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书有感详细教案(传)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8: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

难点: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了,我们先来做游戏。【出示:古诗对对碰】

二、朗读古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观书有感) 谁来读一读?(点名读课题)

师:我听到你是这样停顿的,师画出课题的停顿。同学们同意这样画吗?

师:我们照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课题。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适时校正读书姿势)

2、读出停顿。

师:同学们都知道,诗要读的好,就不仅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你们做老师,你们读,找找感觉。

1)这首诗该怎样停顿呢?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书上画出它的停顿。画好的同学与同桌交流交流。

2)师出示小黑板,请1-2名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诗句的停顿。(每名同学画好后都读一遍)

3)女生齐读。

请女同学借助停顿符号读出诗句的停顿,男同学们,请认真倾听。

3、读出画面感。

男同学,听了女同学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快把你看到的告诉我们吧!

男生交流。

师:是啊,每一句诗,都是一幅唯美的画面,师出示配有诗句的PPT图画,这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诗中的画面感读出来。

三,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要想学好一首诗,仅仅通过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走进作者,了解诗句的写作背景。通过课前的预习,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朱熹,(板书朱熹)谁愿意为我们介绍这位诗人呢?

生介绍。

师出示作者简介。 生齐读。

四、理解字词,品味诗句

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观书有感。

1、明“诗眼”。

通过先前的朗读,同学们知道,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吗? 生:方塘。(师板书方塘)

师:一个怎样的方塘?请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清。(板书清)

2、细体会。

浏览全诗,从哪里可以看出半亩方塘的“清”呢? 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一鉴开

“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理解“鉴”,镜子。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谁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这面打开的镜子里有什么?

(2)天光云影共徘徊

理解“徘徊”? (来回移动,也可理解成闪耀浮动)当微风拂过水面,这些景物仿佛活了起来,这是怎样一幅奇妙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这次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就会读出诗的意境美,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遍。】

(3)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理解:渠:方塘。

如许:这样

为:因为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

(4)“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书: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朱熹他明白了方塘之水如此清澈的原因: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

(5)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3、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__________;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板书:心智明←读书汲取)

(2)、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六、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

拓展一:

【出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拓展二:

4、品读完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根据时间长短灵活处理)

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活到老,学到老。”不要“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七、作业布置。

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方塘清←源头活水

心智明←读书汲取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 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优质教案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详细教案(传)
《观书有感详细教案(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