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谷 里 见 闻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谷 里 见 闻

王立富供稿,谭勇整理修改

一、传说

1、石人石马

谷里镇为什么会称为古镇?据老辈人讲,谷里的历史比黔西还早,而且谷里有八大庙和许多古迹,现把我所知道的讲述如下:

从石人石马开始吧,石人石马位于现在加油站的对面,大、小坟山交联之间,从这里翻丫口到现在的政府大楼门一直到箐上是原来的老路,从石人石马翻丫口这一段叫半边街。关于石人石马有一段小小的传说,石人在满清时不知是哪一个皇帝的手里,它变成人形去北京考上了举人,回来后,京城的报子来谷里报喜,问遍谷里街上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没有这样一个人。后来据说在一个清天明月的夜里,有人看见一匹白马在田里吃谷子,当时就在田里抓一把稀泥给它打去,此马就跑向半边待方向就不见了,第二天早上,发现此马的人顺着半边街方向去找,走不多远,突然发现有一像马的石头上有打上去的稀泥还在,而且未干,才知道是石马作怪。接着,在石马旁边又发现了石人,像貌和进京考试之人一模一样,这才知道石人进京考试之事。有关人氏才在石人的上面刻一小印,至今还在。

2、九张碓

九张碓位于现谷里中学的左面,离谷中大概几百米,现在上面泥巴遮盖,要把泥巴挖开才现出来,本人现年75岁,从来没有去过,所以无从下笔,只听上辈人讲,有一户人家住在九张碓的侧面,晚上听着有九张碓的声音响,第二天每张碓的石 窝里都有一小点米,将这九个石窝的米拿来煮饭,刚好够他家一天的生活用粮,每天如此,后来被一懂地理的人知道后,就叫他家再打一张,凑足十张,就可有多余的米了,结果把这张碓打了以后,晚上就听不到九张碓的声音了,就更不要说米了。从此,古迹就遭到了破坏。

至于后来打的这一张碓,走访下来,有的说在原址,有的说在对门(现在马路右面隔九张碓大约200米)的山脚,山脚这一张,本人亲自去看过,大约有30公分左右的过心园形,深度不过十多公分左右,在原址上的这个,泥巴盖起的,没有见过,后打的这两张石碓,不知是哪一张,本人就不知道了。

3、上马寨的传说

关于上马寨的传说不一,本人只写我所知的一方面,从下寺庙往东(钟山方向)大约半华里左右就是上马寨,据说张百万家有匹母马,下一小马驹,于肚下多有一支脚,不能行走,整天睡在圈中,周身都是粪便,又长不大,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听说后,找到张百万买他这匹小马驹,用10两银子成交后,此人就把小马驹牵出来在寨子侧边的龙滩里用滩水洗刷小马驹的周身上下,只见小马驹边洗边长大,洗净后,小马驹就不长了,成为一匹高大、漂亮的骏马了,然后在身上拿出一条绳子把马肚上的那一支脚捆在马肚下面,跳上马背,抽上一鞭,如飞而去。上马寨因此得名。

二、记忆收寻

从加油站背后顺坡上来正丫口上就是火神庙,也就是现在叫的火神楼。上街过街楼,里面的神像是温,火二神,面对街上,上楼的位置就是现在徐老的住房进门去后,火神(红脸)在先,然后左面才是温神(青脸),两尊神像都是圆眼、像貌很凶恶。

从火神楼下来到现在的三叉路口,位于张恩杨和张少明住宅的门口就是古迹一步三栋桥。

从三叉路往黔西方向行不过二三十米靠右面就到现在林世荣的住宅,从林的住宅进一小巷走不多远,就到了上寺庙的遗址。

上寺庙,我只知道叫上寺庙、文昌宫,其他的名字我就不知道了。上寺庙下殿门前,是一小块草坝坝,从坝坝到庙门要上几步石梯,石梯有几步就不知道了,因为当时我只有十

一、二岁,没注意庙的正面堰坎上有四棵柱子,两边各有一尊土地神,庙门是六合门,门上面有一匾,写的什么,记不清了,经常只开右面耳门,从耳门进去,除了过道而外,左面才是神像,一共是三尊神像,紧靠过道的两尊是文武财神、骑虎的为武财神,靠左一尊是文财神,(据说原来是公虎,后来经胡海林修补时,就把它变成母虎),神像前面,财神往左有一干隔把两尊神像隔开,干隔的左面就是关圣帝君神像,也就是关云长,神像的面容是红脸、长须、丹凤眼、卧蚕眉,坐像面前两尊:右面是周仓,左面是关平,神像的侧面耳房为和尚住房。神像的背面有三口石碑,因那时我是一个十

一、二岁的小孩子,没有注意上面写的是什么,我估计这三口碑(有一米多高,

七、八十公分宽)所述的大概是此庙的修建过程与来历,希望由政府出面尽力寻找,哪怕就是打烂,只要有

一、二块也行,作为一个研究考查的根据。

三口碑的前面就是天井坝坝,完全是石板铺成的,天进两边是厢房,板壁花窗结构,分楼上楼下两层,房子为小青瓦盖的,一个式样。

天井过去也要上几步梯(几步石梯记不清了)就到了上殿的檐脚了,也有四根柱子,右面是一口是一口大钟,左面是大鼓,两者都有木架,中间稍靠大鼓的地方放着化钱炉。 上殿的房子第一层上去就是六角形的宝顶在第三层上有一个葫芦形的尖尖,有时候,每到太阳要落坡时,在三叉路这里可以看见太阳照去的反光,很多人就说宝顶亮了,后来我才听说上面有一尊(不大)乌铜小神像,我估计就是此物发光,后来此物落于何人之手。房子全部盖的是筒子瓦(园形的)。

关于里面的神像来说,一进大门(也是六合门)就是文昌帝君,所以此庙又叫文昌宫,大门头上有一块匾,上写文教昌明。文昌帝君的神像有神帐,平时不打开,那段时间,碰巧我只得一次见,只记得是白脸,有无胡须记不请了。

从文昌帝君左面往里进去,靠右面(文昌背后)是观音神像,全部装金,坐莲台,手执杨枝玉净瓶,和观音并排的左面是太上老君,道家打扮,盘脚坐在青牛背上,青牛是卧着的(青牛是水牛,不是黄牛)和老君并排的就是白龙神像,坐骑是一条白龙,白龙神穿白,外穿一件外套。

从三叉路下行大约30米左右,也就是现在范东元的住宅门口街中心为灯杆的位置,谷里全街有三棵灯杆,此为第一棵,第二棵是在现在严长发门口街中心,第三棵是在梅云仙门口街中心,这三棵灯杆每年除夕以前就要把它竖立起来,灯杆上面用木板钉成房子式样,避雨用,灯杆的最高处,雨蓬下面是用木料钉的四方形用红纸糊上作为玉皇灯,灯杆两边,玉皇灯下来一点就是白果灯,一个接一个的排列在灯杆两边,隔远看去,非常好看,灯杆下面,有两排灯应36天罡之数,天用一盏作玉皇灯,地用一盏,作元霄灯和祭祀逝去的先人之用,所以去了两个,只有34个了。

稳固灯杆的木笼架子,架子上面供有用红纸写的土地神位,每年这三棵灯杆亮灯的油开支专门有一块土地叫灯杆大土,在现在新政府大楼后面。

再往下行隔几户人家,就到了古迹(对面两口碑)的位置,也就是现在史良恒与对面余少舟两户人家的门口,从史良恒与刘合银之间的小巷往前,行半华里就到后麻窝白龙坡脚的古迹(石锣石鼓)现已损坏搞不响了。

史、刘两家小巷对门就是挑水的水巷口,叫水巷口,从水巷口往里走不多远就是水井,水井坎上就是龙王庙,庙房还在,只是改修过了,里面的神像就是龙王神像,其他还有什么神像我就不知道了,

从对面两口碑,史良恒住宅往下隔两户人家就是观音庙,(庙房还在)里面就只有一尊观音神像,神像面前有没有两尊善财童子,本人记不清了,观音这尊神像塑很好,神像全部穿金,坐在普陀崖里面,普陀崖全部把神像罩在里面,崖的边缘还塑有西游记里的唐曾、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一件不少,都有的,这尊像的设计从我记事起直到现在,我一直佩服。

从观音庙往下行,到现在的蜂窝煤厂,现在的蜂窝煤厂前面,街面房子就是万寿宫,在解放前,就被改成区公所,现在全部拆毁,后面房子的式样,有哪些神像就不知道了。

从万寿宫往下行到现在新邮电局左面进去,(老镇政府)包括才能邮电所(现在卖家电的这幢楼房就是川主庙,里面有哪些神像我也不知道,庙子的结构也不知道,只知道面对街面是戏楼,解放前两年的时间,我去看过戏,好像是刘十四娘打叉,关羽走麦城

从川主庙往下行到小学的大门,从小学大门往上数四个门面,就是祖师楼,结构与火神一样,也就是城门的式样,据说原来县城是设在谷里,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才设在黔西的这个本人就不知道了。祖师楼上有哪些神像我不知道,未进去过,不过以祖师楼为名,应该是真武祖师,也就是北方真武大帝。

紧靠祖师往上街方向错开一点和小学的操场相连是一人高的坎坎,坎坎上面就是城皇庙,庙房是一般的穿斗房子,庙门对向谷里田坝,一进庙门靠左方有判官司,无常大爷,牛头、马面、鸡脚大神,靠右进去一点就是两尊城隍神像,靠右一尊是泥塑的为坐城隍,靠左一尊是木雕的为行城隍,至于无常、判官,鸡脚,牛头、马面的排列因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判官是白脸,一手执笔,一手执簿子,两个无常肩扛一把伞,都是脚穿草鞋;鸡脚是一只公鸡脚,一只母鸡脚,人的身上,饿肚皮,衣服是披着的,现出肋骨,身子有点向前倾,肋骨几乎挨着背脊。舌头出口大约尺把长,牛头是牛头人身,马面是马头人身,牛头、马面脚穿不穿鞋,庙门口有无土地记不清了。

下寺庙(又叫水口寺,回龙寺)从河沟顺马路往东行十多米靠左面就是下寺庙,至于庙中的神像有哪些,本人没有进去过,只有前面的韦陀本人见过一眼,走访一些年高之人,有不知道,知道的人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不识字,叫不出名字来,但也有知情者(不具体),就是说前面是韦陀,进去有三官神像,观音神像,送子观音,十二圆觉等神像,这里神像解放前,设粮食仓库都没有损坏,解放后的

一、二年也设粮食局仓库,也未损坏,后来仓房不够用才损坏的。

据知情者说,下寺庙原来很小,是一个叫陈兰山的和尚(此人的坟墓在上寺庙侧边,还完好无损,有一镜子碑),来扩修的,包括补修上寺庙,此人的法名叫陈永祥,他们佛教给死人做法事时都有他的牌位。

灵官庙,又叫灵官台,位于现在百米新街右侧背后水巷口(又叫下街水巷口)正对面,里百的神像只有一尊灵官神像,据说从水巷口一直向东是去钟山的老路,此路弯弯曲曲形如一条白蛇,正对准谷里的狮子山,取名叫百白蛇夺狮,对谷里街有影响,才修此庙镇压白蛇,这尊神像我也没有见过,但传说中娄是脚踏风火轮,右手执鞭高举过头,左手挽诀,圆鼓眼、阔嘴、恨着对准白蛇。 城隍会

每年的古历五月二十七日为城隍会的日期,闹热得很,首先是土地打马游街,清扫街道,小鬼随后跟着,转回城隍庙后,就出抬朝八庙,才把木料雕的行城隍抬出来,前面有两个高跷,头戴沙和尚脸壳,再后就是抬阁,观众喊抬娘娘,下面用木料钉的灯笼架子,中间竖一木杆,用青年男子化妆成美女的像,一只脚用白布绑在中间木柱上,一只脚用白布绑像女人小脚形式在外面,穿上女人鞋,身上穿女人衣,用人抬着走,跟着就是城隍,小鬼在最前面,可以沿路抓东西吃,被抓东西的店家不能动气,动气了就得不到祝福。此活动如果恢复以后,比耍龙还闹热。

青教会

古历正、二月(具体不知是哪一个月,记不清了)的青教会舞龙更闹热。 打青教的时间为7天9天11天,看开支安排,开支能做7天就做7天,能做9天就做9天,再多一点,就做11天,原谷里打青教的开支是由青教会供给,因青教会有一笔土地款,位于原来的青山村,打青教的时间不得固定,到了那一个月,由先生看期,看到哪天就从哪天开始。最低不低于7天,最高不超过11天,也要朝八庙,纸火方面有灵官、温、火二神,还有一些神像,那时我们才头十岁,只图好玩,没注意。

神像方面,有些神像没有坐骑,有些神像有坐骑,或马、虎、鸡等等,对我印像深刻的是八仙的画像与禄官神像(纸扎的),此一艺术出自民间艺人胡海林老师之手,凡雕、塑、画、扎样样精通,由四川迁来谷里落户的,每逢谷里的城隍会,青教会都离不开此人,如果有机会恢复此两项活动,还得去找艺人才能做到。

在谷里打青教的日子里,此人在上寺庙的上殿屋檐下面用彩色画上八仙的画像在纸上,然后贴上去,不论你距离远,看去都很如意,对我印像很深,再就是纸扎的灵官神像对我印像也深,灵官神像足踏风火二轮,一足站定,一足向前,就好像登开风火轮走的形式,身穿盔甲,盔甲与戏台上武将穿的一样,甲是黄金泊纸做成,头上戴盔,面貌是圆眼阔嘴,右手执鞭,左手挽诀,犹如活的一般。下面用木头锯有四个小轮子,轮子上面铺上木板,把神固定在木板上,用时推着走,其他如温火二神,坐骑记不清了,只是面部和灵官一样,也是古眼阔嘴,温神是青脸,火神是红脸。在这几天中,坐家户每户发一张印有“清洁平安”的纸条,象征着每家每户都清洁平安。

活动期间,非常闹热,满街人山人海,花花绿绿,十分好看,如果遇上天旱,还要增加一个旱扒,旱扒的式样,也是一个人,头是偏着望着天上,下面仍固定在小木车上推着走,后面一人用枪对准旱扒背上(不知是真枪还是火枪),隔一下打它一枪,隔一下打它一枪。

城隍会,青教会这两项活动有生之年能够恢复的话,对谷里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古迹

古迹娘娘井位于现在新街下面最后一个涵洞的出水处,顺河下行几步,井的结构是一天生石面的是间有一个形同女人生殖器的小孔,形象逼真,因此而得娘娘井之名,从中间小孔中冒水出来,高约十公分,此水一年四季不断,此水非常好喝,当地群众作为饮用水,几年前已被破坏;原因是出水量小,不够用,认为打大一点就多一点,结果也不见增多,导至古迹被破坏。

从娘娘井顺河沟坎下行几十米就到了十迹桥上一尾鱼,桥下一尾鱼(此就是现在谷里街钟山的马路必经之地),此桥下面有一石头,形如鱼形,后来在桥面用人工打一鱼形,配着,所以称桥上一尾鱼,桥下一尾鱼,此古迹和石人石马是谷里所有古迹当未被破坏的幸存者,至今还在。希望有关部门加以保护,特别是石人石马。

本人所知道的、眼见的,经历的已全部写完,因从小喜欢古迹、庙宇、神像,加上现在国家要恢复谷里古镇的面貌,心里非常高兴,非常感动,这是党和政府对谷里古镇的关怀,恢复古镇修建新街,我作为谷里的一个公民,有义务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写出来作参考,不管在恢复八庙时,以我现在的年龄来说,能不能看到,心情都是舒畅的.

暑假里的见闻

新泰市谷里镇卫生院

谷里小学秋运动会简报

谷里镇治安巡逻队工作计划

谷里镇中心小学简介1

谷里镇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谷里中学连片教研工作计划

谷里街道宣传片解说词2

谷里中学科普宣传周广播稿

谷里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谷 里 见 闻
《谷 里 见 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谷里中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