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溪柄镇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2: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溪柄镇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

2.项目实施单位:福安市溪柄镇政府

3.项目负责人: 陈文卿、陈志韬、陈光铃

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宁德市农科所、宁德市老科协、市拔尖人才协会

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建设绿竹丰产示范片4000亩、引进推广绿竹新品种10个以上,并建立绿竹品种园;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21个村级联动服务站;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5项。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溪柄镇是福安市的农业大镇,溪柄镇党委、1

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新一届党委政提出了“1234”的农业发展战略即:一个面向(市场),二个深化(加工、流通),三个改善(改造品种、改良品质、改进技术),四个壮大(水果、绿竹、茶业、禽畜等四大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这一重点,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我镇农业与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镇农业目前还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是很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还未形成;四是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大力实施科技示范战略,促进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推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加快我镇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溪柄镇位于福安东南部,东毗松罗、南连赛岐、西接坂中、北依城阳,方圆128.4平方公里,山地12.6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万亩),耕地1.9万亩。全镇下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个镇办林场,共有人口3.5万人。溪柄镇是闽东的老区名镇、农业重镇和科技新镇,是宁德市农科所、宁德市农业科技园区、福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驻地, 2006年被宁德市老科协列为工作联系点。

我镇具备良好的科技基础,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4名,助理农艺师17名,有3个农业主导产业专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600多名会员,有农民技术学校1所,2个科技活动中心,建立了46名农技人员参加的科技术服务团。我镇是农业示范乡镇,农业有较好基础,目前以葡萄为主的水果、茶叶、绿竹、畜禽养殖已成为我镇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现有葡萄面积8000亩,茶叶面积13000亩,绿竹面积8000亩,禽(主要是麻鸭)年存栏2万羽,畜(主要是生猪)年存栏3万头。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以绿竹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溪柄镇是福安市绿竹主产区之一,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绿竹产业已成为我镇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镇现有绿竹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绿笋3000多吨,绿竹产业年产值达1400多万元。绿竹产业已成为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总体而言,我镇的绿竹产业虽然起步发展早,但产业化程度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有:一是户均规模小,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经营管理粗放,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二是绿笋和竹材加工滞后。绿笋主要以鲜笋销售为主,保鲜与精深加工还未起步,商品化不高,出产高峰期间,鲜笋销售难,价格不稳。目前我镇尚无一家绿竹材深加工企业,主要向外销售原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绿竹产业的积极性;三是扶持绿竹产业发展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不到位等情况。

为进一步加快我镇绿竹产业的发展,发挥资源、区位、特色优势,

做大做强绿竹产业。本项目重点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在白沙和黄兰建立4000亩绿竹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在绿竹生产基地建设上应突出把绿笋的绿色食品生产放在首位,按照《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福安绿笋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福安绿笋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的操作规程,在抓好绿竹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施用农家肥、有机肥料或生物肥料等,提高绿笋的品质质量,达到有机食品质量要求。引进与培植加工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绿竹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壮大现有,培育本土,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扶持一些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带动力强、以生产加工绿竹笋和绿竹材为主的企业发展,以实现我镇生产的绿竹产品能就地销售、加工,就地增值、增效,调动农民发展绿竹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加工带动种植,种植推动加工的良性互动发展态势。注册“福安绿竹笋”地理标志商标。对外销的绿竹(笋)一律进行品牌、商标管理。并从生产工艺、质量检测、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宣传推介、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入手,迅速提高“福安绿笋”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统一质量标准,打造品牌信誉。

(二)大力推进服务站建设,健全科技服务网络。

把科技信息服务网点建设和技术信息进村入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点,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强化科技推广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村级联动站、立峰村葡萄协会、白沙绿竹产业合作社,建立综合技术服务站,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入户”,提高农村科技公共服务能力。计划投入5万元配套经费,建立21个村级联

动服务站,将我镇26名农业技术人员、180名农民技师和村级农技员、农函大学员做为服务主体,建立“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点。使农民足不出户可实现农产品的交易,了解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以及致富经验,同时还可通过网点与农业专家交流,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依托宁德市农科所、宁德市老科协、市拔尖人才协会等技术力量,以突出我镇四大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了农村工作的始终,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办班、选送培训等形式,抓好农村技术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技术能手、科技创业人才、科技经纪人等农村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年进行各类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次以上。

五.经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经过项目的实施,绿竹丰产栽培每亩可使产量增加一倍,以及使绿竹笋品质有很大的提高,每亩可新增产值达1500元以上,4000亩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可新增经济效益6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保鲜与加工可使经济进一步提高。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与实施,提高我镇绿竹产业向更高产业阶段发展,

能有效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示范村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按照“布局科学、配套完善、适度超前、注重质量、体现特色”的原则,认真制定计划方案,抓好示范村及示范基地建设。

(二)加强技术支撑

发挥高校、科研单位在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托宁德市农科所、宁德市老科协、市拔尖人才协会的技术力量,加强产学研协作,优化集成各方资源,结合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科技周等活动,组织引导科技人员到示范一线创新创业。

(三)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以项目为抓手,结合实施“一乡一业”科技专项、“星火计划”和农火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争取上级项目扶持。二是镇政府将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相关项目建设。三是调动示范村、示范企业和示范户建设主体积极性,逐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在农村小额贷款上给予支持。

关于溪柄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某镇城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金凤区良田镇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超市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操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溪柄镇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溪柄镇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