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章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800字)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章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第十章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一、教学目标:

1法。

2

3

4

1 2

. 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并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和方. 掌握教学目标确定、说课及其教案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 掌握教材研究和处理的技巧。 . 形成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教材处理技巧、教学目标处理技巧和教案编写 . 难点:说课的要求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解为主,适当互动。一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解研讨,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二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分项教学训练,逐步形成语文教学设计基本技能。

四、课时安排:8学时,其中训练5学时。

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首先,研究教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确定教学策略;然后分析学情,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最后,以教案等形式呈现出来。可见,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主要是研究和处理教材的技能、教学过程设计的技能与教学设计呈现的技能。

一、教材的研究与处理

研究和处理教材就是要从使用教材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去实施具体的教材分析与处理技术。所以,研究和处理教材的实质是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调整、加工和组合的结果。研究和处理教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抓关键、明取舍、定角度。

(一)抓关键

抓关键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所应具备的第一大技能。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材的关键之处主要体现在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的地方。

1. 抓特点

抓住教材特点使之在教学中更为鲜明,这是处理教材的首要技能之一。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注意抓住教材的特点,以便作为教学的主要着眼点。

案例一: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片段)1[1]

2. 抓重点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抓住教材的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作为教学的重心,使之成为教学的重点,也是研究和处理教材的重要技能之一。同册教材或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重点,那么什么教材内容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呢?

案例二:《〈呐喊〉自序》教学设计2[2]

3.抓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教学的目标要求来判断教材的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是教学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化解策略,是研究和处理教材的又一重要技能。

案例三:《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片段)

(二)明取舍

语文课程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不同之处是,后者的教学内容相对确定,知识点是明确的,而语文的教材具有不确定的品质和难以把握的特征,这给语文教师处理教材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进行理性地取舍和明智地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所应具有的第二大技能。那么,如何对教材与教学内容进行理性取舍和明智选择呢? 案例四: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片段)

1.明确取舍内容。

选取教学内容必须为学生的学习需要着想,它要求所选内容必须是: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

(4)有利于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有利于学生借助教材范例,领会观察、积累、联想、表达的方法技能,同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遵循取舍的要求。

(1)遵循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时举握的材料可能有很多,但处理教材时应取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材料,放弃与教学目标关系不甚密切的材料,甚至“忍痛割爱”。

(2)遵循主体。钻研教材时了解的情况可能比较全面,内容也比较丰富,但处理教材时应取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放弃与主要内容关系不甚密切的材料。

(3)遵循学情。钻研教材时教师对有关问题的观点可能掌握得较多,但教学时应取与学生实际(如认知规律、学习风格等)契合机率较大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3.把握取舍途径

取舍教材,可从三方面入手:

(1)取舍内容。如案例四中修改后的设计就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忽略文字较为艰深的6到10自然段,选择了前五自然作为教学的突破点。

(2)取舍资料。如案例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参考材料极其丰富,有故事、实例等,但教学时只选取名言和名句,因为名句、名言短小而精警,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容易记忆。

(3)取舍观点。如案例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很多,如征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等,在教学中可以简单展示,但教学设计只能从实际出发,选取比较合理的一种观点贯穿教学全程。

(三)定角度

一篇课文虽然内容是固定的,但因为涵义丰富,各人的理解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处理教材时,就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所应具有的第三大技能。那么,如何给教材确定角度呢?

案例五:《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片段)

以上的教学设计,在选择和确定教学角度的依据方面,一是角度的新颖性,二是学生的兴趣,三是角度的深刻性,衡量标准是教学目标与适宜师生对话。这给我们选择和确定教学角度带来很大启示。首先,最佳的教学角度实际上指的就是最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因为选择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教材确定角度。

1.选择有新意的角度

按照常有的规律去阅读,学生的阅读思路也就比较单一,事实上,读者阅读的视角不同,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学生已经能够抵达的角度,而应该选择较为新颖的角度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水平。例如案例五,选择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这些角度对《十八岁出门远行》进行教学,属于常规性的教材处理角度,而叙事形式的角度,就很有新意。因为学生初次接受这样的先锋小说,都反映“别扭”“不习惯”“似懂非懂”,也就是说,这种不一样的叙事形式在深刻地冒犯着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感受世界的方式。而让学生品味甚至接受这种冒犯,无疑是拓展学生审美空间的一个有益尝试,并必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角度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五”,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这些角度进行教学,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小说起教师就已经是如此教学了,再加上同单元其他传统小说解读大都也如此,所以学生并不感到新鲜,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他们对小说的叙事形式感到“别扭”“不习惯”“似懂非懂”,可就因为其不懂,才更能触发其求知的欲望,也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选择小说的叙事形式作为教学的角度,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更利于生本、师生对话。

3.选择有深度的角度

教材的涵义是丰富的,其内涵层面必有浅层次的也有深层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视野、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选择能帮助学生达到应有的认识高度的角度。例如案例五,如果选择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这些角度进行教学,就很容易肤浅地将《十八岁出门远行》处理成一个成长故事的主题来解读,那必然无异于买椟还珠。因为作为余华先锋小说的发轫之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主要告诉人们小说“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的问题。所以选择有深度的角度进行教学,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把握文本主旨,也更容易实现提高认识、启迪思维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

优秀的教学过程设计都具有很大的“弹性”。语文教学过程设计必须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超前性、预测性,二是差距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创造性和想象性。语文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设计:

(一)根据学情设计教学过程

1.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设计教学过程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可见,学习语文的兴趣和需要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内部动力。所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看作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己新的经验。

案例六: 《雨霖铃》教学设计(片段)

3.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正如奥苏贝尔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起点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除了对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进行分析,我们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滋味。

案例七:《剪枝的学问》

4.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设计教学过程

尽管处于小学或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有其共性,但每个人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反馈等的速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即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又称学习偏好,指学生对不同学习条件的偏好或需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就必须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例如就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看,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自然“口语表达”和“写作”状态就屡见不鲜。因此,农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创设教学情境时,独具慧眼,选择并引入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且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让他们也能“说”好和“写”好。

5.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对于态度情感是教育目标给予了以往所没有的重视,而语文教学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因素。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均文质优美,形神俱佳,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与情致。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设计中应该格外注重情感体验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注重感性体悟的诱导,提倡多元性的探索。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1.可以通过提炼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过程

所谓提炼教学主题,实际就是设计教学思路,就是这堂课分几部分(板块)来讲。教学主题是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整体教学结构中的一个小单元。它不单纯是指教学内容的主题,它可以说是—个教学目标的主题。它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的主题。提炼教学主题关键在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富有创意的设计课堂活动。能否提炼出恰当有效的教学主题,标志着一个语文教师的钻研、处理教材的水平和创造力。 在运用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要区别教学主题设计与话题教学。话题设计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问题作为教学突破口,具体说提炼一至两个有关文章整体理解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或者找出课文的关键段和关键句,让学生根据上下语境,前后勾连,反复阅读,仔细体会,深入思考。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

案例八: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2.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支架来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支点就是课堂中教师根据文本特点或学生特点而选择便于教与学行为的枢纽或

平台。有时一篇课文比较复杂,读者一时不易把握文脉,这时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取一个或几个切入口作为教学的支点(教学支点可以有一个,也可有多个),来实施教学过程。有了教学支点,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教与学双方活动就有了平台。

案例九:《晋祠》教学实录片段

3.提炼主问题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主问题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这种教学设计直指教学目标,有利于达到高效。

“主问题”相对于阅读讲析过程中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主问题的设计要深,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设置难易适度的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案例十:《窦娥冤》教学设计

(三)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设计教学过程

从教学理论角度看,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艺术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为保障,教学艺术的实现一般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等为保障。如“案例九”于漪老师执教《晋祠》,借用了《中国名胜词典》中一段介绍晋祠的文字,这段文字的介入,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了一个比较的对象,所以的阅读活动变得有目的,因而也就更高效了。而于漪老师采用听写的方式来呈现这段文字,很自然地落实了对初中生进行字音、字形教学的基本要求——正音、辨形、析意都在看似简单的听写活动中体现了,所有活动都明确指向了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整个教学环节安排得丝丝相扣,相当完美。新时代的师范生或新手教师虽然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么是方向错误、要么是颠倒主次、要么是方法运用不合理等。如丰自恺先生《竹影》一文的知能难点在解读领悟区别中西美术画的难句上;而年轻的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把童真、童趣作为一个要点来把握,这就完全偏离了这篇文章所要承担的“让学生了解画家丰子恺对中国画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对中国画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教学任务。

(四)根据课堂生成性资源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性资源指课堂主要因素(学生、教师、文本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性资源。

1.根据学生质疑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常需要一个切入点,因为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往往能引发讨论,激活思维。但切入点有时又很难事先预设,有时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根据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来组织教学。

案例十一:《不妨从“先是”切入》

2.根据错误(包括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错误)设计教学过程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都可能会犯错。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错误”和意外情况,老师要么尽力回避,要么把学生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顿。随着语言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错误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即使是面对错误时,教师也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为学生的错误中亦蕴藏着宝贵的教学资源。

案例十二:精心预设,有效生成——一堂作文评讲课的片断

3.根据突发事件设计教学过程

突发性教学事件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的并能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生成性事件。尽管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有些的确具有破坏性,但只要处理得当绝大多数都有

教育性,会是一笔特殊的语文教学资源。

案例十三:《课堂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

三、说课与教案的编写

说课是随着新形势出现的流行的语文教学设计呈现的新形式;而语文教学设计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教案,包括纸质和课件。在本节中我们主要针对纸质教案呈现即编写的技能。

(一) 说课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而言之,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它集中、简练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是教学智慧生成与表达的重要手段,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1.说教学指导思想(为什么这么教学)

一般来说,说课者说教学指导思想要回答清楚这么几个问题:教学本文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本次课是怎样运用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的? 不仅如此,还要用极为简练的文字概括出来。如案例中的李老师就分别阐述了素质教育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布鲁纳的认知理论等。

2.说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本的内容,即说“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即说授课课题及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说出本课题所在单元结构中的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纵横关系和其他背景材料,说清本教学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上述案例中李老师就在教材分析时就抓住课文的“描摹音乐”特色展开。

(2)说大纲或新课标对本课题的特殊要求。大纲或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说课活动的依据。因此,说课必须说明大纲或新课标对教学的总要求,以及所说课题如何体现大纲或新课标的要求。教科书及其他所有教学内容都是教学和说课的主要材料来源,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说明对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内涵的理解,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要求说得正确、具体。

(4)说课程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面对新课改下的说课,不可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认真研究和掌握教材的前提下,积极并善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在“说教材”时,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案例中的李老师就多次整合并利用现实生活中已有的音乐素材来针对本课文进行教学。

3.说教法、学法(怎样教,怎样学)

说教法、学法是说课最关键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说明,还要贯穿着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为什么要选用某种学法的理论依据。关于教具及其他辅助手段的运用,则重在说清运用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

(1)说教法。说课必须说明本课题准备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教学方法,这是说教法的主要内容。此外,要说清所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及使用目的,说出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有什么样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等。

(2)说学法。说学法指导及其理论依据体现了说课对促进学法改革的重要作用。说学法

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指导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还要说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而有趣的学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气氛和条件(即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

说学法要与说教法相结合。案例中的李老师根据学情分析和有关认知教学理论的把握,通过采取“启发式教法”“形象教法”“讨论教法”等教学方法,完成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设问置疑、引导分析——讨论总结、评价鉴赏——知识迁移、拓展训练这四个教学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历经了初读感知——洞察探究——系统小结——创新想象这样四个精彩的生动而又不乏主动的学习过程。整个教法与学法的表述过程,既体现了教学策略,有兼顾了学习策略。

4.说教学程序

这是“怎样教、怎样学”更为具体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说清教学程序的总体框架,说清教学前的预备、教学中的安排、教学后的延伸,说清课堂教学过程几个环节以及各环节所担负的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所需要的时间等,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及学情依据。如案例中的李老师把他的整个教学程序设定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发现——归纳整理、师生合一——拓展训练、创新想象”这四大板块。每个板块中都把相关的环节所担负的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所需要的时间等问题都一一呈现给我们,既说了教学过程的处理,又说了处理每个过程的理由。形式较新颖,使人耳目一新。

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说课时还要说生成性教学策略。所谓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的教学策略。案例中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问发现这一做法就是一个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5.说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

(1)说板书设计要说明板书计划。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去设计板书内容,是利用多媒体演示板书还是使用黑板出示板书,说清板书设计的构思及其教学内容系,应注意,只有那些匠心独运具有特色或是艺术性强的板书值得一说。

(2)说作业设计。这也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以示重视。说课时,教师应对自己设计的作业,从指导思想到作业的作用,以及怎样处理等等,理论结合实际操作予以详细说明,作业设计也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6.说效果(教得怎么样)

如果是课前说课,说清上述五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果是课后说课就少不了本项内容——说效果。说效果是说课的总结性评价内容。主要说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即对说与操作的结果检测、总结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运用教学理论提出改进措施,进而丰富说课内容,提高说课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具体如下:

(1)说落实。说课实践证明,课“说”得再好,即使完美无缺,但在实际操作中,总难尽如人意。所以这就必须找出“说”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的问题。

(2)说成败。具体地说,就是说课者运用教学理论进行实际操作后总结成败,并站在理论的高度说出成败得失及其原因。

(3)说改进。即说经实际操作后的修改意见,也是说者新的设想。

说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概言之,就是要说清“教学什么”、“怎样教学”、“为什么这样教学”、“教学得怎么样”这几个问题。在具体的说课活动中,既可以全面地说,也可以选取一两个问题有侧重点地说;内容排列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调整。

“说课稿”是说课前准备的底稿,是以书面形式反映说课内容。说课者既要在事先认真拟好说课稿,充分显示自己理解新课标、教材的扎实功力,又要在说课时挥洒自如,恰到好

处地展示自己的灵活应变能力。

(二)语文教案的编写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语文教案不仅理论上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书面呈现形式,而且实际上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案的编写不仅有传统的纸质形式,更多了一种电子或网络教案。因此,语文教案的编写可以从教案的内容、教案的格式、教案的种类三方面来阐述。

1.语文教案编写的内容

语文教案的内容,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时数等。

(1)确定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

目前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目标取向”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动作的教学目标,它是对学生学习之后的行为及学习质量的一种规定。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精确、具体、可操作。“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中的产物和结果,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一般不可能以明确的描述来预设,只能在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对话中产生。“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发展的时候,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行为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2)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实恰当

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文本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具体呈现的种种材料。教材是按照编者的意图对文本做的一次精加工,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了一定的体系当中,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编者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例如课文《散步》,如果我们阅读课文,可能会有很多的体验与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谐,母子、父子、祖孙、夫妻之间的浓浓亲情,生命的流逝、爱的传承,对生命、爱的珍视,中年人的责任等,都属于文本内容。教材必然要对文本内容做一次筛选整理,教材偏重于让学生体验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年人的责任”。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内容首先可能是对教书(教材处理下的文本内容)的忠实传递,旨在将教材中的种种材料完整如一地转交给学生。教师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内容,教材上说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可以说是照本宣科。但有的教师认为体会“中年人的责任”,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这时候,他们就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亲情的理解与体会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内容,却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情况。但这样创造性的处理显然更符合教学实际。

教学内容还可以既不同于教材内容,也不同于文本内容,而是对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创生与开发。即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将文本内容演绎成生活,也可以是在文本与教材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探索。比如《归园田居》的教学中,关于陶渊明生平的介绍、自补充背诵的《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生活道路的讨论等,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文本内容,但它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之上的创生,这种创生源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这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教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最佳状态。

(3)设计教学过程应紧凑有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思维的生成,因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及时生成、动态生成。所以在编制教案时要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

动”(前者服从于后者)两条线索,以引发、探讨、回答学生的问题为重要内容,准备一种或多种设计思路,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

(4)采用教学方法须灵活有效

确定教法的依据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如因目的而异。不同的教学目的会产生不同的教法。试以《故乡》为例,如果以要求学生学会记叙一个连贯动作作为教学目的,可以突出“雪地捕鸟”的内容,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确定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不妨以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外貌描写为范例,训练学生描写人物肖像。如果把学习对比手法作为教学目的,自然要抓住人物和景物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解分析。此外还可以因课文而异、因人而异。

(5)分配教学时间要得当

先要确定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所需的课时数,再预设一个课时中每个教学步骤所需的学习时间。时间安排既不过多过松,也不过少过紧。

2.语文教案的格式

语文教案的编写,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习惯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篇章式教案、表格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符号式教案等。教案又称为教学计划。一般地说,教案的整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一个课时讲完的教材,教案结构可合二为一。

(1)课题计划。课题计划,是指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整体计划。—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题:单元或课文的题目。课题要写全称,并写上作者姓名。

教学目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大方面,分行排列,少而精,切中肯綮。

课型:一类是在一堂课里同时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教学任务的综合型,叫综合课。一类是在一堂课里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单一型:以讲授新教材为主的叫新授课,以复习旧知识为主的叫复习课,以练习技能技巧(如作文、作业)为主的叫练习课,以分析作业或讲评作文为主的叫作业分析课,以考试考查为主的叫检查课等。若属单一型,则要具体标明是哪一种课型。

重点难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项列出。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如讲述法、讲练法、谈话法等。 教具:本课题教学中所需要运用的教具,包括电化教具。

课时安排:本课题教学所需课时数。

(2)课时计划。这是指—个课时的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时:本课时是整个课题教学中的第几课时。

教学要求:本课时为实现整个课题教学目的所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要点:本课时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也叫教学进程。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时还注明教学所需时间。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板书设计:分课时的是“课时板书”,可分散写在教学步骤之中,或另外写在与教学步骤平行的备课稿纸右侧,也可集中写在本课时计划教学过程部分的最后。最后—课时计划中可写上全课题总的板书,称为“课题板书”。

作业布置:每个课时—般要安排少量作业,可以是思考性的,也可以是练习性的。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小结或教学回顾.是备课和教案实施情况的小结,也是教学心得体会的概括记录,可资以后教学查考借鉴。可以每课时都写,也可以在全课教完之后写。

3.网络教案的制作

上述的语文教案内容和格式一般用于纸质教案,这里说一下网络教案。网络教案是基

于网络背景下利用文字处理软件与powerpoint等软件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的教案。网络教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电子教案或网络教案还必须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并且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发展的需要。制作网络教案的主要步骤有:

(1)素材的收集:制作图文并茂的网络教案一定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备课所需要的这些素材。可以利用现成的各种图片或录像,可以自己拍摄图像资料。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相关的资料。

(2)教案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进行教案设计。将教案输入电脑,进行文字处理。可以利用frontpage、word、wps等软件进行文本处理。接着是图片、录像的插入。关于课件的制作,下面第十三章将做专门的介绍。

(3)美化和加工:为了使网络教案层次更清晰,更方便于教师阅读,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和加工。

总之,不管编写纸质还是网络教案,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补充、调整、修正。所以它不是封闭的、定型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给教学实施留有发展空间的。

四、自测与训练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过程设计必须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超前性、预测性,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2.语文教案的整体结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课题计划和________。

3.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根据学情设计教学过程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和处理教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_______、_______和定角度。

(二)简答题

1.研究处理教材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教学目标的确定遵循了哪些原理?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从哪些角度切入的?

4.一个完整的说课稿应包含哪些内容?

(三)教学设计题(请你根据设计,拟写一份恰当的说课稿)

五、操作实践设计

1.选择一册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的对象,然后对该册教科书进行大致了解.先阅读课本前面的编辑说明,了解课本构成和编辑意图;再了解全册教材有几个单元,每一个单元有哪些课文,各单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单元的特点是什么;教学要求有哪些,怎样落实这些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课本介绍。

2.教师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印发给全班学生,用两节课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单篇课文的钻研。目的是掌握单篇课文的研究方法。训练的方式和步骤是:(1)说明训练的目的和要求;(2)下发印制的课文、有关资料和钻研课文的测试卷;(3)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设计的关于钻研课文的测试;(4)教师讲评测试卷。

3.从自己选择的一册教材中确定一篇钻研的课文;(2)按照钻研课文的方法进行独立钻研(除工具书外,不许参考其他资料);(3)撰写关于所钻研课文的“参考资料”初稿(“参考资料”按照“课文简介→中心主题→逐段内容的具体分析→写作特色→教学设想”的模

式进行撰写);(4)广泛的参考有关所钻研课文的“参考资料”,对自己撰写的参考资料初稿进行修改、誉正,作为一次作业交教师评改。

4.为《我与地坛》设计两至三个教学主题,并设计整体教学结构。

5.设计《再别康桥》的诵读指导方案。

6.给《愚公移山》一课,编写如下作业和练习题:(1)3——5道以巩固文言文知识和积累记诵为目的的习题;(2)2——3道以应用知识为目的的习题;(3)2道评价性的习题。

7.毕业前夕,你面临一个重点中学的选择机遇,该校有关领导给你一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要求你在半小时后说出教学方案。你觉得怎样才能使该校领导对你的基础知识、能力结构、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乃至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你的说课有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第十章教学设计

第十章 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 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第十章 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第十章第一节 浮 力 教学设计

第十章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语文教学技能总结

师范技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技能2

第十章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800字)
《第十章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