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7: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焦点,不良资产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毒瘤,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

一、商业银行信贷现状及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20多年来,我国金融体系的信贷资产增长速度极快,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信贷资产以平均19.52%的速度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说明银行借贷规模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的加大。

2003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信贷资产总量为158996.2亿元,其中,国家银行信贷资产总额为106155,93亿元,占总量的66.8%;同年四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总量为94274.77亿元,占国家银行信贷资产总量的88.8%,占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信贷总量的59.3%。这说明,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垄断,信贷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他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

再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90年代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平均从0.68%下降到0.06%,下降幅度达91%。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在恶化,如果按20%的比例计算不良资产,03年其规模将达30856.9亿元,而同期四大银行的资本金只有6807.5亿元,意味着只能承受不良贷款中22%的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年份不良资产比率在10%以上, 到1988年接近15%,不良资产总量接近2000亿元。1989年-1994年,是不良资产的急速膨胀期,该时期末的不良资产总额达到了1 万亿元。也就是在这个期间的1992年,国家控制金融的成本首次超过收益,迫使我国启动更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2001年至今, 由于1999年之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量。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5751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15.57%。而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1173.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35%。虽然四大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与往年比有较大改善, 但跟国际水平相比尚有差距。据调查,西方国家银行不良资产一般在5%以下。

二、中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

(一)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手段上的差异

国外银行重视事前防范, 外资银行十分注重将防范风险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核心,在各个业务环节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金融风险。国内银行重视事后化解,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二)授权审批程序、内部控制的不同

国外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做到职责分工合理,使银行能顺畅地运行和有效地执行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隐瞒欺诈行为, 一般还专门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 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样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使每一项交易一定要有不同的人进行审查和批准,任何人的权限都不能是无限的。在国内,由于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事实上缺位,使经理层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财务管理制度、会计体制的不同

国外银行赋予会计主管或财务总监以特别的权力和地位。基于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健的考虑,十分注重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在贷款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真实反映贷款的实际价值。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有充分的自主权,不受财政、

税收部门限制,在有计划地预提普通风险准备金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贷款风险提取专项呆账准备金,以使在实际风险损失发生时有能力自担风险。国内银行对贷款的会计处理主要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执行,呆账准备金提取水平过低、方式单

一、范围过窄。损失发生后,由财政部门审批核销,对准备金的提取及核销缺乏自主权。

(四)人员制约及激励手段上的不同

国外银行重视人员激励, 外资银行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业务开展和管理中给予了信贷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主权。有效避免了贷款的审批与发放过多受到行政干预,充分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国内银行重视人员控制,银行建立了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究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法。激励手段和措施单调,激励效果不佳。

(五)不良贷款处理策略上的差异

国外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会主动参与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尽量帮助企业搞好经营,争取实现双赢目标。 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问题,贷款发放后的后续管理没跟上,往往要在出现问题之后才研究对策。手段单一,主要靠处置抵押物或诉讼。

三、从美国次级贷款思索我国个人房贷

美国次贷危机早已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这与美国当初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分不开的。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类似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并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并且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和持续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房地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房地产业是高风险性行业,其与金融业的联系决定了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必然存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既有来自房贷的过快增长,也有来自银行系统以及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自身缺陷、信用体系缺失、借贷者信息不真实、各银行信息互相不联通,都增加了房贷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面临的问题:

1、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过快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扩张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同时也面临着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过快的问题。

2、转按揭贷款和加按揭贷款业务增长过快,潜在风险增加

转按揭和加按揭贷款业务的贷款成数一般随房产评估价值浮动,在经济上行、房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极易放大住房信贷规模,且信贷资金大多用于购买多套住房或进入股市,增加了银行潜在风险,加剧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成分。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截至2007年8月末,16个城市主要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转(加)按揭贷款余额约410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5倍。

3、贷款“三查”管理薄弱,存在“假按揭”贷款风险

贷款“三查”是指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发放贷款时所做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少数银行的分支行为了增加经营业绩及扩大利润,对房地产贷款“三查”制度有所放松。甚至有些银行的分支行为了规避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政策规定,与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共同虚构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开发贷款转换为住房消费贷款,将一些销售困难的楼盘以“假按揭”方式帮助开发商套现,导致少数人得利,却极大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四、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信贷风险内控管理机制

从根本上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建立起合理的组织架构,形成二级法人体制,建立公司化组织结构,实现专业化管理。即将现在的每家

国有银行重组为一个控股公司或多个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二级法人结构。在内控操作上,按照贷款的“三查”制度,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再造信贷审批的管理流程。建立“贷前调查权”、“贷款发放审批权”和“贷后稽核监督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从而在组织机制上实现信贷业务的风险决策,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二)完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明确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改变按行政级别分配,按人员平均分配的做法,形成以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公积金以及股票期权和股票持有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科学的收入分配新体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可实行重点倾斜,建立引导高管人员行为长期化的多维激励机制。

(三)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增加商业银行资产收益

不良资产处置的速度是关键问题,效率提高就会减少不良资产的继续损失,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都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要增加不良资产的宣传力度,程序保证和相关人员等问题的解决,提高交易速度。

(四)预防美国次贷危机的中国重演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经验教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应该做到,一是注意金融市场的安全性,注意在发展个人信贷放出的安全性; 二是金融监管应当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协调, 建立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三是国家相关方面应该对国内外市场做出迅速反应,实时采取财政政策保证利率汇率的稳定性。从形成次贷危机原因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次贷危机。我们应该积极预防,避免经济下滑而产生资不抵债的次贷危机。

参考文献: 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2008

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2004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

银监会设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商业银行信贷重点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考题以及答案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实务学习心得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报告

招商银行信贷资产分类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