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景和 回顾新时期书法现状及其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8: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9200 1987年10月,《 回顾新时期书法现状及其历史地位》入选“书法新十年学术论辩会”,由“书法新十年学术论辩会”筹委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分会、河南书法理论委员会、《书法家》编辑部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后援单位。

回顾新时期书法现状及其历史地位

(197

7、1---198

6、10)

杨景和

谁会料到,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社会主义中国竟如此迅速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更没有人会想到,在“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的十年书坛荒芜之后,九州方圆的社会主义书法艺术迅即复苏,而且,在十年内便达到了空前如此的繁荣。

从1977年1月《江苏省美术书法印章展览》,到1986年10月全国书法讨论会,这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书法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现在很少有人再怀疑或者说书法艺术是否出现危机了。十年书法尽管也存在着前进道路中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成绩是斐然。十年书法发展现状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步复苏时期(197

7、1---198

1、4) 欣欣向荣时期(198

1、5---198

5、3) 大发展时期

(198

5、4---198

6、10)

一、新十年书法的历史发展进程①

第一,初步复苏时期。从粉碎“四人帮”以后,最早活跃在书坛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表现形式之一书法艺术展览。它可以利用空间的直观性去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振奋精神,美化生活。仅从书法展览先后出现的有《江苏省美术书法印章展览》、内蒙古的《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诗画书法展览》、北京的《书法篆刻艺术展览》,贵州省的《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大型美术作品和书法艺术展览。《东北三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日书法联合展览》等。

我们仅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包括台湾省籍、港澳同胞)《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为例,共展出书法作品413件,篆刻作品90件。这次展览会可以说是新中国解放后第一次书法盛会,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盛举。这次展览会是对全国书法家的一次大检阅。作品有甲骨、钟鼎及正、草、行、隶、篆等书体。既有擘窼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飞舞的一笔书狂草,也有清秀刚劲的瘦金体;既有雄强厚重的魏体,也有古拙苍劲的飞白书。南方书风显露俊逸、遒润、秀丽之美;北方书风呈现雄强、豪放之气。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这一时期的书法期刊有上海的《书法》、《书法研究》与《辽宁书法》。《书法》杂志自1978年创刊以来,发起过全国性的书法篆刻活动,并与有关单位联合筹办了1979年全国群众书法比赛;1980年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与中国书协、绍兴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兰亭书学讨论会等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79年创刊的《书法研究》原为不定期丛刊(1984年改为季刊),专门登载书法理论、碑帖考证、技法介绍、书家评论及作品欣赏等专栏。另外《辽宁书法》的创刊。这仅有的三种杂志对书法篆刻创作的繁荣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起到了有力促进作用(其中包括各地出版社出版的大量书法专著、专题、碑帖),同时,又为下一阶段书法创新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书法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部很重视书法教学,在不少大专院校增设了书法选修课或必修课。各地中小学也开始恢复书法课。群众性的业余书法活动日益活跃,举办了各种学习班、讲座、表演、竞赛、展览、评奖等项活动。

在国际交流方面也有了新进展。中日双方多次互派代表团访问和交流作品展览,加强了友谊,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此外,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也有着许多方面的交流和往来。

第二,欣欣向荣时期。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领导下,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1年5月5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全体代表听取了中宣部副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周扬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与会的全体同志受到很大教育和鼓舞。代表们还听取了书协主席舒同同志所作的题为《团结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传统,为人民服务》的报告和书协副主席陈叔亮同志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筹委会工作报告》,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这次会议明确了今后工作任务,即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搜集和整理书法艺术遗产,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普及与提高,扩大国内外艺术学术交流,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奋斗。这次书法盛会它标志着书法艺术一个时期的来临,也是继承传统艺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982年5月5日至11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书协副主席朱丹致开幕词,书协主席舒同作了题为《书法艺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的讲话。他兴奋地说,一年来,除台湾外,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书法协分会,其他均有了筹备工作机构。这些组织有力开展了书法各种活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同时,他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指明了努力方向。

1983年5月9日至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舒同主席作了题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努力开创书法事业新局面》的讲话。会上14个分会负责人或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交流了工作情况,介绍了经验体会,并集中探讨、集思广益,研究了如何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开创书法艺术事业新局面的问题。

1981年10月26日至30日,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②在绍兴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书法界有史以来第一次盛大的集会。全国征集的学术论文竟达591篇,共计450万字之多。从精选出40余篇按照论文的性质,分为美学、书史、创新、《兰亭序》研究四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学术交流了近年来书法研究的新成果,扩大了视野,活跃了学术空气,明确了责任增强了信心,为不断壮大理论队伍的自身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这一时期的各种书法展览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书展》、《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书画展览》、《全军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黑龙江书法篆刻展览》、《庆祝党的十二大书法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武中奇书法展览》、《第二次中日联合书法展览》、《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等等。仅在四年时间里就举办了20余次(不包括地市级)大型的书法展览会、联展会,次于这个规模的就不在话下了。这是书法史上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它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开创书法艺术事业的新局面,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一时期在原有三种期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种:即1982年10月创刊于黑龙江的《北方艺苑》、1983年创刊于北京的《中国书法》、1984年1月创刊于湖北的《书法报》、1984年8月创刊于黑龙江的《青少年书法报》。先后问世的书法报刊为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园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园地施展宏图,为培养许许多多书法人才和书法理论工作者作出了贡献。

第三,大发展时期。1985年4月22日至2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协会成立四年来的工作经验,舒同作了题为《普及教育,繁荣创作,把当代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报告。讨论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当代书法艺术等问题,并改选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启功同志当选为本届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已拥有会员1300人,在29个省市、自治区中已有26个建立了分会组织,会员6000多人,其余的正在筹备当中。

1986年10月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在烟台召开,中国书协理事98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当前工作重点是贯彻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制定书法事业的发展规划。成立了创作评选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篆刻委员会,并各自召开了工作会议。

1986年10月12日至15日,全国书学讨论会在山东掖县召开。这次讨论会应征稿件635篇,约600万字。经审查小组初评、复审、评比,选出66篇参加这次大会进行学术研讨。代表们的年龄结构是令人欣慰的,绝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书学理论工作者,这显示着我国书学理论队伍的兴旺与发达。这次会议针对书法研究的方法问题,人们可以利用多学科的心理学、系统学、人才学、比较学等从客观的文化背景中对书法艺术进行总体分析、研究。如书法的创新问题;如何开展复发批评;书史书论问题;书法的社会问题;书法的商品化等问题。人们可以相信,在全国书法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正常化和具体工作的指导下,将会更有效地推动我国书法理论的发展,一个中国书法理论研讨交流高潮已经到来。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的书法创作活动极为频繁,有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大赛、联展,还有走向世界与国外交流的书法展览等等。

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的书展有《中国煤炭第二届美术书法展览》、《统一祖国书法篆刻展览》、《现代书法首展》、《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展》、《首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农民首届书法展览》等,其中书法大赛的有《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首届神龙大奖赛》等。有纪念活动的有《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征集展览》、《杨守敬及其门人流派作品展览》、《张裕钊宫岛咏士师弟书法展览》等。还有在江西举办的“首届黄庭坚学术讨论会”、“十三省市暨十二家书法报刊书法理论交流会”等。

还有国外交往的书法活动:《首届中日青少年友好竟书大会》、《国际书法展览》、《伦敦中国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第二次中国,新加坡书法交流展览》等。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举办了近50次大型展览及竞赛和其他重要活动,这一现象正说明了书法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也是新时期十年书法创作活动的高峰。大致归纳体现六个方面:

第一,组织上,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恢复或成立书法篆刻组织;

第二,出版方面,又涌现出7种书法报刊,合计14种。新增河南的《书法家》及《青少年书法》、贵州的《少年书法报》、广东的《岭南书艺》、天津的《中国书画报》及《书法教育学》、浙江的《中国钢笔书法》等。

第三,教育方面,大学设有研究生班,本科增设书法科目或选修课;

第四,工会和文化等有关学术团体举办各种学习班、讲座、表演、评奖、竞赛和展览;

第五,在国际交流方面,中日双方互派代表团访问和交流,还同美国、澳大利亚、港澳台湾同胞的交往;

第六,理论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

新时期十年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表明,书法的各种书体、风格、流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创作高潮的涌起,也往往是波浪式的前进,交叉起伏。新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鹤立鸡群、雄视当代的书法大师和艺坛巨匠。有德高望众的老一辈书法家,他们不知疲倦的创新,探索自己的路。如林散之、吴玉如、陆维钊、胡公石、王遽常、启功、舒同、沙孟海、楚图南、马公愚、费新我、潘主兰、方去疾等。有沉着稳健独具风采的中青年书家,如刘炳森、徐纯厚、韩天衡、徐圆圆(女)、奚乃安(女)、林岫(女)、刘子善、王澄、朱关田、林健、吴建贤等。更有翩翩姿色脱颖而出的书坛新秀。他们每前进一步和每一个突破,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从思想僵化的束缚乃至“百花凋零”到思想解放的复苏,到百花争艳的繁荣。从仅有的一席之地,到“全球沃土溶成墨”,这就是飞跃。在飞跃中,我们看到了新十年书法较之历代,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的转变。

二、新十年书法发展的历史地位

回顾新十年书法发展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人们不会忘记中国书坛曾一度冷落到无足之地。这使我们回想起刚刚医治好创伤的共和国,不久首先提出中国书法应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建议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以组织全国书法创新,推动书法创新和书学理论的繁荣发展。当时的倡导者张伯驹、陈铭枢、章伯钧等老先生给党中央写信,提出了我们对于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注意和重视的不够。后来在“文化革命”的十年*之中,全国大量的书法篆刻、历史文物被当作“四旧”而遭到破坏,有的书法墨迹和碑石被焚化或毁坏,有的书法家人身也遭到摧残,损失相当严重。在哪叫人痛定思痛的又一个十年,中国书法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来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了,并建全了组织机构,实现了老一辈书法家和倡导者们的终身夙愿,书法艺术有力恢复和迅猛的发展。书法艺术日益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艺术,书法艺术有助于丰富和美化人们的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进行不断的努力、开拓,走向艺术革命的最前列。

这十年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十年。创作风格百花齐放,理论研究角度之新和探索之深,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书法组织星罗棋布,遍布全国各地,形成强大的阵容,为历史所鲜见。下面仅新时期十年书法发展的历史地位作一分析。

首先,新十年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虽然是那样暂短飞逝,就像大海涌起的一次浪潮。它正是处于中国古代书法实践和书学理论的终止,同时又是新时期书法理论的起点。纵观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书法发展的几次高潮和几次波谷,由兴盛的魏晋,达至极盛的唐代第三次高峰的涌起,盛极的清中晚,逐渐跌落到低潮,发展迟缓,封建社会的几度中兴,曾经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书法艺术归属封建文人及士大夫的旧观念被冲破了往日生硬庄严面孔,使书法艺术重新掌握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手中。

中国书法以它固有的特殊性(书写工具与方块汉字),特别是在东方艺术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初步复苏时期中国书坛历经四年多的充分准备,如同刚欲奔驰的骏马,开始了长驱跋涉,一步一个脚印,到了欣欣向荣时期,书法艺术已经走过了八个春秋,以摆脱了它早期四平八稳的足迹,逐渐趋于成熟。到了大发展时期,它已开始迅猛奔驰,大有欲试腾飞之势。

书法艺术早期就开始走向世界,传播古老而又年轻(新时期现代书法)的书法艺术,友好邻邦日本书法的兴起,少字派、前卫派、墨象派将给我们带来可借鉴的便利条件。有少数人认为,日本的书法比中国的书法略胜一筹,比中国的传统艺术发达的多,富有神采,表达丰富。其实不然,正是日本吸收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再进行创新,改变了书法的基本精神,进而追求位置的经营,笔墨的情趣,有丰富的内涵。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无原则的吸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古今中外大胆的融合。譬如,大家十分关注的现代书法。创新是勇敢的,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有的甚至把传统的墨弃而不使,却采用西方水彩;还有的则是适得其反,脱离了汉字的原形去搞创新,简直是叫人捉迷藏,难以理解。因为人民群众掌握了书法艺术的门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会带来艺术思潮的空前自由。现代书法的开拓者们试图打破传统的“馆阁体”书法的束缚,给书坛带来新的气息,对禁锢思想、束缚个性的卑弱平庸之辈予以决裂。可以肯定,现代书法具有新颖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书法艺术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也是值得称道的。我们反对“颂古非今”,提倡“薄古厚今”,反对“全盘西化”,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正确对待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以现象到本质的不断深化过程,列宁指出:“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的加深下去,以至无穷。”③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吸收古代的或是外国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要看到它的表面现象和它的实质。如列宁论假象与本质告诫我们:“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灭,不像“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④列宁谈了本质、假象和表面的三种关系,就是认识事物的根本。由初级阶段的认识到高级阶段的理论升华,否则,一味追求“西化”,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书非书,画非画耶,已经是离经叛道,不属于本民族的艺术作品。

其次,表现在书法创作风格、流派的形式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及书法家和众多的书法群所构成的。大家都知道,在国际国内具有很大影响的潘主兰、商承祚、王遽常、舒同、费新我刘子善等人。他们继承了传统的书法艺术,具有独创精神,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从地域方面可分为南北派系(书法群),又在传统的皖派、浙派、莆田派、邓派、赵派、吴派、默山派、齐派、徽派等等,发展为趋于成熟的书派、学派、现代派三大类,即为写实派、造型派、惟情派、论理派、自然派、禅意派等等。出现了充满活力、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

甲骨文书法大家潘主兰的书法其用笔如刀,愈见其字外劲而拔,其风格形神兼备,逸趣横生;求精于钟鼎秦隶的商承祚,其风格端凝厚朴浑穆雄奇,富有金石感,在字体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章草大家王遽常,其风格古拙雄劲,刚柔相间,乃见神奇;声扬海内外的舒同,其书体风格舒朗开阔,遒婉俊逸,功力深厚,字迹笔画劲力,布局章法谨严,深得颜书浑厚而雄健,气势磅礴之神韵;著名的左笔行草费新我,其风格潇洒中峻拔而崎岖,寓朴茂而遒丽之采;草书另辟蹊径的刘子善,其风格纯正中寓雄奇,遒劲中显苍古,浓枯适中,轻重相宜,形态多姿,意境高远。

在书法理论方面作出很大贡献的有王壮弘、启功、金学智、沙孟海、尹旭、刘刚纪、王学仲、韩天衡、洪丕谟、徐邦达、马国权、周俊杰、陈振濂、沈鹏、等人,以这些书法大家和书法理论家在这场书法革新的道路上走下去,共同开拓中国书坛尚未开垦的新领域。我们对书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个新的书法历史发展时期一定会到来。

再次,书法家创作队伍的自然形成是书法艺术兴衰的标志之一。全国已形成的书法理论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各种研究会、学会、年会象雨后春笋的建立起来,并组织学术研讨,交流,成为书法实践者和业余爱好者的得力助手,并总结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新时期在出版书法的报刊杂志、专著、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这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这三个阶段书法报刊杂志的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但发展是逐渐上升的。南北书法发展竞相争辉。南以上海、河南为前导,北以北京为中心,天津、黑龙江则次之。从中得到一个启示,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生、发展的真正动力。书法艺术不但要为亿万人民服务,而且还要为世界人民服务。

由于当代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先进技术。比如大发展时期已经运用电视录像搞教学,达到声像图文并茂的直观效果。利用广播通讯卫星搞远程教学,并且运用电脑分析研究汉字的书写、构成等等这些是历代书法家所做不到的事情,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书法各方面的艺术成就,如王其发的《对建立书法资料检索中心的设想》⑤就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构想,这一设想很值的专家们的借鉴和充分完善,建设书法资料检索中心的设想是能够实现的。

复次,组织书法活动规模之大和形式的多样化为历史所罕见。今已历代书法达到的几次高峰,魏晋时代由隶向楷的转变时期,也是中国书法史兴盛的“魏碑”。还有极盛时期的唐代,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初唐四家”的“唐楷”,以及盛极一时的“碑学期”,清中晚期都没能达到象今天所组织这样规模的书法活动。无论从质的方面或量的方面看,都超出了历代书法活动的规模,但真正创作出新的“书体”,还没有重大变革。即使已经有了,还需要得到社会上的公认,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检验。书法活动并不局限于国内,而且还要发展到国际文化方面的交流上,成为独一无二的本民族艺术,被全世界朋友所公认和接受,并且得到外国朋友的继承与借鉴,他们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化为自己的艺术之中,学习、研究以及发展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财富,在施加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唯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可以代表中华民族主宰书坛,占据世界书法的领导地位而当之无愧。正如毛泽东早在二十年代初所说的那样:“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派,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⑥

当前,对新时期书法进程的回顾,确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细思深醒,这样看待书法的现状会大有好处,每当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则是应思考一些我们存在的不足。

其一,有的作品在章法、字法、笔法有误。还有的作品中出现掉字错字的现象,有的炫耀新奇、怪异、任意杜撰,不考虑后果。

其二,书学领域对书法评论存在着学风不实的问题。有的无聊捧场,对于一些作品尽量拔高,不惜罗列堆砌诸种词汇,对作品平庸之辈也免于情面,胡吹滥捧。

其三,对作品评点的尺度把握不准。往往评析与作品相脱节,原因在于基础理论水平差、浮浅。

其四,理论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形势。存在着狭隘、浮浅、僵化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众所周知,我们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魏晋南北朝的繁荣时期。在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在书法上我们有过黄金时代。出现了“初唐四家”,经历了南北书法的融合,又经过书法家们的共同努力,逐渐酝酿,终于产生了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颜真卿。他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为中国书坛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到了宋代以“宋四家”为代表开辟书法艺术新领域,我们还有过中兴时代的明代,以赵孟頫依然为书坛盟主,及“吴门三家”、“南董北米”。就在明清之际书法艺术造诣成就最高者王铎,我们还有过清代中后期的书法为之一变的“碑学期”,还出现了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和康有为。纵观书法发展史的回顾是值得我们存真求实地总结,只有在整个历史的发展比较中,才能看到我们现在新时期书法现状设身处地的位置,不致于头脑膨胀,犯冷热病。

综上所述,在今后数十年间,书法艺术的发展能否产生重大变革,将有可能达到或超越一个与魏晋、盛唐、清中晚期相媲美的艺术高峰?但并不排除政治运动的冲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在改革与开放以及“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中,香港、澳门领土的解决,以及台湾的回归,祖国大业的统一将会给书法艺术带来新的生机,也将促进书法艺术的迅猛发展,一个继魏晋、盛唐之后的书法高峰,必将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它必将以万木丛中倔强的艺术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释:

①这一部分简略描述新十年书法的历史发展现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重要会议、书展、报刊。

②1943年4月,中国书学会成立。7月,由中国书学研究会编辑出版,沈子善等主编的《书学》杂志第一期刊行。至1945年《书学》杂志出版四期后停刊。(《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书法史事年表》P18页)

③列宁:《黑格尔〈哲学史演讲〉一书摘要》(1915),(《列宁全集》第38卷D278页)

④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列宁全集》第38卷D134页)

⑤《书法报》1986年10月22日第43期第一版。 ⑥毛泽东《新民学会资料》P63页。

主要参考文献: 《书法》杂志 《书法研究》 《书法报》 《中国书法》杂志 《北方书苑》杂志 《书谱》杂志 萧燕翼的《书法史话》 王梦赓的《书法教学指要》 启功的《古代书体论稿》 丁文儁的《书法通论》 《各种书体源流浅说》 《新时期文学六年》

1987年9月20日写于黑龙江七台河

新时期城管地位和作用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试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名著历史地位

西南财经大学投资学历史和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杨景和 回顾新时期书法现状及其历史地位
《杨景和 回顾新时期书法现状及其历史地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