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7: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正像古语“人之挫折十之八九”所说的那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虽然挫折情景很难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情景以及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如何,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遭遇挫折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忍受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严重挫折,但却忍受不了自尊心的伤害,等等。所谓挫折的耐受能力,又称耐挫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在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认为,面对挫折,人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克服它;还是闻风丧胆,晃两枪就败下阵来,以致溃不成军;抑或是调整目标,改变策略,以“智取”代替“强攻”,这都有赖于人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培养学生的耐搓能力,首先必须使他们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什么是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呢?主要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一、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不屈性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上。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他们面对失败的态度。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而且,失败常常专与强者作对。原因很简单,期望水平低的目标容易达到,弱者胸无大志,几乎不经过什么失败就能如愿以偿;而期望水平高的目标难度大,失败的机会自然就多。有的人渴望成为强者,但却经不住失败的打击,他们进过一阵奋斗后,遭到一次乃至几次失败后,变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因而最终只能与一事无成的弱者为伍。 有些人认为,经受住数十,数百次失败的打击而精神不跨,大概需要超人的毅力,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未必如此。坚强的毅力并不单纯来自忍受,而首先来自于明智和豁达。忍受失败的毅力,主要来源于对失败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里面包含成功,因而对失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也认识到一次失败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因而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曙光。被失败打到的人,与其说是害怕失败,毋宁说是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把失败视为一种不幸和灾难,在事情刚开始之时,就报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想法,这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俗语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做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面前变得十分脆弱。

许多人不懂得失败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认识到失败从长远看很有可能是有益的。他们形而上学的认为,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既然失败了,就不肯能成功。事实上,事情的结局并不是这样“三下五除二”的简单,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情况是无穷无尽的,在“失败了”和“失败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况且,心理上的失败并不等于实际上失败,他就没有真正失败。所谓“功亏一篑”,亏就亏在心理上的失败,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那情况就大不一样。别人会认为,你的失败情有可原,你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你会继续干下去,直至成功。由此可见,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成功者和失败者这几个字很难恰当的用在一个人身上,他只能特定某一时间、特定地点的情况。此时的失败可能连着彼时的成功;这项工作的失败也许正蕴含着另项工作的成功;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就拒绝了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如果你具有不怕失败的态度,不妨记住以下几位名人关于成败的语录:

莎士比亚: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牛顿: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的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到了,爬起来.”便会成功。

拿破仑: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

富兰克林:一个人成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能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

林肯:我所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 罗斯福:我们无所畏惧,唯一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

二、培养学生面对厄运的刚毅性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也表现在遇到困难、不幸和打击时,能够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顽强地与厄运抗争。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事是绝少有的,当困难不幸、打击降临到我们身上时,该怎么办呢?唉声叹气,自叹时乖运蹇,这是一种态度。在打击和磨难面前,唉声叹气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这会削弱你与厄运抗争的意志,是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的接受事实。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态度。现实总归现实,并不因你埋怨诅咒而有所改变。遇有不幸就怨天尤人,尽管很容易,但却最没有用处。事实上,在诅咒之中,真正受到伤害的并不是诅咒对象,而是诅咒者自身。

鲁迅先生说得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在我们生活中倘若遭遇不幸,就应该表现出这种胸怀,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进行不屈的斗争。在生活中的不幸面前,有没有刚毅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区别伟人和庸人的标志之一。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总而言之,谁能以刚毅的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谁就能最终克服不幸;在不幸面前越是坚强,就越能减轻不幸事件的打击。贝多芬以他那辉煌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一句话:“用痛苦换来快乐。”他曾经鼓起无数人与自己的不幸做抗争。如果人们都能像他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不屈的奋斗精神而扼住命运的喉咙,那他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一个伟大的人。反之,如果在不幸面前垂头丧气,自暴自弃,那他就只能成为庸人和懦夫。

值得指出的是,没有一个人生而刚毅,也没有一个人可能培养出刚毅的态度。我们不必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钢铁般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再强者的心理世界可能出现:鲁迅彷徨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奥斯特洛夫斯基自杀过,但这并不排除他们是坚强刚毅的人。换言之,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而已。

三、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能否勇敢地面对困难上。有的人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了,则往往被慑服。其实,他们之所以过不了困难关,是因为他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们怕累、怕苦、怕死、怕吃亏,加上懒惰、拖拉、急躁等人性的内在弱点和外在的困境交相呼应、内外夹攻,勇气和毅力岂有不瓦解之理。高尔基说“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确实有了这种奋不顾身的不怕困难的勇敢性,就有了征服困难的勇敢性,就有了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不妨记住歌德的这句话“你若是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很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勇敢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里承受力。

(一)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艺术

⑴强化耐挫折的心理准备

由于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教师从制定工作计划开始,就应该给耐受挫折教育留一席之地。平时应利用班会等想适宜的场合,适当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让学生具备以下观点:①挫折是任何人不可避免,具备普遍性、客观性;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③挫折是令人不快,但不快程度及其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这样,学生从小便能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和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注意利用榜样进行抗挫教育

对于模仿为天性的青少年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要适时向学生提供用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定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上进的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①中外著名人物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如因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②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③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英雄模范。总之,只有当学生能自觉地用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新的成功的台阶了。 (3)利用各种挫折进行抗挫教育

青少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发生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促发联想。基于此,对他们进行耐挫折教育就不能只讲空洞的抽象道理,而必须利用报刊杂志刊载的、现实生活中的,甚至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的进行教育,以达到在挫折中学会耐挫折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挫折主要包括三类:①自然环境挫折②社会环境挫折③个人需要挫折。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自我体现。开展耐挫折的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关斩六将”,也要有“败走麦城”的心理准备。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坦然,将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新的起点。

(4)在历史教育中渗透抗挫教育

教师可通过开展日历上的“红黑页”、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回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的阅读近现代史,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现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民族精神。诸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诸如南京、天津、马关、辛丑等丧权辱国的签订,无不使民族遭受巨大挫折,蒙受前灾空难。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摧垮,而是越挫越勇,发奋图强,奋勇前进。实验证明,在这种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广阔的教育背景中渗透挫折教育内容,说服力强,感染力大,震撼力猛,立足点高,理性意欲深,会收到显著成效。

(5)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抗挫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 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如有人用动物做电击实验,发现凡幼年受过刺激的动物,成年后对刺激就能表现出迅速而有小的反应;反之,则不仅反应迟缓,且有效性差。对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从小经过 逆境磨练的人,成年后更能有效适应环境。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等,都说的这个意思。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来为学生创设受挫情景。这类活动 颇多,如远足、野营、登山、军训等,从室内到室外,从单纯追寻安全保险到趋于承担风险,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教师也可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怎么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

积极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教案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