范朗读,然后比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比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3、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 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小结: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4、课外拓展

操刀上阵来“咬文嚼字”,老师摆出实例,学生抢答。 1.《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示:绿字作动词,拟人手法生动再现春到江南景象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提示: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眼看朋辈成新鬼

提示: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眼看”没有“忍”字的悲愤意味。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示: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5.前村深雪里,昨夜数

(一)枝开。齐己《早梅》

提示:一字更体现出其“早”字

5.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在重点赏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作者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并且也小试了一番身手。作者这种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我们的阅读、写作将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学会品味赏析,加上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会真正的提高。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