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汉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观察与感受是我们学习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多看多想,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路,更能使我们在观察中深刻领会建筑艺术的实用价值。

二、实习地点

湖北武汉

三、实习内容及体会

第一天,归元寺、琴台文化中心、月湖公园 归元寺

归元寺是在公元1658年由来自浙江的两位僧人创建的,后经多次

修建,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蔚为壮丽的格局。站在归元寺大门前,

古朴精致的飞檐瞬间就吸引了我。与北方的飞檐不同,南方的飞檐挑起的角度更大,看起来更自由、更有创造力。黑色的瓦片、白色的墙体、红色的大门,色彩虽然简单却对比鲜明,表现出了寺院的古朴庄严。整个大门关于中轴成轴对称,显得庄严肃穆,体现了寺庙作为宗教建筑艺术的特色。 进入寺内,次门也设计得极有特色。黄色的瓦片与墙上的牌匾相互呼应,轴对称的设计表现出了庄严的气氛,两边墙体成阶梯状下降又使得整个设计不会过于死板。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是先民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走进中院,大雄宝殿巍峨壮丽、雄浑古朴,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站在院中,向上仰望可以看到屋顶金色的瓦片,挑起的飞檐下是精致的斗拱,虽然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岁月磨练,但却依然精巧美丽,让我不由得赞叹古人的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走进殿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安静且肃穆,佛殿的屋顶很高,内部陈设简单且有很浓的宗教色彩,人处于屋内面对着庄严的佛像,不由得就会心生敬畏,我想这也是大雄宝殿作为寺院正殿所应起的作用。 琴台文化中心

琴台大剧院是一个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极具艺术特色的建筑。大剧院的设计抽取古琴的基本线性和元素,用理性的思路表达独特的建筑语言,侧面外伸的构架半实半虚,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巨大的尺度给人恢宏壮丽的感觉,透明的玻璃墙又使得整个建筑十分通透,拓展了内部空间,给人延伸感。从内部休息区看,地板围栏材质与玻璃墙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内部空间通透明亮。承重柱的位置也很巧妙,既起

到了应有的作用又不至于影响大厅的整个布局,使休闲区与表演区从环境上区分开来,令人不得不赞叹设计的精妙。

音乐厅就在大剧院的一侧,站在广场另一侧的高处观察音乐厅,正面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犹如琴弦般的设计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正与音乐厅的功能相吻合。通透的轻钢结构与玻璃幕墙围护突出了音乐厅作为公共共享空间的作用。公共大厅部分的多道连续流畅的弧形曲线的平台造型,使整个空间宛如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音乐厅与大剧院之间是个空旷的广场,这给这样的大型公共场所提供了疏散和避难区,同时又给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地。 月湖公园

月湖公园是依据琴台文化中心而建,湖面水草飘荡,风景秀丽。在游览公园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品,这好像是一个供人们停车或者避雨的小空间。整个小品造型独特,虚实关系处理十分巧妙,空间构成很有创意。从不同的角度看给人的感觉大致相同却又

有细微的差别,让我明白了简单的点线面也可以构成生动有趣的小空间,对基本的空间构成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二天,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磨山风景区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28年,改建定名为国立武

汉大学。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走近武大,首先看到的就是标有“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大字的牌楼,既庄重古朴又散发出浓重的书香气。大门两侧各有一排石柱,对称的结构显得整齐统一,突出了大学作为修学之地庄重严谨的特点。

由于武汉大学坐落于珞珈山上,所以寻访武大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爬山的过程。在走向武大老教学楼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武大从民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的学生宿舍。整个宿舍楼依山势而建,排列于上山台阶的两侧。楼体用砖和条石砌成,上面覆盖着青瓦,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风格,而墙面上的花纹却是欧式风格,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正是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

武汉大学图书馆,源于上个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

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悠久的历史使得这座图书馆的人文气息异常浓厚。青绿色的瓦片、灰黄色的墙体再加上精巧的飞檐,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那迷人的风采。在老图书馆两侧是武大曾经的文理楼,放眼望去,仿佛穿越了漫长的时光,回到了百年前的武大。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坐落于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被誉为“森林大学”,由此可见这所大学的面积之大。在参观华中科技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参观了这所大学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体育馆。学院一楼大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作品,在开拓我们眼界的同时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学校的光谷体育馆是一个现代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从外观上来看,设计简洁大气,与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从一个侧面体现华科“求是、创新”的校训磨山风景区

磨山景区内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景,更有着恢弘、古朴的楚文化

建筑。景区内树木丰茂鲜花盛开,大自然的美景让我沉醉、令我心动。沿着台阶向上走,我们看到了朱碑亭,这是为了纪念朱德元帅而建。在庄重朴素的亭子前方是高大的人物塑像。在亭子里令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旋转楼梯,它的造型简洁而优美,给人以适的审美体验。 景区内的楚文化建筑,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楚城、楚市和楚天台。楚城恢弘大气,因为城是先秦时期的国家象征。。楚城依据楚人喜欢临水居高

筑城的特点,按照楚国郢都故城形制而建。由红砂石砌筑的城墙古朴而庄重,很好地体现了先秦时期的建筑风格。楚市结构精妙,房屋排列错落有致,走廊曲折回环,树木与建筑物相互呼应,体现了环境对于整个建筑的重要性。由凤标抬头望去,是磨山第二主峰上巍峨的楚天台,层阶巨殿,高台耸立。站在台阶下仰望,那扑面而来的高大巍峨的建筑仿佛从天而降,正和“天台”之称。

第三天,湖北省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沙湖公园、楚河汉街 湖北省美术馆

走进湖北美术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高大的石

柱与玻璃幕墙对比鲜明,在限制参观人数的情况下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空间的巨大。弧形的前厅设计独特,这也使得整个空间的延展性变得更好,前厅的天花板也采用了玻璃与墙体相结合构成方法,显得整个建筑风格统一,和谐完整。

美术馆展厅的结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展厅均为一个独立的房间,各个房间之间以走廊相连。在每个展厅中,作品都悬挂在四周的墙面上,这就显得整个展厅十分空旷。我想这一方面是为了作品展出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当参观人数较多展厅空间较为拥挤时,游客能够有序地参观从而保证安全。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有着明显的中轴线,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这让我进一步接触和认识楚式建筑的独特魅力:大气磅礴、庄重古朴。

博物馆的展厅布置与美术馆还是有较大不同的,相较于美术馆的后现代和抽象,博物馆的展厅要更加古朴典雅。可能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博物馆内的灯光比较柔和,除了公共休息区,一般不会采用大规模的照明设备,这也给那些沉睡千年的古老文物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与美术馆相同的是,各个展厅之间和展厅内都有较为宽阔的走廊通道,这应该都是出于消防安全和疏散要求的需要。同时博物馆内还设有专门的多媒体展厅,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带领人们欣赏古老文化之美。 沙湖公园 沙湖公园环绕沙湖而建,小桥流水、青草蔓蔓,再加上古朴的亭台楼阁,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之感,与远处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公园,给了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们一个摆脱钢筋水泥森林的休闲空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楚河汉街

漫步汉街,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令我不由得眼前一亮。

汉街主体采用的是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同时,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使得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建筑风格在这里相互交融、完美结合,给我们奉上了一场关

于建筑的视觉盛宴。 在汉街中,还有许许多多新奇有趣的休闲小品。店家为了吸引顾客,纷纷把自家门前的休闲去布置得既时尚又温馨,也令我们久久挪不开步子。除此之外,楚河两侧的沿河观景区内也设置有很多可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坐在另一侧远望汉街,有两座建筑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外墙的设计上做了独特的变化,一个用金属架搭建,另一个则是采用了集装箱式结构,都是很有创意的设计。

第四天,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昙华林 黄鹤楼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时期。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让这座颇有些神话色彩的古楼名扬天下。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历朝历代都不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虽然早已不是初建时的模样,但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雄浑中不失古朴的特点和富于变化的美感。在楼内有历朝历代的黄鹤楼模型,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建筑风格的不同。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在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伫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从大门向内看,整个纪念馆巍峨庄严,有着民国时期特有的建筑风格。

踏进纪念馆,仿佛置身于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那种紧张而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尤其是会议厅,令我仿佛看到

了当年秘密召开革命会议的场景。整个会场布置得庄重严肃,这一点从桌椅的颜色上就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除了会议厅,当时的军令部等各个部门的布置也十分庄严有序,这也是由建筑的现实意义所决定的。 昙华林

昙华林是武昌区粮道街的一个老街区,位于武昌城东北部,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走进昙华林,处处可见百年以上的古老建筑: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近代中国的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昙华林的另一大特色,我认为是那许许多多精致而有趣的小店。

复古的建筑风格配上门前的花花草草,再加上店主人手工制作的各种纪念品,令我流连忘返.。走在昙华林的石板路上,静静领会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魅力,享受宁静小街的美好,建筑,原来也有着安抚人心的作用。

四、实习心得

经过这短短四天的实习,我虽然没有完全领略武汉建筑的特点,却也有了自己对与建筑的些许感受。江城武汉,古典与现代并存的美丽城市,虽然忙碌,但人们仍能在忙碌中找到那么一些宁静安详的角落放松身心;虽然高楼林立,但仍有许多古老的艺术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在这次实习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碰撞对建筑的影响。艺术无国界,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这应该也是未来建筑风格的走向。

河北工程大学

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1301班

学生姓名:连齐楠

实习时间:2014.4.14-2014.4.26

指导老师:马玉洁

武汉实习报告

武汉实习报告

武汉实习报告

武汉投资实习报告

武汉晚报实习报告

武汉电视台实习报告

武汉植物园实习报告

武汉电视台实习报告

武汉传神实习报告

武汉铁路局实习报告

武汉实习报告
《武汉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