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点盘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点盘点

在目前中美G2货币政策框架下,美国经济近几年的缓慢复苏支撑了美联储新近持续加息动作。强势美元在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后再现。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央行为了阻止资金跨境外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维持一定的外储水平而被动跟进美联储的中性化步子,于中期未来适当时点需要转换政策姿态,运用加息和收紧流动性等一些列紧缩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点。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典型类别:流动性沉淀和本币贬值风险;政府债务、全社会债务比率攀升高杠杆--债务风险;低经济增长下悲观预期惯性:预期风险;数轮资产(房地产)过度膨胀(高房价)相关联的系统性危机点。元立方金服,专注于PPP、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

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贬值预期

美联储政策持续加息所产生的国内人民币汇率过度波动和贬值预期风险。判断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说有这样RMB贬值预期,且会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

G2周期差异性与政策切换的时机。中美经济周期差异,处于复苏早期的中国经济和市场状态,使得中国中央银行无法现在贸然跟进美联储加息、紧缩。对时机的研判重要且敏感--缓跟进周期太长,时机把握不好,都会导致市场预期改变--汇率下行--如果出现突然、断崖式状态,系统性风险就可能出现 ---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模式下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资金(热钱)外流,本币汇率大幅贬值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爆发,所有这些发生在美联储美联储90年代的一轮升息过程之中。

债务比率与高杠杆风险,国内现有的债务风险包括一下几点: 第一,政府债务、全社会债务比率连年攀升所产生的高杠杆引起的债务风险; 第二,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比率变化与攀升:现状、原因与未来走势;

第三,全社会杠杆率连年上升:M2/GDP 比率近年来大幅攀升原因与趋势 2016年底达到256%;

第四,非金融企业债债务比率升至156%(2015年)。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的杠杆率迅速上升。2014年末中国经济整体的债务总额为150.03万亿元。其占GDP比重从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6年上升了65.7个百分点。如果剔除金融机构部门,中国实体部门的债务规模为138.33万亿元,其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57%上升到2014年的217.3%,6年内上升了60.3个百分点。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认为,无论取何种口径,中国的杠杆率迅速上升都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去杠杆降低系统性风险是克服危机之根本。去杠杆是克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促使国民经济恢复健康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债务率=债务/收入 这个公式出发,去杠杆的方法有“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两类。“分子对策”效果显著但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分母对策”不会像分子对策那样立刻见效,但却是治本之道。

经济增长趋势性下滑所产生的悲观预期惯性:预期风险

2016年以来,官方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基本认识是:经济保持见底回升势头,连续三个季度GDP维持6.7%,第四季度6.5%。 PPI荣枯指数四年半以来也于第四季度出现转正,基于此点的研判是--中国经济所经历的L型拐点已过。 但事实上,众多信息源所显示的最新的统计数据都显示2017年经济回升力度并不乐观,GDP 年度增长率可能在6%或更低的水平上下徘徊。经济增长力度或在近期呈惯性式下滑态势---这会改变对市场的预期形成悲观预期后,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负面冲击。

在此背景环境下,非理性的市场投机行为往往会主导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行为,因而很容易形成用基本面解释不了的意外冲击和风险累加,金融市场对意料之外的政策调控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做出过度反应,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提醒各位,在悲观预期惯性化驱动下,金融系统价格波动幅度超预期的升高,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随之大幅攀升。

多轮资产(房地产)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系统性危机点

多轮资产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系统性危机点。包括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依赖土地抵押所生成的土地信用体系的萎缩或者崩溃,这就会触发系统性风险爆发。

未来一两年银行不良资产的态势可以分为存量和增量两个部分考虑。从存量上看,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发现,由于风险尚未充分暴露,特别是经济增速放缓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尚未结束,加之一些传统优势产业面临进一步整合,未来一两年可能出现“捂不住”的情况,带来不良率继续攀升;从增量上看,由于近年来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大大增强,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增不良资产的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从目前看,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短期内我国经济回稳复苏的难度较大,因此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中实际蕴含的不良资产总额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上升态势。 与此同时,种种金融风险的堆积、房价过快上涨威胁可持续增长,并最终威胁金融系统安全形成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信贷的高速增长很大部分是围绕房地产业盲目扩张而来。而房地产投机泡沫造成的需求过度增加,尽管短期会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是长期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无论市场上这个商品多么有价值,价格涨得有多高,最终价格总是要回归理性。日本泡沫经济期间房价大涨以及90年代房价大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应当看到,房地产泡沫化发展是推动我国宏观经济投资过热一个重要的动力源,也是造成经济结构性失调的重要原因,给宏观经济稳定构成了威胁。若房地产市场逆转,房价下跌且下跌幅度较大,将对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投资品价格会大幅下滑,支出减少,消费低迷,家庭以及银行资产大幅度贬值,银行呆、坏账增加,造成经济长期增长乏力,威胁到整体经济的安全,严重的可造成社会危机。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发生,其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汲取。

(注:文章源自专注于PPP、市政建设投资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元立方金服,执笔人为元亨祥经济研究院,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点盘点

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何在

近期国内金融市场变革趋势

国内十大新闻盘点

经济法时间点盘点

风险点自查报告

风险点财务费用

廉政风险点

廉政风险点

廉政风险点

国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点盘点
《国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点盘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