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3: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 问题

发展 策略

论文摘 要: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娱乐化,平民化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争相采用的一种方法。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本文就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析,以待商榷。

论文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问题

发展 策略

自从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争相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如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福建台的《现场》等。这些新闻栏目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2009年的央视两会报道在栏目设置、嘉宾选择、节目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平民化”的特点,使观众觉得平实亲切。

关于“民生新闻”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虽然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在内容上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喜怒哀乐,在形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以期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趋向。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新闻形式的综合概念[1]。

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要归功于它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关注民生现场,贴近百姓生活,平民化色彩浓厚。其次,服务性强。民生新闻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以服务化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使新闻变得可看、管用。再次,报道领域宽广。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扫描。最后,地域性强。民生新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由于各地域的 自然 环境、历史 文化、经济 发展不同,民生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说,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深度。

目前以“直播”、“快报”等命名的民生新闻节目占领了晚间新闻部分时段,以至于“千台一面”的现象日益突出,致使新闻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风格与表现形式都似曾相识。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挖掘题材、拓宽领域的新闻素材没有被真正被发掘。某些“民生栏目”只是一味地报道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琐事,往往仅仅满足于对事件进行简单的记录,使新闻流于表面,缺乏思想深度。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二)内容庸俗化、娱乐化现象突出。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一些民生新闻对色情、暴力、凶杀内容趋之若鹜,在制作手段上存在娱乐化倾向。为追求视觉刺激,常常采用过程实拍、细节展现的报道手法,从而使低级下流、污浊不堪的东西充斥荧屏。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曲解新闻事件,甚至将新闻事件庸俗化,而置媒体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于不顾,过度炒作,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三)缺乏求实精神,干预事件。

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引领下,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感情的天平往往倾向于弱势群体,带上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与人为善”的宽容态度,陷入一种狂热偏执的状态,经常处于激动或者浮躁情绪的状态下,只听信当事人的片面之辞,常常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便迫不及待地发出报道,或者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不问青红皂白对当事人大加讨伐,犀利尖锐却缺乏冷静细致的思考[2]。“富士康诉记者案”便是一典型事例,我们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媒体应该具备人文关怀,但是前提是保持头脑清醒,具有严谨的态度。

乐于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坚持片面“为民代言”的报道立场,而不善于寻找能够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这样势必会使“民生新闻”主客体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沟通。在一些舆论监督事件的报道上,一些媒体以煽情的语言激起公众对一方憎恨,对一方同情;或者诸媒体联合片面地宣传,有意识地压制相反意见。这种“权力”的滥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政府、立法、司法的态度。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诞生至今,有如破竹之势迅速发展,基本上占据高收视率和高市场份额,一时的市场追捧使民生新闻难免会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的话,将严重制约民生新闻发展。我认为,电视媒体应该抓好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关怀”的本质,结合地域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趋势的“人文关怀”之路,这样才能使民生新闻蓬勃发展。具体说来,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致力于民生,提升节目品位,创新节目形式。

电视民生新闻要突破同质化、形式化的障碍,应该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抓好节目定位,培养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民生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点就是它关注“民生”,因此,其节目的定位也是关注人民生计,关注市民生活,因此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注意在语言中体现人文关怀。要培养出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真正树立服务民众的传播观念,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主持人的基本功训练,做到播说结合,亲切自然,用正确的观点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价值坐标和行动参照。其次要形成个性化的播报风格。要认清民生新闻的“关怀民生”的特点,同时要具备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以及独有的表达。

2.提升节目品位。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一定要提升节目的品位,这就要求节目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格调,而不是简单记录。因此,节目应该适时引入“公共新闻”的理念,将“民生”与“公共”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与社会品格。此外,还可以整合新闻资源,实现跨区域联合。这需要不同地区的民生新闻加强合作和互动,这样可以开阔本地观众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收视兴趣,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节目内容,减轻日常工作中的选题同质化、选题匮乏的压力[3]。

3.创新节目形式。

为了解决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形式日趋雷同的弊端,创新节目形式迫在眉睫。可以尝试本地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如把评书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闻当中。在评论方面,应该力求幽默、风趣,点到为止,寓庄于偕,让观众在耳目一新中受到某种启迪[4]。在观众互动方面,可以采用电视、博客、播客三种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地展开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让老百姓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当中来,或者让观众自己制作节目,而媒体只是对其把关、修改。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现状与对策

民营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优化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对策探讨

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

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某县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

中国邮政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对民生新闻类电视栏目发展现状的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优秀]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