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书心得 董芳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2: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

学书数十年,参加过一些展览,数度忝列获奖者的行列,但面对传统的高山和当今的书法大潮,深知不足,仍在努力。

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对楷、行、篆、隶各体皆有涉猎,但自己学习的重点是行,楷两种。楷书初习颜柳,继之以欧褚和张玄墓志,在欧体上用功较多。行书临习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隶书临习过《曹全碑》。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甲骨钟鼎的古缜,汉魏碑刻的雄健,历代大家不同的风格与流派,都是学习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碑帖,其中贮存着数千年古人的辛勤与智慧,在“细将磨洗认前朝”的寻幽探胜中,使人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这无数的碑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又是一座使人流连忘返的艺术迷宫。我喜欢临帖,从小就临,现在还在临。临帖成了我的学习方式、休闲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临帖可以入境、入神、入化;可以忘忧、忘我、忘世;可以取诸怀抱,与古人晤语一室之内,在笔势往复中,品味那种隔了时代的美。这种美是遥远的,却是可以触摸的;是变化的,却是永恒的。

临帖确实是我的一种爱好,在临帖中使我得到娱悦,在心平气静中与古人促膝交流。但我却又是一个无才华的临帖者,说到实临,常常有努力想临像而临不像的时候,说到意临,我又是一个心中缺乏想象力者,每每又囿于原帖,跳不出古人设定的藩篱。所以多年的临帖,使我感到有快乐、有苦闷、有欣慰、更有枯燥。从“入帖”到“出帖”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应该说临帖只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方法,是过河的“舟”。一旦过了河,就要走自己的路。“入帖”了,怎样才能“出帖”这是我学习书法道路上的一道屏障。

学习书法不容易要把书法搞的像模像样那就更不容易了。归结起来,要坚持下去,只有唯勤是路。书法家冯国语有句名言,“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忠须累此身”。学习书法就得有这种乐此不疲的精神。我以书法为爱,以喜书为荣,坚持学书十余年,虽与外界交结甚少,但对书法依然不改初衷。出生成长在偏远小山区的我,不知何时喜欢上书法,现在它成为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无名师指导,大家点拨,全凭自己领悟,走过不少弯路。直到2004年昌吉市书法家协会成立,我有幸成为市书协的一名会员。学书道路上的流浪儿终于有家了,在范胜祥主席、任生举老师等各位“家长”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书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曾经连续三次获得昌吉市书法作品展一等奖和昌吉市文艺创作一等奖、昌吉市优秀文艺工作者。在昌吉市书协的培养和推荐下,我又被昌吉州书协、自治区书协吸收为会员。

虽然书法艺术很高深,但“书法有法”,最起码应该做到每天在方块世界里刻苦磨练,不见所长而日有所长,相信终有所得,终有所悟。

百艺之兴,教育为本。中国书法教育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就“以书为教”,把识字与写字教育结合在一起。中国的书法教育,传承的是中华悠久的文明与智慧。文以载道,艺以传道,是中华之古训,书法文化所承载和表现的是被誉为国粹的中华文化之精华。她滋养和孕育了一代代中国人。作为小学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教育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任务,让小学生吸取书法艺术的精髓,传承书法精华,让学生在翰墨飘香中成长,让蕴涵着无穷智慧的书法滋养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理应有这份担当,在汉字书写与书法教育方面尽一份力。

学书心得

董秀芳先进事迹

董建芳述职报告

董书记心得

中国梦征文董芳伊

王芳教 学 整 改 计 划 书

董其昌 学书一生 , 心得于此

学刘芳心得体会

数学心得体会 栗书芳

“保姆院长”卢书芳

学书心得 董芳文档
《学书心得 董芳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