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太平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垫太平委发[2011] 号

中共垫江县太平镇委员会 垫江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太平镇2011年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村(社区)党支部和村(居)委、镇辖各企事业单位、镇政府各部门:

《太平镇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的要求加紧实施。

附件:太平镇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中共垫江县太平镇委员会 垫江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0日

主题词: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县综治办

垫江县太平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3月10日印

(共印30份)

附件:

太平镇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2011年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平安垫江建设”为主线,以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为重点,开展“扒窃、青少年犯罪、娱乐场所和网吧”三项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人民群众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一)加强综治组织建设。严格按照渝委发[2007]59号、垫江委发[2008]5号及垫综治委发[2010]14号、垫综治委发[2011] 4号文件的要求,调整充实综治工作力量,每个村(居)配备一名综治专职工作人员,并进入“两委”班子,落实相关待遇。全面加强“两新组织”、民营企业的综治组织建设,确保2011年全镇两新组织、民营企业综治组织覆盖面达100%。

(二)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居协勤队伍建设,辅助开展好巡逻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村居专业治安巡逻队,加强村居综治专干、信息员、协管员、志愿者、专职巡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形成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治安防控格局;推进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平安志愿

服务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招募、培训平安志愿者,建立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执勤与日常治安防范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促使平安志愿者广泛、深入参与平安建设。

(三)加强基层力量资源整合。全面深化乡镇 “六位一体”、村(居)“七位一体”等一体化大综治格局,深化“十镇百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强化乡镇“一村一居”示范点的打造,认真落实镇综治委成员单位领导抓点。领导干部下基层全年不得少于2次,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得少于2个,一年内向镇综治委书面反馈工作情况不得少于2次。

(四)加强基层队伍培训和管理。开展对村居综治干部、安全监管人员、群防群治队伍以及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等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队伍素质。镇综治办要结合实际,按照全市10000名基层综治专干培训要求,利用所发的光牒资料,组织安排培训。

二、创新社会管理

(一)加强对重点群体服务和管理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七位一体”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流动人口底数清、动态明。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分类管理新模式,逐步推行居住证“一证通”为核心的人口居住管理制度。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深入推广5﹢X(5即

模拟家庭享“亲情”、学校关爱助成长、村社服务建乐园、“代理家长”送温暖、助学帮扶解忧愁。X即解决“园、站”安保问题、解决留守儿童人身保险问题、出台“以奖代扶”政策、建立贫困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建设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托管园“站”冠名活动)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先进经验,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服务站”。

3、加强对空巢老人的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福利院基础设施,为“空巢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条件;探索筹建“空巢老人”慈善基金会,招募“空巢老人”陪护志愿者队伍。

4、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服务和管理。按照“贴近妇女,抚慰心灵,排解困难,提高素质”工作思路,以“123”(招募10名巾帼志愿者、组织2次大型教育培训、开展1000人次以上的回访咨询活动)关爱行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组织巾帼志愿者,“妇女之友”,深入农村为留守妇女提供服务,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主体意识,解决她们在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对问题青少年服务管理

全面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及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底数,开展政法干警“牵手结对帮扶活动”,认真落实帮教措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管理的

无缝对接。规范娱乐场所未成年人禁入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管理

1、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充分利用“司法E通”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实现矫正对象的动态监控,防止发生脱、漏管现象;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综合评估机制、分类管理机制、委托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执法有依据、管控有措施、教育有主题、衔接有保障、工作有目标”的社区矫正模式,实现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

2、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服务管理和社会帮扶机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学、就业困难等问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实现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3、加强对微罪不诉人员的帮教管理。对微罪不诉人员,要建立社区帮教管理机制,将微罪不诉人员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以检察机关为主导,家庭、学校、村居和相关企事业等基层组织为帮教责任主体的工作模式。

4、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服务和管理。全面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基本情况,以现居住地为主,户口所在地为辅,分类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措施,确保管控率达到100%。

5、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开展吸毒人员排查

登记和管控,建立和完善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体系,努力降低复吸率。

(四)加强对两新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实行综治工作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延伸,推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统一登记、分类管理、行业指导、综合监管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新经济组织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其社会责任,维护企业稳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网吧及网络的管理。依法加强对网吧等营业性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实名上网登记制度,提高网络管理能力。完善“网络110”、网上报警点,建立网上重点人员数据库。完善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案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发现、封堵、删除网络有害信息,并实行落地查人。

(六)加强司法救助和便民诉讼网络建设。加大司法救助范围和力度,对司法环节中存在经济困难的 当事人实施“应援尽援”、“ 应救尽救”。健全完善便民诉讼网络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纵向便民诉讼网络,积极开展民生法庭创建活动,全面推广“诉前调解、诉讼指导、即时立案、就地审理、当庭结案、快捷执行、以案释法”的便民诉讼新模式,实现便民诉讼网络全覆盖。

(七)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和各类预案,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应急平台、应

急避难场所建设,抓好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保障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严防发生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健全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网络,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积极开展“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及对其他邪教、非法宗教组织、有害气功组织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帮扶机制,巩固正面教育工作成果,确保实现“五个零目标”。

(二)排查整治治安重点地区。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扒窃高发案区域、娱乐场所及网吧等复杂场所,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认真进行梳理,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工作对策,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逐一落实整治措施,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协作单位和责任人。采取“一个乱点、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和挂牌整治方法,多方联动,集中整治,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三)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针对“扒窃、青少年犯罪、娱乐场所和网吧”群众反映强烈的群体及案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提高破案打击水平,命案侦案率保持在90%以上。

坚决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着力解决传销、金融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问题,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全面提升社会面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大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工程建设力度,建成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点线面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网络。完成视频镜头建设任务,实现整体布局网络化,局部区域闭合化,重点路口全摄入、重点部位全覆盖的目标。

四、加强矛盾纠纷调处

(一)建立镇村(居)两级联动的社会矛盾汇集、分析研判、处置化解机制。镇级有关部门特别是信访量较大的部门要对本系统矛盾纠纷实行定期排查,及时分析梳理,主动研究对策,着力化解共性及个性信访问题。进一步推进干部接访、走访、下访常态化,定期召开两个排查工作会议,切实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充分利用好“六位一体”综合平台,实行首问首接、分类办理和办理反馈工作制度,做好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使“六位一体”平台成为社情民意汇集中心、群众信访中心和社会矛盾调解中心。村(居)要进一步落实好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定期反馈“三项制度”。

(二)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镇上建成规范的人民来访接待室,实行“一站式”接访工作制度。力争启动建设视频接访系统,积极推行网上信访、网上办理、网上回复。建立和完善信访事项首接首办的跟踪督办制、重大信访事项办理挂牌整改制、“一岗双责”考核问责制。加强不良社会心态对社会稳定影响风险的评估,监测和预测社会矛盾和社

会冲突动向,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三)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推进信访调解,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村(居)调委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调解民间纠纷的主体作用。坚持三调联动、实现四大对接。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妥善处理群众,法人、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切实加强司法调解,将“调解优先”贯穿到执法办案中,规范相关程序,促进诉调对接。进一步延伸调解网络,镇上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村设立和规范调解站,企事业单位及重点行业建立调解组织。

(四)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稳定风险评估纳入镇村(居)党委、政府村(居)委决策程序,对作出的重大决策做到“应评尽评”、“当否必否”,实行重大事项信访建议书制度。加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设,实现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确保全县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

(五)消除信访积案。继续推进化解信访积案攻坚战,认真排查清理现余信访积案,多策并举化解信访老大难问题,力争2011年消除信访积案。坚持开展“五长”为主要接访成员的涉法涉诉大接访活动。

五、加强宣传引导

(一)加强法制建设。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认

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和实施工作。围绕“平安垫江”建设,继续抓好普法示范工程,继续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继续抓好“一村一法制学校”;继续深化“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七个一”工程。结合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实际,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即:一天一次宣传教育、一周一堂法制课、一月一次故事会、一季一次情况通报、一学期一次家长教育、一年一次评选活动、一校一中心;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建设。

(二)深化平安细胞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系列平安细胞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共创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对达到平安细胞标准的,授予“平安村居”、“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称号。采取动态复核管理,抽查发现不符合“平安细胞”创建标准的一律摘牌。

(三)广泛宣传发动。扎实开展法律知识“大宣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提高平安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知晓度。切实加强平安建设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信息报送及报道,努力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平安建设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绩进档制;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述职制;严格执行平安建设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末位表态发言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太平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太平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