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技能技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31 08:38:2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范技能教学设计

12化学02班

12104012031

茹焕浩

【教学背景】面向学生:初三 学科: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概述: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三种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1、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2、石墨是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有滑腻感,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其熔点在3000℃以上,是最耐高温的矿物之一。

3、木炭、活性炭、焦炭及炭黑等都是由细小的石墨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

4、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结合构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它形似足球,因此又被称为足球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碳的不同单质的不同结构,从而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而现象是反映性质的途径。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调查而做出的。

1、教学人群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向其他同学提出有碳的化合物的相关问题。

3、学生的课外知识较为匮乏,对碳的化合物各种用途、性质等了解不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同一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2、金刚石、炭的重要物性和用途,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系 难点:

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师:如今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经常提倡低碳生活,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低碳生活中的“碳”是什么呢? 生:碳元素 师:那么下面就由老师带你们进入碳元素的物质世界,去认识更多由碳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

—导入第六单元的课题学习[教学内容]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 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展示]防毒面具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并板书]4.性质

用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管。 [展示]C60分子模型 [投影]

[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设问]上面我们认识了三种碳的单质,它们的性质类似吗? [学生回答]性质各不相同。

[总结并板书]5.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过渡]在了解了单质碳物理性质后,本节课重点了解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二、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设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知识回顾】

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作业] 做一做:

1、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池,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2、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在碟子底部上收集炭黑

3、选做题:设计实验证明金刚石、石墨、木炭都含有碳元素。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技能2

黄甫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六期校本培训材料

教学设计技能

(二)

主讲教师

赵佳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使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可以是对课外活动的设计;既是适用于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也是适用于一门课程、一个教学单元、一堂课的设计。但无论是在什么范围内设计,设计者遵循的基本设计原理和程序大体一致。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上述基本程序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4)教学评价

这四个基本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

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由此看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等多方面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设计教学目标的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4)列出综合性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3.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情境或条件 (4)表现水平或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主要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身心成熟程度和学习动力状态等。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的基本意义在于:有利于教师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有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调控各种环境因素,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起点行为和新的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教师甄别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

确定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认知因素 (2)非认知因素 (3)社会因素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中,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它所呈现的知识内

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才能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由死材料变为活知识,并最终有效地内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 1.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分三种形式:

(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

(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 2.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四)教学时间设计 1.设计教学时间的意义 2.设计教学时间的维度

以下几个概念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间时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它们从不同的维度决定着教学的时间效益。(1)名义学习量 (2)实际学习量 (3)单元课时量 (4)专注学习时间 (5)教学时间的遗失 3.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

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五)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组织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措施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有效。教学措施的设计范围较广,它一般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用,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和教学环境的调控等方面内容。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首先,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其次,尽可能广泛地了解和提出有关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考虑和选择。教师收集了解到的教学方法越多,就愈有利于进行优化选择。 第三,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媒体的支待。教学媒体内涵广泛,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各种媒体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使教学媒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3.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以及判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若没有达到,具体的原因在哪里?有没有加以调整的可能和必要等等。由此看来,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无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评价采用的具体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和各种测验等。教师究竟采用什么评价方法,运用何种评价手段,还需要根据评价的目标、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总之,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应当是设计教学评价时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化的简化形式。现存的教学设计模式有数百种。这里介绍常用的三种基本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知识传授型的教学设计。虽然是着重从“教”的角度出发,但其主导思想是要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

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缺点是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备受重视。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1)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2)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3) 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最好是一项真实的任务。

(4) 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 (5)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6) 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7) 强调设计能保证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

(三)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在活动中既

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

基本理念:

(1) 认为教学皆可活动化,至少策略性视听是一种不能不用的学习活动;

(2) 教学活动化的宗旨是促使学习者认知加工(思维)外显化; (3) 活动不是一种可选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它是学习和教学的永恒形式;

(4) 只有丰富的活动才能培养能力,仅仅视听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的;

(5) 教师的讲授如果不围绕一个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展开,他的讲授的效果将是最差的。

(6) 学习活动也是教学系统间共享的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活动可大可小,但却可以移植到其他教学系统中。

黄甫学校 2014-4-3

推荐第3篇:生活技能教学设计

《蔬果大变脸》教学设计

五年级五班 崔英英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蔬菜的自然形状和特点,进行有趣的造型制作。

2、主动探究制作果蔬造型的方法,小组合作制作果蔬造型能大胆想象,大胆动手操作。

3、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体验制作蔬菜造型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果蔬造型的基本技能。 难点:如何利用蔬果制作新颖的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制作果蔬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茄子,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好吗?师范做小企鹅。用动作表现小企鹅,那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果蔬造型呢?

二、欣赏作品: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些蔬果,以及变了身的蔬果小朋友,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客人,看哪个细心的小朋友能认出它是谁?并看出它是怎么变化的?

(1)依次出示“蔬果作品图1——14”,生欣赏,师适当点拨。 (2)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呀?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可爱的艺术造型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指名说说。

再想想,它们是怎么改变形象的?用到了哪些方法?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看法。指 多名生 说(拼、摆、插、接、削、挖、刻„„), 师生 共同 补充。

师:对啊!大家不仅观察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拼一拼、摆一摆、削削、刻刻,再巧妙地插 接、组合,就可以把原本平常普通的蔬菜和水果,变成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艺术形象。

探讨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心观察这幅图,想想,作品中为什么用茄子制作小企鹅呢?指名

2、3生说自己的看法。

对!小作者巧妙地利用了茄子的颜色和形态,做成了生动有趣的小企鹅造型。看来,这大龙虾也是这样,边指图片,边解说:新鲜水嫩的红萝卜就像——,而那些细小的萝卜,正像——龙虾细长的腿。那,如果我们用这个紫茄子来做龙虾,大家说,效果会怎样? 所以, 咱们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蔬果自身的形态和颜色等特点,想好适合表现什么,再用来做什么。

集体归纳制作果蔬造型的方法。

同学们请拿起你手边的果蔬材料,根据它们的颜色与形态,想想适合做什么造型?小组讨论,说自己的创意。 师适作评价。

三、动手制作

边出示“作业要求图片”,边提出要求:大家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并把本组的作品大胆创意把作品加以组合,并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把自己的创意介绍给大家。可以用故事、诗歌等表现形式。 温馨提示:

1、合理的运用各种材料。

2、把你们的作品加以组合,大胆创意,全员参与,团结合作。

3、汇报要有条理,清晰明确。

4、使用各种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或别人。

5、保持教室卫生,将不用的材料丢到垃圾袋中.生制作,师巡视,根据学生制作情况,适当提出建议或帮助。

四、展示作品

1、说出作品名称、制作过程和方法、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办法或者作品里的故事„„师适当评价。(展示时间 灵活掌握)

2、小组展示作品,集体评议。

五、谈自己的收获。

六、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地动脑、动手,大胆想象,巧妙制作,把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材料,变成了妙趣横生的艺术形象!咱们每个家庭的厨房里都有很多蔬果,回去以后,大家可以把今天所学的知识、收获与家人分享!

七、拓展延伸

欣赏果蔬的造型照片。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

Where’s the Post Office? 教学内容:EEC教材四年级下册 Leon7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教材的第七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是关于讯问地点用语,这一单元的内容承接了上一册书中关于讯问地点的知识,实质为巩固单元。本节课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询问地点的正确表述方式。 教学目标

1、单词:over there / excuse

2、句子:It’s over there. Excuse me. I can see it.

3、能在互相交流中,体会语言交际的快乐,并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总结。教学重、难点

1、Where’s the post office?

2、It’s over there.

3、I can see it.教学准备

录音机、单词卡片。 教学流程 Step

1、热身问候

1、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2、Free talk T: How are you today? How’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候使学生的情绪得以放松,快乐的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2、复习导入

1、

创设情境:We are in the Centre Street.

2、

出示相应图片,复习已有单词和句型。 Where’s the „„

hospital / library / bookstore / bakery / post office

3、

导入新句型 It’s over there.设计意图:通过创设“We are in the Centre Street.”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觉知识贴近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欲望。同时将书本上的知识找到可以依托的情境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英语知识。

Step

3、新知传授

1、It’s over there.游戏:Where’s the door/window/blackboard? TPR One buy one.

2、由Can you see it? 引导学生学习“I can see it.” 游戏:TPR One buy one.

3、由向学生问路,引导学生理解“Excuse me.” 游戏:TPR One buy one.Step

4、巩固操练

1、同桌间对话练习

2、Listen to the tape.分角色朗读课文。

3、扩充单词:supermarket / fire station.

4、创编对话,进行表演。Step

5、Homework “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告诉给爸爸妈妈,看看自己能说出多少地点名称” “Where’s the Post Office?”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EEC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地点名称的单词来学习如何询问要去的地点。本课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活泼、好动,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英语交际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动、参与积极性强的特点,本节课利用情景设置、游戏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点名称以及如何询问要去的地方。在听、说、读、写的各技能综合运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学习及运用单词:post office, supermarket , ask , know , policeman 学会并能熟练运用询问地址:Where’s the „„?I don’t know ./ Let’s ask him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Ask and answer : Where are you going? I going to……

2、Show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 and find what is miing .(找一些图片,最后一次是post office不见了,由此引入新知)

二、知识新授

1、Where’s the post office ?板书

1) 学习单词 post office , 学生比教师多说两次的方式操练。 2) 跟读句子Where’s the post office ? 并且介绍where’s 是where is 的缩写。 3) 由慢到快的练读单词

4) 替换练习:Where’s the library ? Where’s the hospital? Where’s the department store ? Where’s the supermarket ? 5) 学习单词 supermarket , 分解拼读 su / per / mar / ket

2、T: Where’s the post office ? 我们学校附近的邮局在哪儿? Ss: 不知道。 I don’t know .板书 1)教师领读练习

2)学习know , 读音与no 相同, 可以与snow联系记忆 3)小声到大声的练读句子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 What will they do ?

4、There’s a policeman .1)学习单词 policeman 2)跟读句子,练习3)操练: 全班拍手齐说 There’s a policeman .如师说stop,则大家以最快速度起立做敬礼的动作,并说There’s a policeman .4)替换: There’s a teacher .There’s a farmer .

4、Let’s ask him .1) 学习ask,教师领读2) 替换练习: Let’s ask 人名.

5、再听录音,模仿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自编小对话,并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Where’s the Post Office?

Where’s the post office ? hospital department store supermarket I don’t know。

There’s a policeman .

推荐第5篇: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例如,单摆可能对于好学生和不喜欢物理的学生讲得都一样,只是练习题难度不同)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 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4、了解学生的技能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4、板书技能

①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②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③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④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2、批改作业的技能

3、课后辅导的技能

①能够及时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②既进行课程内容的辅导,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五、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3、信息检索技能

推荐第6篇:教学技能篇:作业设计技能

教学技能篇:作业设计技能

作业是师生共同耕耘缔结的劳动果实,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业的作用好比是秤,能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和少;作业的作用好比是一面多棱镜,能照出教师教学水准的高和低。作业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连结教与学的纽带,它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的作业技能关系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完成作业的质量。

一、作业的含义及其分类

作业的分类多种多样,选择的角度不同,作业的分类不同。

从作业发生的场所上看,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从作业表达方式上看,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

从做作业的时间方面看,可以分为短期作业和长期性专题作业;

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可以分为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

从作业的选择性看,可以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即分层作业)。

二、作业的布置

(一)作业布置的原则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等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全面思考、精心设计。另外,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而不能在下课铃前后慌忙布置,草草了事。通常,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一般来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才是统一的。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设置作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遗传、环境与所受的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表达形式、目的、内容、要求不同。作业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有个性的作业,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理想。如上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只限于对诗词的理解背诵,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要求对诗词进行鉴赏。

2.系统性原则

知识本身不成型,通过梳理归纳才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好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显露其发展轨迹。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能力形成得更全面。

3、灵活性原则

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是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话剧等)、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等多种作业形式。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作业选择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或活泼形式,会使学生“胃口大开”,变“不敢”为“要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做到“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的好,后进生吃得饱”。

6.开放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学生作业应从书本中走出来,从题海中走出来,走向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从学科作业封闭型走向整合作业开放型。新的课程环境要求大部分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课外作业布置的注意事项

与课堂作业相比,课外作业布置的难度更大一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在遵循作业布置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变规范、统一的作业为自主的、个性化的作业。这一点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言,作业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要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2)变封闭的作业为开放的作业。开放性作业突破书本知识范围狭小的限制,让学生的作业更贴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作业的布置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因为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往往需要其他人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合作包括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请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人翁态度和创新精神。最后,当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自问几个问题,例如,“它值得做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它清晰具体吗”、“学生了解做作业的原因吗”、“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并有可利用的材料吗”、“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等。如果教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布置的作业就是好作业。

推荐第7篇:教育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试题

教育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表现在:

A.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B.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到小学高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为主。 C.小学生的想象一般需要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 D.小学生情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性较强,情感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较差。 答案【】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是:

A.思想教育的能力:包括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分析预测与引导、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对后进生的疏导转化、协调校内

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影响等能力; B.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C.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D.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答案【】

3.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由马斯洛提出的是: A.认知失调论 B.需要层次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

4.导入就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指: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导入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C.导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D.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答案【】

5.课堂讲授的最高形式是: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答案【】

6.____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 A.课堂讨论 B.作业 C.交往 D.讲演 答案【】

7.诊断性评价一般指:

A.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B.评价对象根据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所做出判断。

C.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确定教学综合目标的到达程度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评定。

D.由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过程。 答案【】

8.教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是指: A.依据一定的教学规律

B.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义学习C.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D.因材施教 答案【】

9.下面关于教学媒体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B.按时代特点或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

C.多媒体系统是指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系统,它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学习包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

D.依据媒体对受信者感官刺激的类型,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系统等。 答案【】

10.听课不是目的,____才是听课的根本所在。 A.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 B.对教师做定性评价

C.以听课为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D.观察教学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4×5)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众多,下面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的有: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答案【】

2.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原则是指: A.计划性; B.去伪存真; C.全面观察; D.及时处理。 答案【】

3.课堂倾听技能的注意事项包括: A.避免不健全的倾听; B.避免虚假的倾听; C.避免错听; D.介入型倾听。 答案【】

4.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原则:

A.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强调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其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以评促改。

B.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参照。

C.要注意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评价。 D.以开放的教育理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针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特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开放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与评价的空间,以多元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答案【】

5.教学目标的运用不仅可以指导教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功能: A.控制功能 B.导向功能 C.测度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C】 2 【A】 3 【B】4【C】5【D】 6【B】7【A】 8 【D】 9 【B】 10【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4×5)

1【ACD】 2【BCD】 3【ABC】 4【AD】 5【ABCD】

推荐第8篇:教学反思技能

四、教学反思技能【技能概述】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课后反思即在教学之后的反思。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带有批判的眼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实践操作】

一、宏观操作

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何,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因而,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两个方面。

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导向支配和影响,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结成某种结构或体系,形成习惯,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因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已有的一些观念(知识)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而且教师通常很容易地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有组织的知识,常常把理论看作某种同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微观操作

从微观层面上讲,教学反思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反思的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实施教

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需要时常反思。反思教学态度要:

1.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

2.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民主;

4.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要: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5.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注意:

1.反思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反思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

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则要: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四)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表达。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一环。反思教学内容要: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五)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教学反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反思组织管理要: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六)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

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过程,也是反思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过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反思是否运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方法与策略等。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要注意: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反思是否根据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在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选择与配置;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

(八)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思教学评价,需要做到:

1.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运用须知】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有虚心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了不起,感觉良好,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检验反思经验的正确与否。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如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原因分析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

二、善于捕捉反思事件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以下几点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反思方面。

(一)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闪现“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

(三)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时间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教学反思应及时记下这些“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

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处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总结经验,以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

(五)尝试“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需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弄清教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对自己严加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的反思工作;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具评判教学成功与否说服力的群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推荐第9篇:教学技能练习题

教学技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教育机构萌芽于( )

A.17世纪初 B.17世纪末 C.18世纪初 D.18世纪末

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形成的一系列( ) A.教学行为方式 B.心智活动方式 C.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D.操作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 )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艺术 D.教学自动化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5.介入教学是一种( )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能 C.学习方法 D.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6.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是( ) A.微格教学 B.介入教学 C.录音训练法 D.模拟教学 7.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是( ) A.概况 B.教学过程 C.板书设计 D.教学后记 8.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 )

A.备课技能 B.课堂教学技能 C.学法指导技能 D.教学反思技能

9.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0.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1.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审题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2.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 ) 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

) 1

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

13.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 ) 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讲演

14.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等六种类型的分类依据是( ) A.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B.提问的一般形式

C.学生的能力高低 D.教学的目标层次

15.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是( )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16.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 )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17.最常见的、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板书形式是( ) A.语词式板书 B.表格式板书 C.纲要式板书 D.线索式板书

18.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属于( ) A.课堂对话技能 B.课堂倾听技能 C.课堂反馈技能 D.课堂强化技能

19.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 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20.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是( ) 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21.把考试分为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诊断性考试的依据是( ) A.性质和功能 B.评分是否客观 C.考试目标 D.考试内容范围

22.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指试卷的( )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23.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是 ( ) A.书面语言 B.教学口头 C.体态语言 D.内部语言

24.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事物、解释道理、分析问题、论证原理的语言,属于( ) A.说明性语言 B.叙述性语言 C.论证式语言 D.描述性语言

2

2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速控制在( )

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150字 C.每分钟200字左右 D.每分钟200字以上

26.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教师运用的是( ) 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27.被称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每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 )

A.探究能力 B.自主学习能力 C.合作学习能力 D.信息能力

28.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指( ) A.探究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主动学习

29.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波斯纳

30.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是( )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1.让优秀教师所作的作为教师学习和借鉴范例的说课( )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2.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 ) A.备课 B.上课 C.说课 D.评课

33.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发展 D.专业自我

二、多项选择

1.教学技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有: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反思 D.教学研究 E.教学艺术 2.教学技能的特点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 D.操作性 E.整体性 3.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有( )

A.目的性原则 B.分解原则 C.示范原则 D.反馈原则 E.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3

4.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书面作业法 C.对镜练习法 D.介入教学 E.微格教学 5.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 )

A.课前备课 B.学期备课 C.课后备课 D.单元备课 E.课时备课

6.备课的内容有( )

A.备课程标准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E.备学法 7.电子教案的特点有( )

A.形象生动 B.数字化 C.可交互操作 D.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 E.便于携带与运输

8.编写教案不仅要切合学生实际,还要坚持“五性”,即( ) A.科学性 B.主体性 C.教育性 D.经济性 E.实用性

9.课堂对话的特点具有( ) 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 D.开放性 E.倾听性

10.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时是否参与其中,课堂倾听的类型可分为( )

A.介入型倾听 B.非介入型倾听 C.单向型倾听 D.双向型倾听 E.多向型倾听

11.课堂对话主要包括( )

A.人与客体的对话 B.师生对话 C.生生对话 D.师师对话 E.人与自身的对话

12.课堂板书的特点有( ) A.超越性 B.艺术性 C.实践性 D.高度概括性 E.直观形象性

13.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 A.激励作用 B.导向作用 C.调控作用 D.媒介作用 E.预测作用

14.根据操作手段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 ) A.正强化 B.语言强化 C.标志强化 D.动作强化 E.活动强化

15.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有( )

A.集中注意 B.引发兴趣 C.及时反馈 D.及时强化 E.进入课题 16.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 )

A.口头作业 B.实践作业 C.基础性作业 D.发展性作业 E.实践作业 17.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有( )

A.学习成绩 B.光环效应 C.期望效应 D.刻板效应 E.教师素质

4

18.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可以把考试分为( )

A.标准化考试 B.综合考试 C.选拔性考试 D.水平考试 E.诊断性考试 19.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有( )

A、教育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 D.规范性 E.可接受性

20.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 )

A.单项传输语言 B.双向对话语言 C.描述性语言 D.说明性语言 E.多向交流语言

21.教师口语的构成要素有( )

A.语音和吐字 B.音量和响度 C.语调和节奏 D.语速 E.词汇和语法 22.教态语言的特征有( )

A.辅助性 B.连续性 C.表情性 D、动作性 D.情境性 23.教态语言的功能有( )

A.教育功能 B.传递信息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E.强化功能 24.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姿变化主要包括( ) A.站姿 B.走姿 C.手势 D、眼神 E、微笑

25.教师教态语言的类型分为( )

A.身姿变化 B.口语变化 C.板书变化 D.面部表情 E.外表服饰 26.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 )

A、信息能力指导 B.自主学习指导C.合作学习指导 D.探究学习指导 E.创新学习指导

27.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指导,包括( )

A、获取信息能力 B.信息分析能力C.信息加工能力 D.信息利用能力 E.信息创新能力

28.探究学习的特点有( )

A.自主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实践性 E.规范性 29.教学反思的特点有( )

A.超越性 B.实践性 C.过程性 D.主体性 E.发展性

30.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 )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自我 D.专业能力 E.专业发展

三、判断

1.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

2.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5

3.教学技能的形成不仅是教师长期练习的结果,而且是教师在经验基础上体悟反思的结果。 4.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

5.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德瓦特.爱伦。

6.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

7.微格教学可以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 8.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的历史起点。 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11.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 12.课时计划就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

1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1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15.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6.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

17.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18.电子教案是课件的一部分。 19.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0.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21.直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22.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23.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24.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5.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26.作业分析的技能是一种教学反馈的技能。 27.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28.编制的客观性试题题目的正确答案应是无可争议的。 29.日常口语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教学口语具有规范性。

30.教学口语的语速要适当高于一般人际交往口语的语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1.由于教态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与口头语言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32.教态语表达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33.“三字”(钢笔字、粉笔字、软笔字)“一话”(普通话)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6

34.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5.合作学习分组时要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 36.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37.说课就是教师阐述爱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38.说课的重点是“怎么做”。

39.说课就是宣讲教案,浓缩课堂教学过程。

40.评课的重点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41.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42.教学案例是包含问题与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 43.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和技术,而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和类型。 44.教师成长档案袋不是一种学习工具。 45.学校是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主人和管理者。

四、简答题

1.简述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2.简述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3.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4.简述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5.简述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6.简述结课的基本要求 7.简述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8.简述教学反思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B 2.C 3.C 4.A 5.D 6.A 7.B 8.B 9.A 10.D 11.B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18.D 19.A 20.C 21.A 22.C 23.B 24.A 25.C 26.B 27.D 28.C 29.A 30.A 31.B 32.D 33.D 二.多选

1.ABE 2.ABCDE 3.ABCDE 4.ABCDE 5.BDE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 11.ABCDE 12.BDE 13.ACDE 14.BCDE 15.ABE 16.CD 17.ABCD 18.CDE 19.ABCDE 20.AB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 25.ADE 26.ABCD 27.ABCDE 28.ABCD 29.ABCDE 30.ABC

7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四、简答题

1.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要通读教材;内容项目要齐全;分析要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措施要得力。

2.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指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要有趣味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导入要有艺术性。

4.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6.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结课要简洁明快;结课要有趣味性。

7.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8.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8

推荐第10篇:中学物理教学技能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2)

二、课堂教学技能 1.

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

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实际动作。例如,游泳、做体操、驾驶汽车等等。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它是为顺利完成某项智力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例如,构思文章、解题、设计方案等都是心智技能。但许多实际活动常常需要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配合起来才能完成,例如,做实验就既需要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又需要心智技能(操作方法和实验的思路)。因此,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时,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心智技能来调节和控制。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既有动作行为也有心智活动。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1)课堂教学技能是与完成某项课堂教学任务相联系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就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技能。(2)教学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被观察和记录。(3)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技能水平是有差异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恰当的练习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2.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根据传播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的过程。教学语言、板书板画、教态变化、演示、讲解和提问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法、形式,因此我们把这些技能称之为基本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传递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活动的效率。”因此,提高教学语言技能、讲究语言艺术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密的定量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语言时要求:

①必须注意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

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体系,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用正确术语阐明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例如,讲比热时,应当说“物质的比热”,不能说“物体的比热”;讲惯性时,应当说“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不能把它说成是“物质的属性”;讲电场时,应当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不能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叫电场”;讲反射定律时,应当是“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等。当然,强调学科性和科学性,并不是要求在上课时教师满口都是科学名词象背书一样,应当尽可能把课讲得通俗易懂。 ②必须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特别要强调语言的形象、生动。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通常要依靠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作为抽象的基础,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想象和思考。另外,形象、生动的语言(包括比喻、类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物理教师经常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为了说明法拉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如果要做一个电容为1法拉的孤立球形的导体电容器,这个导体球的体积比地球还大。”

③必须注意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简明的语言,即话不多,一听就能明白。这样的语言,就表达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的、经过认真组织的;选词用语,一定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甚至句式,也是经过严格选择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学生则努力从教师的语言中吸收一切有用的信息。教学语言不简明,诉诸学生听觉的是混沌一片的材料,势必给其吸收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一堂课时间有限,语言不简明,学生听不明白,没有反复琢磨、品味的余地,则不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既定的任务。简明的语言,也包含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启发性有三重意思,即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首先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追求。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最后,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 (2)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传统教学媒体。 传统板书是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传统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的正中,称之为正板书。正板书一般都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而事先写好。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写在黑板两侧的文字或符号,称之为副板书。板书提供的信息可以驻留,不象口头语言转瞬即逝。板书与教学口语的配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能够使听者的注意力保持更持久、理解更充分。板书能精炼地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在定性或定量的公式推导中应用板书,可以使较长的逻辑推导过程清晰可见,便于大多数学生跟上学习进程,形成连贯的思考,同时也便于记录和回忆。

板书通常有提纲式、表格式、总分式和图示式几种形式。提纲式板书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的板书形式。这种形式通常以精练的语言、序号排列的程式出现,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内容结构层次,便于理解和记忆。表格式板书是将分散的相关知识列入表格内,既具有归类、比较、总结等功能,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些具有一定联系的概念、规律和事物性质。总分式板书适合于先总述后分述,或先讲整体结构后讲细微结构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图示式板书使用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表达的板书,用于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板书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这几种板书形式。在运用板书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板书中的术语、图表、公式、定义等必须准确、规范、科学。

②要有计划,通常把教学内容的主干、系统,简明扼要地按层次展开。重要的公式、概念、结论等作为一节课的持久性板书,安排在正板;而把次要的材料,临时性的补充材料作为暂时性板书放在副板,用后擦去。

③应条理分明,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力求简练以突出重点和关键。

板画通常是以简化的示意图表达事物复杂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板画是实物的简化,它通过简单的线条,将学生的注意力统一到被观察实物的主要特征上,从而略去了大量非本质因素,为接下来的分析概括思维活动提供较为鲜明突出的表象,是实物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必要的过渡手段。比如物理教学中的受力分析图和电路图就是常用的板画形式。在教学中运用板画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①板画要注意简明、生动、形象,突出要讨论的对象。恰当运用简笔画的形式,将需要讨论的局部对象放大夸张,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唤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图5-2的简笔画表示负荷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是非常形象的。

(a)

图5-2

(b) ②板画要注意正确表示空间关系。如果要用立体图,线条该实则实该虚就虚。

③板画应与板书紧密配合,以更有力地促进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板书板画也从以黑板演变到以白板、以及投影机或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显现,但板书板画仍以便利、经济的优势保持着很高的使用率。 (3)讲解技能

讲解是教师运用口头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作逻辑性叙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并启发其思维、培养其高尚情操的一种教学方式。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剖析其组成要素,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实质和规律。从公元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讲解成了教学的最基本方式。讲解何以受到如此偏爱?这大概与讲解本身的特点有关。讲解的最大特点是传递知识信息的密度大、效率高,所以最适合用来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讲解也有自身的弱点。如果运用不当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解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能判断学生是否听懂,但毕竟不能很好地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的问题。学生不能控制教与学的进程,被动的结果会影响学生创造品格的培养。因此,要注意讲解的适用范围。一般说来,讲解运用于事实性知识比认知性知识效果好;在教学中,知识综合、概括和总结阶段,讲解是必要和有效的;应用知识时,通过讲解引导、定向也是有利的。因此,讲解要与其它教学技能相配合,例如,实验观察前的提示和说明,之后的分析总结;观看录像、幻灯或计算机课件的解说和提示;讨论和自学或其它学习活动的分析总结;讲解与板书的配合等。配合得当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避免单纯讲解的不足。 (4)提问技能

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可以把他们引入“愤”、“悱”的境界,激发其主动求知。

在新课开始或更换教学内容时提问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上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先问:“在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上,车厢里有人竖直向上跳起,落下时是否仍在原处?”这类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马上得出正确结论,而是通过提问使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教学要点上,并对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接下去的讲课保持一致,顺利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中,灌输的情形居多,学生上课忙于听、看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认真思考某一问题,这对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还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信息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教师提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内容要集中,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清晰、易懂。

③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过小,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齐答;难度过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得不到正确答案,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④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解释时,教师不要轻易改叫其他学生或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侧面给予启发和诱导,或降低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有所发现。

三、实验操作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重点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并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鲜明。学生还能通过观察教师规范操作的演示实验,学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是物理教学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练好基本功。

实验操作能力,主要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正确记录数据,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

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测微仪、天平、秒表、弹簧秤、气压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

使用基本测量仪器的规范要求是:

(1)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量程(测量范围允许极限)和精确度。 (2)对需要调节零点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调节零点或记录零点误差。

(3)要熟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 (4)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很多物理实验,在实验前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整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其操作要求是: (1)装配仪器

一台仪器的装配,多台仪器和器材的组合,都应当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例如在装配天平时,应当先将横梁置于止动架上,才能安放挂钩、挂架和挂盘,不仅要使个部件的位置正确,而且还要“对号入座”。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器件装配好以后,一般都要进行预备性调整,之后还要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仪器或电路的装配是否正确;各种器件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

(3)按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启动仪器工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所示数据。 (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实验结束后,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与安装顺序过程相逆)拆除和整理仪器;检查仪器材料是否完好,然后归位,一切设备复原。 3.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涉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能力。实验故障发生时,应根据各部件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分析,得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几种因素,逐个检查,直到最后排除故障。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还应注意: (1)操作过程明晰、易见,学生便于观察。教师一人操作,众多学生观看,所以操作过程一定要明显。选择的仪器尺寸要足够大,测量仪表的刻度线要适当粗些,必要时可借助实物展台放大操作过程。

(2)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接收到多方面的刺激信息,这些刺激有主次之分,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因此,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观察的中心问题上来,让观察有的放矢。

(3)在装配仪器、调整和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规范操作。比如,调整天平时,一般用左手握住止动旋钮,不论调节底座、横梁,放卸待测物和砝码,还是拨动游码,都必须在止动状态下进行,需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时,再轻轻顺时针旋转止动旋钮。称量时,用砝码镊而不是手去放卸砝码。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对重点要注意的问题予以强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操作过程。

第11篇:教学技能复习资料

2013年教学技能复习资料

复习大纲:

1、教学设计的含义。

2、主体性理念的核心。

3、分析教材的技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4、解读教材有何要求?

5、简述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6、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怎样?

7、集体备齐必须处理好哪三个关系?

8、集智研究时要树立和强化哪四个意识/

9、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哪几个特征?

10、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有哪些?

11、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2、编写教案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13、编写教案的准备和要求。

14、编写教案有哪些格式。

15、教案由哪几部分构成。

16、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技能呢?

17、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18、教学语言的特点。

19、体态语言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20、体态语言运用的要求。

21、课堂组织艺术包括哪些方面?

22、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23、提高课堂体态语言艺术的途径。

24、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艺术的途径。

25、提高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途径。

26、优化师生课堂关系的策略有哪些?

27、常用的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及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生生关系的策略。

28、新课标下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29、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师要具备哪些基本功? 30、板书有何作用?

31、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33、课件、电子白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4、板书“四明确”是哪四个方面?

35、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36、怎样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适辅导?

37、教师自我调适的技能有哪些?

38、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能训练有哪些?

39、何为终身学习? 40、终身学习有何意义?

41、阐述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研课的含义、内容。

43、学校校本研修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4、教学反思有哪“五记”?

45、简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46、简述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技能反思。

教学技能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分析教材的技能? A.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B.教学目标具体化 C.教学策略 D.解读教材

2、集智研究方式的实施步骤有( ) A.三步 B.四步 C.五步 D.六步

3、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包括(

A.个人钻研 B.集体讨论 C.课堂跟踪 D.点评反思

4、集智研究时要树立和强化哪四个意识?(

A.整体意识 B.超前意识 C.合作意识 D.反思意识

5、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哪几个特征?(

A.基于生活 B.注重形象性 C.体现学科特性 D.内涵问题

6、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据此理论,创设情境有哪几种? A.创设悬念情境 B.创设信息情境 C.创设生活情境 D.创设求导情境

7、创设教学情境的误区有(

A.形式化的情境 B.假问题的情境

C.缺乏真情的情境 D.猜谜式的情境和电灌的情境

8、编写教案前的准备有(

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教法 D.备教师

9、教案的格式有(

A.文字式 B.表格式 C.程序式 D.大纲式

10、教学设计备学生、备资源、备方法的要求有( ) A.以人为本 B.挖掘资源 C.修炼情智 D.相互观摩

11、教学语言具备的特点是( ) A.清晰 B.准确 C.精炼 D.生动

12、优化师生课堂关系的策略有(

A.学会心理换位 B.成为学生的益友C.倾听学生声音 D.详细讲解

13、常用的使用学习有哪三种?(

A.同桌合作学习B.小组合作学习C.全员合作学习D.师生合作学习

14、课堂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有( ) A.小组成员缺乏训练 B.任务布置简单 C.学生缺乏独立思考 D.教师自身调控不足

15、根据板书的内容,板书的设计的类型有( ) A.情节式和重点式 B.线索式和结构式 C.对比式和综合式 D.词语式和图解式

16、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A.不自信、虚荣感强 B.焦虑、易怒 C.挫折、失落感 D.易疲劳、易兴奋

17、教师学会与同事相处的原则是(

A.平等尊重 B.有效沟通 C.相互学习D.要敬要畏

18、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

A.累积专业知识 B.提高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 C.适应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 D.职业的责任意识

19、教学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A.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 B.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C.测验法、案例研究法 D.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20、教师的反思能力从哪几个方面培养?( ) A.增强自我意识 B.加强理论修养 C.丰富教学实践 D.开展反思实践

二、填空题

1、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

2、解读教材可分为一、二、三

3、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有诱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4、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

5、课程目标资源整合开发的关键在于 ,重点在于引导体验。

6、团队研修开发,教学共享资源的方法有计划、、整理、执教、、交换。

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

8、简笔画的主要技法有一笔画、几笔画法、、。

9、教授学生学习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有运动疗法、日记法、、聆听法、、。

10、帮助同事认识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和

11、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有、。

12、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有、、。

13、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的阶段一般可分为适应阶段、练就基本功阶段、、、、六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

2、主体性理念

3、生态和谐理念

4、备学生

5、巧给台阶法

6、心理换位

7、博客

8、封闭心理

9、终身学习

10、校本研修

11、研课

12、经验总结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材必须掌握的技能。

2、简述提高教学设计的技能要求。

3、简述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途径。

4、简述优化师生课堂关系的策略。

5、简述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6、课简述课件、电子白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7、简述终身学习有何意义。

8、简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构建和谐课堂关系的技能。

2、论述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12篇:教学技能:讲授技能

讲授技能

技能讲授法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媒体运用,讲授法始终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一、讲授概述

(一)讲授的含义、特点

1.讲授技能含义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

2.讲授的特点

讲授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传授。

(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

(3)讲授中,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

(4)口头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5)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

(6)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1.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讲述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

①叙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②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

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2.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 讲解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解答式包括原理中心式和问题中心式:

a原理中心式:以概念、原理、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授。方法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证、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复述。教学案例如下:引入:大家见过鱼,吃过鱼,也可能养过鱼,那么什么是鱼呢?论证:要认识什么是鱼,需要分析一下鱼有什么特点。鱼是动物,在水中生活,有鳞、尾和鳍……例如,海中的黄花鱼,河、湖中的草鱼,供人玩赏的金鱼都有上述特点。可是鲸鱼是鱼吗?鲸在水中生活,有尾和鳍,但用肺呼吸,不是鱼。鳄鱼是鱼吗?鳄鱼在水中也在陆地上生活,有鳞无鳍,用肺呼吸,也不是鱼。泥鳅是鱼吗?泥鳅生活在水中,有尾和鳍,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用鳃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的动物是鱼的一般属性。结论:鱼是有尾、鳞和鳍并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

b问题中心式:从事物或事理中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步步引导,最后解答问题的讲授方法。所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对于理解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者能够举一反三。问题为中心的讲授常常有一定的探究性,讲解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方法。

问题中心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引出问题一明确标准一选择方法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果(结论)。

3.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4.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 2 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课堂讲授的优缺点

1.课堂讲授的优点

(1)简捷高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具有时间少、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

(2)经济有效。讲授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简便易行,能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

(3)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讲授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适宜解释多数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教师闻道在先,对知识理解相对深刻,自身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老师讲授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

(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5)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恰当的设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主导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

2.课堂讲授的局限性

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2)讲授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授课速度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讲授的内容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

(3)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矛盾。当讲授过多时,将占据课堂学习的大量时间,必然要以学生的活动时间作为代价,学生课堂上活动时间的减少,势必影响学生在校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4)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空泛的讲授,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二、讲授技能的原则与要求

(一)讲授技能的原则

1.启发式原则

古今中外讲授法的教学能生存和发展无一不得益于启发性原则的发挥和运用。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而且对学生听课的方法,还应当加以指导,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生“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积极地向教师学习,主动地和教师的讲授活动相配合,跟着教师讲授过程中的思维路线,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2、精通性原则

精通熟练,指的是对科学概念的讲授要精细、到位,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对难懂抽象的复杂问题能够精辟论道,深入浅出;对那些核心内容、基本要素,能迅 3 速抓住其精髓,反复提炼掌握要领,同事 要通宵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覆盖面。教师要针对每节课题,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深入领会要点内容,吃透其精髓,让这些积累和储备作为讲授的根基,支撑起丰富的课堂。教师必须对所驾驭的课堂教学从内到外的精通,包括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熟悉和把握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教材知识,把教材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等。同时,在课堂讲授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通地处理教学,当学生一时不明白教材和教师的表述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作灵活的变通,以达到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3、直观性原则

(1)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单纯的语言讲授,学生易疲劳,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所教课题内容,利用直观的教具、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引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兴奋,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原理的目的。

(2)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对于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也要体现直观性的原则。语言的直观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润滑剂,能够有效调剂学生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概念时,各自占有的信息储备是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角度都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起点也各不相同。虽然学生面对相同的教材,但怎样将教材上的视觉语言转变成对于每个学生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适用的听觉语言,教师课堂语言直观通俗易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教师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变成学生能接受的和乐于接受的熟悉的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讲授教学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感染性原则

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讲授就成灌输。教师讲授应当以情引情、拨动心弦。讲授如能拨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力会更强。作为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的一切机会,在传递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同时触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于无声处渗透教师的教育职能。前苏联学者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教学不能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也不能是传授冷冰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散发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娴熟把握,游刃有余中抒发对知识深邃精辟的论道和对科学和文化的热情关注,进入这样一种境界的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被真实打动,产生的效果远远强于那些直接的说教,而且富有感召力的讲授更容易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能设想一个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缺乏热情、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的教师,能担负开启学生心智、传播文化知识、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重要职能。讲授中的感染性原则也是教师课堂讲授法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体现在内容、态度、语言三个方面。

(1)科学的内容。教师讲授内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严密、列举事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

(2)科学的态度。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教师上课要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如果教师用语含混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把错误的结论当作真理。

(二)讲授的要求

1.讲授的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

对讲授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2.讲授要生动、形象

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环境和学生心灵。

3.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讲鸦片战争,分析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危害时,有位教师概括:“鸦片输入,使我国国贫、民穷、兵弱。”将教科书中洋洋数千字简缩为十几字,可谓言简意赅、言不虚发,学生听起来带劲,印象深刻。

4.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5.讲授要有系统性

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序列,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I生到理l生,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6.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7.讲授要适时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讲授的内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掌握的,或者是通过与同学合作可以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少讲或不讲,教师所讲的应是学生必听的、想听的、愿听的、能听的重点难点关键等,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要在讲解中加以提示和强调,对于离学生认知水平过远的内容以后再讲。总之,教师的讲授要适时,要抓住学生的疑惑点画龙点睛。

8.讲授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应组织一些探究活动或合作讨论,不要把所有的结论都说出来,也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讲授要运用多种语言技能和动作变化技能。

9.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拨、讲解,能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重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好笔记和复习。

10.讲授要注意教态、仪表

教师讲授的仪态应当端庄、自然、大方,既不可举止生硬,也不宜手舞足蹈;讲述的声音要清晰,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讲授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消化,速度过慢,则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问题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简易的问题可以讲的快些。

第13篇: 教师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技能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新思考网首席专家

朱筱新

一、正确理解《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部教师职业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促进全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师专业标准》首次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专业理念,必须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明确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小学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教育和管理学生、组织和实施学科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标。

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表述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小学生,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成的一种共同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技能是由各种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行为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一种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自身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师德)和专业知识关系密切。 专业理念与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要素。

专业知识,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决定着教学技能的功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书匠”、“读书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师说》

韩愈对教师职业的解释,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教育观和教学论。教师承担的是向学生传输哲理、知识,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

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主要是讲和传授学生读、写、背、默等技巧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

所谓学生主体,并非简单地指学生个体或群体,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习。

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主要是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搭建必要的认知途径、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业评价、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是由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学生教育、自我发展等要素构成。

教师的教学技能,实际属于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组织实施;从组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到指导学生学习;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到正确评价教学和学生学业。

三、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课堂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课制订的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与备课(教案)的区别:

备课(教案)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学设计能力的表述(节选) 小学:

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中学: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搭建教学重点与知识目标、教学难点与学习过程、教学难点破解与学习技能和方法应用的桥梁。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连系。

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规划除教科书之外,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 2.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分析学情、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和补充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等能力。

(1)认识学科《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是为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中,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的目标,正确处理知识与学习方法、技能的关系,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关系。

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炼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信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参考和依据。

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需要具备的学习基本技能;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主要的认知途径,需要运用的基本学习方法;可以应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

(2)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对教科书的分析,不仅要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应分析每一课的结构、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一、正文(大字)与阅读材料(小字)的关系。

二、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三、课文与补充资料的关系。

四、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的关系。

五、师生同用一本教科书的关系。(3)学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能否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学生能否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能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不同学段、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储备,以及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作为选择和补充教学资源、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课堂活动的依据。

(4)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的关系

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为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理应称为“学习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他二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也是实现其他二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 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达到和实现这些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亦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

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

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难点绝对不能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尤其是学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困难等,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属于知识的范畴,需在知识的层面上确定。

教学难点,属于认知的范畴,需在认知层面上确定。即必须依据学生在分析、理解时的难度,亦即学生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确定。

对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每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一致的,难点则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第14篇: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 专题四 教学设计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指(B )。 A.教学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教学技术

2.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构成要素不包括(B )。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针 C.概 括 D.教学后记

3.教学目标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不包括具有( C)。 A.预期性 B.生本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4.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提出者是(D )。 A.奥苏贝尔 B.布卢姆 C.皮亚杰 D. 加 涅

5.可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注意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指教学目标哪项功能的发挥(A )。 A.导向功能 B.测度功能 C.激励功能 D.交流功能

6.下列不属于教案的基本形式的是(B )。

A.记叙式教案 B.议论式教案 C.表格式教案 D.卡片式教案

7.从外延来说,教学目标则是由一系列具有层级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目标群,但不包括(D )。 A.远程目标 B.中程目标 C.短程目标 D.日程目标

8.“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按照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学生是指 (B )。

A.条 件 B.对 象 C.标 准 D.行 为

9.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概括,教学进程,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D)。

A. 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 C.教学方法 D.教学后记

10.“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布卢姆关于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中,属于(D )。 A.知 识 B.领 会 C.应 用 D.分 析

11.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家是(A )。 A.布卢姆 B.皮亚杰 C.加 涅 D.辛普森

12.教师备课时,通常采用的最基本最强用的教案形式是(A )。 A.记叙式教案 B.议论式教案 C.表格式教案 D.卡片式教案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 错 2.教案对于粗出茅庐的教师意义重大,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可有可无。 错 3.教学目标即教育目的。 错

4.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学习策略、情感和动作技能。

5.教学目标不仅描述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心诸方面的变化,也是描述教师的教学行为。错 6.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对

7.不少学者将教学目的称为“方向目标”,而将教学目标称为“达到目标”。

8.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9.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课堂教学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案。

三、应用设计题。

1.请阐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11分)

(1)布卢姆认为,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可以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层次。(3分)(2)知识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涉及重认利再现具体的事实、定义、规则等;领会是指把握材料的含义与主旨的能力;运用是指运用已学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和理论等)来解决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问题;分析是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份并理解组织结构;综合是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评价是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3分)(3)认知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知识,第二类是理智的能力和技能,即包括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第二类以第一类为基础,而第一类又必须升为第二类目标的高度才能成为人的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重视理智的能力和技能的发展。(2分)结合实际加以说明(1-3分)。

2.从你教过的科目中,自选一课时内容设计一个教案。(16分) 要求:教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简要的教学过程。

(1)有教学目标(3分)(2)有教学重难点 (3分)(3)有教学方法(3分)(4)有教学过程(3分)(5)根据写的完整与否,酌情给(1-4分)

3.请阐明教学目标中“内外结合法”的陈述模式,并结合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试用“内外结合法”编写一个教学目标。

(1)内外结合法是为了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格伦兰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3分)(2)它把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水平: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达到总体目标时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例子。(3分)(3)编写教学目标。例如,语文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表述:(7分)① 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内部心理过程)② 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行为样例)

育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

(1) 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 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 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 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3) 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教师板书时,不但要注意文字的美观,而且要让学生看清楚,甚至对数字顺序、标点符号都要有所推敲,这样教师的板书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a、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要反映出内容的层次,有条有理;b、板书的条理性体现在板书语言的组合结构上。

(5) 布局合理,有艺术性。a、内容美:字、词、句、公式或符号都要准确无误,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错误;b、形式美:板书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如内容的布局结构、教师的书法绘画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c、文字、图画美:一是有一手过硬的好字,二是掌握最基本的简笔画技巧。

(6) 形式多样,有启发性。a、板书设计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当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在板书的设计上,应该用精辟的语言画龙点睛地展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从板书上受到启发,引发其积极思考。

3、教态变化技能。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1) 身体的动作。a、教师在课堂的走动,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的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三要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b、教师身体避部的动作,如头部和手等动作均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铺助语言的表达。

(2) 面啊的表情。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爱老师,然后也会爱上老师的课,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 眼神的交流。在人类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讲话时不面对全班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学生会不喜欢听。同时,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去发现他们骑墙课程的反应。

(4) 适宜的停顿。a、在讲述一个重要事实之前或在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b、一节课中恰当地进行停顿会使人感到有节奏感,不停顿地讲述45分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是不可取的。

(5) 声音的变化。a、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话速度的变化,以及赋予表情的语言,会使教学变得很有生气;b、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讲话速度时,即使有人已经分散了注意,也会重新将注意转移到教师所讲的话题上来。

4、演示技能。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陈示给出学生观看。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用媒体传递信息、促进学生习的行为方式。

(1) 心理准备。在进行演示前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怎么观察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观察的心理状态。

(2) 出示媒体。要注意媒体摆放位置的高度、亮度等,是否能使敏感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观察得到。如果媒体较小,是巡回演示还是分组观察要事先做出计划。

(3) 介绍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特点或结构、组成。如果是实验演示,都使用哪些仪器、药品,仪器如何安装,药品如何配制以及如何操作等。

(4) 指导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5) 提示要点。讲解或观察后教师画龙点睛地指出哪一方面或几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质的,以使学生进一点理解观察的目的意义,抓住要点掌握知识。

(6) 核查理解。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识。

5、讲解技能。指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等,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1) 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则为分析、综合指明了方向,明确通过教学使学生应该掌握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2) 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确定什么是基本概念是通过对某一章节中概念系统的分析而逐渐明确出来的。

(3) 明确概念的内涵。明确地规定概念的内涵,是使学生科学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概念的内涵稍有变化,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讲解相似概念时,如不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也极易发生错误。

(4) 明确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采用例证的方法还是直观演示的方法,用说明讲解的方法还是讨论或发现的方法,用演译推理还是用归纳推理,都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如何导入和结束。

五、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1、导入技能。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1) 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2) 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 激发思维。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定向。以便引导导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向着学习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

(4) 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5) 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使导入和新课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作用。

(6) 导入的时机。a、在一节课的教学开始时,在一个新概念开始时;b、在变换学习或活动的主题时;c、在师生互动的问答题之前;d、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e、在放映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之前等。

2、提问技能。指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 引入阶段。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 陈述阶段。a、点题集中: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b、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问题表述出来;c、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 介入阶段。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a、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b、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c、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d、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e、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4) 评价阶段。当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a、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b、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c、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d、更正。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e、评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f、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g、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h、核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3、反馈强化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

(1) 课堂观察法。a、环视法。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b、点视法。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c、虚视法。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虽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 课堂提问法。a、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应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b、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

(3) 课堂考查法。a、板演;b、当堂小测验。

(4) 实验操作法。运用仪器设备、材料等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以及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五色反应卡。学生每人准备五张彩色硬纸片,红卡表正确,黑卡表错误,用于解答是非题。白卡表理解、明白,黄卡表不明白,蓝卡表有新见解,既可用于回答问题又可用于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4、强化是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促进和帮助学生的某一行为的变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或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来巩固学习成果。

(1) 语言强化。a、口头强化。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肯定、表杨和鼓励;b、书面语强化。指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练习簿或试卷上写的批语。

(2) 活动强化。经过一段紧张的思维活动之后,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理论的概念,教师就可提出一些生动有趣的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深化、巩固学习,这是对所学理论的强化。

(3) 符号强化。当所期望的行为一旦发生,不当即表彰,而是给予代表一定鼓励或奖励的符号。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后,便可得到表杨或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4) 接近强化与接触强化。教师有意识地走到学生的身边,或站立观察其活动,或与之谈话,了解是否有问题,倾听意见,或参观小组讨论等,以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或某项工作比较成功时,以拍肩等动作给予赞赏。

5、结束技能。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行为方式。

(1) 认知型结束(封闭型结束)。a、总结归纳。用总结性的语言把一节课、一章书的内容在最后进行归纳,这个工作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完成;b、区别对比。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将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分和对比,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c、竞赛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或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在结束时可以用稍长一点的时间进行有关内容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d、实践应用。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也可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e、绘简图或模式图。在一节课结束之时,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想像、回忆所学内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形来提高理解记忆能力,而且是利用学生的空间智能进行学习。

(2) 开放型结束。a、悬念存疑。教学中上下章节之间的联系有时非常密切,在前一部分完成时可以把下一内容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示出来,然后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也可顺着本节课的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b、故事遗趣。故事最好由班上的学生自己准备,让他们自己来讲,促使学生课后多读学科发展史上的有趣故事。拓展其知识面。

(3) 拓展延伸。指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延伸,以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引发学习的间接兴趣。

6、教学组织技能。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1) 管理性组织。a、课堂秩序的管理。首先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了解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要求,用课堂纪律约束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指导。b、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做出安排,使学生不会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奖励和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兴趣爱好相似而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因为并不是像班级那样正式的编制,在些称非正式群体。对于这样的小群体,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避免一味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的消极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可培养的潜能,给他们布置一定量的任务让其完成,再给予一定的指导,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改正不足。

(2) 诱导性组织。a、亲切热情鼓励。这种组织方式,既适用于好学生,更适用于学因生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b、设疑点善激发。首先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使学生会思考,学会运用理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求得矛盾的解决。

第15篇:教学技能分析

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特色分析

沅江市琼湖中学:谭建平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三十多年了,不少同志让我谈谈经验,我总觉着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但是同志们说我的课教得好,这话除了鼓励的成份外,我想也有点“真情”在。究其原因,我认为自己的课有如下特点:

一、教材钻研得深透

作为语文教师,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我觉着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掌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于一篇教材,我总是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对于一篇教材在本组、本册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全面权衡,充分发挥各类课文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教材时能够见微知著,深挖内涵,课上得有一定深度。

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对名篇佳作我都一字不落地全文背诵。有些教材不需要全文背诵的,也要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断。我在教学中能做到:凡要求学生重点读的,教师先读好;凡要求学生背的,教师先背好;凡要求学生说的,教师先说好。这好比走路,你走过的路,印象深,哪里有沟沟坎坎,记得住。再带学生去走,就成了轻车熟路,可避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

二、按教育规律办事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教学领域里的改革。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提出让学生自读、自学,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能读书”的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读书、思考、议论、质疑、练习。”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促学、解疑,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方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文以悟道”,不能领悟的。再辅之以教师的“解文以传道”。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方面,我不赞成急于求成,还没有让学生领会教材真谛时,就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我提

出“表情,必须有情;有情,必须知情;知情,必须读书。”只有理解了教材,受到了教材的感染,才能“表”出“情”来,否则学生读书会“装腔作势”,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作文教学应遵循“生活第一”的原则。因为没有生活的文章最难写。让学生硬着头皮去写,只能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也是套话连篇,人云亦云,甚至可能逼着学生去说假话,说自已不情愿说的话。因此,我认为不应该让学生只写命题作文,而应另辟蹊径,开辟作文新天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提出了“六变”,即:①变无话说为有话说;②变教师命题为自由命题;③变少写为多练;④变训练项目的分散为集中;⑤变小课堂为大课堂;⑥变一种批改方法为多种批改方法。这个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三、注意发挥教师的语言功能

教师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堂上能不能做到“精讲”,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撷取“精华”之外,教师的语言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作用。

1.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有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用语言进行渲染与烘托,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化难为易。《鸟的天堂》里有一句话学生不好理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先让学生看看窗外校园里树上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显现出的多种姿态,然后作如下讲解:这些树叶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缓缓地起舞;有的左旋右转,好像在抖动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和谁悄悄地说话;有的发出翠绿而明亮的光,好像要给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些树叶变得不仅会动,而且会说、会想,它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我觉着这样讲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中进入教材意境,深入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化解了难点。

总之,语文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准确、明快流畅,有时甚至妙趣横生。这样做无论是对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与陶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课教活

人们称赞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啥像啥”。我们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也应该在教课时进入角色,“教啥像啥”。语文教材不少的课是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入情入境,表现出这种感情。教黄继光、董存瑞,就要创造出激昂悲壮的情感氛围,使同学们感奋不己,甚至潸然泪下。讲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就要以优美动情的语言,或朗诵演讲,或引征抒发,或出示形象媒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历史故事的课文,就要模仿古人的举手投足、眼神语调,使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在同学面前。

第16篇:小学教学技能

现代远程教育

《小学教学技能》

课 程 学习指 导 书

作者:刘兴杰 2007年12月

1 课程指导书模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学员要在系统学习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与课时分配

章 目 课 题 讲授课时 训练课时 第一章 绪论

4课时

2课时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4课时

6课时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10课时

16课时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一章 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一、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

2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经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技能的解释

1.教学技能是一种技能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顺利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 2.教学技能是一种交际技能

技能按照其影响方式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交际技能。教学技能与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有关,但它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

3.教学技能是一种职业技能

技能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技能和职业技能。

一般技能是各种职业技能的共同构成要素;职业技能既是一般技能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又有职业的特殊要素。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技能。

4.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主要职业任务是教学,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有利于训练,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反馈激励。 2.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实用性、简明性、系统性。 3.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

3 逐级划分,选择重点。 4.教学技能的基本划分 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操作技能 教学控制技能

四、教学技能研究动态

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 1.它是实现教学行为的重要条件 2.它可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3.它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减少教师精力消耗 4.它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学方面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

1.技能形成过程阶段的理论

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掌握局部技能阶段、初步掌握完整技能阶段和技能协调完善阶段。教学技能训练要由局部到整体。

4 2.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的理论

明确练习目标、掌握练习方法、了解练习结果、适当分配练习时间。 3.技能相互作用的理论

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促进迁移防止干扰的条件: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掌握技能的巩固与熟练,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正确的训练方法。 4.技能形成的特征与标准的理论

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意识控制作用减弱,实现行为方式灵活性提高。

三、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目的原则、分解原则、实践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 2.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寻求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效果评价。 3.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书面作业、观摩模仿、对镜练习、录音录象、模拟训练、介入教学、微格教学。

四、微格教学简介

1.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63年推出的一种训练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以掌握某一特定教学技能为目标,通过5-15分钟的微型课练习以形成教学技能的训练系统。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训练单元微小,反馈及时准确,训练程序合理,对教学无干扰,利于综合创新。

3.微格教学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观摩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反馈评价。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及其训练程序。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技能、微格教学

2.简答:教学技能的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特点和训练程序。

3.应用:微格教学的训练程序。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

2.熟练掌握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能运用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能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二、章节重点、要点

6 第一节

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上好具体的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为上好课做准备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预测教学结果。

三、教学设计的要求 全面、实用、针对性。

四、教学设计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教学设计技能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生身心诸方面的积极变化。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教学目标的分类 (1)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 明确标准,便于操作和评价。

7 (2)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①前苏联的理论

凯洛夫:教育、教学、教养;巴班斯基:教养、教育、发展。 ②我国传统的理论

“五育”,教学任务的理论等。

③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中小学课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全面而笼统。 ④布卢姆的分类理论

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逐级划分:

层次要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是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他两个领域的层次。

评价:具体而烦琐。 3.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明确性、整体性、针对性、可接受性。 4.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结果的动词来表述。 (2)行为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外部行为活动过程的动词来表述。也称ABCD模式,即依照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方式来表述。

(3)综合式陈述:内外兼顾。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其方法

8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教材之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及其实施就是课程。

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两部分。基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种形式。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深度及其实施的基本过程。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基本教材的补充和扩展,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图表、网络信息资料等。

2.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深度。在此,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初步掌握教材,设计教学进度方案的依据。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通过研读基本教材实现的。一要细致研读课程标准,包括本学科本阶段的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深度和要求,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二要研读教科书,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

9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划分教材的基本要素;二是确定各个基本要素的层次和类型;三是构建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具体操作方法:纲目分析式、列表归类式等。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含义。区别与联系。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进度安排。

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研读教科书实现的。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读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把握其重要所在。同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点。

(3)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

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习顺序。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依据。

教材编写顺序、教师认知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因把教材编写顺序通过自己的认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既教学的过程安排。

学生认知顺序的特点:心理学有关研究。例:概念的掌握一般要通过复习相关知识、教师讲解原理、例证说明、推理论证、练习巩固、测验反馈、复习总结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才能实现。

教师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要在进一步熟悉教科书和其他教材的

10 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

(4)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蕴涵于教材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修养、社会背景、行为方式等,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扩展和补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必须自己首先深刻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要在精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的范围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广义的教学方法设计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

(1)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结构。 (2)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主导方法,各种方法的结合等。 (3)设计教学设备使用:主要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 3.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学科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校的条件等。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方法

11 1.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1)教学信息的转换和扩展:转换即把教科书文本表达转换成教学表达;扩展即挖掘教材内涵,扩大信息容量,加深理解掌握。 (2)规划学生学习活动:接受、思考、体验、咨询、训练、操作、预习、复习等。

(3)设计课堂结构程序:师生活动流程安排及其结构。 (4)设计板书或制作课件 (5)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和活动 2.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和方法(略)

五、教学结果的设计及其方法

教学结果即教学工作预期实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预期检验和预测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其要求,能否实现以及是否有多余。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

一、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和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两种,一般以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为主,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只不过是其细化。

1.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一般分为说明和教学进度表两部分。 说明一般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达,主要内容有:(1)标题;(2)学生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4)学科或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5)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主要的教学改革与实验;(7)所需特殊教学条件和设备等。

教学进度表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达,主要项目有:周次、课题、教学时数、教学活动、作业及其它、特殊教学设备、备注等,其中重点是按照课题安排教学时数。

2.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 (1)明确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计划; (2)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3)钻研教学标准,确定教学范围和深度要求; (4)阅读教科书,把握内容结构体系; (5)划分重点、难点和关键; (6)设计教学主要措施及其改革: (7)分配课时;

(8)安排教学辅助活动及教学设备。 3.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要求 (1)教学措施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2)课时分配既要充分安排又要留有余地。

二、教学执行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执行设计方案一般简称教案,是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要具体规划一个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工作流程。 1.教案的结构

(1)概况(案头):标题和说明。说明的重点是教学目标和教学

13 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案身):具体规划师生活动流程。 (3)板书或课件(案附): (4)教学后记(案尾): 2.教案的形式

讲义式、纲目式、程序式、表格式、组合式等。 3.编写教案的要求

科学性、适用性、简明性、灵活性。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2.简答:教学设计技能的任务和要求;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论述: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

14 4.应用: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

2.熟练掌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

3.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表达技能概述

一、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

教学表达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系统表达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

表达是信息传递的信源,即信息的发出,它是信息交流的起源。 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是保证信息交流的高质量、高效率。

三、教学信息表达的要素和要求

要素:信源(主要指教师)、信道(教学环境和设备)、信宿(主要指学生)。

要求:信道畅通(清楚)、信源编码和信宿解码的一致性(明白)。

四、教学表达技能的分类

15 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

五、教学表达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社会心理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等。

第二节

口头语言与教学口语表达技能

一、口头语言概述

1.口头语言的概念

口头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声带发出语音信息,经过空气传递到接受者的听觉系统,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口头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最典型的基本语言系统,是人类交际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等认识过程的主要工具。

3.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音。信源:信息发出者声带发出的语音符号。信道:空气。信宿:信息接受者听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语音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适宜的刺激量;畅通而无干扰的传播渠道;清晰的语素。

(2)明白:语音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母语;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通俗;语句简单。

16 4.口头语言的优点 (1)表达速率快而准; (2)表现力强; (3)机动性强。

5.口头语言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留。

二、教学口语的特点 1.职业性 2.专业性 3.规范性

4.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5.教育性 6.低速性

三、教学口语的功能 1.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 2.进行课堂组织调度的主要工具

3.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 5.提高师生语言素养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口语表达的要素分析 1.基本要素

(1)语音;(2)词汇;(3)语法。 2.修饰要素

17 (1)语速;节奏;(3)声调;(4)轻重;(5)停顿与沉默 3.器官功能

(1)呼吸;(2)共鸣;(3)口齿灵活性;(4)听力。

五、教学口语的种类 1.独白语言 2.对话语言 3.朗诵语言

六、教学口语的训练(略)

第三节

书面语言与板书技能

一、书面语言概述 1.书面语言的概念

书面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书面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3.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符号及其结构规则。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符号。信道:视觉符号载体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视觉符号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光线适

18 宜;反差明显;视角合适;距离与符号大小等。

(2)明白:符号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简化汉字;字体规范;无语病;非文字符号意义明确等。

4.书面语言的优点 (1)形象性; (2)可保留性; (3)示范性; (4)理解性。 5.书面语言的局限 (1)表达速度低; (2)需要一定条件。

二、书面表达的要素分析

1.视觉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2.结构规则:包括拼写、语法、行文款式、图表规范等。

三、板书表达技能的特点 1.内容的概括性 2.表达的直观性 3.信息可保留性 4.呈示的低速性

四、板书技能的功能 1.提示 2.强化

19 3.示范 4.解析 5.总结 6.直观

五、板书表达的内容 1.逻辑结构 2.重点难点 3.补充说明

六、板书表达的分类和格式

1.文字板书的种类和格式:提纲式、重点词语式、结构式、对比式、论证式、演算式等。

2.图画板书的种类和格式:简笔画、示意图、几何图、地图等。3.表格板书的种类和格式:列表归类式、统计图表式等。 4.综合板书(略)

七、板书表达的布局 主板书和副板书。

八、板书表达技能的要求 1.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2.语言科学,表达准确; 3.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4.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5.是写规范,示范性强;

20 6.目的明确,把握时机; 7.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九、板书表达技能训练(略)

第四节

体态语言与教学体态表达技能

一、体态语言概述 1.体态语言的概念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身体的形态及其变化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形象。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形象。信道:视觉形象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 清楚明白 (2) 自然大方

二、体态语言表达的特点 1.生动的形象性 2.丰富的表现力 3.较强的感染力 4.表意的模糊性

三、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功能 1.言语表达

21 2.情绪渲染 3.指示控制 4.直观形象 5.辅助强化 6.反馈调节

四、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要素分析 1.位置:距离、关系、区域。 2.姿势:头部、坐卧、站立、走动等。 3.手势:手及上肢动作。 4.表情:面部器官及肌肉运动。 5.眼神:眼与其“神”。 6.修饰:服装、仪表、装扮等。

五、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一般要求 1.自然大方 2.表意一致 3.强弱适度 4.内部协调 5.时间恰当

六、体态语言表达技能训练(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

22 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表达技能、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2.简答: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教学口语的特点、功能、表达要素和种类;板书的特点、功能和要求;体态表达特点、功能、要素和要求。

3.论述:教学口语、板书和体态表达的要求。

4.应用: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

2.熟练掌握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3.能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操作技能概述

一、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行为方式。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学

23 操作进行的。

二、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

教学操作要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就是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操作技能的分类 1.讲授技能 2.提问技能 3.演示技能 4.实验技能 5.活动技能 6.研究技能

四、教学操作技能的一般要求 1.方法多样,相互配合 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3.优化过程,掌握方法

4.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讲授技能

一、讲授技能的概念

24 讲授技能是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口语表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方式。这里主要指教师系统的讲授,即教师运用独白语言进行的教学。

二、讲授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3.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三、讲授技能的功能

1.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 2.加强知识信息的理解掌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4.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教育 5.进行课堂调度,引导学习过程

四、讲授技能的运用过程 起:内容开始; 承:内容发展; 转:内容转折; 合:内容总结。

五、讲授技能的类型 1.讲述技能

讲述技能是传授基本事实材料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

25 事实本身。它可以分为描述和叙述两种方式。

描述是静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外貌、结构、特征等,主要要求是明确具体、形象生动。

叙述是动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前因后果、相互关系等,主要要求是系统条理、结构清楚。

2.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传授基本事理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事实所包含的道理或其他材料。

讲解技能一般要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运用方式也比较复杂,主要有:解说(说明、注释、翻译等)、解析(定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反证、驳斥等)、解答(比较、引证、推理、运算等)。

定义的方式:揭示内涵式(属概念加种差)和揭示外延式(子项之和)。

讲解技能的常用方法:实例解说法、对比求异法、引经据典法、逻辑推理法、层层剥笋法等。

讲解技能的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结论简明、容易接受。

3.讲演技能

讲演技能是就一个中心问题,充分进行发挥,以阐明观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4.讲读技能

26 讲读技能,顾名思义,是讲与读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在语言教学中最常用。

讲读技能的运用方式:范读评点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等。

讲读的基本方法:先叙后议法、由表及里法、词句推敲法、标点分析法、抒情表意法、提纲挈领法、以争求真法、读写结合法。

5.讲评技能

讲评技能是讲与评(评价)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主要用于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六、讲授技能的一般要求 1.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 2.讲求科学性 3.要有针对性 4.要有启发性和主体性 5.要有艺术性和灵活性 6.要有情感性 7.要有拓展性和创新性 8.以板书和体态相配合

七、讲授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讲述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

27 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介进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深刻性 2.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时间利用的低速性和不易控制性

三、提问技能的功能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加深理解 3.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5.提供机会,发展表达 6.成功体验,激励进步 7.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四、提问的类型 1.知识提问

28 2.理解提问 3.应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五、提问的过程 1.拟题 2.引入 3.列题 4.指问 5.启发 6.总结 7.评价

六、提问技能的要求

1.设问精当:目的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顺序性、针对性、趣味性、多样性

2.发问巧妙:表述清晰、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启发思考、适当停顿、富于变化

3.指问合适:鼓励答问、面向全体、明确对象、照顾个别 4.启发引导:把握时机、化难为易、提供范例、提示思路、变换方式、反问追问、创设情境、尊重学生

5.总结评价:总结收获、系统条理、强调要点、鼓励学生

29

七、提问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提问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体现启发引导的过程;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四节

演示技能

一、演示技能的概念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以增加感性经验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演示技能的功能 1.提供感性材料 2.培养观察能力 3.形成清晰表象 4.激发学习动机

三、演示技能的过程 1.呈示操作 2.指导观察 3.总结收获

四、演示技能的种类 1.动作示范

30 2.情景再现 3.直观教具 4.实物演示 5.实验演示

五、演示技能的要求 1.把握时机,适时呈现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3.指导观察,抓住实质 4.结合课文,提高认识 5.熟练操作,注意安全

六、演示技能训练(略) 附:实验技能(略)

第五节

活动技能

一、活动技能的概念

活动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活动技能的功能 1.进行活动设计 2.加强活动组织 3.指导活动开展 4.培养兴趣能力 5.保障活动安全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特点、要素、类型、组织形式和要求

31 1.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

2.要素: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场地、辅导者、组织者、参加者等。

3.类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科技制作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4.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一般要求: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学生为主、指导适当、保证安全。

四、活动方案设计技能

1.活动方案的构成:标题、目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场地与器材、成果等。

2.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标题、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合理安排活动程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学生活动安全、认真对待活动成果等。

第六节

研究技能

一、研究技能的概念

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凝练教学经验的行为方式。

二、研究技能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

2.功能:提高教师思想境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推广教师教学成果

32

三、研究技能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搜集研究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过程 5.撰写研究报告 6.推广研究成果

四、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五、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要求(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操作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

33 2.简答: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分类和要求;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要求。

3.论述: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 2.熟练掌握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3.能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控制技能概述

一、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技能,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控制技能的任务 1.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方法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34

三、教学控制技能的分类

1.优化教学结构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组织技能和结束技能。2.优化方法内容的技能:包括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

四、教学控制技能的一般要求

1.教学结构为教学效率服务,发挥教学时间效益 2.方法内容为教学效果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效益

五、教学控制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概念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1.基本功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情境。2.特殊功能:联结知识、明确目的、沟通情感。

三、导入技能的基本过程 1.组织教学 2.激发兴趣 3.启动思维 4.明确目的

35 5.进入课题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1.衔接导入

(1)特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方式:复习导入、练习导入、提问导入、对比导入等。 (3)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设契机,搭桥铺路。 2.悬念导入

(1)特点: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激发好奇,催人思维。 (2)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3.尝试导入

(1)特点:提出疑难任务,引出新课内容。

(2)要求:精选任务,激发兴趣;难度适当,鼓励尝试;积极引导,进入新课。

4.情境导入

(1)特点:创设情境,诱导思维,辅助学习。 (2)要求:精心创设情境,加强启发诱导。 5.疑问导入

(1)特点:利用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维。

(2)要求: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善于引导学生。 6.其他导入

演示导入、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故事导入、序言导入等。

五、导入技能的一般要求

36 1.目的性 2.启发性 3.迁移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六、导入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设计3个不同的导入语;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概念

组织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组织技能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3.调控功能

三、组织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课堂常规的组织 (1)建立常规上课程序 (2)严格执行上课纪律

37 (3)灵活传递组织信息 (4)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2.激励的组织 (1)情绪渲染激励 (2)气氛渲染激励 (3)成功体验激励 (4)奖赏鼓励激励 (5)适当焦虑激励 3.指挥调度的组织 (1)口头指挥调度 (2)符号指挥调度 (3)体态指挥调度 4.应变的组织 (1)调整性应变 (2)劝告性应变 (3)安抚性应变 (4)鼓励性应变

四、组织技能的一般要求 1.服务教学目标 2.关心尊重学生 3.讲究策略艺术

第四节 38

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概念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时,通过总结概括等巩固学习成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1.检查教学效果,弥补知识缺陷 2.形成知识体系,改善认知结构 3.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运用能力 4.承上启下,激发求知欲望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总结结束 (1)口头总结 (2)板书总结 (3)图表总结 (4)纲要信号总结 2.复述结束 (1)概括复述 (2)扩展复述 (3)变换复述 3.谈话结束 (1)问答式谈话 (2)咨询式谈话 (3)讨论式谈话

39 4.比较辨析结束 (1)并列式比较 (2)核心式比较 (3)辨析式比较

五、结束技能的一般要求 1.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 2.选用方式要有针对性 3.运用方法要有启发性 4.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 5.知识内容要有巩固性

第五节

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的概念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和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1.形成深刻印象 2.加深理解掌握 3.巩固知识行为 4.进行效果反馈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1.口语强化 2.书面强化

40 3.体态强化 4.活动强化

四、强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适度性 2.目的性 3.及时性 4.多样性 5.激励性

第六节

变化技能

一、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以合理调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1.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气氛 4.改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三、教学信息传递的要素及其变化类型

1.要素:信源(教师、教材、教具等)、信宿(学生)、信道(视、听等)和环境(物资的、心理的)。

2.变化类型:传递要素变化,要素组合变化,刺激能量变化等。

四、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41 1.目的性 2.互补性 3.适度性 4.灵活性 5.抑制干扰

第七节

反馈技能

一、反馈技能的概念

反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以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反馈技能的功能 1.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2.不断调整改进教学

三、反馈技能的类型

1.教学观察(课堂观察、学习观察、活动观察等) 2.作业分析(包括对学生的一切作业和作品的分析) 3.问卷调查(专题性、一般性) 4.学业考核(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5.谈话和家访

四、反馈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明确 2.改进为主 3.客观公正

42 4.科学分析 5.鼓励学生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控制技能、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反馈技能。

2.简答: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3.论述: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注:练习题答案请参见本指导书和讲课录象。

43

第17篇:教学技能总结

1、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从宏观到微观 1)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 3)单元备课 4)课时备课 5)课前备课 6)课后备课

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 吸纳---构思---输出 怎样钻研教材

1、弄清课程标准的精神

2、弄清教材体系

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4、弄清教材特点

5、弄清教材终点 怎样了解学生 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 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4)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 5)了解学生个体品质差异 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7)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方向),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明确课堂上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设计(教材组织处理),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呈现方式”等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 4)教学评价设计

5)其他(板书、教具、学具) 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技术问题 1.总体要求

1)全面--体现多元性。注意渗透与整合;全面不等于是全部,要注意不同的教材应有侧重

2)具体--体现操作性

3)差异--体现层次性。对不同学生要求应不

4)灵活--体现动态生成性。

2.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预期的学习结果”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新课堂的课堂结构设计中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唯一宗旨

2、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空间

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导向

4、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要注重整体设计

1)新颖 2)准确 3)诱导

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1)实践方法 2)呈现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4)练习法 5)读书指导法 6)任务驱动法 7)参观教学法 8)现场教学法 9)自主学习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课后分析:课后分析的具体内容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主观上讲,教师每次讲完课后,要及时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清晰等方面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从客观上讲要学会善于从接触学生和批发作业中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找出可以总结为经验和教训的地方,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什么是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作为承载教育信息的工具。 选择教学媒体的考虑因素 1)适应性 2)可靠性 3)普及性 4)轻便性 5)简易性 6)经济性 7)时间性 8)有效性

使用教学媒体的原则

1、正确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互补性原则

6、灵活性原则 什么是导课?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2、导课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导课设计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有针对性 2)导课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3)导课要具有关联性 4)导课要短小精悍 5)导课要具有多样性

3、导课的基本要求 1)能引学生入胜 2)能导学生生情 3)能启学生智能

4、导课设计的技巧运用(导课的类型) 1)巧设悬念、疑问导课法 2)分析课题导课法 3)故事导课法 4)直观导课法 5)运用比较导课法 6)以旧带新导课法 7)介绍说明导课法 8)实验导入法

课堂教学提问有如下作用: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启发思维,主动学习

3、清理思路,把握知识间的内存逻辑

4、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5、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6、反馈信息、促进交流

7、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提问设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

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要求

1、设计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

2、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3、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4、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5、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6、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1、演示的引入

2、出示和介绍媒体

3、指引观察

4、操作控制

5、说明和启思

6、整理和小结 演示的类型

1、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

2、挂图演示

3、幻灯、投影演示

4、电影、电视、计算机演示

5、实验演示 组织教学的目的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组织教学的方法

1、声音控制法

2、表情控制法

3、停顿吸引法

4、目光注视法

5、情感暗示活动

6、姓名举例法

7、短暂休息法

8、手势示意法

9、媒体变换法

10、活动变换法

11、设疑吸引法

12、竞赛刺激法 结课的一般过程

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

3.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验学习结果 4.巩固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

5.拓展延伸。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 结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 2.悬念激趣法 3.系统归纳法 4.游戏表演法 5.比较法 6.练习巩固法 7.口诀结尾法 8.拓展发散法 9.画龙点睛法 10.前后照应法 11.汇报法 12.激疑、答疑法

13.假想法 体态语言的应用

1.手势语言交流技巧。2.目光语言交流技巧 3.表情语言交流技巧。4.身势语言交流技巧 5.头势语言交流技巧。6.空间语言交流技巧 7.仪表语言交流技巧。 消极体态语的表现及影响 1.消极的手势体态2.不良面部表情 3.不适宜的仪表体态 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

1.导语设计要情趣益然。2.提问设计要指向明确

3.答题评价要恰到好处 感情充沛,身心投入

亮—吐字清楚,声音宏亮,字字入耳,不吃尾声;

专—语言准确,不模棱两可,用专业术语; 准—普通话的音准好,没有错误; 精(净)—语言精练,不啰嗦重复;

慢—课程上讲话速度应比平时稍慢,有一定的节奏感,

有适当的停顿,以让学生有一点思考的时间。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

置境阶段。2.置疑阶段。3诱发阶段。4.评核阶段 怎样博取教学参考资料

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3.避免错误。4.避免陈旧落后 怎样了解自己 1.

备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践行理念于备课过程中。 2.

备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随时调整在上课前。

备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备课与背课。2.备课与写教案。3.备课与教学参考书。4.备课与目标的预设,生成。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教学设计中必须有;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2.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

3.教学设计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基本要求。

4.教学设计要及时调整。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任教者要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

5.达到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结构指组成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所占用时间和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其衔接方式。

第18篇: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

1.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常年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复案\'课后备课(课后反思)。 2.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

从感性到理性: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 3.怎样钻研教材

弄清课程标准的精神;弄清教材体系;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教材特点\';弄清教材疑点。 4.怎样了解学生

了解班级基本情况;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5.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其他(板书、教具、学具等).6.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中必须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2.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3.教学设计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都要认真对待,要符合基本要求4.教学设计要及时调整5.达到教学结构合理6.达到教学容量饱满7.达到学生负担较轻。7.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

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技术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总体要求是:全面-体现多元性;具体-体现操作性;差异-体现层次性;灵活-体现动态生成性。2.教学目标的陈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9.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特点~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10.使用教学媒体的原则

正确性原则\'实用性~\'最优化~\'经济性~\'互补性~\'灵活性~。 12.导课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至多五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如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就明确规定了一堂课\"启\"(即启发诱导)\'引入新课)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这是很有道理的。

13.导课的基本要求

能引学生入胜\'能导学生生情\'能启学生智能\'。

11.导课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导课方式,导课方式的选择最要本的还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别制约着导课方式的选择,至于联系学生的实际就是要依据学生心理和知识储备的情况来选择导课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和他们能否接受和领会;同时选择导课方式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特点,每个教师在性格气质上、职业素质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选择导课方式,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既要扬长避短,又要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4.导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防止导入目的不明确\'忽视学生具体情况\'缺乏与中心课题的联系。 15.导课设计的技巧运用

巧设悬念、疑问导课法;分析课题导课法;故事导课法;直观导课法;运用比较导课法;以旧带新导课法;介绍说明导课法;实验导入法。 16.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启发思维,主动学习;清理思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培养能力、提高能力;反馈信息、促进交流。 17.课堂提问的原则

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设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18.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求

设计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设计的提问要有层次性;设计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要面相全体学生。

19.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演示的引入;出示和介绍媒体;指引观察;操作控制;说明和启思;整理和小结.

20.演示的类型

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挂图演示;幻灯、投影演示;电影、电视、计算机演示;实验演示.21.组织教学的目的

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2.组织教学的方法

声音控制法\'表情控制法\'停顿吸引法\'目光注视法\'情感暗示法\'姓名举例法;短暂休息法\'手势示意法\'媒体变换法\'活动变换法\'设疑吸引法\'竞赛刺激法.23.结课的一般过程

简单回忆;提示要点;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验学习结果;巩固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拓展延伸。

24.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 导语设计要情趣盎然\'提问设计要指向明确\'答题评价要恰到好处\' 25.体态语言的应用

手势语言交流技巧\'目光语言交流技巧\'表情语言~身势语言~\'头势语言~\'空间语言~\'仪表语言~ 26.板书的类型

提纲式\'词语式\'表格式\'线索式\'关系图式\'图文式\'.27.怎样进行师生沟通

对话,师生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引导学生找回自我;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学会对话;使学生的发言机会保持平衡。 28.作业的批改

作业批改应注意的问题:按时收发作业、及时批改作业;重视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要有定期的作业讲评。作业批改的方式:教师批改;小组批改;自己批改;家长批改。 29.课后辅导的内容

补情感\'补兴趣\'补知识\'补方法.30.学习指导技能对教师的要求 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指导技能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实施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31.学生学业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的目的: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反馈性评价;按不同认知维度: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评价的主题: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32.说课的要求

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把握说课与备课的区别;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处理好说课的详与略;备好说课教案。 33.听课的要求

听课前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听课前要了解教材、学生的基本情况;听课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学科的课改理念;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下课后的观察;课后的分析。 34.评课形式

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师生互评式;抽签答辩式;庭辩式;自我评议式;专家会诊式。 35.反思的注意事项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反思首先要有虚心的态度;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再次,要用记录的方式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如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 36.班主任日常管理应做好哪些事 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让学生自我介绍;抓好第一次活动;多了解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

选好用好班干部;设立班级记事本;适当的家访;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抓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抓班集体建设,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抓好班级日常生活管理。 37.给学生做操行评定应注意什么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为指针,根据“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全面衡量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展;以语言运用巧妙﹑引导教育为主,不搞秋后“算总账”;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分析学生,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有严重缺点的学生,要慎重地﹑冷静地﹑客观分析,要区分偶然的和一贯的﹑一般的道德品质问题和道德败坏等界线;评价内容要力求全面具体,体现每个同学的特点,防止模式化,泛泛而谈;文字简明扼要,措施准确恰当,字迹工整,不写错字;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评语写好后,最好同本人见面一次,并保留;评语最好能在个人总结﹑小组总结﹑班级总结基础上去写;平时教师应做好材料积累,如在班主任手册上就对学生的一些情况做一些记载。

38.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班集体应着重抓好哪些工作

发挥人格魅力,形成向心力;确立奋斗目标,形成凝聚力;培养使用班干部,形成核心力量;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抓竞争,培养集体荣誉感;抓纪律教育和制度管理,以情感为纽带,协调人际关系.39.怎样理解教育的惩罚问题 惩罚教育主要是指学生犯了错误或出现缺点毛病时,他们的思想实际向他们指出一些合理的并带有强制性的处罚性的要求或处分,监督他们去完成以达到惩前毖后,引以为戒的目的。

40.转变差生的原则和方法

以爱心为基础,分析差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 抓反复,反复抓。 41.家访的艺术

怎样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态度和善,讲究场合,一分为二,讲究分寸);怎样对待不太讲理的家长:(压住火气,耐心对待,摆事实,讲道理);怎样对待缺少教育方法的家长;家访遭到冷遇怎么办.

第19篇:教学技能1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技能1

教学技能1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

关于导入与情境创设,错误的说法是()

D

A.导入是课堂教学之初的教学行为,情境创设则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B.导入方式有情境化的,也有非情境化的

C.现代教学观强调知识的情境化,因此情境创设是导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D.导入的方式虽多,但都属于情境创设

2、

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与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却因为熟悉故事而提不起兴趣。这种导入误区属于()

C

A.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B.未考虑到具体学科的特点

C.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D.千篇1律,生搬硬套

3、

关于课堂导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要把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

B.避免使用直接导入法

C.形式要多种多样

D.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

有效导入的基本原则是()

D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趣味性 新颖性 规范性

B.规范性 针对性 新颖性

C.趣味性 针对性 规范性

D.趣味性 针对性 新颖性

5、

下列关于讲授使用范围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B

A.讲授适宜教授与事实有关的知识

B.讲授适宜于思维灵活的学生

C.讲授适宜于思路清晰又能驾驭语言技巧的教师

D.讲授比较适合班级规模大、教学人员相对不足的场合

6、

讲授的语言包括()

D

A.教学口语和文字语言

B.教学口语和教案语言

C.教案语言和体态语言

D.教学口语和体态语言

7、

有位历史教师讲鸦片战争,分析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危害时,将其概括为“鸦片输入,使我国国贫、民穷、兵弱。”这体现了讲授语言的()

C

A.流畅性

B.生动形象性

C.精确性

D.情感性

8、

讲授语言应做到形美和意美,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语言“意美”的是()

B

A.语言的精确性

B.语言的流畅性

C.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D.语言的情感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9、

关于教师倾听的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使师生的生命敞开

B.建立对话的师生关系

C.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

D.促进学生健全的精神世界

10、

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可以采用积极倾听方式中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观点或重申自己的主张。

A

A.提问

B.关键词重复

C.反馈性陈述

D.支持性陈述

11、

教师在倾听学生时,运用“我明白„„”“很有趣„„”等短语鼓励学生继续下去,这属于积极倾听方式中的()

D

A.提问

B.关键词重复

C.反馈性陈述

D.支持性陈述

12、

教师在倾听学生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和适当的建议。这体现了提高教师倾听技能基本原则中的()

D

A.耐心等待

B.善于理解

C.真诚赏识

D.热情参与

13、

下列发问行为,不恰当的做法是()

B

A.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发问

B.倾向于把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题分配给前面和中间的学生

C.在提问之前适当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

D.发问时语言清晰、简单,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复述

14、

教师就一个问题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提问的理答方式称为()

D

A.回问

B.提示

C.延伸

D.转引

15、

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用到学生前面提供的正确结论,或者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正确答案做进一步的发挥。这种理答方式称为()

C

A.提示

B.转引

C.延伸

D.回问

16、

教师提问之后,学生虽然提供了正确答案,但提供的答案不够深入,或者不够详细,或者不够规范时,适宜的理答方式是()

A

A.探究

B.提示

C.延伸

D.转引

17、

讲课之前,为了学好新课出几道思考题、过渡题、准备题等让学生去看书,这种讲课前的随堂板书重在()

B

A.展示中心

B.指引思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强化整体

D.提示结构

18、

如果要巧妙引入新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往往采取()

A

A.先讲后书

B.先书后讲

C.边讲边书

D.不一定

19、

重在强化整体的板书一般是在()

C

A.讲课之前

B.讲课之中

C.讲完之后

D.不一定

20、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板书有机地、和谐地融入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手段构成一个协调的系统。这体现的是板书的()

D

A.规范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21、

教师的操作要规范、正确,这反映了课堂演示的()原则

B

A.科学性原则

B.规范性原则

C.正确性原则

D.目的性原则

22、

演示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科学的,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定要准确,这反映了课堂演示的()原则

A

A.科学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真实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23、

演示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单纯为演示而演示,这反映了课堂演示的()原则

B

A.科学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24、

下列有关实验演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密切配合讲授内容的实验

B.它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C.它要求装置比较复杂、效果直观

D.它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25、

在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应该采取的强化方式是()

A

A.即时强化

B.滞后强化

C.延时强化

D.推迟强化

26、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强化物就是()

A

A.自己挑选的强化物

B.同学为其挑选的强化物

C.教师为其挑选的强化物

D.家长为其挑选的强化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7、

下列强化中,偏重于结果的是()

B

A.间隔强化

B.比例强化

C.连续强化

D.偶尔强化

28、

下列强化中,哪种强化所花时间少,但是行为减退快?()

A

A.连续强化

B.间歇强化

C.变化比例强化

D.变化间隔强化

29、

下列作业批改符号中,用于表示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的是()

A

A.?

B.?!

C.„„

D.﹏﹏

30、

“你将某某部分的知识重新梳理一下,你会发现其中的„„”这样的评语属于()

C

A.期盼性评语

B.激励性评语

C.建议性评语

D.针对性评语

31、

“你的解法很具有创造性,说明你具有创造潜力”这样的评语属于()

B

A.期盼性评语

B.激励性评语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建议性评语

D.针对性评语

32、

在学习内容相对完整的阶段结束时安排的作业一般是()

D

A.预习型作业

B.巩固型作业

C.拓展型作业

D.综合型作业

33、

下列内容中属于无效信息的是()

B

A.马上停下来

B.放学后写写作业

C.上体育课时请换上运动服

D.现在去做作业

34、

下列内容中属于有效信息的是()

B

A.请尽量准时来上课,好吗?

B.现在,你必须写出你的学习计划

C.放学后看看书

D.我不喜欢你的态度

35、

小明上课时随意讲话,李老师布置其写5遍的“我不再扰乱课堂”,这种行为属于()

A

A.有效惩罚

B.无效惩罚

C.体罚

D.额外作业

36、

如果一个学生误用了材料,那么最恰当的惩罚方式就是()

C

A.罚站

B.写检讨

C.不让其继续使用该材料

D.继续让其使用该材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7、

评课的最终目的是()

A

A.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B.改进教学过程

C.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D.评出优秀的教师

38、

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可以称为()。

C

A.教学个性

B.教学特征

C.教学风格

D.教学魅力

39、

评课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首先要求的是()

D

A.思想性

B.工具性

C.严谨性

D.科学性

40、

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往往应用评课的()含义。

C

A.评论

B.研究

C.评价

D.观摩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

组织指引是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构成之一,它具体体现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D

A.引起学生的注意

B.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C.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

D.提出学习进行的方法

2、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的导入由()几个内容构成。

ABCD

A.引起注意

B.激起动机

C.组织指引

D.建立联系

3、

讲授的局限有()

ABC

A.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B.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在班级教学中,讲授主要面向全体,难以照顾个体差异

D.讲授导致注入式教学

4、

讲授的优点有()

ABCD

A.教师具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

C.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

D.便于教师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

下列关于教师观察与条件性知识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条件性知识为教师的观察和反思提供了教育学理解的视角

B.教师观察技能的提高主要靠经验积累,条件性知识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大

C.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越充分,观察的效果可能会越好

D.相关的条件性知识与课堂观察结合后,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6、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技能,可从()几方面入手。

ABCD

A.具备相关的条件性知识

B.培养强烈的观察动机

C.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及时撰写观察记录

7、

问题清晰明了是良好问题的特点之一,其具体体现是()

CD

A.难易适度

B.角度新颖

C.范围明确

D.表述简洁、准确,通俗易懂

8、

提问是中间有学生行为介入的间断的系列行为,“问答行为链”的“链节点”主要有()

ABCD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组织

B.诱导

C.回答

D.反应

9、

板书的概括功能表现为()

ABC

A.板书紧扣课文

B.关键词的概括赋予根据

C.精练恰当

D.语言具体形象

10、

板书的功能有()

ABCD

A.概括功能

B.美育功能

C.互动功能

D.示范功能

11、

下列做法中,属于把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有()

ABC

A.用直观手段辅助讲解

B.利用语言指导学生的观察

C.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观察的结论

D.

E.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

12、

为了发挥教学演示的作用,教师在演示时要遵守和注意()

ABD

A.演示要和语言讲解结合

B.演示要适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演示要选择最刺激的素材

D.演示要适时

13、

在运用强化技能时要注意()

ABC

A.准确判断学生的认识或行为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B.要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

C.要选择恰当的强化物

D.强化要有普遍性

14、

下列行为中属于消极强化的有()

ABD

A.课后留下来

B.不准坐下

C.竖大拇指

D.不准自由活动

15、

教师的作业批改时要做到()

ABCD

A.及时批改

B.选择批改形式

C.讲评作业

D.作业批改记录

16、

作业的设计一般包括的环节有()

ABCD

A.研究教材

B.确定作业内容

C.选择作业形式

D.明了作业的实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7、

下列行为中是无效做法的有()

AB

A.给好学生优待

B.劝说体育教师让不合格的学生体育成绩合格

C. D.学生上课迟到时,按照规定处理

E.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要求其课后留下来补做。

18、

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恰当的惩罚的是()

ABCD

A.体罚

B.额外作业

C.扣分

D.辱骂学生

19、

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是()

ABD

A.时间

B.结果

C.内容

D.体验

20、

评课的具体内容有()

ABC

A.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B.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C.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D.从教学人员上分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

课堂导入就是创设课堂情境。

2、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3、

讲授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流动,应被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取代。

4、

讲授即注入式教学。

5、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是随时随地的,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进行课堂观察无须做预先的准备。

6、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是随时随地的,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进行课堂观察无须做预先的准备。

7、

要实现提问设计的高效性,可使一个提问包含两种或多种目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

负有不同目的的提问,其难易要求不同。

9、

板书与讲授结合,其方式皆是先板书后讲授。

10、

教学中,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应先讲解后板书。

11、

在选择演示素材时,教师应尽量选取最具刺激效果的内容素材。

12、

所谓演示适时是指演示的时间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

13、

有效的强化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4、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频繁地运用强化,尤其是外部强化。

15、

讲评作业时要把全部作业都讲完。

16、

课堂教学的归纳总结只能由教师来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7、

教师不应该把布置额外作业作为惩罚。

18、

体罚可以教会学生怎样表现恰当的行为。

19、

评课时只要遵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可。

20、

教师的教学思路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侧重教材处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20篇:教学技能应用

技能发展的规律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通过多种器官的综合使用,耳、眼、脑、口、手并用,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教学效果。

A、学生与老师配合-C、强化技能训练-

2、教学技能形成过程从纵向上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知觉、__________、操作、熟练四个层次。

A、感觉-C、强化-

3、_______-是指个体教师通过教学理论内化和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技能获得技术上的领会,在头脑中建立起教学活动的定向映象,即知道怎么教。

A、知觉-C、表象-

4、教学技能的发展过程是个体教师对已掌握的教学技能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_______、完善创新的过程。

A、技能训练-C、强化技能-

5、从教学技能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来看,个体教师在已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使已掌握的教学技能首先发展成为教学技巧,再经过创新发展成教学技艺,最终达到教学的最高追求____________。

A、教学艺术-C、教学水平-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华东师大教育系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堂好课有五个标准:扎实、_____、丰实、______、真实。

A、创新 B、充实 B、教学能力 D、教学质量 B、探究修正 D、培养能力 B、感觉 D、认知 B、训练 D、模仿

B、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 D、增加作业 C、平实 D、高效

2、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所以,应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即_______、学生的交流以及_______ 。

A、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B、学生的达成 C、学生的参与 D、学生实践

3、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学习的24小时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留度从低到高依次是:1)用耳朵听讲授 2)用眼去阅读 3)视听结合 4)________ 5)分组讨论法 6)练习操作实践7) _____________。

A、死记

B、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 C、复习

D、用演示的办法

4、评估一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主要指标进行评价:1)目标明确 2)内容贴切 3)________ 4)手段有效5)________。

A、效果良好 B、方法得当 C、达成度高 D、有创新

5、一堂课的表现和效果,往往与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水平密切相关,所以,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科学评价也是评价一堂优质课的重要参考。1)课程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学习环境是否宽松和谐。 3)学生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培养。4)__________ 。 5)___________。 6)学生是否得到充分发展。 A、学生喜欢

B、学生学习兴趣事否得到激发 C、教学方法是否灵活 D、有效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保留度最好的方法是: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正确-

2、教学技艺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在教学技艺的基础上.使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教学中刻意追求的痕迹越来越少,内化了的个性特点表现为不随意性转化为随意性,真正到了言为心声,收发自如的境地.

正确-

3、从教学技能发展曲线来看,由教学技能发展到教学技艺的难度不大,所需的时间较长。

正确-

4、从教学技能发展曲线来看,由教学技艺过渡到教学艺术难度大,所用的时间长。

正确-

5、在教学技能形成的层次结构图中,熟练是指在能够独立施教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把教学技能的一系列动作,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连贯地达到规范化、熟练化与科学化的程度。它是比操作更高的一个层次。该层次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达到,它是教学技能形成的标志。

正确-

课堂教学技能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国内外普遍流行和采用的主要有:、实习教学法和教学实践法三类。

A、微格教学法-C、进修培训-

2、教学技能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6大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 ;课堂教学的技能;设计和批改作业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教学研究的技能。

A、课堂教学的技能-C、语言表达-

3、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心智技能-C、课程设计-

4、教学技能的内涵中的能力层面,主要是指教师对技术层面的操作规程、、要求要领的主观掌握和应用并形成熟练的教学能力的行为方式。

A、思维模式-C、策划设计-

4、(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B、师资培训 D、在岗训练

B、组织教学技能

D、教学方法

B、知识理解 D、操作技能

B、方式方法 D、教学方法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六大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具体讲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板书技能、_______、讲解技能、提问技能、_______、结束技能、组织技能、变化技能、语言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

A、教案设计 B、演示技能 C、反馈和强化技能 D、多媒体课件制作

2、教学技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1) 2) 能力层面 3)

A、知识掌握层面 B、能力层面 C、教案设计层面

D、创造性和艺术化运用技术层面

3、一个完整的微格训练,其流程如下:1)确定训练日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______ 4)编写教案5)教学技能实践 6)__________ 7)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8)再实践。

A、录象

B、提供教学技能的示范 C、重放录像,自我分析 D、讨论

4、课堂教学技能的技术层面主要指基本的操作规程和方法要领。有的侧重于软方法,如 _______、导入、提问,有的侧重于硬方法,如实验教学、________ 。

A、教学设计

B、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C、演示 D、反馈

5、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早期模式中,规定了14项基本课堂教学技能:(1)刺激的变化(2)导入 (3)概括(4)沉默与非语言性暗示(5) _______(6)提问的频度 (7)探索性提问(8)高层次提问(9)发散性提间(10)____(11)例证和实例的作用(12)讲解(13)修正预定计划 (14)完成沟通。

A、反馈

B、强化学生参与教学 C、语言表达

D、注意学生的发言和行为的态度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微格教学法(又称微型教学法),产生于80年代初的美国。这是为了培养准备作教师的人员和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借助现代化的视听工具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

正确-

2、心智技能——也成为智力技能,它是顺利完成某项智力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例如,构思文章、阅读、速记等都是心智技能。

正确-

3、微格教学法是通过压缩教学过程,使各种教学现象集中,让被训练者在典型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真实的教学活动,从而掌握教学技能。其主要过程是:首先训练少数学习者(一般为20—30人)组成“微型课堂”。被训练者用较短的时间(1般为5分钟一10分钟)开展一定内容的教学活动。其间,使用音像设备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然后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

正确-

4、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第三部分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清楚地规定了教师课堂技能训练的目的和内容。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正确-

5、日本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分为6项:(1)总结、(2)例证、(3)确认、(4)演示、(5)板书、(6)提问。

正确-

教学语言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的语言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_________语言(即用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作业批语等);身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思想)。

A、书面-C、表情-B、肢体 D、动作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2、节奏是教学成功的要素,教学主要包括语言、________、时间三种节奏。

A、讲解-C、内容-

3、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1)逻辑性 2) _______ 3)启发性。

A、易懂性-C、科学性-

4、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教育作用,对教师来讲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语言美 2)_______ 3)语言表达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A、实事求是-C、真实性-

5、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________及抑扬顿挫的变化等,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

A、音量的大小-C、生动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1)教育性2)_______3)科学性4)简明性 5)______6)可接受性

A、生动性 B、启发性 C、学科性 D、创新性

2、教学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1)语音 2)语调 3)______ 4)速度 5)_______6)词汇 7)语法

A、响度 B、声调的升降 D、艺术化 B、生动性 D、科学性 B、透辟性 D、熟练性 B、文字 D、解释 B、节奏 C、声音大小 D、句子

3、科学的语言是使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_______2)用语准确,合乎逻辑 3)________。

A、观点正确 B、比喻恰当 C、使用合适 D、生动感人

4、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启发性有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________;启发学生_________、分析、对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启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A、热情和求知欲 B、联想、想像 C、生动活泼 D、科学经典

5、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1)凝练性 2)________ 性 3)_________ 性

A、平实 B、简练 C、准确 D、延伸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正确- 错误

2、语言是语言的基本代表符号,多种有意义音节信号组合而构成语言,才使得内部信息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传递。因此,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和符号。

正确-

3、语音是指声音的高低,实际上是声音强度、长度、高度的总和。

正确-

4、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是这一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没有词就没有语言。在教学语言中,对词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

正确-

5、教学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1)语音 2)语调 3)速度 4)词汇

正确-

第九章 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用PPT制作课件时,一般注意三个方面,即文字处理、________和动画处理。

A、声音处理-C、音乐-

2、课堂呈现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把课件内容呈现给学生的过程。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选择恰当的课件呈现方式以争取达到最优化的呈现效果。1)______ 2)体现呈现层次 3)选择呈现方式 4)把握呈现时机。

A、分清呈现顺序-C、选择呈现媒介-

3、常用的呈现形式有如下5种:①全程播放②分步播放③______播放④放大播放⑤重复播放

A、顺序-C、选择- B、定格 D、全部

B、体现呈现形式 D、确定呈现时机 B、图片 D、影视片段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4、专门为了教育应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被统称为教育应用软件。其中专门为组织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叫作________,它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程序以及帮助开发、维护、使用这些程序的有关文件等。

A、操作系统-C、课件-

5、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应用的要求:1)避免重课件轻内容 2)避免教学机械化 3) 避免________4) 避免唯信息技术是尊。

A、重多媒体-C、轻教学内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高新技术,其特征是将_____、声音、_______、图形甚至视频影像集成录人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在这些信息中建立某种方式的连接和输出,合成为多媒体信息,是具有很强的适时性和交互能力的信息处理技术。

A、电影 B、文字 C、图片 D、图像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1)______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3)______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A、高效进行教学 B、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C、培养学生创造性 D、创造生动教学情境

3、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原则是1)目标性原则2) ______ 原则3)直观性原则4)______原则

A、创造性 B、忽视常规教学媒体 D、轻传统教学方法 B、多媒体 D、程序 B、适用性 C、可控性 D、效果性

4、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1)信息分类2)信息统计3)信息______4)信息重组5)信息______ 6)信息管理

A、选择 B、分析 C、管理 D、编辑加工

5、网络交流能力还包括:1)_____能力;2)文字输人能力;3)______的适应能力。

A、网络交流场所 B、建立博客的能力 C、网络基本操作 D、教学网站交流能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信息技术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

正确-

2、网络交流狭义地讲指网上单向交流。同步交流指参与者之间实时地实现在线交流与反馈的活动,达到面对面交流的即时效果。广义的网络交流还包括网络同步交流,即参与者之间交流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可随时进行,不同步发生。

正确-

3、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克服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4、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正确-

5、教学用的课件就是计算机软件

正确-错误 错误

第八章 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________技能。

A、课堂控制-C、课堂教学-

2、教师课堂组织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几个类型:1)管理性组织 2)指导性组织 3)_______组织

A、创新性-C、研究性-

3、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主要有全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和______ 的组织形式三种。

A、个别教学-C、学习小组-

4、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教学内容如果组织得不好,课堂教学管理则是一句空话。教学内容组织,要求做到五定:定向、定量、定度、______、定势。

A、定位-C、定质-

5、_______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独特的教学方式。

A、组织观察-C、组织阅读- B、课堂讨论 D、组织实验 B、定效 D、定序 B、分类教学 D、兴趣小组 B、启发性 D、诱导性 B、课堂组织 D、课堂讲授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课堂组织的作用:1)组织和维持________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________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A、学生的注意 B、保证教学质量 C、良好的行为标准 D、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组织应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5)不焦不躁沉着冷静 6)要求合理发扬民主。

A、公平

B、重视集体形成风气 C、强调团队意识 D、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3、课堂组织技能的训练有四大内容: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的组织、师生交往方式的组织。

A、保证教学质量 B、把握重点 C、课堂教学时间 D、课堂驾御

4、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预备阶段的组织教学 2)______阶段的组织教学 3)授课阶段的组织教学4)________阶段的组织教学。

A、讲解 B、开讲 C、总结巩固 D、强调重点

5、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教学内容如果组织得不好,课堂教学管理则是一句空话。教学内容组织,要求做到五定:______、定量、定度、______、定势。

A、定向 B、定时 C、定质 D、定序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管理性指导性组织是指教师对某些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的组织,如组织阅读、观察、实验、课堂讨论等。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课程的方向。

正确-

2、指导性组织的是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

正确-

3、小组教学形式指把一个班从教学需要出发暂时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教学。既可按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也可按学生的兴趣分组,还可混合编组。小组人数的确定,根据教学任务不同而有差异。

正确-

4、课堂教学组织的要求:明确目的,教书育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集体,形成风气;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正确-

5、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第一章 教学导入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_______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运用一定的方式,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进人学习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够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A、导入-B、讲解 C、切入-D、演示

2、导入可以在以下场合使用: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在变换讲授主题时、__________幻灯片、录像片和电影片断之前。A、上课之前-B、下课之前C、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

3、导入的原则主要有:目的性原则;A、直接原则-B、简单原则C、启发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4、直接导入法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法包括目的导入、作用导入、问题导入、__________等。A、讲解导入-B、切要导入C、启发导入-D、创新导入

5、情境导入技能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行为方式。这些情境可以是教师精心创设的,也可以是临时捕捉的。情境导入技能主要包括A、临时导入-B、自然导入C、设境导入-D、模拟实景导入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在放映

D、正式讲课之前

相关性原则;___________ ;趣味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__________和现场导入。

5道题共10分)

-

2分,

1、按照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考核教师课堂导入技能有:直接导入;_____________;生动实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________ ;实验导入等。

A、作业导入 B、旧知识导入 C、表演导入 D、问题导入

2、导入的作用:1)集中学生注意2)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铺垫后继学习5)沟通师生心理。

A、强化教学效果 B、明确学习目标 C、引发学生兴趣 D、承上启下开始课程

3、教育部考核的导入程序分为五步来完成:集中注意→ ______ → _______ →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A、引起兴趣 B、激发思维 C、导入新课 D、启发创新

4、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导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导入实施主体分类——可以分为教师独自导入和 __________两种类型;根据涉及教学内容的范围大小分类——可分为:课程导入、_______ 和课时导入。

A、师生共同导入 B、学生直接导入 C、课文导入 D、单元导入

5、_____________技能是教师或师生运用一定的身体动作或演示行为导入教学内容的教学行方式。动作导入技能包括入境表演导入、__________ 等。

A、表演 B、动作导入 C、实验演示导入 D、动作表演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导入可以在以下场合使用: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在变换讲授主题时、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在放映幻灯片、录像片和电影片断之前。

正确-

2、知识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进人学习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有:直接导入法、作者介绍法、背景介绍法、题目解释法、温故知新法、引用诗文法等。

正确-

3、直接导入技能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观看影视片段或幻灯片等活动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技能。事物导入技能具体包括实物导入、图表导入、幻灯导入、影视导入等。

正确-

4、故事导入技能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行为方式。这些情境可以是教师精心创设的,也可以是临时捕捉的。情境导入技能主要包括设境导入和现场导入。

正确-

5、导入的程序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第二章 教学板书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____________技能是教师把设计好的板书一步步付诸教学实践的技能。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连续过程,体现出动态性、过程性的特征。

A、课堂组织-C、课堂教学-

2、__________,是教师在课堂上以简练的线条,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概括地勾勒出各种景物、事物、人物的形象或内在关系的一种绘画。

A、课件-C、板画-

3、__________板书是指用表格的方式表现教学内容的板书方式。它是常见的板书形式,它有整齐、对称、均匀、清晰、明了之美感。这种板书方式适合于将同类、相似、相关知识放在一起呈现,具有归类、比较等作用。

A、结构式-C、树状式-

4、板书就呈现的内容与载体来分,可包括板书与板画。“板书”以________为主,有时配以线条符号;“板画”以图画为主。板画,又称简笔画、黑板画,是教师在课堂上以简练的线条,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概括地勾勒出各种景物、事物、人物的形象或内在关系的一种绘画。

A、线条-C、文字-

5、教具操作技能 是指板书过程中教师有效操作板书内容呈现载体的技能。通常上课,教师用几支粉笔就可以解决板书。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教学板书也走向现代化,教学板书呈现出一些新的载体工具,如幻灯机、计算机、_________等。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时,需要教师把握这些载体的属性。

A、投影仪-C、计算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学板书的作用________。1)辅助教学,提高效率2)__________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A、美观 B、白板 D、电视 B、文字和图画 D、图画 B、归纳式 D、表格式 B、板书 D、挂图 B、课堂控制 D、板书展开 B、方便

C、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D、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2、板画包括实物简图、过程示意图、__________、图像、传输说明图和事物方位图、_________等。

A、知识逻辑流程图 B、漫画 C、流程图 D、布局图

3、板书设计的要求1)板书的内容—— ________ 2)板书的形式——美观大方3)板书的结构——系统条理4)板书的布局—— _________ 。

A、一目了然 B、简洁概括 C、协调合理 D、整洁大方

4、教学板书技能可分为板书设计技能、__板书书写技能__________、板画绘制技能和_板书呈现技能

5、板书呈现技能是把设计好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技能。板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地把设计好的板书展现出来,同时还需要及时调整板书、不断完善板书。板书呈现技能还可具体分解为板书_________和教具________两种技能。

A、设计技能 B、展开技能 C、制作技能 D、操作技能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学板书技能可分为板书书写技能和板画绘制技能

正确-

2、结构图是用符号、线条、图形等示意课文内容或课题原理的一种板书方式。这种方式可运用于抽象事物原理的形象说明或一些物理装置、化学仪器的构造的展示。

正确-

3、教学板书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画、图像等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正确-

4、板书是以简练的线条,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概括出各种景物、事物、人物等形象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往往简单几笔能就生动地勾勒出事物的形象,描绘出一定的情境。

正确-

5、根据内容不同,板画可分为示意图和简笔画两种基本类型。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掌握的方便,两者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它们与文字型板书之间也不是完全隔离的,往往是联系在一起使用的。

正确-

第三章 演示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演示的类型一般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挂图的演示,_______ 的演示;电视的演示和课堂实验的演示。

A、幻灯、投影-C、资料-

2、演示的及时性 2)____________ 3)挂图、语言、文字有机结合

A、演示的准确性-C、演示的美观性-

3、在理科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时也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从内容范围上看,可以演示 __________ ,也可只演示实验的开始或实验的结果,即演示实验的片断。

B、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 D、演示的科学性 B、照片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D、示范 A、实验的全过程-C、实验的流程图-

B、实验的中间过程 D、实验某一局部

4、________是教学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但制作方法简单,而且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使用时不受地点条件的限制,所以,又是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A、板书-B、挂图 C、版画-D

5、室内局部遮光 2A、放映室要安全C、幻灯投影演示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1、任何类型的演示都有一个过程,一般都是开始于使学生做好观察的心理准备,结束于对学生的核查理解,其间经过 _________A、演示前准备B、出示媒体 C、示范展示 D、指导观察

2、演示的应该遵循的原则____5)安全可靠易操作。A、简单易学 B、动作规范多重复C、操作简单 D、现象明显易观察

3、进行电视演示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______ 4)准备必要的提示。

3)_______________

4、要保证画面的质量。-B、演示时间不宜过长

-D、音响不要太响

2分,5道题共10分)

、提示重点、__________ 等几个步骤。

1)科学直观易理解2)_______ 3)结构简单易准备4) _____

1)精心选择影片2)__________3)___ )演示时间不宜过长、幻灯 A、检查电视 B、编写教案 C、准备必要的讲解 D、关闭电视电源

4、演示应该遵守的要求1)演示物应有足够的尺寸2)________ 3)示物要有适宜的亮度4)________________5)操作要规范,具有示范性 6)语言讲解要与演示紧密结合7)复杂的实验应利用图解帮助学生观察。

A、演示要保证安全 B、对演示物的指示要确切 C、提醒同学注意观察 D、演示物应放在一定的高度上

5、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中应注意的问题,1)材料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恰当结合2)实物的演示与其他直观手段恰当结合3)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

A、实物标本和模型要结实 B、演示后要保存好

C、模型的演示要做必要的说明

D、重复观察要起到验证、巩固、加深的作用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演示技能 是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陈示给学生观看,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用媒体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正确-

2、在理科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时也采用演示操作的方法。课堂教学演示从目的上看,可分为获取新知识的演示实验和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两种。

正确-错误 错误

3、在演示前介绍媒体时,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特点或结构、组成。如生物根、茎、叶的挂图,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内部结构是横切还是纵切;放大(缩小)的倍数及其表示色等。

正确-

4、演示实物、标本和模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体感知教学对象的有关形态和结构的特征,以便获得直接的错误

感性认识。

正确-错误

5、在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时候,放映可在概念、原理的讲解之后,为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提供感性材料。其程序是:教师讲解概念或原理;放映影片提供感性材料;结合概念、原理对影片内容作系统分析,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继续新的教学内容。正确-错误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教学_________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运用分析、解释、说明和论证等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A、归纳技能-BC、导入技能-D

2、讲解包括讲述、______A、说明-B、讲解C、描述-D、解说

3、教育部考核的讲解技能主要有两大类:_______________,事实性知识的讲解。A、抽象性知识的讲解C、说明性知识的讲解

4、描述式讲解是教学中运用于内容陈述、细节描述、形象分析、材料显示等的讲解类型。叙描式讲解可分为描述式讲解和______讲解两种。A、讲解式-B、叙述式C、论述式-D、论证式

第四章 讲解技能 1分,5道题共5分)

和讲读。1)讲述侧重于讲,2)解说侧重于解3)讲读侧重于读。

B、逻辑型知识的讲解 D、理解性知识的讲解

-- 、反馈技能、讲解技能

5、抽象性知识的讲解主要运用于论证定理、公式、原理、法则、各种观点等。这种讲解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 _________和理性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等。

A、创新思维-C、辨证思维-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抽象性知识的讲解是教师运用严谨周密的逻辑推理方式,有步骤地推导出结论,形成概念、法则或原理等的讲解方式。抽象性知识的讲解主要运用于论证定理、公式、原理、法则、各种观点等。抽象性知识的讲解可分为_______、演绎式讲解和_______讲解三种类型。

A、归纳式 B、辨证式 C、说明式 D、类比式

2、讲解的原则:1)启发性原则;2)________;3)_______;4)针对学生原则

A、生动易懂原则 B、简单明了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精讲原则

3、讲解技能训练常遇到的问题,1)_________ 2)________ 3)与其他方法配合 4)注意反馈与调控。

A、防止注入式讲解 B、注意强调与节奏 C、只学不练 D、墨守成规式讲解 B、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4、演绎式讲解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运用______、公式去推论个别事物,最后得出结论、_____的讲解方式。

A、基础知识 B、一般原理 C、认识具体事物 D、了解事物

5、归纳法的步骤是______、指导分析、________、巩固深化的方法是。

A、知识讲解 B、感性材料 C、综合概括 D、总结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叙描式讲解是教学中运用于内容陈述、细节描述、形象分析、材料显示等的讲解类型。

正确-

2、演绎法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展示要点——核查理解。

正确-

3、说明式讲解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解说事物的讲解方式。这种讲解方式适用于对事物的形态、性质、构造、成因、种类、功能,或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关系、演变等作清晰准确的解说。

正确-

4、类比式讲解解释式讲解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说明未知事物及其变化,促使学生达到认识、理解未知事物及其变化的讲解方式。

正确-

5、抽象性知识的讲解可分为归纳式讲解、演绎式讲解和类比式讲解三种类型。

正确-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提问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学______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A、导入技能-C、提问技能-

2、教育部考核标准:提问的程序:引入阶段、_______ 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A、听答-C、拟题-

3、导答技能是指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障碍时,教师给学生以适当指导的技能。导答技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_____、提示、变化、转问、反问、回问。

A、引导-C、澄清-

4、从教学进程的角度分,提问可分为三种。1)初始性提问 2)______提问 3)总结性提问

A、探索性-C、研究性-

5、根据教学提问的具体方式可分为:直问和曲问、_________、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四组八种。

A、明问暗问-C、正问侧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学提问的作用:1)检查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2)集中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望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锻炼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能力

A、检查学习效果 B、改进教学方法 B、正问和逆问 D、正问倒问 B、启发性 D、归纳性 B、导入 D、回答 B、陈述 D、评估 B、启发技能 D、引导技能 C、发挥教师作用,调控教学进程 D、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

2、教学提问的原则:1)________的原则2)启发思维的原则3)________的原则4)面向全体的原则

A、难易适度 B、调动学生积极性 C、培养学生创造性 D、激发兴趣

3、教育部考评提问技能的类型有:回忆提问、________、运用提问、分析提问、_______、评价提问。

A、知识提问 B、理解提问 C、辨证提问 D、综合提问

4、提问的要领有:(1)________(2)难易程度适中 (3) ________ (4)停顿与思考(5)时机与应变

A、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B、问题要有启发性 C、问题清晰 D、主题明确得当

5、从内容结构分,提问可以分为四种:1)总分式提问;2)_______ 提问;3)________提问;4)插入式提问

A、分解式 B、连环式 C、启发式 D、阶梯式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照课堂教学提问的步骤把教学提问技能分解为五个方面的技能:设问技能、发问技能、待答技能、导答技能、结问技能。

正确-

2、教学提问要面向具体的学生,即提问要面向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和同一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

正确-

3、问答技能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过程中进行的等待、观察、听取等的技能。

正确-

4、导答技能是指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障碍时,教师给学生以适当指导的技能。

正确-

5、结问技能是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对教学提问进行总结的能力。

正确-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结课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_______技能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对教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A、组织-C、归纳-

2、教育部规定的结课技能考核有: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_______式。

A、完全-C、拓展延伸- B、概括

D、组织 B、结束 D、概括

3、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挚领地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结束课堂教学方法叫 _______。

A、练习式-C、比较式-

4、从教学内容的含量上来分,教学结课可分为_______结课、全文结课和单元结课。

A、阶段-C、部分-

5、教师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拓展以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叫____ 结课。

A、拓展延伸式-C、悬念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导入、中心和结束。精要完整的“结束”,一般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巩固知识、________、承前启后、_________ 。

A、准确 B、及时反馈 C、全面 D、促进思维

2、教学结课是任何类型的课堂教学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的结束过程大体经过:简单回忆、_______、拓展延伸、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的程序进行课程结束。

A、大致概要 B、提示要点 C、巩固应用 D、强调重点 B、比较式 D、归纳式 B、单节 D、全部 B、活动式 D、归纳式

3、教学结课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_______原则 3)及时性原则4)________ 原则5)巩固性原则。

A、科学性 B、多样性 C、效果性 D、趣味性

4、教学结课时应注意的问题:1)忌_____ 2)忌画蛇添足3)忌淡而无味4)忌 _______ 5)忌延时拖堂。

A、轻率结课 B、虎头蛇尾 C、前后矛盾 D、留于形式

5、教学结课从包含内容的性质分类,可分为_______ 结课、技能型结课、_______结课等。

A、内容型 B、知识型 C、情感型 D、效果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畅想式结课是教师以授课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见解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

正确-

2、归纳式结课是教师把学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对比来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

正确-

3、悬念式结课是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承上启下的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4、教育部规定考核规定之外,比较常用的还有畅想式结课、照应式结课、悬念式结课等

正确-

5、从结课的内容分类,可分为教师结课、师生共同结课和学生结课。

正确-错误 错误

第五章 变化技能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________技能是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A、演示-C、反馈-

2、教态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口语和表情、动作等体态语,以此向学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情感的一种行为方式。变化教态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便捷的一种教学技能,运用得当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气氛。常用的教态变化有声音变化和_______变化。

A、手势-C、体态语-

3、声音变化是教师以改变语调、语气、_______、语速节奏、声音停顿等手段,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技能。

A、声音强弱-C、顿挫大小-

4、教育部课堂变化技能考核的要求是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变化的类型;2)每一种类型的应用要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传递教学信息;3)变化技能的应用要________。

A、变化有序-C、条理清晰-

5、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有_______间相互传递,还有学生间相互传递。

A、师生-B、人机之间 B、方法得当 D、合理适度 B、音量大小 D、语法结构 B、表情 D、动作 B、讲解 D、变化 C、学生与计算机之间-

D、多媒体与师生之间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态变化的作用是1)教育作用2) ________作用3)启发作用4)_______作用。

A、激励 B、强化 C、激励 D、加强

2、教育部技能考核的变化类型是动作变化、_______变化、眼神变化、_______变化。

A、肢体 B、声调 C、音调 D、表情

3、变化技能应用原则。1)_______原则 2)_______原则 3)适度性原则

A、新颖性 B、针对性 C、适时性 D、流畅性

4、变化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目的是增加教学信息的_______,增强学生学习的 _______,调动师生双方的交流合作积极性。

A、反馈通道 B、自主参与性 C、可靠性 D、教学质量

5、接收信息的主要因素有文字、________、_________。

A、图象 B、音调 C、面部表情 D、媒体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在课堂上身体的动作,主要指教师在教室里身体位置的移动和身体的局部动作。

正确-

2、自然语变化包括教师的动作、表情、目光及身体位置的变化。

正确-

3、声音变化是教师以改变语调、语气、声音强弱、语速节奏、声音停顿等手段,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技能。

正确-

4、接收信息的效果公式 信息的总效果=10%文字十42%音调+48%面部表情 

5、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感觉器官的接受信息效率是不同的,听觉约11.0%、视觉约83.0%,嗅觉约3.5%、触觉约1.5%、味觉约1.0%。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强化与反馈技能

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_______技能是教师传递出信息以后,利用观察、提间、讨论、练习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对教学反应信息的行为方式。

A、讲解-C、反馈- B、提问 D、观察

2、______是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促进和帮助学生把某一行为的变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或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来巩固学习成果。

A、反馈-C、组织-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课堂观察法、课堂 ______法、课堂提问法、实践操作法等。

A、课堂测验-C、课堂抽查-

4、课堂观察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睛统观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动作、表情等情绪反应中来获得反馈信息。观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环视法2)______法

3、虚视法

A、环绕-C、直视-

5、应用提问获得教学反馈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他们引入 “愤”、“悱”的境界。通过提问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理解、分析新的知识,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这种方法叫: ________法。

A、课堂考查-C、课堂观察-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强化的作用,1)_激发学生_________2)促进学生 _________3)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

A、参与学习B、参加活动 C、创新

D、学习的积极性

2、教育部考核标准中的强化类型有:________强化,符号(标志)强化,______强化;活动强化。 B、实践操作 D、课堂提问 B、对视 D、点视 B、课堂考查 D、直接提问 B、强化 D、讲解 A、文字 B、动作 C、语言 D、讨论

3、强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语言强化、活动强化、________强化、接近强化与________强化等。

A、图形 B、符号 C、接触 D、动作

4、强化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________原则3)情感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5)_______原则

A、准确性 B、科学性 C、恰当性 D、间歇性

5、强化的目的1)________ 2)激起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4)________。

A、承认学生的努力和成绩 B、强调课程重点 C、引起学生的注意 D、明确教学内容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强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接近强化与接触强化等。

正确-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获得强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课堂观察法、课堂提问法、课堂考查法、实践操作法等。

正确-

3、反馈技能是教师传递出信息以后,利用观察、提间、讨论、练习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对教学反应信息的行为方式。

正确-

4、强化的类型: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实践操作.正确-

5、教师有意识地走到学生的身边,或站立观察其活动,或与之谈话,了解是否有问题,倾听意见,或参加小组讨论等,以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或某项工作比较成功时,以拍肩等动作给予赞赏。这种方法叫接近强化与接触强化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教学设计技能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技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