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尤其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爱与奉献,让我很感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这句话人人皆知,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当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我就立志做一名好老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呢?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呢?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最好”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挑战,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每天上完课都有些遗憾,但也正是这些遗憾促进我思考,怎样做才会更得当?更有效?我相信如此坚持,我也会与昨天的自己相比,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每天读一点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三、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从教20余年,李老师一直不停地阅读,“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李老师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 “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我们可以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作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