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调研汇报材料BD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调研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1—2015年安全状况

2001年到2015年全市共发生煤矿事故162起,死亡人数586人。2001-2008年全市共发生事故13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81.4%,死亡人数54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2.2%。

其中重特大事故共12起,死亡人数350人。从时间段上来看,我市发生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2002-2007年这几年,2008-2015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深究事故性质可以发现12起重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10起,死亡317人;火灾事故1起,死亡19人;水灾事故1起,死亡14人。重特大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7.4%,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59.7%。

二、重特大事故规律特点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2009年全省推进强制整合后,我市煤矿事故起数和人数明显下降,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再未发生,但是资源整合之前我市发生的数起重特大事故影响之大,我们必须深究其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章往考来、鉴前毖后。

从事故性质来看,我市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瓦斯、水、火等方面(例如.....等事故),充分说明瓦斯、火、水害等主要灾害防治不到位极易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煤矿“五大灾害”仍然是诱发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对比2002-2007年和近几年煤炭行业的的变化,过去存在着以下缺憾:一是法规政策方面,过去国家关于煤矿企业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不够健全,对非法违法、超层越界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大,煤矿企业准入门槛较低,煤矿标准规范落实不到位,全国煤矿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二是监管方面,以往煤矿多,分布杂,加之地方监管力量有限,定期检查和巡查周期较长,造成监管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煤矿企业管理方面,过去煤矿多小散乱,暴露出很多问题: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人员和装备水平落后、一线职工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劳动组织混乱、开采工艺落后、系统布置不合理、机械化程度偏低、超能力、超层越界开采、重生产轻安全思想占先等等;四是重大灾害防治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方面,过去煤矿灾害防治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总体较差,未发生灾害前,对重大灾害预防能力不足,职工对事故发生预兆不清,甚至不知;发生灾害后,往往采取的措施不力,盲目救援造成次生灾害或二次伤亡事故。这些都是造成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原因。

三、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措施

1、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加强安全法规宣贯力度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始终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煤炭类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宣贯实施与监管执法工作、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体系,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入基层、指导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将法律法规落实到位。

例如在过去十余年间,我国煤炭工业高速发展,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煤矿开采工艺以及煤矿管理水平等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国家在2014年对《安全生产法》进行修订,在2006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5年对《煤矿安全规程》进行了5次局部修改。每次修改后,我们都立即将新《安全生产法》或新《规程》的宣传贯彻实施作为当下工作的重点,要求煤矿企业要将有关内容纳入企业领导班子、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集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列为企业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必修课,将落实情况纳入企业内部各层级员工考核评价体系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安,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安全法治环境。。

2、提高煤矿准入门槛

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严把煤矿准入关,不防灾不开矿。一是严把能力关,新建煤矿年生产能力不得低于从2004年的3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不得低于120万吨;二是严把防灾治灾关,对不具备相应灾害防治能力的企业不得申请开采高瓦斯、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等煤炭资源,不得通过安全核准;三是严把人才素质关,全面实施“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要求全市煤矿企业“六长”和副总工程师都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安全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都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能等级。

3、狠抓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办矿必须保安全。煤矿安全生产,关键在煤矿,重点在基层。所以我们狠抓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着力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注重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推行业务保安责任制,建立以煤矿为基础、以矿长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制和责权相统一的、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生产经营机制,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实施安全责任制。坚持实行矿领导下井带班和现场安全技术员跟班作业制度,坚持“六必查六必填”。

4、严格政府监管职责落实 。。。。。。

7、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各级煤炭主管部门、各企业都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走形式、不搞应付,对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心中有数,对隐患是否整改、整改是否达标、何时整改完毕、整改责任人是谁等情况一清二楚。定期跟踪调度隐患整改情况,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时间节点,确保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一些重大隐患整改必须日夜兼程、争分夺秒,派出专人驻守企业,死盯死守跟踪整改,既搞好现场监督,又做好指导服务,用真情、下真功,协调解决企业最忧虑、最急迫、最现实的难题。

8、深化以瓦斯、水害为重点的专项监管

一是规范煤矿通风系统,不定期开展一通三防大会战、专项整治活动,规范通风系统可靠布置,严格采掘头面设置,实现以风定产,以可靠的通风系统作为瓦斯治理的基础保障。

二是完善高瓦斯矿井煤矿瓦斯抽采系统的达标建设,实现所有高瓦斯生产矿井地面瓦斯抽采系统的建立。推进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主要依靠抽采解决瓦斯问题,实现瓦斯治理达到抽采为主、风排为辅的治理模式。

三是强化瓦斯日强监测检查,强调瓦斯监控系统的不间断监测重要性,推广实行瓦检员瓦斯检查三对照(即传感器、便携仪、光干涉),确保检查数据的可靠准确。

四定期召开瓦斯治理专项研讨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推广应用瓦斯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本煤层预抽效果,推广回采工作面高位裂隙、高抽巷的实际应用,提升瓦斯抽采在瓦斯治理中的作用。

五是提升矿井一通三防管理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定期开展煤矿企业一通三防管理人员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政策的培训学习,提升煤矿基层管理水平。

煤矿防治水的重点是小煤窑老(采)空区积水和大气降水、地表水。主要防治对策为加强矿井地表塌陷区的调查与治理,进行井下老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与探测,采掘过程中加强井下精细探查,严格落实预测预报和探放水制度,重点预防矿井本煤层老空水体和垂向导水通道导通顶、底板老空水体,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全市煤矿防汛和防治水专项检查。为汲取近几年全省多起煤矿水害事故教训,每年5月份就开始安排部署煤矿防汛和防治水专项检查或专项整治活动。通过煤矿防汛和防治水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全市各县及煤矿企业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机构配置、职责分工基本明确,能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防治水规定。各矿井防治水机构基本健全,成立有专职的探放水队伍,探放水设备、仪器能够满足要求。

二是进行了煤矿采空区普查的项目的启动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3〕99号、晋政办发〔2014〕26号文件“全面普查煤矿隐蔽性致灾因素”和“对资源整合煤矿集中的矿区,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区域性水害普查”的要求,做好“摸清水”的工作。我们开展了“**市地方煤矿采空区及积水范围勘查与水害隐患灾害综合防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要求全面完成此项工程。

9、落实基层,狠抓煤矿技术基础教育

安全事故大多是违章造成的。我们坚持以“学三规、反三违”为立足点,以“用标准、抓预控”为切入点,以岗位风险防控为支撑点,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和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从业人员对“三大规程”和各种标准、规定的学习、掌握,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二是加大 “反三违”工作力度,制定严格的“反三违管理办法”, 大力宣传“三违”的严重危害,严厉查处“三违”行为,提高职工抵制“三违”行为的自觉性,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10、强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一是我们投资金、下力气,对全市矿区进行了矿井采空区地质灾害普查,对老井老矿、积水积气做到心里有数,针对性的制定防控预案;二是对所有煤矿安全隐患及风险点进行排查建档,加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正确辨识煤矿各个作业地点存在的风险,强化消除风险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对风险的辨识和处理能力,增强煤矿的风险预控效果。今年又增加了岗位风险防控,对井下所有的岗位、工种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作安全风险卡,人手一卡、必知必会,强化职工风险预知能力和防范意识,掌握风险的处置流程和措施。

11、创新思路,力创质量达标的新型智慧矿山

我们提出了矿井现代化、矿山新型化、矿区城镇化、矿域生态化的“四矿四化”建设目标,大力开展现代化矿井建设,目前,已建成现代化矿井5座,全市矿井装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全市已建成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14座,其余全部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化。对达不到标准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安全生产有了根本的保障。同时,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兴安” 战略,在全省率先推进互联网+煤炭(智慧煤炭),通过安全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水平。

四、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强化隐患排查交流和互检。地方监管人员和企业排查人员固定,力量有限,很难做到隐患排查治理面面俱到,所以要充分利用矿与矿、县与县、市与市甚至省与省的隐患排查工作的交流或互检,从而不仅更全面深入系统地排查治理风险隐患,而且避免局部地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闭门造车,疏漏薄弱甚至真空环节,任其发展,最终酿成大事故。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在现有国家公共安全监督检查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国家、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增加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要求在企业内部和面向社会公开企业生产状况、危险源分布、监测监控数据、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生产检查结果、职业危害预防、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等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信息,主动接受企业职工、社会公众和媒体的批评监督;建立企业职工监督和批评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应急准备,提高预案和演练的有效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演练是检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应急演练侧重展示性和示范性,与应急处置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且多是低水平重复,在演练策划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开展系统科学的演练评估,难以切实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今后应着重开展检验性演练或逐步增大示范性演练中的检验性成份,使演练能够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演练活动结束后,应深入开展评估总结工作,并采取切实措施跟踪解决演练发现的问题。

四是提高职工的风险识别水平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整合科普宣教资源,不断拓宽安全知识传播渠道和形式,深入企业加大宣传广度、深度、频度,让职工了解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可用的应急资源以及相应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消除认识误区和侥幸心理,树立自救、互救和公救相结合的理念,提高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五是要进一步建立宣教培训效果考评机制。不能仅用开展了多少次活动、发了多少宣传册、培训了多少人等数量指标作为宣教培训工作好坏的考量标准,应该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设定宣教培训工作目标,并建立相应考评机制,着重考虑目标通过参加宣教培训活动,其意识、知识、能力究竟有多大提高。

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工作汇报

煤矿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工作方案

煤矿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

遏制重特大事故方案

遏制重特大事故实施方案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总结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总结

某矿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工作措施

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调研汇报材料BD
《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调研汇报材料B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