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们为什么提炼教学主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13:23: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智慧教师:我们为什么提炼教学主张

(2015-11-20 05:54:59) 转载▼

分类: 转载网络精品

罗日荣的教育主张是:智慧教育

1、教育的使命是为成长提供机会(学生的成长、老师的发展、家长的智慧);

2、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是让孩子记住校园的快乐时光;

3、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的国际情怀; 智慧教育学生素质“八个一”:

1、掌握一门体育运动的技能,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2、能写一手端庄的硬笔字,养成记录日记的好习惯;

3、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掌握一项乐器演奏技能,具有较好的表现力;

5、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6、有一个最喜欢的作者,并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7、练就一手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8、炼就一项劳动生活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我们为什么提炼教学主张

文/林高明

在观察及总结大量的优秀教师及名师的成长的规律之后,余文森教授提炼出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每位优秀的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提炼教学主张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艺术及生命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其引领的“福建省名师培养工程”及其他地区的名师培养工作中付诸实践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实践证明,提炼教学主张就是提振教师的思想,提挈教师的整体教育人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层次的蜕变与升华中的至关重要的“阶梯”。

所谓“教学主张:打开专业成长的‘天眼’”。然而,不少教研机构、学校及教师对此知之过浅,不求其精神实质,只学其皮毛,以至于对“提炼教学主张”做得不伦不类,做得变形走样,将教学主张化为玩弄概念与辞藻,就会造成了买椟还珠的后果。这涉及提炼教学主张何为的问题,即提炼教学主张目的何在?

一、促进教师不断地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回望与阅读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句”及“主题词”

课堂教学纷繁复杂,千丝万缕、千头万绪,没有驻足观望,我们教师就会挟裹于日常教学生活的汪洋大海之中,泯然众人,无法寻绎属于我们生命的光影与创造的痕迹。所以,我们需要用“提炼教学主张”来提醒自己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反思与省察,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及自己的经验总结、论文中分析、比较、归纳、提取,发现并聚焦自己教育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灵魂和核心。当我们经由无数次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发现了自己的课堂的“法宝”与“定海神针”时,我们就从无序中走向有序,从无意识中走向理性自觉,就是从经验式的暗中摸索走向建构式的明中探讨。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在其提炼教育教学思想主张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认识深化:第一阶段“我是教语文的”;第二阶段“我是教人学语文的”;第三阶段“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这就印证了提炼教学主张就是不断地向着“伟大事物”的核心进发的过程。

“提炼教学主张”的意义之一,在于让教师深层次地反求诸已、躬身自省,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赋予更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教师的成长可以说是达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促使教师学会从经验思考走向理性思考,从零散思考走向系统思考,从表层思考走向深刻思考,实现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从自发走向自觉

任何一位教师的成长必须经历一种过程的磨炼,这一磨炼既有知识技能的训练,也有方法策略的锤炼,还有思维方式的修炼,心灵、思想的修炼。而在诸多要素中,思维方式的改进与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思则灵,不思则不灵。正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状态就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面对教育教学现象及问题,普通的老师也会思考,但是一般而言,其思考局限性表现在:一是“就事论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属于碎片式的;二是一掠而过,缺乏持之以恒的研究过程,属于浅尝辄止式的;三是凭着感觉,属于盲人摸象式。名师的思维方式则是:从点状分析思维转到整体综合式思维;从割裂式思维转到关系式思维;从结果式思维转到过程式思维。(李政涛语)

华应龙老师自 1993 年就开始关注学生差错的问题。慢慢地,他把“差错认为是一种资源”并将这视为研究的课题,从而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从“容错教育”到“融错教育”再到“荣错教育”的系统思考与理论主张。

教学主张的提炼过程,就是引导优秀教师实现从经验感悟到理性思考、从浅层感悟到深度思考、从零散感悟到系统思考的转化过程。让优秀教师学会全面深入、“顶天立地”地思考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学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一” (专一)、“集” (搜集)、“钻”(深入)、“剖”(剖析)、“韧”(坚韧)的研究精神及方法,从而达到教学主张的提炼即思维的提升及思想的修炼、生命的修炼的境地。

三、促成教师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的融会贯通,探寻自己教育教学人生中的“中心思想”与“未来走向”

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也会生发出对教育教学的感悟与思考,但这些思考仅仅是个人经验与主观断想,而且往往是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同时,不少教师也在坚持着阅读,践行“教书育人首先得读书育己”的理念。只是常常陷入越读越不知所以然,越读越不知如何思考。其弊病在于没有找到实践与阅读的“对接口”。知行不一,无法彰显知识的力量,也无法体现实践的力量;知行合一,才能让阅读与实践形成“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共生共振之势。对于优秀教师或名师来说,提炼教学主张就是促成理论阅读与实践探索相辅相成的不二法门。在纸上的学问与事上的专业之间行走,理论因实践的精耕细作而熠熠生辉,实践因理论的深思熟虑而博大厚重。

比如李吉林老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情境教学”这一主张,并不断地阅读相关的理论。理论阅读不断地启发、指导、解构并重构她对“情境教学”的实践思考。而语文教学的实践耕耘,又反哺她对理论的理解性、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她提出了“情境教育”,并加以丰富拓展完善了“情境课程”„„围绕着“情境”的教学主张无疑是为其整个教育教学人生定下了“精神的坐标”与“思想的基座”。

柏拉图曾说过,奴隶之所以是奴隶,乃是因为他的行为并不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名师的创造性就在于寻求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而提炼教学主张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正是有着反复锻打,不断构筑的“教学主张”,每位优秀的教师的专业生活便有着“主题思想”及恒久发展的“未来朝向”。

四、促进教师对生命本质、教育本质、教学本质及学科本质进行透彻的本体性的思考

余文森教授提出,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就在于这只‘天眼’,这只天眼有时像显微镜,可以看清很细致、很弱小的教育细节;有时像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发展未来。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只专业的眼睛、智慧的眼睛。” 提炼教学主张就是生命的提纯、思想的提纯、专业的提纯。其整个过程就是将教育教学及学科教育置于这一“慧眼”和“天眼”之中,反复推敲斟酌,经碰撞融合,历否定重生,积淀凝成富有本质意义的思想。

比如于永正老师的教学主张的提炼过程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回顾自己的教学主张时说,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但是,这“五重教学”的正式提出,却经历了一个有意思的过程。张庆、朱家珑、高林生、高万同等先生在总结于永正的语文教学时,先是归纳了“三重教学”——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认为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或者说是学习语文的过程。后来又加了一个“重习惯”,因为这是教育教学培养的重要目标。再后来,于老师自己又加了一个“重情趣”,因为他觉得,他自己的语文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有情有趣。在教学上,他追求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

这是一个沿波溯源、探枝寻根的过程,是一个千淘万漉披沙拣金的过程,是一个洗净铅华见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名师与众不同的教育教学个性、风格、思想便跃然而出,闪闪发亮。所以,余文森教授认为提炼教学主张,“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赋予教材个性和生命”;“不仅是名师教学特质、个性的内核和前提,而且也是教师教学深度、高度的基础和保证,可以有效防止同质化和平庸化”。

五、促进教师形成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教育教学的“灵魂”

提炼教育教学主张的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塑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对自我教育人生的“聚精会神”的过程,把看似没有主题的“教育教学生活”用“提炼教学主张”一根红线连串而成。这一教学主张是“画龙点睛”,用这一精神让整体教育教学活动“龙身”,破壁而飞、活灵活现。提炼教学主张就可以化繁为简、以约驭博,是唤醒自己教育教学智慧,唤醒学生心灵的一根魔杖。

比如邱学华老师在 20 世纪60 年代就提出了尝试教学的思想,“先让学生试一试”,而后又提出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邱学华老师几十年来一直深入教育第一线,他不但做理论讲座,还亲自上课、评课,指导中小学教师上课。从 1980 年启动尝试教学实验以来,他跑遍了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小学教师做报告和上现场课 600多场次,他的实验基地有近2000个,参与实验的老师有六七十万人,参与实验的学生有3000多万。从 1978 年到现在,邱老师已编著和主编 250 多本书,平均每年出版八九本,总字数已达3000多万。其工作量之大、著述之多,在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中很少有人能比。而邱学华先生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活都是以“尝试教学”为中心而舒展,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充实而多彩!邱学华先生就是辛勤耕作,日积月累,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成成大成。

真正的名师、大师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生为一大事来,死为一大事去。他们用全身心在提炼及践履教学主张及教育思想。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主张从本质上讲就是名师独特经历、探究、体验、感悟、阅读、思考形成的对教学的一种见解、一种思想,简单地说也就是名师的教学观。人格化研究就是要把这种教学观进一步升华为名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转化为名师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的主张包含名师个体的价值、信念、热情,与人的血液、神经、灵魂融为一体,是名师的一种性格、一种气质、一种作风。

提炼教学主张目的不是为了外在包装,打造一个品牌,而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的内涵,凝聚教育教学的精神,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提挈教师生命的成长及专业发展的自觉。

林高明

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中国教育报》2009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萤火虫教育阅读写作研究会倡导者,《教师博览》首批签约作者,出版有《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等3部专著,编著《名师感悟有效教学90例》等15部书

原文刊于《今日教育》2015年11期,

我们为什么提炼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

教学主张解释

教学主张 (5)

美术教学主张

企业文化提炼与分析模型

我们为什么提炼教学主张分析
《我们为什么提炼教学主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提炼教学主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