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1: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

《中国金融》2008年第19期

2007年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努力利用优势,克服劣势,提供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项目和服务领域。

因此,有必要了解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白外部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环境,根据一定的原则来确定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的邮政金融业务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前经历了代办储蓄业务、自办储蓄业务和新增资金自主运用三个发展阶段。1986年,面对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形势,为充分利用邮政网络回笼资金,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邮政部门恢复了代办储蓄业务。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全额转存人民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经济周期由通货膨胀变为通货紧缩,只存不贷的邮储业务加剧了银根的紧缩程度,1997年人民银行首次提出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以改变邮储只存不贷的局面。2003年8月1日,邮政储蓄存款新老划段,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的存款继续转存人民银行。2006年6月邮政储蓄银行正式筹建,并在一些地区试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优势

特有的网点网络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在网点数量上超过大多数商业银行,建成了城乡网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时,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惟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

资金成本低廉的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点,便利了业务宣传,降低了资金成本。另外,它的汇兑信息资源也是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所不能相比的。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给邮政部门带来了巨额的汇兑资金。

良好的品牌及信誉的优势

依托邮政的国家信誉,受益于邮政业务的普遍性、广泛性和公益性的良好社会形象,再加上成立之前只存不贷、存款无风险的特点,邮政储蓄银行形成了社会知名、百姓信赖的业务品牌。

负债规模大、客户群多的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08年4月末,存款余额为l8650亿元,规模仅次于4家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第五位的存款机构;邮政绿卡发卡量达2亿张,为中国第三大发卡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的不足之处

股权结构单一,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邮政储蓄银行注册资本200亿元,由各地邮政局共同出资缴纳。其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带有公共服务性质,提供准公共产品。股权结构单一,如果不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难以形成高效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内控制度不完善,对于注重盈利性的投资者的吸引力是不够的。

从业人员金融专业知识和经验偏少,不利于拓展传统的信贷业务

由于二十年来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其从业人员的金融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基层很多员工是邮政出身,对信贷业务不熟悉,不具备贷款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人员素质难以适应银行业务大规模发展需要。资产运用过于集中,凸现财务风险

2006年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金的总规模约为4400亿元,首次出现储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自主运用的规模大于“老存款”余额的局面,此后,这种形势日益加剧,带来了资产运用过于集中的风险。如果资产运用不当,不能增加收入,在负债的硬约束下,就会造成收入与支出不匹配的财务风险。同时,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问题也愈加突出。

邮政与银行混业,隐藏风险苗头

邮政储蓄银行是由邮政企业出资开办的,二者同属于中国邮政集团,其经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邮政部门的影响。尤其是在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业人员与邮政混岗作业、岗位更换频繁,隐藏着操作风险和内控风险。这对邮政集团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

城市地区金融竞争激烈,而农村地区和部分社区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他一些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一些竞争力较强的外资银行都具有长期的银行业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受到效益性的制约,它们偏重于城市的业务经营,而在农村地区的业务活动较少,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出现了少数金融机构垄断的局面以及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情况。

流动性过剩增加了资金运用难度

流动性过剩不仅导致信贷和投资扩张,也促使资产价格上涨。为此,人民银行出台了紧缩银根措施,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也加大了风险控制力度,审慎贷款,这同样也加大了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运用难度,给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运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运用利害参半

国内的直接融资逐步得到发展,金融市场的功能日益完善。企业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中长期资金来源的拓宽对邮政储蓄资金的需求形成较大的替代。这一方面减少了在信贷方面对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需求,对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运用形成了制约,但是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调整资产组合,降低风险,增加收益。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及措施建议

根据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竞争环境的状况,按照严控风险、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和政策倾斜等原则,笔者对邮政储蓄银行作如下定位:近期应该是全国性的专业银行,从事专门经营并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而不是通常意义的商业银行。应依托网点多的核心优势,避开信贷经验和内控能力较差的弱势,向竞争较弱的领域拓展业务。

具体到业务方面,首先要以个人金融服务为主,办理风险较小的零售业务和无风险的中间业务。广泛开展个人金融业务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并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个人客户为中心设计业务,以零售业务为主,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邮政储蓄银行的共同做法。而中间业务在不引起邮政储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银行的设施和资源,增加了银行的收益,也应该成

为发展的重点之一。

其次,避开竞争较强的领域和地域,侧重于“三农”和城市社区的金融服务,弥补金融服务体系的不足。侧重于“三农”和城市社区服务的金融服务,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金融组织中农村基层和社区金融服务的不足,缓解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可避免在竞争激烈的地区,与具有金融服务优势和先进管理能力的国有大银行和外资银行作“以己之短搏人之长”的比拼。

第三,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调整资产结构,提高收益水平。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了间接融资和银行系统的风险,为企业和居民等经济主体提供了更多的投融资渠道。邮政储蓄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鉴于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对证券业务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开展“银证合作”的方式进行,实现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既利用了金融市场,又可以控制风险。

第四,借助于其他银行先进的信贷管理能力,开展银团贷款业务。银团贷款为大型的投资项目提供了商业融资的空间,它由一家主办银行牵头组织,相关银行共同参与贷款供给的融资行为,由牵头银行负责贷款调查的前期工作,提交报告并负责利息的收纳和在相关银行之间的分配活动。邮政储蓄银行可以与有优秀贷款管理能力的银行合作,开展银团贷款业务。这样既可以为多余的资金找到相对安全的运用渠道,又可以学习银行信贷的管理经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第五,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侧重政策性业务,把资金更多地投放于基础性和公共性的社会支出项目,或者成为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资金供给主体。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惟一股东的公益性,在资金运用上,应侧重于业务的政策性。在这一方面,有着近似文化背景的日本邮政储蓄银行的做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日本邮政储蓄规模名列世界首位,并被誉为日本第二财政预算,储蓄资金转存大藏省的信贷局,作为财政投资及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用于对文教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投资和贷款。我国可以把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集中用于基础设施、中西部开发等项目。也可以采用对邮政储蓄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的形式来完成资金的集中和使用。

此外,还应建立相关的制度,为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提供保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项制度:在控股公司的框架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金融风险;修订《邮政法》,确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法律地位,保证邮政储蓄银行依法开展业务。

李高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及业务范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及业务范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及业务范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介

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收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