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招教考试理论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功能依据其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依据作用的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依据作用呈现的方式分: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法国 力托而诺;心理起源说:美国 孟禄;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欧“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

苏格拉底精神产婆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发现法)

亚里士多德:教育普及性、儿童教育分段、教育遵循自然、儿童全面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构建教育学科框架内容。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合理性。3,教育适应自然。4,提出教学原则。5,首次提出学年制、班级授课制。 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爱弥儿》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远离社会。 康德—认识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林》教育是有机的,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主张在社会中发展 洛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轻视国民教育,重视绅士教育,重德育。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布鲁纳《课程结构论》和发现法,华生《环境决定论》。  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制约4条社会政经制决定教育领导权;社会政经制决定受教育的权利;社会政经制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影响4条教育培养出政经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经制服务;教育促进民主化教程,但对政经制不起决定作用。

二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4条 生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条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三 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动力作用4条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有一定影响。反作用4条 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四 教育与文化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五 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以下几方面:一,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二,不平衡性,在关键时期进行相应教育;三,稳定性与可变性,不随意更改教育的内容方法,又要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四,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五,互补性,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四条: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挖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制度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和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4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

 教师与学生

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本体性和示范性 树立教师威信: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2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2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进行自我教育。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在可能性;3学生需要成人的关怀和教育。

师生关系内容:

一、师生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时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修养、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措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 教学原理及组织形式

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的;

二、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

三、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具有多种形态,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双基。

二、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验;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4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五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7个基本原则:科理直启循巩因  教学实施

教师教学工作的5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师备课要求: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1使学生注意力集中;2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德育新形式:通过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 课堂中来;4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研究活动(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

教学模式五要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模式: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传递-接受式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自学-辅导式人本主义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探究式教学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概念获得模式 认为分类是把不同的事物等同看待 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加工理论七段教学论:设置情景-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抛锚式教学(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现象分析模式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利于改进教学管理

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 德育

德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逐步使学生拥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规范;

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质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德育内容8: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国中小学生8项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新方向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学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管理班级秩序,养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理。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 冯特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不重视应用

机能主义 詹姆士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以提高人类活动效能。 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构造进行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行为主义 华生 不赞成构造主义的意识元素看法、内省法,不赞成机能主义的功能研究主题。认为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作用。 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人本主义马斯洛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现代认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观察力品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和对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的归纳评价。

记忆的分类(依内容和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记忆编码方式:瞬时记忆: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短时记忆: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长时记忆:语义编码平行加工和表象编码串行加工(信息的双重编码)。 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提高记忆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想象的品质6个: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和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意义。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5条: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以发展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积极地想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包括语言表达、言语感知与理解两方面 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心言语。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等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5条: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培养;2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情绪分类:1依据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依据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心境、激情、应激。情绪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健康情绪的培养5条:1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2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3锻炼身体;4培养幽默感;5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4条: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起。

能力是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是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

智力理论:二因素论:英国斯皮尔曼G普通因素S 特殊因素

智力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智力是一个用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综合系统,白哦快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认为形成的智力因素共有150(5*5*6)种

智力形态论:卡特尔 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差异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三元智力论:斯坦伯格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七种能力:语文能力、数学、空间、音乐、运动、社交、自知。。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主观努力。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获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合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气质与性格的区别: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2气质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 良好性格的培养6条: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分: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中心次要)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因素分析法人格特质模型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塔佩斯的“大五”人格理论词汇学方法大五因素: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性。 自陈式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透射式人格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体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社会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或理解功能。 印象形成效应:社会刻板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  新课改

课程要素6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课程理论: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以经验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

建构主义的课论: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以主动学习为核心

新课程理论的特点:1课程是民主的、开发的、科学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2教学不仅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3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类型:美国学者艾斯纳认为课程目标应该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型目标。我国分为: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取向三种类型。

行为取向性目标: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三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新课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课程内容 夸美纽斯;2杜威;3 泰勒 课程计划包含: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促进发展)、2评价功能(与课程功能相适应)、3评价观念(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性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4评价内容(内容综合化,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6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互动)、7评价过程(关注评价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任务: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现代学生观: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多期待;4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

现代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创新观: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欣赏学生有创意的回答)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一、合作开发(1与专家学者的合作开发;2校际之间的合作;3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合作;4学校与社区的合作;5校内合作)

二、课题研究与实验;

三、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招教考试总结

新课程理论问答 招教考试

招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音乐招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模拟题

招教考试简答题

招教考试时事政治

招教考试试题

招教考试复习题

河南省招教考试背诵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理论总结
《招教考试理论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招教考试总结 考试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