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特钢招教教育学整理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指人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2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3社会属性:永恒,历史,相对独立

4起源:生物,心里,劳动(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5构成:教育者(有目的培养;生理,心理,性格),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接受影响,从事学校,主观能动性),媒介(桥梁,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总和)

6教师: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学习教育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7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8历程: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隋唐科举,宋四书五经,明八股文,印度僧侣,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教学,西欧教会与骑士教学

9,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话,技术现代化 10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1启发式教学:孔子(我国伟大教育家,思想体现在《论语》中),苏格拉底(雄辩法,问答法)

12教育回归自然:道家,卢掕

13学记:春秋战国,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重要性,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密视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14《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观点:①教育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②系统论述班级教授制以及教学原则与方法,③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1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学大纲》1930杨贤江

16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作用。①教育培养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动力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17科学技术对经济影响:①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④影响教育技术

18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的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校园文化重在建设。特征:互动性,渗透行,传承性。

1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法轮,外铄论,多因素作用论。孟子我国内法论代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外铄论代表,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教育万能)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①遗传,是人发展的前提,遗传素质成熟过程制约人的发展成熟过程,遗传素质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②社会环境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人队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③教育,主导作用,有目的的培养人规定青少年儿童发展方向;给人全面,系统和深刻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老师;教育对个体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20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发展关键期:身体和心理某一方面机能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21教育的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标准;三层: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的,教师的教学目的;狭义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标准;

2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3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4素质教育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5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题,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简称学制

26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初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7《中长期规划》: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农村学前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重点推进均衡发展③普及高中教育④职业教育反正更加突出地位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⑥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⑦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体系,健全保障制度

28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的衔接②延长义务教育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发展④高等教育大众化⑤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29教师职业特点: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0教师劳动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发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劳动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劳动对象千差万别,不仅要实施统一课程计划、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②连续性和广泛性③长期性和间接性④主题性和示范性

31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包括全力威信和信服威信。建立威信途径:①培养自身良好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④给学生一良好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32教师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师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③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④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人际,健康人格

33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有专业新手逐渐转变成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34教师专业发展内容: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③专业能力的提高

35专业发展途径:①树立坚定职业信念(根本动力)②提高自主反思意识③进行教育研究④丰富专业知识

36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再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3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④发扬教育民主⑤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8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9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刚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40课程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地系统化活动 41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

42教学:是学教教育的基本组成形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43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上好课的前提),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检查与评价

44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5上好课的标准:①学生的注意力集中②学生的思维活跃③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46上好课基本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②内容准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适当⑤讲究教学艺术⑥板书有序⑦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4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

4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0我国目前主要教学原则: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②理论联系实际③直观性④启发性⑤循序渐进⑥巩固性原则⑦因材施教

51常用的教学方法:①以语言为主的有: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有: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时间过得法④以引导探究为主⑤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情景教学

52讲述法特点:优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点: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和“满堂灌”

53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重点:①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②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③多样化的坐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④探索个别化教学

54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55教学评价的功能:①诊断教学问题②提供反馈信息③调控教学方式④检验教学效果

56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①根据评价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学期开始前,或单元教学开始前,为了解学生准备的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平价(期末或单元结束,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②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相对性评价(以学生为参照物),绝对性平价(以教学目标,教材为参照) 57: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8常见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法,引导—发现,辅导—自学,情景—陶冶

59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60德育意义: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③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61确立德育目标依据:①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目的③民主文化及道德传统④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62德育任务:①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6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64班集: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65班主任: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66班主任的地位作用: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67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③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④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68良好班集体培养: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9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发展

70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①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②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④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7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实践,学科,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公益,课外阅读

72家庭教育:①意义: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基本单位,承担者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②特点: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方式的情感化,方法的多样化

招教考试教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山香招教教育学重点总结

内部资料招教教育学试卷

特钢总结

陕西招教《学校教育学》笔记总结(4.8专供)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三)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二)

福建教招学前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招教教育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一)

特钢招教教育学整理总结
《特钢招教教育学整理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