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大运河兴衰到政治经济变迁——《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作业 从大运河到政治经济变迁——《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读书报告

从大运河到政治经济变迁

——《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读书报告

F1307103 焦点 5130309011

《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由毛峰、吴晨、吴永兴、李强、唐建波、李喜佳集体完成,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京杭大运河的时空演变,梳理了从商周起直到二十世纪末,三千多年来,我国运河(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的开凿、整治、演变和衰落。这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认定、评估、规划保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京杭大运河的利用与沿线文化复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京杭大运河是和万里长城齐名的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人类文明的奇迹,她横穿我国钱塘江、长江、淮河、海河五大流域,空间跨度一千多公里,连接了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同时,京杭大运河时间跨度近三千年,她的兴衰折射出我国政治经济的变迁。本文将主要阐述阅读此书之后,我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大运河兴衰所反映的历史变迁。

京杭运河的历史要追溯到2400多年以前,也就是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 486 年)。当时,吴王夫差进攻齐国需要运兵运粮,于是他征调大批民夫,在现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连通长江与淮河的运河——邗沟,这成为后来京杭大运河在江苏境内极为重要的一段。接下来,历史的车轮翻滚到了隋朝——我国的运河史上极其重要的时代。隋文帝时期,国内开凿了广通渠、山阳渎、丰兖渠等,造福了百姓和国家。之后,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先后完成了四条运河开凿,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七百多公里的运河系统。 南北大运河工程的完工标志着我国运河工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并带动了漕运的兴盛。她沟通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国家在沿线的控制力。 但是,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隋炀帝操之过急、强征暴敛,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强征劳力、虐待劳工甚至征用妇女服役,其残暴和穷奢极欲导致运河两岸民怨沸腾、*

四起。最后,在第三次下扬州时,隋炀帝命丧叛军之手,隋朝也作为陪葬二世而亡。唐朝在运河上完整地继承了隋朝的遗产,同时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国家粮食运输体系,这使运河常常关系到朝廷的危亡,在藩镇割据中成为咽喉和命脉。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休,政局动荡,运河主要服从于军事需要。北宋期间,前代的运河格局被继续继承,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网络得以建立。这时,水利工程和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复闸、澳闸、套闸等纷纷被发明。

南北大运河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她维护了国家统一,方便了南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自从南北大运河建成起,除了唐末持续仅数十年的五代十国,诸侯割据、分区而治的局面再也未曾发生。

同时,南北大运河带来了人口流动,大批商贾往来贸易,使运河沿岸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她规模空前地加强了南北物资经济的交流,推动了运河沿线农业、服务业和手工业等的全面发展。大运河通航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和物质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聚集,运河沿线的一些城市,如开封、扬州、镇江、杭州等迅速发展为人口聚集中心和商业中心。此外,大运河的开通还促使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以大都为都城,与经济中心江南相距甚远,经南北大运河的海陆联运靡费甚巨。为解决大都水患,郭守敬设计开凿了金口河、坝河等,同时为了维系大都的漕粮供应,加强朝廷对南方富庶地区的控制,忽必烈下令开凿连接大清河和泗水的济州河,这开创了综合调度大河的先例,表明元代运河规划和工程设计的宏观视野。元代把运河改成直线后,从北京直达杭州,运河行程比隋朝时期的南北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明代,运河完整地继承了元代的格局,同时又提出了诸多治河方略,比如“蓄清杀黄”、“束水攻沙”等。 经过元代大刀阔斧改建后的京杭大运河高屋建瓴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这一段时间,政治中心北移而经济中心却逐渐定居江南,正是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她紧密联系了全国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沿岸城市的兴盛。明朝时,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流通极为发达,这带动了新兴市镇的勃兴。工商业市镇普遍兴起,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加,专业性或综合性贸易中心及市场数量增加,劳动力市场形成,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尾期。在康乾盛世,大运河的管理和治理都相对成功,漕运制度也较为完善。然而,至乾隆晚期,河工日渐松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朝廷腐败、国力衰退,京杭大运河由盛转衰。黄河多次决口,淤塞运道,清廷不再及时修复,而是借黄济运,勉强维持。嘉庆时期,河患加深,几乎每年决口,运道淤塞严重。道光初年,运河处处淤塞难通,仅存一线河形。咸丰年间,大运河长江以北运道大部分被黄河淤塞冲毁。同治年间,漕粮改以海运为主。光绪后不久,京杭运河名存实亡。这其中也有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外来先进力量如海运、铁路也凭借自身的运输效率冲击着京杭大运河。最终,拥有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慢慢地衰落了。

正如大运河的兴旺促进了运河城市的迅速崛起一样,大运河的衰落也给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京杭大运河断航,河运随之中止,这对主要依靠交通运输产业的沿河城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此情形下,运河城市被迫转型。由于区位条件的不同,运河城市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这同时又导致了运河城市的分化。文化运输格局的变化,也导致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本依靠大运河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如徐州、宿迁、扬州等交通性城市,原有经济基础薄弱,随着运河的中断而一蹶不振,很难有新的发展。而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中心。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政府无暇顾及运河航运,对运河只是进行小规模整修,许多水利专家提出的治理运河的方案也难以付诸实践。 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大运河的新篇章。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京杭运河的建设,分步骤、有计划地对京杭运河开展了综合性整治和大规模建设,同时改建和开凿新的运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京杭运河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和各级政府更加注重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利用,航道建设也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经过治理,近九百公里的京杭运河河道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千年运河重焕生机。目前,京杭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的东线,为改善北方生态环境,促进北方城市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京杭大运河发展了水运,形成了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沟通了南北交流,促进了区域共同发展。此外,京杭大运河的通航,给沿岸城市带来了复兴。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水运的大动脉,她便利了交通,促进了南北民族的融合和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政权的稳定;京杭大运河又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她沟通了政治

中心和经济中心,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将我国的漕运事业推向高潮。大运河之于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可以从大运河的兴衰窥斑见豹地了解政治、经济的变迁。

京杭大运河往昔的繁荣和辉煌已经不再,但是我相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奇葩,作为华夏大地上伟大的工程,京杭大运河一定可以南水北调和交通运输在新时代找到契机,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毛峰, 吴晨, 吴永兴, 李强, 唐建波, 李喜佳.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

[2] 董文虎等.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从读书笔记到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从优秀到卓越》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

关羽从人到神的演变

制度变迁:从家庭承包经营到合作社

32年高考变迁:从雷锋精神到话题作文

29年高考变迁:从雷锋精神到话题作文

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清华一门课到《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体会

从大运河兴衰到政治经济变迁——《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读书报告
《从大运河兴衰到政治经济变迁——《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