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2:23: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按照《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制定《国土资源“十三五”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与科学技术部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共同印发了《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深入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不断完善科普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了国土资源行业特点和特色资源,普及了国土资源知识,增强了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有效服务和支撑了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

科普工作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提高公民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

1

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新动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公众对国土资源科普需求日益增长。一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公众国土资源科学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众对提高科学素质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科普产品的内容、形式和趣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资源国情,凝聚公众对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共识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科普能力,构建国土资源科普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是国土资源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土资源科普工作亟待加强。尽管“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丰富的国土资源科普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新技术手段和新传播方式的应用不足;科普基地建设、发展不均衡;科研实验机构开放日制度尚不健全;高层次科普人才紧缺;经费投入渠道不顺畅,国土资源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突出国土资源科普工作特点,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提高科普工作效果,以逐步提高全民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加强国土资源科普能力为主线,完善和发展国土资源科普体系,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科普事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青少年、农民、社区居民、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国土资源科学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加均衡,示范效应更加显著;国土资源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成为常态;国土资源品牌科普活动更具影响力;国土资源科普人才队伍得到加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科普作品层出不穷,科普作品奖励激励制度更加完善;国土资源科普产业交流平台初步形成,国土资源科普产品和服务更加市场化和产业化。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升重点人群国土资源科学素质

1.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加强与教育部门

3

合作,将国土资源科学知识纳入大中小学教材和教学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与大中小学科普合作,共同开展国土资源知识竞赛、地学夏令营等活动。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科普场馆的展览资源与专家资源,通过向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开展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评选、少年儿童地质勘探队、国土资源科普大讲堂、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与青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吸引和激发青少年学习国土资源科学知识的兴趣。

进一步推进中国大学生地学科普联盟工作,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校际交流、高端地学人才论坛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2.面向农民需求开展科普活动。与中国科协、农业部共同开展“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将耕地保护、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知识纳入题库,提升农民保护耕地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意识。

发挥科研单位、学会协会和科普基地作用,开展科普列车行、科普大篷车、科普巡展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下乡”活动。结合农村实际拍摄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情景剧、地质灾害防治科教片及国土资源惠民政策专题片。

3.培养社区居民节约利用资源意识。鼓励学会协会、科普基地等单位深入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普及保护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常识,增强公众资源忧患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约、集约、高效、持续利用国土资源实践。

4

4.开展公务员国土资源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学习型机关建设、国土资源大讲堂、国土资源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培训等工作,普及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的新理念新技术,宣传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土地科技创新“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

(二)广泛开展系列国土资源科普活动

1.做好重点领域科普活动。围绕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认知度,为优化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格局,提升国土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奠定良好群众基础。

2.打造国土资源品牌科普活动。利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土地日”、“全国科普日”等平台,创新形式,扩大影响,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国土资源品牌科普活动。

(三)深入推进国土资源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新建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优化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结构。均衡科技场馆类、资源保护类、科研实验类三类型的科普基地发展。平衡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与灾害各领域的科普基地发展,注重土地领域及综合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探索建设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5

2.发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示范作用。完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完善科普基地网站,展示、共享优质科普资源。开展专业培训、研讨和比赛,推广先进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提升科普基地科普能力。

3.推动国土资源科学场所开展科普工作。国土资源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地质资料馆等具有科普资源和条件的场所要科研与科普并重,建立“科普开放日”制度,年开放天数不少于15天,并举办科普讲座、现场参观、科学实验演示、专题展览等科普活动,突出社会效益。

4.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资源保护类科普基地作用。鼓励资源保护类科普基地加强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完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科学解说和标识标牌,增建扩建科普场所,充实科普内容,举办科普讲座;加强对导游的培训,提升导游科学素质,通过导游讲解传播科学知识。

(四)强化国土资源科普人才培养

1.加强国土资源专业科普队伍建设。加大对国土资源专业科普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科普水平。举办国土资源科普讲解大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提升国土资源科普讲解水平。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立“国土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制度。培育国土资源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科普人才。

2.发挥国土资源科普志愿者队伍作用。推动“李四光中队

6

讲师团”等国土资源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大学生国土资源科普志愿者队伍。使大学生成为普及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的有生力量。

3.建立“国土资源科普使者”制度。鼓励离退休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国土资源科普场所承担义务讲解工作,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宣传。加强对国土资源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五)大力提高国土资源科普创作传播能力

1.繁荣国土资源科普作品创作。推动产生一批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国土资源原创科普作品。鼓励开展电影、动漫、微视频、游戏等形式新颖的国土资源科普作品创作。探索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手段创作、制作国土资源科普作品。开展国土资源优秀科普作品、微视频评选、推介活动,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中加大对科普作品的奖励力度,增加奖励数量,提升奖励级别。

2.强化国土资源科普传播协作。整合、建设好现有科普传播平台,切实发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科普网站、数字地质博物馆、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等传播资源的宣传作用。加强与知名科普网站、栏目及核心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效果。

3.创新国土资源科普传播方式。推动报刊、杂志、图书、展览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移动APP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

7

全媒体传播,满足公众对国土资源科普信息的需求。

(六)大力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科普结合 1.推动国土资源科研成果科普化。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创新计划和地质调查计划、土地整治工程等重大工作性计划(工程)时,要明确各项目提交科普化成果,如发表科普文章,编写公众版研究报告等。梳理总结具有转化应用前景的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编制《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系列丛书》。

2.发挥科研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围绕“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积极开展科研人员与公众对话,通过开放论坛、科学沙龙和展览展示等形式,创造更多科研人员与公众交流的机会,塑造国土资源科研人员良好形象。

(七)积极推动国土资源科普产业发展

1.促进国土资源科普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国土资源科普展览、图书、影视、旅游等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科普产品创新联盟,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科普机构、企业等提高国土资源科普产品研发能力。参与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宣传落实国家鼓励科普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2.促进创业与科普的结合。推动国土资源科普基础设施面向创新创业者开展科普服务。鼓励国土资源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孵化器的科普活动并创作科普作品,支持创客参与国土资源科普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推广。

8

结合国土资源重大科普活动,加强国土资源创新创业代表性人物和事迹的宣传。

(八)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科普统计等基础工作 1.做好科普统计工作。科普统计是客观反映科普工作状况的重要途径,是经国家统计部门批准的年度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重视科普统计工作调查表,如实反映科普基本情况。

2.制定公民国土资源科学素质基准及评价体系。结合全国公民素质基准调查等工作,开展公民国土资源科学素质基准及评价体系研究和公民国土资源科学素质调查评估,为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普工作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的合作,整合科普资源,联合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工作。

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科技领导小组、国土资源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做好国土资源科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学会、协会、基金会、科研院所、有关事业单位等的主体作用,显著提升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在国土资源科普事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完善科普工作机制

9

探索科普联动机制。加强与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以及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合作联动,共同开展重大科普活动。积极探索,联合多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共同开展重大科普活动,定期组织交流巡展。

完善科普考核和激励机制。将科普工作纳入科研事业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和考评体系。通过指定期刊或报纸发表的科普文章,在考核评估时与在学术性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同等对待。对学会、协会、基金会建立相应的科普激励机制,对科普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扬。

(三)加强科普对外交流合作

支持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加强与境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实施科普项目,创作高水平科普作品。支持优秀科普工作人员到境外相关机构培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国土资源科普工作能力。

(四)建立科普经费投入渠道

加大科普工作的投入力度。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科普经费纳入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预算,积极支持科普基地建设、科普活动支出、科普作品创作、科普人才培养、重点科普项目、科普基础工作等,引导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用好国家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国土资源科普事业,营造鼓励企业、个人投入国土资源科普的良好氛围。

10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讲稿

科学技术普及处工作职责

辽宁省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申报指南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定稿)

普及十五年实施方案

海南科学技术普及专项和资金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