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土壤肥料学总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肥料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3、碳氮比:有机物质中碳与氮物质的量的比值,简称为碳氮比。

4、速效养分:是指当季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

5、目标产量:计划获取的作物产量,一般以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6、营养诊断: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 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7、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8、生理碱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9、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10、枸溶性磷肥:能溶于2%的柠檬酸、中性柠檬酸铵或碱性柠檬酸溶液的磷肥称为弱酸溶性磷肥,也称枸溶性磷肥。

11、微量元素肥料:是指那些含有硼、锰、锌、铜、钼或铁等微量元素,并作为肥料来使用的物质,简称微肥。

12、有机肥料:由粪便、油饼、秸秆、泥炭、城市生活垃圾等各种有机物料加工而成的肥料,俗称农家肥料。

13、堆肥:把各种有机物料堆成一定大小的堆,经过约一个多月的发酵,即成为有机肥料,这种肥料称为堆肥。

14、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成复合肥料,多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15、叶面肥:喷施于作物叶片上,能够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和材料。包括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型、综合型等类型。

16、根外营养: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和茎吸收养分,这就是根外营养。

17、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18、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19、腐殖化系数:腐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

20、秸秆还田:作物收获后,把秸秆直接翻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称为秸秆还田。

21、微生物肥料:一般将含有特殊功能微生物的材料施入土壤后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益,那么这种材料就是微生物肥料,也称菌肥或菌剂。

22、单质肥料:如果一种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一种元素,这种肥料就是单质肥料。

二、填空

1、

2、一般来说,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 而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表明该营养元素是不能再利用的营养元素。

3、80~90%

4、硝化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 硝化细菌将亚硝酸转化为硝酸。

5、

6、作物上。

7、

8、等量氮、磷、钾含量的有机肥料比化肥的增产效果

9、

10、土

11、土壤中的缓效养分主要指大部分有机态养分、部分吸附态养分和易分解的矿物态养分

12、复

22、有机物质的碳氮比约为时,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23、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

24

25、水稻对有益元素硅和微量元素锌有特殊的需要,应注意施用。

26离子两种形态的氮素养分。

27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8

29、双子叶作物的含硼量 单子叶作物,生殖器官 营养器官。

30、羊粪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比较多 ,所以称为 热性 肥料。

31

32的营养元素有硼、铁、锰、锌、钼、铜、氯。

33、作物体内有和 两种酰胺,其作用表现在 危害和作为氮素的贮藏形式两个方面。

34、原因是、

35

36、牛粪分解时产生的热量肥料。

37、如果秸杆的碳氮比 25或是30,分解时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氮素,造成氮素的微生

物固定而暂时失效。

38大类型。

39

三、选择题

1.必须营养元素就是(C)

〈A〉在作物体内含量相对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B〉在作物体内所起的作作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代替的营养元素

〈C〉作物的某些特有缺素症状只能够通过补充某元素才能消失,这种营养元素就是

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D〉作物经常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2、养分归还原理是建立在(B)

〈 A〉作物吸收养分的基础上〈B〉土壤养分储量有限性基础上的

〈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基础上的D〉获得高的产量基础上的

3、大多数作物缺磷的症状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A)

〈A〉磷在作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大再利用率高〈B〉根系吸收磷比较困难

〈C〉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比较低〈D〉吸收氮素过多

4、对作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有重要影响的微量营养元素包括(A)

〈A〉铁、铜、锰〈B〉锰、铜、硼

〈C〉铁、锌、钼〈D〉铁、锰、锌

5、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B)

〈A〉铵的吸收和同化〈B〉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

〈C〉作物体内酰胺的含量〈D〉作物体内铵的含量

6、中低产田指的是(C)

A、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B、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D、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7、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就是(B)

A、养分供给越多,吸收得就越多B、具有选择性

C、优先吸收分子小的养分物质D、吸收供给量最少的那种养分物质

8、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B)

A、土壤中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B、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C、土壤中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D、土壤中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9、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B)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B、土壤酸碱性C、肥料颗粒大小D、耕作栽培措施

10、玉米出现“白化苗”是由于缺乏(B)

A、铁B、锌C、锰D、铜

11、旱作农业的关键是(D)

A 加强灌溉B 减少灌溉C 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 充分利用降雨

12、在旱作的条件下导致硝态氮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C)

A 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B 反硝化脱氮作用C 硝酸根的淋失D 转化为其它形态的氮

13、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其原因是锌影响(A)

A 生长素的合成B 一些酶的合成 C 细胞壁的形成 D 蛋白质的合成

14、我国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一般根据土壤的(D)

APH值来计算B氢离子的浓度C铝离子浓度来计算D交换性酸度来计算

15、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

A、腐殖质B、二氧化碳和水 C、褐腐酸D 胡敏酸

16、作物吸收的钙主要存在于(B)

9.叶片中B、细胞壁中C、籽粒中D、根系中

17、大白菜的干烧心是由于缺乏(D)

A、钾B、镁 C、锌 D、钙

18、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主要是硼影响(B)

A、糖向花器的运输B、花器的受精 C、细胞壁的形成 D、糖的合成

五问答题

1、钾是如何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

答:钾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的结构,控制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提高光合作

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2、硼对作物的生殖器官发育有什么影响?

答:硼能促进作物生殖器官正常发育。花的柱头、子房、雄蕊、雌蕊中含硼量很高,花

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都需要硼,缺硼时受精受阻,籽粒不能正常发育。

3、翻压绿肥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答:首先要注意翻压时期,一般在花期翻压,翻压深度10~20cm,由于绿肥在分解时,

会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因此必须根据绿肥的分解速度,确定翻压时间,如紫花苜蓿一

般在播种前10天翻压。对于多年生的绿肥,最后一次收割,必须让绿肥有足够的时间

生长,保证能够越冬。收割后应加强灌溉和施肥。

4、15-10-2-Zn3是什么意思?

答:表示该复合肥料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5%,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为10%,钾的质

量分数为2%,锌的质量分数为3%。

5、潜在酸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活性酸?

答:潜在酸被交换出来即变成活性酸。

6、作物营养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

答: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钼、硼、氯等16种。

7、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方法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方法就是根据土壤养分供给量,以及计划获取的作物产量所需养

分量来计算肥料用量。分为养分平衡和地力差减两种方法。

8、作物根系吸收铵时,根际土壤为什么会变酸?

答:因为铵离子在进入细胞前要先脱去氢离子,所以会使根际土壤变酸。

9.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很低?

答:因为土壤一般具有很强的固定磷的能力,而且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小,所以磷肥

的利用率一般很低。

10.铁供给不足时,植株的叶片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答:缺铁时首先表现为幼嫩叶片缺绿,而老叶仍然保持绿色。典型症状是叶片的叶脉之

间和细网状组织出现失绿,往往明显可见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相当明显。

11.磷肥为什么做基肥或种肥效果最好?

答:因为当季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一般都很低,大部分磷存在土壤中,也就是说其肥

效可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适合作基肥。另外用磷肥拌种,可减小肥料和土壤的接触面积,

减少磷的固定,故作种肥效果好。

12.尿素作追肥时为什么要提前施用?

答:因为尿素施入土壤中要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再被作物吸收。所以尿素作追

肥时要提前施用,以保证其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化。

13.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什么能够提高土壤保持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答:因为土壤腐殖质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可以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避免其流失。

即保持养分;土壤腐殖质还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可增强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

14.土壤中磷的固定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特点?

答:有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化学固定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磷

酸盐沉淀,从而降低磷的有效性;吸附固定是磷吸附于土壤矿物上;闭蓄固定是磷酸盐

被各种胶膜包被起来;生物固定是生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效磷组成其躯体,当生物死亡时

其吸收的磷被释放出来。

1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有哪途径?

答:⑴大量施用有机肥。⑵种植绿肥。⑶秸杆还田。⑷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等。

16.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答:⑴开源节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减少输水损失,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劣质水和工农业污水的资源化和有效利用。

⑵加强管理:加强法制宣传;建立水源保护区,狠抓“三废:治理;统一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商品化。

⑶农业耕种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培育抗旱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合理灌溉。

17.用杜南扩散的原理,说明养分进入根系细胞内的过程。

答:由于细胞质膜是大分子的半透膜,质膜内则含有带负电的蛋白质分子,它不能扩散,但可与钾等阳离子形成盐。当膜外的阴离子透过质膜进入细胞时,为保持电荷平衡,质膜外的阳离子必然随着进入细胞内,直到质膜内外离子扩散速度相等为止。此时质膜内阳离子的浓度高于阴离子的浓度,质膜外则相反。养分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18.土壤各种养分之间的转化对配方施肥有什么意义?

答: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它要以四个施肥理论为基础,以高产、优质、高效、无污染为目标,同时考虑多方面因素。土壤中的养分有多种形态,各种形态的养分可相互转化,随着速效养分的减少,缓效养分可转化为速效养分,无效养分也可缓慢地转化为缓效或速效养分。反之,如果土壤中的养分浓度增加,更多的养分就会被土壤胶体吸附,并转化为缓效态或无效态养分。故施肥时不仅要考虑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而且要考虑缓效养分的储量。

19.根据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应该如何合理施用。

答: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大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中,约有20%被土壤颗粒吸附,但这种吸附很弱,尿素易随水流失。土壤中有些生物能够分泌脲酶,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很快转化为铵,在尿素颗粒周围铵离子的浓度常常很高,一方面会导致氨的挥发,另一方面会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为避免铵离子浓度过高所造成的氮素损失和危害,应深施尿素。尿素用作追肥时,应提前一周施用,以保证其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化。尿素一般不宜作种肥,因尿素浓度高能使蛋白质变性,同时缩二脲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另外尿素可用作根外追肥。

20.根据普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如何合理施用。

答:普钙非常容易被土壤固定,高效施用应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但增加与根系的接触面,从而减少固定。具体措施包括:⑴集中施于根系附近。⑵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⑶制成颗粒肥⑷分层施用⑸根外追肥。

21.如何高效施用钾肥?

答:要高效施用钾肥,必须遵循以下几原则:⑴钾肥应优先施用在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上。⑵钾肥应优先施用在蔬菜和果树上以及需钾量大的作物上。⑶钾肥应与氮、磷肥料配合施用。⑷钾肥应该分次施用,底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

22.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⑴适量、适时、均匀。⑵经济合理。微量元素肥料的价格一般比较高,应将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在能够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土壤和作物上,增产效果明显的作物上应优先施用。⑶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根据微量元素肥料的性质,在施用上应分别采取基肥、追肥、种肥、种子处理、根外追肥等不同的施肥方法。

23.如何种植绿肥和合理利用绿肥?

答:绿肥种植的关键技术在于播种、田间管理两大环节。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绿肥作物的根茬可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物质和养分,地上部茎叶可作为家畜良好的饲料,水生绿肥是鱼的食物来源,许多绿肥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将种植绿肥与养畜、养鱼、养蜂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绿肥种植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坡地、荒山等地种植绿肥,不仅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如何合理地施用叶面肥?

答:⑴选择适宜的喷施时期。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喷施,在作物生长后期以及作物根系受伤时喷施,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⑵确定喷施量及喷施次数。叶面肥喷施的浓度必须严格遵循使用说明,浓度太大非常容易“烧伤”叶片。一般喷施2~3次即可。⑶掌握喷施时间。喷施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晴天时早上9时以前或下午4时后,中午和刮风天不能喷肥,以免肥液在短时间内挥发。如果喷施后3~4小时下雨,应重新喷施。⑷加入粘附剂。为了使肥料液滴在叶面摊开,扩大吸收面积,常常喷施时加入肥皂粉等物质,以降低雾滴的表面张力,使其在整个叶片均匀分布,有利于作物吸收。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肥料学资料

土壤肥料

土壤肥料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卷(A卷)

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

土壤肥料学试题总结

土壤肥料学总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总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