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2: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学P5 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地质稳定性与地质安全性P39-P40

城市地质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活动,特别是断裂、地震等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城市地质安全性:主要是指现代地质作用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植被:城市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4、热岛效应P75和湿岛效应P86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

湿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现象。

5、生态城市P300和城市生态化P308

生态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化,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填空

1.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包括流量增加,流速增大

,径流系数增大,洪峰增高,峰现提前,历时缩短 ,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3.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面: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加强环境管理。

5.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社会发展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6.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

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包括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的集约性、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8.绿地的功能分为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9.城市动物类群分为城市小型兽类动物、城市鸟类、城市有害昆虫、城市户养动物。 10.水资源存在上的特点为循环不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为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既有利又有害、需求增长快、水的浪费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 简答

1、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P128:

⑴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⑶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⑷建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城市自然保护的特点P151:

①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

③一般面积不大

②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种;

3、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对策P207:

主要原因: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②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③决策、措施不力;

④科技水平不高;

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能力较弱。 对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污染者负担

③加强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P211:

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人群的生态行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最佳,效率最高,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类栖境。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P272:

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P26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四、论述题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环境同样具有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无偿地利用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将逐渐成为历史。P253

经济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才能持续。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要保护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能力。P264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P274(途径) ㈠建立循环经济社会

⑴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⑵有利于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⑶有利于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⑷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⑸有利于开发二次资源,发展替代产品,促进经济转型。 ㈡推行清洁生产

若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需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改变消费方式,以最高限度的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物,这就要求重新制定发展模式,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改善污染治理技术,推行清洁生产。 ㈢倡导绿色消费

节俭消费,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②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层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④保护物种,万物共生。 ㈣建设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的建设原则:

⑴提倡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设计⑵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能源⑶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㈤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支持,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㈥实施ISO14000认证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有利于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推动污染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灾害; 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

城市生态环境学期末总结

广告学期末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远程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