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七讲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讲 消息的写作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消息写作具有体裁上的特点(用事实说话、特殊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方式、外在的电头或“本报讯”标志)与优势(适应范围广、灵活迅捷、新闻冲击力强)

一.导语言简意赅,提示全文,引人入胜;新闻要素齐全,新闻来源清楚。重视并研究消息导语的写作,历来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导语的撰写能力通常是作为选择记者的主要标准之一。美国现代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说:“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写好导语。”“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了消息。”如何写好消息导语?写好消息导语就是要在“导”上做文章,至少有四个方面应予以注意。

第一,要吸引读者,首先要在导语的内容上努力考虑如何去接近读者。一些高明的记者常常善于把他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普通读者联系起来,设法点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请比较下面两条导语的写法:

你的财产税终于减不成了。市议会昨晚决定,保持税收率不变„„

——转引自(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

为确保飞行安全,中国民航总局日前做出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跑道将关闭整修。为此,中国民航总局要求有关航空公司尽量将被调整的航班安排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或石家庄正定机场。

(新华社1996年3月11日电)

在第一条导语中,作者着意用了第二人称“你”,并且提到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两点都无疑是接近读者的桥梁。它将一件看上去似乎很遥远的新闻事实与读者的利益直接挂钩,读者读这条消息时,与其说是关心政府出台的新政策,还不如说是在关心自己的事情。而第二条导语只是直接陈述一项“决定”,未考虑这项决定与读者有何种联系。如果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表明这将对读者产生什么影响,如读者在这段时间内若乘机到北京,有可能发现飞机只是降落在天津或石家庄等等,这对吸引读者无疑是有益的。

1 第二,手法上不拘一格,努力把导语写得生动活泼。这一点,在第三代导语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在导语发展史上,第一代导语追求对事实的完整概括,通常是要素齐全而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第二代导语改变了这一情况,重点突出新闻中主要内容,以朴实见长。第三代导语则既要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在表现手法上突破单一的写作形式,以多姿多态的面孔吸引读者。

例如: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换回一大笔外汇。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这条消息是报道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的职工如何设计出一种更新更美的印有鸳鸯戏水图案的床单,打开对外销路的。鸳鸯戏水的图案在“*”中曾被斥为“鼓吹谈情说爱”而被判了死刑。导语巧借这一事实,用比喻手法生动地突出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第三,语言表达应努力做到明晰易懂。

美国亨特学院新闻学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应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邀请来华讲学,他举例说明导语应有实质性内容:

我们访问了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陈英。

阿伦森认为,这样的导语“只会令读者望而生厌,不愿再看下去。其结果是,往往由于导语的缘故,就使读者错过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有趣的新闻”。所以,他主张改为:

植物遗传学家陈英在1973年和别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两个水稻新品种。

另外,有些导语其中虽包含了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但并没有将它放在突出的位置。试比较曾报道过去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两条消息的导语:

我国政府新近颁布了一项计划生育的新政策,即一对夫妇只准生两个孩子,最好只生一个。

一位外国记者写法不一样,他写道:

生两个好,生一个更好——这就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2 第一条导语虽然也将计划生育的新政策内容包含其中了,但两相比较,后者则更加突出了,自然更受读者欢迎。

第四,学会用比较的办法确定新闻六要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请看关于扩建运动场报道的四条导语:

昨天,西南大学校长宣布,由于上一季度数以千计的球迷没有座位,学校的足球场将扩大50%,工程费用将靠增加学费解决。

西南大学校长昨天宣布,由于上一季度数以千计的球迷没有座位,学校足球场将扩大50%,工程费用将靠增加学费解决。

西南大学将通过增加学费筹集资金,把足球场扩大50%,这是因为数以千计的球迷上季度没有座位。该校乡长昨天宣布说。

西南大学足球场将扩大50%,因为上季度数以千计的球迷没有座位。大学校长宣布说,工程费用将靠增加学费解决。

这四条导语所包含的新闻要素一致,但排列时却有差异。这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各新闻要素的价值衡量。第

一、二条导语强调的是新闻要素中的“为何”,第一条导语还特别把“何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这些并不是新闻的重要部分。第三条导语强调的是怎样筹集资金的,突出的是“怎样”这一要素,也不算最好的导语。第四条导语突出“何事”,开门见山地直接提出足球场扩建这一新闻事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内容。

二、在主体部分,新闻事实要丰富,要事事紧扣主题,写作层次分明,重要的新闻事实排在前面,转折、过度写得比较自然。

首先,主体部分要写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使消息的报道内容有牢固的“物质基础”。内容充实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这些内容是否能够有力地回答、解决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能够有力地回答、解决问题,主体部分每个层次一般都应由小观点、概括材料和具体材料这样三个方面来组成。所谓小观点,即构成一个大问题的若干方面;所谓概括材料,就是从大量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能反映事物面貌的基本概况;所谓具体材料,也叫典型材料,即有代表性的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事例,有情节,有人物,有故事,一般写得比较详细。请看一个实例。

一位青年医学教授的人生追求 2000年4月15日光明日报

3 1996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术会议上,来自我国武警医学院的33岁的青年教师李玉明,用流畅的英语作了“盐敏感性高血压”报告,引起了与会300多名专家的惊叹。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杰勒斯特激动地评价道:“中国在盐敏感性高血压领域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如果能早日解除千万个患者的痛苦,即使我个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也值得!”高血压是一种顽症,在全世界范围内其患病率已达25%,在我国也达20%以上,高血压及其引发的心肌梗塞、脑出血、老年性痴呆及尿毒症等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与食盐过量有关,而被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但如何准确判别盐敏感性高血压,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尽管国外已有人研究多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而国内还无人涉足这一领域,是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

早在西安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时,李玉明就把高血压作为自己的主攻课题,来到武警医学院后,他继续攻关。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李玉明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发现有一种微量的活性物质与盐敏感性高血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夜以继日,终于验证了自己的试验结果,使鉴别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准确率由原来的75%一下子提高到98%。这一成果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发表后,立即在国际医学界引起轰动,被誉为是盐敏感性高血压领域一个突破性的重大发现。

“抽我的血吧,只要你的实验成功了,我比什么都高兴!”在武警医学院,李玉明承担着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四个培训层次的教学任务,是内科教研室承担课程最多的教员之一。有一次,为了给学员们选择一个典型病例,他星期天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跑了天津的3家医院,走访了10 多位医生。去年8月,在外地实习的一名学员在与他通话中,无意中提到需要一本考研用的复习资料。李玉明放下电话,骑上自行车,跑遍天津所有医学书店,没有找到。第二天他又坐火车专程赶到北京,逐个书店寻找,买到后赶回天津连夜复印了60份,寄到了各个实习点。

去年3月的一天晚上,当他得知研究生郭宏做实验没有了血样时,他放下碗筷匆匆赶到实验室,挽起袖子说:“抽我的血吧!”郭宏知道,导师这些天来身体一直很虚弱,怎么也不抽。“没关系,只要你把实验做成功了,我比什么都高兴!”郭宏拿着注射器,双手不停地颤抖,针头怎么也不听使唤,泪水夺眶而出„„

4 “祖国的高血压防治更需要我,我的学校和学员们更需要我!”李玉明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期间,被委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分子心脏病学实验室进行进修和研究。在此期间,因他超乎寻常的刻苦以及在科研上独到的见解,深得实验室主任林格瑞教授的赏识。研究结束后,林格瑞先生热切地希望李玉明能留在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并许以28000美元的年薪,还说:“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办绿卡。”李玉明没有动心,诚恳地谢绝了导师的盛情。1997年10月,格林瑞先生来中国访问,打电话把李玉明召去,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并许以更诱人的条件,李玉明又一次谢绝了。他这样说道:“我的根基在中国,祖国的高血压防治更需要我,我的学校和学生们更需要我!”文章通过三个小观点,构成消息的若干方面;并运用概括材料反映了人物事迹的基本概况;又运用具体材料有情节、有故事地交待了人物的事迹情况。

其次,能否写好主体部分,同文章结构是否突出主体,层次安排是否保证重点关系极大。古往今来写文章都要求“有物有序”。“有物”是指言之有物,“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条理,就得注意结构层次的安排,讲究章法。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可以从时间上根据事实的先后排列顺序,或者按事物自身的逻辑联系进行叙述,还可以将时间和逻辑两种顺序交替使用。但不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都应根据主体的需要出发,依照内容特点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而合理地安排层次和段落,力求中心部分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顺理成章。比如消息:

《秦帝国全天星台惊现陕北》

2008年11月18日文汇报西安11月17日专电(驻陕记者韩宏) 秦统一六国后,由秦始皇命令驻守上郡的大将蒙恬历时6年主持修造的“地上天国”星台群——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最近被发现完整地留存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延安两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14个县(区)、旗。从而填补了中国天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项,也使华夏民族两千余年的天文文化谜团得以破解。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美东认为,这是继秦长城、秦直道之后又一庞大而周密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建筑史上应有重要地位。记者采访获悉,用来观星、祭星、占星的秦帝国全天星台群由1424个在山上夯筑或铲削成的圆形 5 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它们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一一对应,又分别与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障、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及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一一对应。

据考证,“地上天国”星台群遗址总体轮廓为女娲补天形,“女娲”头北足南,侧身、昂首、挺胸,丰乳、长腰、鼓腹,两腿分立,前踞后直,臂屈平举,似正在补天。这个女娲形状的“地上天国”自下而上共分九层,每层各有其名,各含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印证了“天有九层”的古老传说,也表明当时“盖天说”仍占据统治地位。专家们发现,在一些重要星台的旁边设有观象所,附近设有祭星台,并置放或掩埋着陶器或青铜器等礼器。

考察表明,秦帝国时期,郡、县、军城、亭障、长城、道路以及秦直道南端甘泉宫也普遍置有星台。当时的统治者通过观星、祭星、占星这种独特的方式来预测军国大事,广大庶民亦希望观天象知晓社会变异或自身的生计。这一习俗至今还在陕北一些地方流行。作者紧紧围绕“星”字作文章,为了说明古代的观星文化,作者在结构上作了精心安排,一层一层地展开,将记者调查和考证的内容所见所闻娓娓道来,有条有理,层次清楚,显得浅显易懂,趣味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三、用好消息的背景

1、用好对比性背景材料。对比性背景材料就是用来跟新闻事实做对比的事实材料。可古今比、中外比、正误比、前后比等。不比不知道,一比便明了,对比是证明和说服的有力手段,对比性背景材料的作用在于:可以显露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意义;可以阐明新闻的主题;可以表达记者的观点。例如:

周正龙:关键细节“记不住了”2008年11月18日文汇报 拥有144个旁听席的旬阳县人民法院大审判庭今天座无虚席,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周正龙诈骗、非法持有弹药案二审上午8时30分在此开庭,二审改变了一审判决,周正龙因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期三年执行,并处罚金2000元人民币。

重大“变口”:周正龙否认拍过真虎。今天的庭审中曾出现戏剧性一幕:在回答检察员和辩护律师的提问时,周正龙多次表示“我错了”、“我要彻底承认错误”、“我所做的都错了,我请求从轻处理,我的上诉理由以《上诉书》为准。” 6 此前,在其提出上诉并与律师的会面中,周正龙曾表示自己拍摄的是真虎。庭审中,辩护律师向周正龙提问:“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反复?”周正龙说:“我不需要反过来说这件事是真的。这次是我最后一次机会,希望法庭帮我减轻负担(刑期)。”周正龙的突然变口让律师有些措手不及。而每每在询问到有关“华南虎”照片造假的关键细节时,周正龙都称“自己记不住了。”周正龙否认自己拍过真虎为什么成为重大新闻?运用对比背景材料,周正龙一直认为自己拍得是真虎便十分清楚了。

2、用好说明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就是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特点的事实材料。它包括新闻中有关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实材料。所以,有人又把这类背景材料分为历史背景材料、地理背景材料、人物背景材料以及事物背景材料。它们的作用在于:可以使新闻更容易理解;可以使新闻更全面深刻;可以使新闻的意义更突出。例如消息:

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卫生部召开世界卫生日座谈会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卫生”。卫生部今天在京组织有领导、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代表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健康的生活需要口恰每个卫生”这个口号进行了座谈。据介绍,龋齿被WHO认定为除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外的第三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我国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然人群口腔疾病患龋率为60-80%,其中城市儿童患龋率超过80%,农村为50%左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座谈中说,搞好口腔卫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把口腔卫生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之中,把牙防工作提到防病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该消息的第二段,提供的就是说明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段背景材料,受众就不能深刻理解围绕“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这个口号进行座谈的意义,更不能理解在陈慕华座谈会上所说的“要把口腔卫生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之中,把牙防工作提到防病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原因。这条消息也就成了一条非常简单,没有多大意义,不会引起公众关注的一般化的动态消息。

3、用好注释性背景材料。注释即注解,用文字去解释字句。注释性背景材料,就是用来帮助人们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背景材料。它包括产品 7 或其他物品性能特点的说明,科技成果的通俗介绍,技术性问题的解释,名词术语的注释,文史知识,风俗人情的介绍,等等。它可以使新闻的言辞更通俗易懂;可以使受众增加知识和见闻。例如:1987年,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曾提出了一项超过1万亿美圆的预算。美联社记者为了加强公众对这个数字的理解和印象,在一条简短的消息中就专对1万亿美圆作了形象化的注释。

[美联社1月6日华盛顿电]里根总统昨天向国会提出的预算,被新闻界称作美国的第一个万亿预算。实际上这个预算是1.0240万亿美圆。1万亿实际上就是1000个十亿,或者100万个百万。月亮离地球25万英里远,从月亮到地球200万个来回才能达到1万亿英里这个树目。1万亿英里还意味着从地球到太阳5376个来回。如果这1难以用美圆来表述的话,听听里根总统是怎么解释的。他在1981年2月18日向国会发表的演讲中说,1万亿美圆意味着用一千美圆面值的钞票垒109公里那么高。1万亿美圆足以使全世界每个人分得250美圆。它还意味着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四、熟悉新闻结尾的丰富形式:结尾亦是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可有可无。虽然并非任何消息都有单独的结尾部分,但好的结尾,无疑对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对突出和深化主题,均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消息结尾的丰富形式很有必要:

1、评论式结尾。它是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最后以评论的语气来结尾,往往带有一定的理性。

2、希望式结尾。它是在叙述新闻事实后,在新闻作品结尾时,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中的人物表达希望、建议、忠告。

3、总结式结尾。在结尾处对消息的内容加以小结,点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或做一归纳,再次点明主题,找出诸多事实的共同意义,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4、警告式结尾。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某种倾向、问题,在结尾处用警告句告诫人们提高警惕,免受其害或劝其改正。这种结尾,一般用于针对时弊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揭露性新闻。

5、描写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描述的手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加深新闻的感染力。它主要用于一些适用描写为主,力求再现现场 8 的新闻题材或罕见的奇观。

6、数字式结尾。指以数字表达新闻结尾的内容,经济新闻、科技新闻等多用这种方法结尾。运用此法结尾,可对新闻事实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深化对新闻主题的认识。

7、批驳式结尾。在新闻结尾外,\"一语中的\"地用事实批驳谣言与谬论,阐明科学与真理,使新闻主题更加明朗、突出。这类结尾通常用在政治新闻、科技新闻、社会新闻中。

8、点晴式结尾。在文章结尾处来一个\"画龙点晴\",使读者有\"顿悟、猛醒\"之感。这种结尾方式,常常用抒情的笔调,或者借助人物的语言巧妙含蓄地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9、引语式结尾。它运用新闻中的当事人对某一事的评价或做出的感叹作结尾,既总结全篇,又使新闻真实可信。

10、提问式结尾。记者依据新闻事实,针对实际工作或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或倾向性问题,顺水推舟,在结尾处尖锐地提出问题,有使读者掩卷长思的效果。

11、表决心式结尾。它是指新闻中的人物、单位对此类新闻事实的发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或提出今后保证、表示决心,运用这种结尾,应力戒空话、套话、大话,否则表决心就流于形式。

12、呼吁式结尾。针对报道的事实,在消息结尾处提出呼吁,目的是引起读者和社会的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结尾多用于问题性报道、读者来信、批评性报道、建议性报道和一些深层次报道等。

13、信息式结尾。在新闻结尾处提供新的情况,成为新闻主题事实的补充。

14、比喻式结尾。运用比喻做结尾,可以形象化、直观化,可以举一反三,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从而达到增强报道诱惑力的目的。

15、悬念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给读者设下\"疑问\",然后很快给予解释。或者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找答案。

16、背景式结尾。有些背景材料,在消息的前几段中不便过多使用,可安排在结尾处,用来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或形成对比,使报道内容更加完整、丰满。

17、自然式结尾。又称\"倒金字塔式结尾\",即事实材料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安排,把新闻的各种事实要素交代完毕后,全文已具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势, 9 无需另置尾段或结束语,给读者以相对完整的概念或印象时,即可言尽意止。(切)

七、消息赏析:

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

“出多进少”导致我国传统地质学人才严重断层本报讯(记者赵凤华)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地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获悉,我国目前出现传统地质学人才严重断层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地学人才断层最为严重的专业是:资源勘察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质学、勘察技术与工程和测绘工程。5年内,这五个专业岗位需求3万大学生。(切)座谈会上,内蒙古地勘局副局长陈峰讲述的一件事引起大家的共鸣。内蒙古地区矿产丰富,在人类已发现的135种元素中,探明92种在内蒙古地区。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为了加快找矿步伐(包括找铁、金、铅、锌、煤等矿),投入6个亿的项目费。而地勘局总共在职人员7900人,从事地质学专业的1100人,纯搞地质的仅300多人。局里把所有离退休地质科技人员基本上都反聘回来,即使这样人还是不够用。不得已,2005年地勘局只干了2个多亿的地学项目。

“2006年自治区又投了10个亿项目费,眼瞧着一个个大项目,缺人啊!”陈峰不无感慨,“我们局科技人员最年轻的也近40岁了,1995年后再没招到本科毕业生,每年地质学专业缺200人,地大(北京)的毕业生全部去,我都能接受。”河南省地勘局人事劳动处处长董富强颇有同感:“局里一开会,嚷嚷最多的是活多没人干,我们每年只能到专科、技校招聘。到大学去招聘,一时很难招到,即便招到了,也留不住,一两年后就走了。”河南省地勘局的待遇还可以,工资总额在郑州市排第三位,2000年后,技术人员年收入达到五六万,还是没有本科生愿意去。他希望,高校在招生时,地质专业更多的要“考虑农村孩子”。

要把“待遇提高到能有人愿去做地质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呼吁。他分析说,地质行业是个艰苦行业,常出野外,待遇又不高,再加上子女上学困难等,地质队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负增长,人才缺失,造成了钻探工作量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质”为名的大学向多学科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吸引生源,纷纷改名,8所地质院校,至今还力挺“地质”名称的只有中国地质大学一所了。记者了解到,地大(北京)在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加大 10 了地学人才的培养力度,新增加了招收地学专业定向生。定向生招生考虑在各省市二本线上录取,计划招收100名。

这篇刊登在2006年4月11日科技日报上的消息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是记者从“地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题重大,意义深远。主题重大是几乎所有新闻精品都应具备的条件之一。鲜明而重大的主题,是支撑新闻精品的灵魂。有了重大的主题,精品才有分量,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这篇消息的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反映的是我国传统地质学人才严重断层的问题,这个问题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连,是关系到地学人才后继有无人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强大国家的大问题。无疑这样的主题是鲜明而重大的,其意义是深远的。

二是善于发现新闻中的新闻。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把这话借用到新闻工作中来,不妨把它改一下,“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就必须学会发现,善于发现,特别是学习发现新闻中的新闻。如今会议新闻的名目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大都有一大袋会议材料,诸如:“会议议题”、“领导讲话”、“经验介绍”、“发言材料”等。对广大受众来说,他们只关注会议中出现的新东西、新鲜事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热门话题。

三是事实说话,感染力强。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靠事实影响读者,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大量的新闻实践说明,能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的典型事实可使报道显得生动、深刻。这篇消息在选用典型的事实说话方面是成功的。如文中写的:“地学人才断层最为严重的专业是:资源勘察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质学、勘察技术与工程和测绘工程。5年内,这五个专业岗位需求3万大学生。”

上述通过深入细致采访得来的具体、实在、完整、有权威的新闻事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力地增强了新闻的价值和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八讲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七讲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七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